《文言文专项复习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文言文专项复习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考纲阐释: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2.主要考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复习目标:

1.掌握课本上每一篇文言文里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

3.能根据语境来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知识网络:

一、一词多义

1.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3.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4.词语的借代义: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矣

缙绅:缙,赤色的帛;绅:大带。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②徒以口舌为劳口舌:代指言辞。

5.词的通假义:这里说的“通假义”即词语在通假情况时的意思。

二、古今异义

(一)古今异义

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如“口诛笔伐”,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靠积累、记忆。着重记那些和现代汉字,形同、音同而义异的词。同时可以和含有古代词义的成语相互参证。如:“走”古义是“小步快跑”,引申为“跑”;“偷”是“勉强”、“凑合”的意思。这就可以和“走马观花”、“不胫而走”、“苟且偷生”中的“走”和“偷”对照理解。

(二)同形异义

除单音词古今异义外,要特别防止古汉语相邻的两个单音节词与同形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混淆。

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动词。3.名词意动用法。4.名词使动用法。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10.形容词使动用法。11.形容词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3.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4.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形容词词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2.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3.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4.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三)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3.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四)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四、通假字

1.词的假借义,也就是通常说的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而且是同一韵部)的字可以通用。这是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通假字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有本字的假借,如“倍”假借为“背叛”的“背”,“内”假借为“纳”;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莫”本义是“日落”,假借为“没有”,“焉”本义是鸟名,假借为语气助词。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前边说的“莫”,本来是“日落草莽之中”就是“天黑”的意思,后来“莫”字表其他意义(如“没有”“没有人”,属引申义),又造“暮”字。又如“益”,本来是“水从器皿中涨出”的意思,后来“益”字表其他意义(如“增加”“受益”,亦属引申义),又造“溢”字。“莫”和“暮”,“益”和“溢”,在表其本义的时候应称为古今字,但有些书上不这么严格区分,也统列入通假范围之内。

概而括之,通假有同(近)音通假和古今通假两种。

2.怎样掌握通假字?

①要根据通假字用同声同韵的字代替本字的特点,遇到某个词用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就可以从字音或声旁方面去考虑这个词是否是通假字。

②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类:

A.音同、形近(部分的)多采用所通假字的声旁。“列缺霹雳”,“列”通“裂”。“以白鹿皮为带,直四十万”,“直”通“值”。“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

B.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韵母或声母,形近(部分的)多采用共同声符。“距关勿内诸侯”,“内”通“纳”。“卒然边境有急”,“卒”通“猝”。“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C.音同、形不同。“手裁举”,“裁”通“才”。“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③要理解通假字主要是音的问题,但不是只要音同音近的字就可以通假。某字与某字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通假。“蚤”可以通“早”,但“澡”、“枣”就不行。“县”通“悬”,但“玄”、“旋”、“璇”就不行。

④也有极少数的字可以有两个以上通假字。“李广详死”、“箕子阳狂”中的“详”、“阳”都通“佯”。

五、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意义相同(或相对、相反)的词组成的,但意义却偏于一个词。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方法指导:

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3.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4.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5.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6.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7.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8.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9.构字推断法: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实词的词义。

①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分析:句中的“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在结合前边“分”“离”为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②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令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例: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阀序》)

分析:“带”,象形宇,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③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义。

例:左右欲引相如去

分析:“引”是会意字,“拉开弓”是其本义。由特指“拉弓”,去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牵拉”其它皆可以说成“引”。

10.字音推断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如:①“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分析:“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分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经典习题: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14.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

16.“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

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

18.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20.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

21.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

23.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4.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5.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26.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27.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

28.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

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

30.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卒不去,故及于难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31.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C.项伯即入见沛公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得其尸于井B.既来之,则安之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33.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狐假虎威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34.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5.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即入见沛公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见笑大方冀君实或见恕也

36.与“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百思不得其解

37.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连辟公府不就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C.金就利则利D.轲自知事不就

38.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孙叔敖举于海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C.杀人如不能举主人不问,客不能举D.戍卒叫,函谷举兔起凫举

39.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抢呼欲绝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0.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千载谁堪伯仲间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郞君D.老者不堪其老而休也

