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玉(以下简称李):我们每天都不得不吃东西,因为如果不吃,会导致没力气活动,甚至会饿昏头,情绪也有可能会变得容易暴躁!然而有些人对于好吃的东西就拼命吃,但又烦恼自己会变胖,或是产生疾病。既然在不得不吃的情况下,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吃才能保持身体的最佳状况
星云大师(以下简称大师):每人都有所喜好:有的注重穿着,有的讲究居住品质,有的则偏好美食。太过偏好某方面,都会出毛病的。世间无论什么东西,都要平衡发展,比方:穿,不需非名牌不买,干净朴素就好;住,不必太讲求装潢,整洁舒适就好;吃,不必吃太饱,八分饱正常。每日三餐就好,零嘴甜食要少吃。
佛陀在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因为身体太肥胖的缘故,走没几步路就挥汗如雨。于是去精舍请示佛陀减肥之法。
佛陀一见波斯匿王就说:“大王,您的身体太肥胖了。”
波斯匿王羞惭地回答:“佛陀!我真的是太胖了,才走几步路就气喘如牛,我也常为肥胖感到羞愧和苦恼。”
佛陀说:“人应该常常忆念,饮食应该知量,身体才能健壮,如此不但不受肥胖之苦,而且肠胃容易消化,得到养生延寿之利。”
波斯匿王听完后,欢喜地回到王宫,叫一位郁多罗的少年,在每次进餐时,就大声念诵佛陀的偈言。每当波斯匿王想要大快朵颐时,郁多罗就开口念诵:“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波斯匿王因为佛陀这首偈言,从此节制饮食,恢复健硕的身材,行动轻便敏捷,不再受肥胖之苦。
对于外食族有什么建议?
大师:过去农业时代,偶有亲友到家中作客,主人总会殷勤地要客人多吃一点、吃饱一点。其实“饱食闷神”,对健康有害无益,所以我认为吃饭只要八分饱,切忌暴饮暴食,并且尽量少油少盐。因为均衡的饮食,知量知足,可以让肠胃正常蠕动,减轻身体机能的负荷,使器官发挥正常功效,自然能长保身体健康。
是否在“吃”的方面,也要随缘呢?
李:一路与大师在这个节目谈下来,大师在很多方面都会提到“随缘”两字,是否在“吃”的方面,也要随缘呢也就是说,不一定要准时吃三餐,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您的看法呢
大师:我想,三餐定时定量比较好,并且要吃得均衡,尤其清淡的饮食,不会造成肠胃的过分负荷,反而有益健康。
怎么看待这样的应酬文化?
李:有一些人很苦恼地说,我也很想吃得健康,但是我却有好多应酬喔!这种应酬文化是难以避免的,除了公司例行性的聚会,还有与客户建立关系、谈生意的各种饭局与餐宴,一年到头应接不暇。参加应酬虽然可以缔造自我成功,却也同时打乱了个人的生活作息,对于身体也形成直接的伤害。大师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应酬文化
大师:这是不适当的文化。中国“吃”的文化独步全球,每年吃掉的恐怕不只几条高速公路,吃掉几架飞机或几艘军舰都有可能。
佛教对酒的看法如何
李:所谓酒逢知已千杯少,“喝酒”在应酬文化中是不可少的角色,“干啦!”更是在每场应酬中此起彼落。有人说喝一点酒可以帮助消化也可以帮助睡眠。甚至如果喝一点红酒,还可以帮助女性的血液循环。
大师:酒,属于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规范之列。戒律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我们的身心,在某些状态中饮酒如无节制地豪饮,或赌博输酒而饮,或情绪受刺激气愤而饮,或逞一时之勇而饮等状况下,容易发生事故,也会无端肇事,引起风波。酒毕竟不是很好的东西,要做到——“不劝酒、不酗酒、不醉酒”三点。把酒当药来喝的话,最好还是喝一点就好。
另外,五戒中所规范的不饮酒戒,除了禁止饮酒外,凡是能让我们丧失理智的东西,如毒品、赌博等,都是不可以碰的。
对自助式餐点的建议
李:一些饮食业者为了满足饕客的需求,推出199或299吃到饱的自助式餐点。此波饮食热潮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态度,有些人为了要吃回本钱而“吃到撑”“撑到不行”,这对身体健康也实在是一大负担。
大师:所有的养生书籍均记载:“饮食不节,百病丛生。"尤以上了年纪的人,每餐进食,宁少勿多,滋味清淡,自然不会索取无度而生嗔怒。“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对一个人的身心伤害是很大的,所以少食静坐必能调养精神,增进健康。我的糖尿病应该有三十年以上了,但是我好像还很正常,这都要归功于简单的饮食习惯。
对教导孩子珍惜米饭的建议?
