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通用9篇)

1.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能说出古诗的意思。

3.学会“欲、穷、目、更”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领略了鹳雀楼的美景。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近鹳雀楼,尽情欣赏美景。不过,在此之前,我要给大家进行一次测试,过关的小朋友才能和我一起欣赏美景。

(出示黑板)先在心里默读

2、指名读,开小火车读生字。

二、(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这个王之涣在唐朝可是相当有名的诗人,怎么有名呢?我来说个小故事大家听听:话说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位诗人(以前在唐诗选读中已经学过王高的诗,孩子并不陌生)在一个小雪天去酒楼喝酒,忽然来了一群歌手,哥仨很低调,躲到角落里“拥炉火以观焉”。那里面有四个美女歌手,唱的都是当时的著名词曲,王昌龄他们就打赌,看哪个人的诗被这些歌手唱的最多,便是最棒的!

不一会儿,一歌手唱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在墙上画一笔说,我一首绝句。

过一会,另一歌手唱到:“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画一笔说,我一首绝句。

然后另一歌手唱到:“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画一笔说,我两首绝句。

王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很郁闷,说,刚才这几个歌手,俗,只能唱一般的。指着里面最出色一美女说,等会儿轮到她唱的如果不是我的诗,我一辈子不跟你们争。

果然一会儿那美女唱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很开心地说,怎么样,我没瞎说吧?

三人大笑。

这个王之涣也是十分喜欢旅游的,有一天他就登上了山西有名的鹳雀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绝美的风景,这时候他有感而发,大笔一挥,成就了现在我们所读到的《登鹳雀楼》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生默读诗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

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白日尽黄河流)

2.指图(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4.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小结。

3.背诵全诗。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反思:这节课我没有充分认识到我班孩子的认知情况,过于乐观的估计了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程度,开篇的人物介绍很成功,孩子们很有兴趣,诗文朗读也很有激情。在描述所观所感时,表达也比较好;但是对于个别词语的意思把握上很难正确的理解,比如“白日”里的白参考资料上明确解释为“明亮”的意思,但是孩子们无法理解,大都解释为白天的太阳。还有“依山尽”的尽,意境的把握上也比较差。总体感觉在二年级的诗歌课堂上对于孩子审美情趣的指导上很是迷茫。出于孩子心智成长,理解能力所限,课堂讲解容易浮于表面,难实现整体语文能力的熏陶。)

课题:17登鹳雀楼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雀、楼、依、入”等8个生字,理解词语:白日、千里目、一层楼、(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初步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图片、习字册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理解诗句,背诵古诗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2、《登鹳雀楼》(板书课题)1、过渡: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3、走下台去,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给予个别学生以帮助。4、检查初读情况示: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指名读古诗同桌互说诗意。背诵古诗(1)1.认读生字。

楼入穷目更欲鹳雀依(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田字格中范写难写的生字1、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觉得怎样?2、读课题。1、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背诵古诗词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雀”和“楼”。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

2、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3、师板书课题,学习“雀”和“楼”

4、简介鹳雀楼: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不懂的字词旁画上“?”号;

出示诗句,检查学生的朗读: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穷、更、入】这几个生字比较难读。指名读,齐读一下难读的生字。

指名1人读古诗。

同桌互读互听

三、品读古诗

过渡: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1、学习第一句诗。

⑴小朋友先读读第一句诗,再看看文中的插图,你都看到了什么?(点名“白日”指傍晚时的太阳)

⑵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再去看看吧。

师配乐深情叙说:夕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落下,余晖染红了天边的云彩,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波涛汹涌,流向远方,流入大海。

⑶如此壮观、美丽的景象,让诗人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吟道:白日…,黄河……。

⑷现在,你明白了诗句中的“依”是什么意思了吧?(挨着、靠着)

那“依山尽”就是指太阳挨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⑸诗人站在鹳雀楼上,不仅看到了夕阳西下的美景,还见到了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正流向大海。

⑹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滚滚的黄河水,想像它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这句诗读得更好!

(视频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生自由练读。

⑺指名1人读。若读不到位,师加以指导。

小结学法: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象。(板书:看)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句诗的?(借助文中插图,发挥想象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大帮手,读好诗句)

对呀,我们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插图,想象画面,来学习古诗,今后,大家一定要常运用这个方法。

2、学习第二句诗:

⑴站在鹳雀楼上,面对这样壮观的美景,诗人不禁心潮起伏,引读(第二句)(背景图:鹳雀楼)

⑵理解“欲”、“穷”在板书上点出“欲”,“欲”在字典里由四种解释(课件出示: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将要),你觉得这句诗中该选哪种意思呢?(课件闪出“②想要”)

⑶“目”指眼睛,“千里目”诗一种夸张的说法,指看到更远的地方,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必须要。

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⑸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生自由谈。(是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书

什么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层楼?