41.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B.然操遂能克绍C.克己奉公D.与克期俱至

42.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中绘殿阁,类兰若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D.举类迩而见义远

43.“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身上衣正单B.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百花高楼更可怜

44.与“弥天大谎”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

45.与“大命将泛,莫之或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莫夜月明B.其事体莫须有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46.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祭勿忘告乃翁B.骑乃得过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47.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C.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D.内狼于囊

48.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失期,法当斩B.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C.期年之后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49.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D.奇货可居

50.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战、守、迁皆不及施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51.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B.事急矣,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乃置酒请之D.乃请宾客,约车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52.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D.人穷则反本

53.“去”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呼张良与俱去B.西蜀之去南海C.公然抱茅入竹去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54.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C.劝秦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

55.“却”同今义表转折的一项是

A.相如因持璧却立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D.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56.与“权将如吴”(《三国志》)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C.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7.与“若入前为寿”的“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天若有情天亦老

C.失法离令,若死,我死D.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58.与“汝先行,吾善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善刀而藏之D.善万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

59.与“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B.太后之色少解

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D.少不更事

60.与“跋山涉水”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有涉江者B.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

C.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D.涉猎广泛,学贯中西

61.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B.刑人如恐不胜C.予观乎巴陵胜状D.喜不自胜

62.与“博闻强识”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逢何必曾相识B.鄙夫寡识C.款识清楚,标价明白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63.与“实事求是”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B.是又在六国下矣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唯予马首是瞻

6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适得其反C.适为虞人逐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65.与“罄竹难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乃丹书帛曰“陈升王”

C.王右军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66.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孰能无惑D.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

67.与“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B.属予作文以记之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8.与“数见不鲜”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B.范增数目项王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69.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说尽心中无限事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秦王大说,犒赏三军D.范增说项羽曰

70.与“金城汤池”的“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B.浩浩汤汤,横无际涯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D.臣请就汤镬

71.与“窃窃私语”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乃私见张良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丹不忍以己之私

72.与“素不相能”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D.素善留侯张良

73.与“涕泗横流”的“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B.士皆垂泪涕泣C.临表涕零,不知所言D.目泪下,鼻涕长一尺

74.与“徒劳无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75.与“亡命天涯”的“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D.今沛公有急,亡去不义

76.与“大楚兴,陈胜王”的“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沛公欲王关中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八方归附,四夷来王

77.与“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微查公子,公子颜色愈和B.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C.微服私访D.雁荡山具体而微者

78.与“悉心照料”的“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丞相亮其悉朕意B.古之治天下,至悉也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D.赵王悉召群臣议

79.与“相夫教子”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B.伯乐学相马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0.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D.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81.与“信口开河”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B.言必信,行必果

C.低眉信手续续弹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82.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B.行将就木

C.赵王畏秦,欲勿行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83.与“潜心进修,卓然有成”的“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恐修名之不立D.邹忌修八尺有余

84.与“许为佳作”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高可二黍许B.先生何许人也C.时人莫之许也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85.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阳”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我送舅氏,日至渭阳

C.则阳收其身,而实疏(疏远)之D.周秦多玺,多作阳文

86.与“要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张良出,要项伯B.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C.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D.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87.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D.不遗余力

88.与“贻人口实”的“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B.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

C.贻笑大方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9.与“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B.以其小,易之

C.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0.与“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D.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91.与“登峰造极”的“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C.此人功参造化,乃吾劲敌D.径造庐访成,视成所畜,掩口葫芦而笑

92.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君何以知燕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93.与“学以致用”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篇之中三致志焉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D.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94.与“质疑问难”的“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质明,避哨竹林中B.形者神之质

C.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D.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95.与“资治通鉴”的“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治水军八十万众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C.故治国无法则乱D.不效则治臣之罪

96.与“付诸东流”的“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曰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投诸渤海之尾D.潘崇曰:“能事诸乎?”

