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70年”系列报道①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1949年春天,中国共产党人从河北平山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与此同时,分散在各地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的人民团体代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响应共产党号召、克服各种阻力,相继赶赴北平。
“礼赞70年”系列报道②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河北平山,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曹火星,1924年10月生于平山县西岗南村,13岁参加了县农民抗日救国会。此后,一直在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工作。
1943年4月,曹火星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他和战友们深入平西根据地开展抗日宣传。平西根据地是1938年3月创建的北平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插在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
“礼赞70年”系列报道③从推翻三座大山到奋力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江苏无锡荡口古镇的一间民居里,保存着一支老式自动铅笔。它是80多年前法国生产的,却见证了两部伟大中国音乐作品的诞生。
1939年夏天,冼星海把这支笔送给要去晋察冀边区的学生王莘,并对他说:“这是我在巴黎音乐学院获得的奖品,我用这支笔写出了你最喜欢的《黄河大合唱》,希望你也能拿它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礼赞70年”系列报道④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的一个早晨,梳着两条大辫子的申纪兰,穿着连夜缝制的一身蓝色卡其布新衣,“骑上毛驴去见毛主席”。
从村子到城里,山连山、沟套沟,毛驴走了7个小时,火车又把她带到北京。到中南海怀仁堂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路,她一共走了四天。
“礼赞70年”系列报道⑤从共同纲领到新型政党制度
1949年7月的一个清晨,上海市虹口区山阴路,32岁的供销合作社职员曾联松正浏览报纸上的新闻,忽然,一则由新政协筹备会刊登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吸引了这位美术爱好者的目光。
经过近一个月的创作,曾联松提交了他设计的国旗样稿。
“礼赞70年”系列报道⑥从打破旧世界到进入新时代
今年5月,“浦江早晨——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实物史料展”展出了一本普通上海市民的《生活日记》。其中“四日生活记忆录”章节,再现了1949年5月25日至28日四天的情景。
这正是上海解放前后,从25日清晨听说解放军进入上海,到28日马路上生意恢复正常,“字里行间不仅记载了历史性的一刻,更是上海获得新生的如实写照。”
“礼赞70年”系列报道⑦从《为人民服务》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944年9月8日下午,延安凤凰山枣园沟口操场,为战士张思德举行追悼会。
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随部队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后调入中央军委警卫营。1937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张思德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克服困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1943年初夏,到毛泽东身边当警卫战士。
“礼赞70年”系列报道⑧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意大利罗马,议会广场上公元前六世纪的方尖碑,正对着的蒙特奇特利欧宫,那是众议院所在地。今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欧洲,在这里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
会见临近结束,“70后”的菲科说,“最后,我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不知能不能问一下”
全场目光注视着他。“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礼赞70年”系列报道⑨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建成小康
侯波,中国摄影家,曾担任毛泽东专职摄影师12年,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的700多幅照片中,有侯波拍摄的400多幅。
开国大典那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足足站了6个小时没有休息。宣告新中国成立、广场上万众欢腾、受阅的三军部队依次通过。侯波在镜头里发现,毛泽东的表情始终凝重。
“礼赞70年”系列报道⑩从土地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8月初,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美誉的洞庭湖平原,早稻收完,晚稻已经插秧。
87岁的陈克斌,老家就在离洞庭湖不远的华容县万庾镇兔湖垸村。万庾镇得名很早,“庾”为露天谷仓,早在唐朝这里就建仓储粮。可陈老回忆,“号称万吨粮仓,但小时候基本没有吃过饱饭。”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十一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2018年3月17日上午,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代表宣读誓词——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十二从人民五亿不团圆到同心共筑中国梦
1950年10月3日,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歌舞晚会,各民族代表和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毛泽东对坐在前排的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何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于是柳亚子即席赋《浣溪沙》一首。次日,毛泽东用毛笔在宣纸上手书了和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回赠。
词的上阕: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十三从自力更生到中国智慧
201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流浪地球》,口碑与票房双丰收。“遇到再大的危机都要带着地球、带着家”“一百代人的流浪地球计划,子子孙孙持续不断地接力”,解决未来世界科学命题,中国人不但能拼搏,更有独特的智慧。
刘慈欣另一部小说《中国太阳》,写了农村小伙水娃不断奋斗,借助“中国太阳”工程成为深空宇宙开拓者,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故事,与《流浪地球》异曲同工。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十四从彻底结束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
“你们看延安的窑洞像什么”一位老红军在重返革命圣地延安时,激动地问,“像不像同心同德的‘同’字”椭圆的洞口,下面的横楣,以及方窗和门,还真像一个“同”字。
志同道合、同心协力、一心同归,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一盘散沙的局面,把全国人民凝聚成同舟共济、同风共雨的整体。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十五从社会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今年8月8日,根据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十六从愚公移山到撸起袖子加油干
“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的一句“撸起袖子加油干”,迅速成为全社会流行语。
这句生动的话语,体现着这个时代的一种精神。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十七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共和国勋章