生自由谈。出示:

(1)学期结束了,我希望好朋友不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用诗句鼓励他,愿他学习:。

(2)爷爷奶奶希望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不断进取,越来越出色,祝他们工作:。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和感受吧!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的决心。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课件出示画面、古诗。再把这首诗连起来读读吧!

情境中背诵

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曲,练着把这古诗背一背。谁来背?指名2人背。

齐背。

反馈练习

回忆古诗填空:见《补……》第47-48的第1题。

3、拓展练习

王之涣还写了很多诗呢,今天,我们再来看他写的另一首诗《凉州词》

课件出示: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带领生齐读一下。

四、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雀”和“楼”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剩下的生字。

3、正确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一、背诵古诗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依入欲穷目更

指名读,齐读

2、说说哪一个字最难记:

重点指导:入欲更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师范写:入欲更

4、学生描红临写。

三、正确完成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八()穷()衣()日()容()

入()究()依()目()欲()

2、默写这首诗,同桌互查。

3、完成《补充习题》

1.认识“登、更、层、楼”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简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

3、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学生跟老师一起做“登”的动作。还有“登”什么呢?

标注“鹳”的音节,是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看偏旁,有鸟字,你还知道带“鸟”的偏旁的字吗。“雀”也是一种鸟,我们知道什么“雀”?(麻雀)。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课件展示鹤)

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4、师: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他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我们学完之后就知道了。(出示课件展示此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解读诗人。红线表示什么?教学停顿。

2、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也可以问老师。

3、反复教读停顿、读诗。

三、品读诗句

1、读完这首诗,你们知道写了什么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图上画了什么呀?看了之后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出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通过图理解意思。(太阳)

太阳怎样呢?看图,太阳去干什么了?谁能试着说一说?(太阳下山了)

“太阳下山了”也叫夕阳,夕阳曾经用来形容老年人。北京有一个电视节目叫《夕阳红》

夕阳下山图美不美美,漂亮,你能把这一行诗也读得美美的呢?指名读,齐读。

3、那第二行写的什么呢?出示“黄河图”,问这是什么?

黄海去哪里了?指名说。

师说:黄河入海,气势磅礴,来势凶猛,非常壮观。用诗里的话说叫什么?一起说(黄河入海流。)

曾经有很多人都歌颂过黄河,老师这里有一个诗朗诵《黄河颂》一起欣赏。

指名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的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会想什么,引读“欲穷千里目,”

欲:想要。穷:尽。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师翻译:如果想要把更远的地方看尽。需要怎么样呢?

为什么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呢?站在原地就看不见了吗?

(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如果登的高,会看的更远。)

指导读。

四、拓展延伸

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层楼?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包括小朋友们学习也是,想要得到更多,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更加努力才行!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感受,好吗?自由练习,赛读,齐读。

五、情境中指导背诵

1、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这首诗先写——是诗人看到的,再写——是诗人想到的,非常好记,是吧?谁来背?

2、带上动作,你已经是诗人了。

六、古诗配画

1、学生画画,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仪显示绘画好地作品。

七、作业

背诵古诗,完成绘画。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楼,入,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瞧,(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周围的景色.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

2.你们真聪明!对,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

二,自渎课文

1.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的美景了.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渎课文)

2.我看到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

3.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注意大家的声音应该很和谐.(学生齐读课文)

三,学生生字

1.小朋友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

2.(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在心里和它们打招呼,待会我请小朋友开开火车.(默读生字)

3.每个小朋友的眼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现在就请已经准备好的小朋友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

4.你们真了不起!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你能帮它们找朋友吗

三,写字教学

1.小朋友读得好,组词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写好呢下面,我们一去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2.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3.指导写字

1.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能说出古诗的意思.

3.学会"欲,穷,目,更"4个生字.

一,复习巩固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领略了鹳雀楼的美景.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近鹳雀楼,尽情欣赏美景.不过,在此之前,我要给大家进行一次测试,过关的小朋友才能和我一起欣赏美景.

(出示黑板)先在心里默读,

2.二,(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生默读诗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

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白日尽黄河流)

2.指图(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4.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小结.