97.与“谁得而族灭也”的“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士大夫之族B.族庖月更刀,折也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D.族秦者秦也,飞天下也

98.与“卒然边境有急”的“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初,鲁肃闻刘表卒C.全卒为上,破卒次之D.五万兵难卒合

99.与“走马观花”的“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窃计欲亡赵走燕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D.预备走舸,系于其尾

100.与“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B.因击沛公于坐

THE END
1.基础知识之一,三合局阐微三合局即寅午戌、亥卯未、巳酉丑、申子辰成合,命局中三合局成合则干支都团聚在一处,以寅午戌为例,成合后或团聚在寅处、或团聚在午处、或团聚在戌处,是根据命局的需要来决定的。三合局一成合对命局结构影响最大,有时会改变了命局结构。 https://www.jianshu.com/p/10c658a1fd61
2.八字凶恶之命的断语地支三刑全,天干逢伤官, 刑伤不为吉,灾祸多纠缠。 命宫受克年,凶灾必应验。 魁罡见财官,无灾必有难。 一字若三现,必有灾和难。 七杀坐伤官,一生多祸端。 羊刃带伤官,驳杂事多端。 身旺若无官,多入牢狱监。 空亡填实年,啥空啥凶验。 正官坐七杀,男命受斥刮。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2/12/29880059_1141797300.shtml
3.亡命之徒是指什么生肖,打一最佳词语最佳释义解释落实亡命之徒拼音:wángmìngzhītú 该成语的释义: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该成语的出处:《周书·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示例:原来这个凶手是匪军一旅马希山的部下—杨三楞。身强力大,一手好枪法,能喝酒,是个不怕死的~。★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与成语“亡命之徒”意思相关的三个生肖http://sx.yechangzhipin.com/shengxiao/27940.html
4.AYeartoCome这片名翻译得实在够烂,outfit就是服装的意思,竟然根据意译取了这么个名字。本片关于一家为黑帮制作衣服的裁缝店,有利可图,也走在钢丝之上。 亡命救护车 上线/上映时间: 3.25 爆炸贝的新片,吉伦哈尔与黑人兄弟抢银行的故事,自然少不了标准的追车,爆炸,枪战,想来爆米花度会很不错。 https://www.douban.com/note/824995366/
5.头条文章阴错阳差煞最凶,日时年月莫相逢,孛星若也临高位,自做媒人两三重。 《三命通会》云“女子逢之,公姑寡合,妯娌不足,夫家冷退;男子逢之,主退外家,亦与妻家是非寡合。其煞,不论男女,月日时两重或三重,犯之极重,只日犯之尤重,主不得外家力,纵有妻财,亦成虚花,久后仍与妻家为仇,不相往来”。 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761440501236229
6.《寄生虫》主演宋康昊生计首部韩剧《三植叔叔》海报言出法随,玩转方块,你的第一个魔法指令会是什么呢? 指令次数送不停,会员福利不容错过 一键即可轻松获取物品,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体验了吧?别急,从即日起,各位冒险家只要登录游戏,就能够领取每月200次的魔法指令功能使用次数,而每周完成组件游玩及下载任务,最高还可得40次额外使用次数! 【每周活动】 -参与http://www.kexinshuzhi.com/
7.尤·米·斯切克洛夫《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平和活动(1828—1889车尔尼雪夫斯基指责穆勒,是因为后者“对最主要的商品——劳动”只讲了两三点意见,可是“劳动对于极大多数人来说,是唯一的或者是最重要的商品”。[注:《穆勒著作评注》第436页及以下各页。]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这样说明这种情况的:穆勒的全部分析是从资本家的观点出发的,“这种产生了生产价值观念的观点,是生产者的观http://www.71.cn/2011/1208/651925.shtml
8.择日实用大全!次论月家飞宫天地官符,忌开山立向。又论月家飞 宫天地官符忌开山立向,又论山家墓运正正阴府太岁月日时忌克山。如山家官符、穿山罗猴、天禁、朱雀、山家困龙,并忌开山。吉星到则能制。但用通天窍、走马 六壬、星马贵人为主。克择利宜年月兼求,三奇紫白、禄马贵人、诸家銮驾帝星,若有一吉神同到,盖照山向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7023071.html