今年7月27日,95岁的张富清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再来北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许久未添新衣的他,特意穿上了新买的白衬衫,面朝“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颤颤巍巍从轮椅上站起来,举起右手,郑重敬礼。别人称他为英雄,但他自己认为为国捐躯的战友们才是英雄。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十八从艰苦奋斗到奋斗是最大的幸福
“朱婷发球……直接得分!赢了!”2019年8月4日晚,东京奥运会女排资格赛B组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女排3比0完胜土耳其队,以三战全胜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一,拿到直通东京的入场券。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在这些90后、00后姑娘们身上,闪动着光彩。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十九从落后农业国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到建立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转变。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二十从建设新中国到奋进新时代
1950年初秋的一天,沈阳第一机器厂19号铸造车间,36岁的铸造班班长焦百顺接到厂领导通知,“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你去完成,而且只许做好不许做坏。”
“什么任务”“铸造国徽。”焦百顺顿时感到巨大压力。工厂正处于恢复性生产阶段,工具匮乏,车间仅能用勺炉生产简单零配件,要铸造直径2米,表面光洁、图案清晰的国徽太难了。“但这项任务光荣神圣,没什么可说的,必须干,而且必须干好。”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二十一从独立自主到“四个自信”
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二十二从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到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
北京天坛公园一墙之隔,是占地约17公顷的金鱼池小区。小区水池边竖立着一尊青铜雕像“小妞子”,这个老舍话剧《龙须沟》中的人物,因淹死在脏臭的龙须沟,刺痛着几代观众的心。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二十三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近代中国固步自封、逐步落伍,西方列强却因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迅速崛起。“落后就要挨打”,铭记着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屈辱,“赶上时代、实现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夙愿。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二十四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一部最新款的华为P30手机,芯片由华为子公司海思设计,镜头由德国徕卡认证,图像传感器来自日本索尼,刚性屏从韩国三星采购,在郑州富士康工厂完成组装后,销往全球。
华为手机的集成创新过程,是中国与世界不间断进行商品、信息、能量交换的缩影。
70年来,新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二十五从对人类有较大贡献到贡献中国方案
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在世界范围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5亿多中国人民得到解放,当家做了主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二十六从进京赶考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回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二十七从一张白纸到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对当时状况,毛泽东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但他又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二十八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月的北京夜晚,簋街胡大饭馆门前总是排起长队。胡大饭馆平均每天要消耗约4吨小龙虾。
小龙虾是吃出来的产业。小龙虾本来仅用作饵料,经过近二十年消费拉动,形成了年产值3000亿以上的产业链。很多地区把小龙虾作为主导产业扶持,自2001年起,江苏盱眙已连续举办19届小龙虾节,2004年注册“盱眙龙虾”,进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单。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二十九从恢复生产到高质量发展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此时,曾经钢铁年产总量为旧中国90%的鞍山钢铁厂,机械设备及其他物资已被拆卸、流失一空,生产能力下降为零,厂区荒草丛生。中共中央对东北局作出指示,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12月2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宣布撤销鞍山钢铁厂,成立鞍山钢铁公司。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三十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
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七十年来,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编制实施计划规划,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中国已连续编制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三十一从多快好省到新发展理念
青岛是中国近代以来重要纺织基地之一。郝建秀1935年11月生于青岛沧口,连年战乱使她一家吃不饱穿不暖。她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不得不辍学,靠捡煤渣、挖野菜、赶小海,贴补家用。1949年6月青岛解放,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各纺织厂招收一批工人。9月,郝建秀来到青岛国棉六厂细纱车间,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中的一员。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三十二从用洋火洋油到制造大国
河北沧州,有一座叫泊头的小县城,因大运河漕运兴起而得名。这里出产的“泊头火柴”曾经家喻户晓。
“我十几岁就开始糊火柴盒,100个火柴盒能挣5分钱加工费。”家住泊头的83岁老人王广义说,到泊头火柴厂领材料,回家手工贴火柴盒,曾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三十三从第一套人民币到现代金融体系
1947年3月,董必武带着家人从陕北东行去华北参会。途经晋察冀边区五台县东山区大槐庄,已近饭时,警卫员拿陕甘宁边币去小摊买烧饼,却被摊主拒绝:“这是什么钱,我们这里只花晋察冀边币,别的钱一概不用!”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三十四从农业“八字宪法”到乡村振兴
距今7000到5000年前,河姆渡人生活在今天浙江余姚田螺山地区。遗址考古发现,这里堆积了大量稻谷、黑色炭化米,陶罐中还有没吃完的锅巴。
从那时起,端起饭碗,碗里有饭,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古人早就认识到,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一碗米,连着天下粮仓,关系国计民生。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三十五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强国
北京北海公园南侧的文津街,因藏有《四库全书》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闻名。这里还曾是中国最高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的院址。
1950年至1966年,中国科学院院部机关设在文津街三号院。院子不大,只有一片椭圆形草坪和一幢棕色西式楼房,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钱三强等人都曾在此办公。三号院对面就是中南海,自新中国成立,科技事业就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三十六从短缺经济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粮油敞开供应,粮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1993年春节前夕,上海华联商厦旗下6家超市一天内同时开业。上千种日用品和副食品摆满货架,拿钱购物的顾客排起长龙。