3.背诵全诗.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识8个字。会写七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感受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

教师简介鹳雀楼。

2、学生读题,理解登鹳雀楼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

2、自己再读一读,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3、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要求学生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词,是怎样识记的,并给会写字组词。

全班交流,指名汇报。

4、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动手标出停顿处。

三、学习古诗,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句。

1、板书第一句

2、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诗中哪个字是太阳的意思?

3、比较黑板上画的太阳和图片上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4、理解“依”是什么意思?(做动作)

5、连起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6、指导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

2、看图片上的黄河,说说你在电视里看到的黄河是怎样的3、说说第二句的诗意。

4、指导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

5、齐读第一、第二句并连起来说这两句的意思。

(三)、学习第三、第四句

1、出示诗句。

2、看图理解:诗人站在哪层楼?他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怎么样。

3、诗里哪个字的意思是“想要”(欲),“穷”什么意思?师解释“千里目”:很远很远的地方。“更”是什么意思?

4、学生讨论诗意。

5、指导朗读第三、第四句

四、巩固。

1、齐读古诗

2、前两句所写的是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的想法。

3、猜一猜。(游戏)

4、朗读古诗。

17、登鹳雀楼(第一课时)

1、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写部分生字。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谈话。

小朋友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山西的永济县去玩一玩。看,这里有一座楼,多高呀,数一数,有几层楼?今天我们就到这座楼上去玩一玩。听导游介绍,这座楼上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来读一读。(学生读“鹳雀楼”,读正确)

[设计意图:利用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数一数,有几层楼?”为下文登高望远作好铺垫。]

看老师在黑板上写“鹳雀楼”,学生书空。(雀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小,下面是隹字旁,表示短尾巴的鸟,楼是左右结构的字,左面是木,右上是米,右下是女)。

学生在语文书上把“雀”和“楼”各描一遍。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认读“鹳雀楼”后,教师适时进行写字指导,边板书课题,边进行写字指导,让学生进行书空,并在语文书上进行杪红。]

2.以前,鹳雀楼不是很有名气的,但在唐代有一位大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登上鹳雀楼,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取名为《登鹳雀楼》,学生读题目。今天,我们就跟随王之涣登鹳雀楼,去看看,去玩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但王之涣说,在登楼之前,要把他写的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14页,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诗。

古诗一共有两句四行诗句,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诗句?(个别读、齐读)

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诗句?(个别读、齐读)(更、层正音。)

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过度:我们把《登鹳雀楼》读得这么正确、这么流利,王之涣请我们一起登楼了。

三、品读诗句,悟意明理。

[设计意图:运用媒体,再次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从而大致理解古诗中部分字词的意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初步感知“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为第二课时进一步的明理作好铺垫。]

(一)品读第一、二行诗句。

1.啊,我们现在登上二楼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美景吧。(看动画)

2、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

(1)山

a这是怎样的山?

(青山,评价:对,因为山上种满了树。)

这是高大的山(对,山又高又大)

b山怎么样呢?(一座挨着一座。)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连绵起伏连绵起伏的群山

[设计意图:适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加强学生词语的积累,送给学生一些词语,如“连绵起伏”等。]

(2)日

这是怎样的太阳呢?

红红的(像红气球,像红灯笼),你说了太阳的颜色。

圆圆的(形状)

发出了亮光,(但一点儿也不刺眼),古诗中,有一个词语就写了这美美的,红红的、亮亮的太阳,谁找出来了。读一读“白日”。

傍晚的太阳怎么样了呢?(落下去了)

怎样落下去的呢?(慢慢的,靠着群山),书上哪个字是表示“靠着、挨着”的意思?(依),谁来做一做“依”的动作。

呀,红红的太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的落下去,最后消失了,看不见了,第一行诗中,哪个字表示“完了,消失了”?(尽)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3.指导朗读“白日依山尽”

(1)啊,看到了红红的夕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的落下去,最后消失了,看不见了,我们忍不住吟颂到:“白日依山尽”

(2)个别读。

评价:通过你朗读的白日,让我仿佛看到了一轮圆圆的、亮亮的红日,多美呀。

从你读的“依山”让我感受到了太阳靠着山头,多么可爱啊!