9.2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巻十六 汉马融集题词 汉世通儒并推季长卢涿郡郑北海咸出其门家世贵戚居养丰泽即坐高堂施绛帐著书授生徒以老亦足以传何汲汲荣仕也广成一颂雕镂万物名虽讽諌邓氏意在炫才感众宁知适逢彼怒乎东巡颂质古简言似季长韬光之作安帝见而竒之召拜郎中文之遇不遇岂人意所及哉西羌反叛马贤胡畴畱兵https://www.guoxuemi.com/a/20361elog/265973h.html
10.洱海区域的昆明民族与昆明国(桑耀华)于是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发三辅罪人,因巴蜀士数万人,遣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斩首虏数万而去。”《史记·郭昌传》则说:“以大中大夫拔胡将军,屯朔方。还击昆明,毋功,夺印”。但过了四年之后,《汉书·武帝本纪》说: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三月“益州昆明反,赦京师亡命,令从军,遣拔http://www.sky.yn.gov.cn/ztzl/yq30zn/zgwj/mzwxs/01547081499518369785
11.百年收藏专题研讨受知于李鸿章而官至邮传部大臣的盛宣怀,素以收藏闻名,1916年去世后,藏品陆续散出,尤其号称数十万之巨的“愚斋藏书”,绝大部分在民国年间由其后人“三家分晋”,分成三份,分别赠予上海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和山西铭贤学校,而精善古秘之本,则由中国书店整批购下,然后散售而尽。原工部尚书、军机大臣、苏州人潘http://www.mastersart.org/index.php?a=show&catid=192&id=727
12.《亡命夺宝》第3季在线观看视频《亡命夺宝》电影上映于1926,由知名主编,吉岡真希,金俊元,桃井望,水の江瀧子主编,由蓝山みなみ,里卡,朱迪·格雷尔,维吉妮娅·马德森,陈逸宁,爱丽达·阿察瑞儿领衔主演,电影讲述了:一部十足的落实到盼盼眨眨眼睛,向前狂奔的速度开始下降。孔雀大明王、杨戬、陆http://www.seo8090.com/Play/87_44619.html
13.再议风水学比如,山向正五行为火,逝者纳音五行为土,符合山家生亡命的规律,火生土就行。不能搞成亡命生山家。山家正五行为土,逝者纳音五行为火,那就是泄气,不吉。只准山家生亡命,不准亡命生山家。只准亡命克山家,不准山家克亡命,这就是立向的规则。亡命就是逝者纳音五行,山家就是山向正五行。https://www.meipian.cn/50wqibbk
14.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卷二六八·后梁纪三乙丑,晋将刘光濬克古北口,〔〖胡三省注〗檀州燕乐县东有东军、北口二守捉。北口,长城口也。沈括曰:檀州东北五十里有金沟馆。自馆少东北行,乍原乍隰,三十余里至中顿。过顿,屈折北行峡中,济滦水,通三十余里,钩折投山隙以度,所谓古北口也。匈奴须知:虎北口南至燕京三百里。〕燕居庸关使胡令圭等奔晋http://www.ziyexing.com/files-5/zizhitongjian/zizhitongjian_268.htm
15.王阳明传〔冯梦龙(1574-1646年)〕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与其兄画家冯梦桂、其弟诗人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阳明先生去世于1529年,本书作者冯梦龙出生于1574年,其间相隔http://www.cfolu.com/xiuxueyd/438wangyangmingjingluanluzhu.html
16.亡命三人组介绍,亡命三人组赫克多·艾戴里欧演的是谁下一篇:《亡命三人组》莱昂纳多·斯巴拉格利亚演的是谁 查看全部2个角色 赫克多·艾戴里欧介绍 详细资料> 赫克多·艾戴里欧7526 赫克多·艾戴里欧 7526 Héctor Benjamín Alterio Onorato、艾克多·艾戴理欧Guan Xiaotong阿根廷演员身高:0体重:0 赫克多·艾戴里欧,演员。代表作品为《一点巧克力》《精子的异想世界》http://www.tv-8.com/role/aC6HEeF_288341.htm
17.贵阳谚语高中知识(二回把你家婆娘带出来看哈嘛) 单挑:两个人打架。 群挖:两伙人打架。 (憨P,单甩群挖随便你) 丢嘴:丢脸。(拉昨天着老子喝丢嘴哦) 毛辣果:西红柿,番茄 折耳根:鱼腥草,可以入药,在贵阳大多当菜吃(凉拌折耳根) ,外地人永远不懂的美味. 鬼火戳:形容很生气,怒气冲天的样子,也有无奈的意思(老子今天实在是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87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