票证全面退场,超市全面登场,中国人迈出告别短缺、走向充足的一大步。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三十七从广交会到进博会
琶洲岛,位于“千年商都”广州南面腹地。琶洲展馆的屋顶呈波浪曲线浮动,像一朵银灰色的行云飘在空中,又像一面银帆迎风矗立。入口上方,镶嵌在玻璃幕墙上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分外醒目。这场一年两度的盛会还有个简短的名字——广交会。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三十八从十七条困难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第一条,“外国大骂”;第二条,“国内大骂”;第三条,“准备被他们占去几大块根据地”……第十一条,“天灾流行,赤地千里”;第十二条,“经济困难”……第十七条,“其他意想不到的事”。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三十九从上海经济保卫战到三大攻坚战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当天,军管会成立,陈毅任主任。接管上海任务复杂艰巨,毛泽东直言不讳:“进入上海,中国革命要过一大难关。”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四十从京张铁路到高铁第一
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青山环抱中,坐落着一个百年老站——青龙桥站。建成于1908年的小站,因“人”字形铁路而闻名。它所在的京张线,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中国从零起步,走向高铁世界第一的历史性进程。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四十一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四号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宇宙的想象与憧憬从未中断。
1957年10月4日,苏联率先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一号”。1958年1月31日,美国成功发射“探险者一号”人造卫星。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四十二从十大建筑到城市建筑群
“各位乘客,天安门西到了。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可容纳一百万人集会。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象征着光明的未来;广场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代表着辉煌的历史。”每当北京公交1路车即将到达天安门广场,车厢里都会响起乘务员的播报。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四十三从提出双百方针到建设文化强国
今年6月,中宣部公布100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雷振邦改词编曲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其中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声,是中国人心中永不消逝的文化记忆。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四十四从小喇叭到融媒体
“哒嘀哒,哒嘀哒,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上世纪50至80年代出生的人,几乎都听过一档儿童广播节目——《小喇叭》。一提起孙敬修爷爷、曹灿叔叔以及木偶人物“小叮当”、邮递员叔叔等名字,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些亲切可爱的形象。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四十五从穷棒子精神到脱贫攻坚
1950年冬天开始,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耕者有其田”变成现实。1951年12月,党中央公布《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土改完成地区的农民纷纷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四十六从赤脚医生到健康中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昏睡百年,国民“其心渐弛,其气渐柔,其骨渐软,其力渐弱”,体质羸弱,精神低下,心理屈辱,被讥讽为“东亚病夫”。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四十七从扫除文盲到教育强国
“扫盲识字班,今天开学了,上学的男和女,早早就来到,学文化、学政治,专心听课,天下的大事情,我们能知道……”这是1950年代流传在山西晋城的扫盲识字歌。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四十八从凭票排队到移动支付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四十九从人均寿命35岁到77岁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萧条,传染病、寄生虫疾病、营养不良疾病肆虐,没有全国性的预防计划和体系,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五十从绿化祖国到建设美丽中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连年战争,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有计划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五十一从坦赞铁路到一带一路
1976年,贯通东南部非洲的坦赞铁路正式移交运营,铁路轨道上清晰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列车上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的标志,成为中非友谊的一座丰碑。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五十二从伟大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
“我们今天要怎样建设我们的党”
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创刊,毛泽东撰写发刊词,提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这一重大命题,要求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五十三从政治工作是生命线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讲到长征中的一个故事: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五十四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到革命理想高于天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没有公路,交通闭塞,党中央制定了“一面进军、一面建设”的方针,要求尽快修通公路,促进西藏经济建设,方便人民交流往来。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五十五从干部是决定因素到忠诚干净担当
1945年9月,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成果,壮大革命力量,中共中央作出战略决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五十六从五湖四海到聚天下英才
1949年5月的一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钱学森收到香港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香港分会负责人曹日昌的来信,信中写道:“北方工业主管人久仰您的大名,只因通讯不便,不能写信问候,特命我致意。如果您在美国的工作能够离开,很希望您能很快地回到国内来,在东北或华北领导航空工业的建立。”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五十七从改造我们的学习到全党来一个大学习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礼赞70年”系列报道之五十八从“两个务必”到全面从严治党
1949年3月,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进入繁华城市、执掌全国政权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毛泽东鲜明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实际上为在全国执政后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