听了你读的“尽”,让我感觉到太阳怎么一下子掉下去的,他可是慢慢地落下去的呀。

你读得真好,那是因为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4、学习第二行诗句

(1)、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黄河水是怎样的呢?(河水流得很急,很快,不停地流着)

是呀,黄河水不停地向前流着,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奔腾不息、)黄河水的气势多大啊,再送你一个“浩浩荡荡”。

黄河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地向前流着,要流到哪里去呢?(大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诗句中,哪里告诉我们的?(入海流)哦,“入海流”就是“流入海”呀。

(2)、指导朗读:

谁来读读第二行诗句?

评价:从你读的“黄河”听出来了,这是浩浩荡荡的黄河。

从你读的“入海”,听出来了,黄河是流进大海的。

“流”不停地,流着。

让我感受到了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

5、小结:

小朋友,我们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一轮红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的落山。奔腾呼啸的黄河,流入大海,你觉得怎么样呢?(美。高兴)那么,我们再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一读,再去好好地欣赏一番。

(二)品读第三、四行诗句。

1.(情境)看了这么多的美景,我们还想看更多的景物,看到更远的地方,那该怎么办呢?(再登上一层楼)好,让我们再登上一层楼,我们到了第三层了,此时我们站得更高了,就能看得更远了,看到更多的景物了。

诗人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就写下了第三、四行诗句。

读一读第三、四行诗句,找找哪个字表示看?“目”(是呀,“目”原来是眼睛的意思,在这里是指用眼睛看。)

哪个词表示“很远很远的地方”,“千里”(练读)千里目,就是目千里。

哪个字表示想要?(欲)

是呀,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哪个字表示再?“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3.学生练读第三、四行诗句。

评价:

“欲”,你的心情非常迫切。

“千里”多远啊,谁读得比他更远。

“更”听出来了,你在不断地登楼,不断地攀登。

[设计意图:以评促读,通过评价,扎实地指导学生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挨着群山慢慢地落下去,看到了黄河水滚滚地流向大海,想到了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我们非常喜欢,让我们再连起来读一读。同时,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们又学会了一种读懂古诗的方法,看图画,读懂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看图画,理解诗句”是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出示“欲”

学生看笔顺表,在书上描红。

教师范写。

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

评价反馈。

3、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雀”和“楼”,写后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环节已经指导过“雀”和“楼”,因此本环节重点指导书写“欲”,学生看笔顺表,在书上描红--教师范写--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评价反馈。然后放手写“雀”和“楼”。]

五、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找一找,读一读,王之涣写的其他古诗,下节课,我们进行古诗诵读比赛。

[设计意图:作业1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作业2,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喜爱古诗,乐于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17、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设计理念: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成为孩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扎实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这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思。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图片与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胸襟的宽大,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四、教具准备:挂图,词卡

五、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诗)

2、集体背诵。问:诗的作者是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17、登鹳雀楼,齐读课题。

4、解题:“登”:登上。“鹳雀”:一种鸟。“鹳雀楼”:楼名。“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5、介绍鹳雀楼及写诗背景。鹳雀,一种鸟儿,形状像鹳。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因常有鹳雀楼留在上面休息,人们就给这座楼取了这个名字。楼高三层,是唐代游览胜地。`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黄河水冲没。

1、出示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

1、学习一二行

(1)出示课文挂图,设置情景:一天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出示:a、“依”有三个意思:靠、依靠;按照;顺从

“白日依山尽“中的”依“是什么意思?

(2)在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

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白日)

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靠着连绵不断的青山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语是“靠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诗人还看到了滔滔的黄河,奔腾咆哮着的水流向大海)

(3)指名诗句的意思: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流向大海。

2、学习三四行

(1)谈话: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读三四行,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3)诗句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

(4)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3、练说全诗的意思

四、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1、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2、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4、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5、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白日衣山尽。

(2)、黄河入海留。

(3)、欲究千里目,

(4)、更上一曾楼。

三、把下面的音序和相应的字母用线连起来。

入穷登楼层依尽

yrdjcql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2、指名背诵课文。二、教学生字词1、出示生字。楼依尽入欲穷指明读上面的字。2、引导用生字组词。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尽(尽头用尽尽力穷尽)入(进入入门出入)穷(穷尽贫穷穷苦)3、教学字形。(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2)讲解“欲、登、楼”的笔顺。1、指导书写。2、学生练习描红。三、课堂练习1、读一读,再抄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2、据句意说出诗句。(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4)再登上一层楼。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扩词楼()()()依()()()穷()()()欲()()()教后记:

课题:18青松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指名说说诗意。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教学字形。引导用熟字记生字。艇--挺粗--且特--待优--化“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2指导写法。待、化:左窄右宽。挺:要摆匀称。3学生描红。三课堂练习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化--()且--()青--()公--()3扩词。高()()()青()()()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按要求填空压:共()笔,部首是(),是()结构的字。挺:共()笔,第4笔是(),部首是(),音序是().教后记:

课题:19小动物过冬

徐长银

课题:20美丽的丹顶鹤

共3课时,本课第1课时

课题:20小动物过冬

共3课时,本课第2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3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2、说说哪个生字是鲜红鲜红的意思。3、口头扩词。鲜展度二、教学部分生字(“鲜、显、忧”)字形,指导书写1、学生自学字形。2、师生共同讨论。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三、课堂练习1、背诵课文。2、练说句子。(1)出示:它的头顶像嵌着一颗红宝石。(2)仿说:弯弯的月儿像()红红的太阳像()()像()四、作业1、抄写词语。(课后第三题)2、组词。度()忧()旅()席()优()旋()3、填空。(1)丹顶鹤有一身()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的。它的头顶()的,就像嵌着一颗(),所以人们叫它丹顶鹤。(2)丹顶鹤的样子很(),它的()和()都又细又长,不论是在地上(),还是在天上(),都显得那么高雅。板书设计:练习设计:照样子,写句子例:丹顶鹤头顶像一颗好宝石。1、秋天,成熟的柿子挂在树上,像()。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3、从飞机上往下看,火车就像()。教后记:

THE END
1.“白(béi)”还有一个网友写道:“其实四川人起的菜名还挺符合它的长相,瓢儿白(béi) ,看它的叶子难道不像瓢儿?”四川也是这样的读音。一个网友在《山城(重庆)成语词典》中写道:“大天白(béi )亮:意思就是太阳已经升起来,天色大亮。”——难道我们和四川也是亲戚?例句:你明天白天再来,不要摸黑。 他天天喜欢穿白衬衫。https://www.360doc.cn/mip/1141734633.html
2.白八是什么意思白八的含义白八是什么意思?白八的意思为:⒈ 指螃蟹的八条腿。白 八 báibā 白八的详细释义指螃蟹的八条腿。宋 陶穀 《清异录·黄大》:“伪 德昌宫 使 刘承勋 嗜蟹,但取圆壳而已。亲友中有言古重二螯, 承勋 曰:‘十万白八敌一箇黄大不得。’谓蟹有八足,故云。”https://www.qumingdashi.com/ciyu/66143-6ed.html
3.白八的意思白八是什么意思白八的近义词反义词读音沪江在线词典网为您精选白八的意思及读音、白八是什么意思、反义词、近义词等信息,由英格部落于2016年3月23日添加。https://www.hujiang.com/cidian/baiba_269937/
4.白八是什么意思白八的解释是什么白八怎么读,白八什么意思,白八造句,白八解释,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拼音查词 结构查词 词性查词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báibā 白八 拼音:bái bā 注音:ㄅㄞˊㄅㄚ 结构:白(独体结构)八(独体结构) 白八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螃【好工具hao86.com】蟹的八条腿。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b887b43ac9b887b/
5.白八的意思白八是什么意思白八的含义白八的寓意白八名字寓意 白八名字寓指冰清玉洁、聪明、人极有才华、气概非凡、能力巨大之意。 白八名字好不好?很好,白八名字寓义极佳,但名字具体要结合姓氏及八字才能评价好与不好、适不适合。点击输入姓氏及出生时间看白八好不好。 名字打分宝宝起名八字起名 https://cidian.yw11.com/ci/%E7%99%BD%E5%85%AB
6.白八的拼音白八是什么意思繁体字:白八意思:指螃蟹的八条腿。 ?宋·陶谷《清异录?黄大》:“伪德昌宫使刘承勋嗜蟹,但取圆壳而已。亲友中有言古重二螯,承勋曰:‘十万白八敌一箇黄大不得。’谓蟹有八足,故云。”解释:1.指螃蟹的八条腿。造句:承勋曰:‘十万白八敌一?黄大不得。1938年1月在长白八道沟被害。胶白八号荣获http://www.cisha.org.cn/ci/3403.html
7.白八是什么意思白八怎么读白八的意思是什么,白八怎么读,为您提供白八的解释,白八的拼音、读音、近义词、反义词、繁体字、造句等https://www.bi0.cn/cidian/klO1g0.html
8.八字白手起家之命什么意思白手起家之命是啥意思八字福德秀气之命是什么意思 4. 食伤生财:食伤代表才华、灵感和表现力。八字中食伤生财的人,头脑灵活,有创意,能够抓住机会创造财富。食伤与财星互动,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财富机会。 5. 日主健旺为用:八字中日主代表命主本身。日主健旺为用的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意志坚定。他们能够承受压力,努力工作,白手http://www.t-mee.cn/view/14614
9.孕妇梦见花是什么意思孕期注意要避开这些花孕产保健七、孕妇梦见莲花:表示你最近运势不错,无论是事业上的,还是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很顺利,而且能够很快的得到回报。 八、孕妇梦见杜鹃花:意味着你最近的财运不错,偏财运,可能会有金钱方面的好消息。 九、孕妇梦见百合花:反映你最近的情绪不是很稳定,可能有什么事情埋在心里不肯说出来。为了你和你的孩子,还是早https://www.snsnb.com/post-55141-1.html
10.白八词语白八解释白八什么意思> 白八 指螃蟹的八条腿。 每日三十词 何家紅 何家红 何容 何察 何尝 何尝行 何居 何已 何常 何干 何幸 何幹 何废 何庸 何廢 何异 何当 何当行 何待 何得每日一字一词每日一字: 每日一成语:压良爲贱 每日一词语:书匮 每日一诗词:燕热门https://www.guoxuemi.com/hydcd/323933z.html
11.八是什么意思八的拼音八怎么读八是什么意思八的解释 八怎么读 汉字八 (笔顺、组词) 拼音bā 怎么读 注音ㄅㄚ 部首八 笔画2 结构单一结构 五笔WTY 笔顺 组词 八字 八卦 八哥 八八 八荒 八段锦 八方 八戒 【八】的意思(怎么读,拼音) 「八」 拼音:[bā] 怎么读: 八bā (1)数目字组词:八成|八股|八卦 http://zidian.gjcha.com/516B.html
12.运维面试题搭建的网站打不开,连tcp连接都没建立T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7 请简要描述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 初始状态 根据源MAC地址学习 除源端口外的端口广播未知数据帧 接收方回应 交换机实现单播通信 8 MAC地址的长度,组成及单播、组播、广播地址的表示方式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690304/article/details/82760645
1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6.ABB式词语:兴冲冲红彤彤绿油油金灿灿白茫茫红通通黑乎乎 7.描写色彩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姹紫嫣红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描写春季景色的诗句: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刀。——贺知章《咏柳》 http://www.zhihuishan.com/weixinview-view-11577.html
14.一瓶茅台酒有多少微生物,茅台酒53VV106proof500ml什么意思左上角为一红色色块,中间有直径为35毫米的套金色边的白圈,圈内有从上至下的环形麦穗,金色齿轮和红五角星图案。斜带和右下角的相接处有一条细金线。在右下角的红色色块上,有“中国茅台酒厂出品”八个白字,白字下有“53%VOL,500mL”的标明酒度和容量的黑字。酒瓶背面说明的规格为65毫米×85毫米并以红色套边https://www.meijiu.com/cs/559748.html
15.八核处理器是什么意思处理器是一台电脑的大脑,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体电脑的性能。大家对处理器了解多少,知道八核处理器是什么吗,下面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 八核处理器是什么意思 处理器又称为CPU, 全称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计算单元,取首字母缩写为处理器,核心技术是利用硅的半导体特点,制作出极其微小密集的大规模集成电路,https://g.pconline.com.cn/x/266/11833086.html
16.女人梦见数字8是什么意思女人梦见数字8是什么意思 女人梦见数字8,是这两天你的逻辑清晰的意思,不管是在事业上还是生活当中都可以很好的去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身边的人对于也会产生更多的依赖感,这让你会有自豪感。 创业的人梦数字8 代表缓慢的进展顺利得财,应多变化。 打算出门的人梦数字8https://m.1212.com/jm/shenghuo/55664.html
17.八的拼音八组词怎么读什么意思字典拼音: bā 繁体:八 部首:八 笔数: 2 笔顺 【八】是什么意思、字义解释 八 怎么读: bā 名 1.介于七与九之间的自然数。【组词】:「六、七、八、九hellip;hellip;」。大写作「捌」,阿拉伯数字作「8」。 2.姓。如汉代有西域人八滑。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表示数量是八的。【组词】:「八字」https://m.zcdian.com/zi/8ykg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