李:以前父母教导小孩子要把碗里面的米饭吃完,我记得小时候我吃饭把米粒掉到地上时,我妈妈就会说:“米掉到地上几颗,你以后脸上就会长几颗麻子!”如果碗里面的饭没吃完的话,又会说:“你以后会嫁给一个麻子长满脸的丈夫!”对于要教导孩子珍惜米饭“粒粒皆辛苦”,大师有什么建议吗
大师:日本父母在用餐的时候都会教孩子说:“一粒米饭来路都不容易的!”佛经里面也提到:“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入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吃一顿饭,是要积集多少的因缘才能成就——农夫耕种,商人贩卖、父母家人把它煮熟,岂可不好好地珍惜盘中餐
大师吃素的因缘
李:现今有人为了美容、养生或抗癌之类的因素,才开始吃素食。请问大师,您吃素几年了
大师:我自己从出生下来到现在都是素食者。我从小生长在乱世里,家乡经济非常落后,在粮食极为短缺的当时,我吃过麦渣糊粥,我以地瓜当饭,每天三顿,吃得都怕了起来。12岁出家后,寺里仍是以稀饭代替干饭,经常一个月吃不到一块豆腐,或一些素菜。有些豆腐渣我们拿到锅里去炒炒,如果没有柴火,就放在外面晒晒,连麻雀也来吃,甚至留下大小便,所以吃到里面常常有虫蛆,不过总好歹也有点咸味,就闭住气来吃。
很多年都是这样过去的,也没生多大的病。我在想,大概是我们每天吃饭前都要念供养咒,有佛祖的加持保佑吧。
论素食文化?
李:现在素食似乎已经慢慢变成一种流行文化,其涵盖范围除了中华文化圈,也延伸到欧美国家。能不能请大师谈一下素食文化
大师:现在举世流行素食文化,很多人借助素食来保健、美容。根据医学研究,素食有益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培养耐力,养成温和的性格。一些吃素食的老和尚,他们每天从早起到晚,整天莫不精神奕奕,究竟原因何在素食最主要的是长养慈悲心,从心灵的净化来减少怒,达到内心的安然、祥和。
对于西方素食文化,据我所知,在美国有一个市区只准卖素的不准卖荤的,他们也不是佛教信徒,全然是基于健康的立场而推广吃素,佛教虽然是最早倡导素食,但是最初佛陀时代并非素食,因为当时是靠“沿途托钵”的方式乞食,信徒给什么就吃什么。中国佛教之所以提倡吃素的原因有二:
(一)儒家所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二)佛教经典中提到,要不断大悲种,慈悲而不杀害动物生命。
另外有人说,植物也有生命,也有感情,若说不杀生,应该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才对。其实植物的生命是“生机”,生长的机能的意思跟生命不同。生命是“有心”,你看猪、马、牛、羊要被宰杀的时候,会产生恐惧,而植物是“无心",虽有生死的反应,但没有苦乐的感觉。所以杀生的界定,在于是“有心”还是“无心”。
吃素,除了出自慈悲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尊重生命。
吃素的好处?
李:吃素,除了帮助身体健康外,还有什么好处
大师:你看现在一些人吃荤吃肉,吃出很多的花样来,什么活鱼三十吃、海鲜十吃等等变态的吃法,就会让人养成变态的心。
有时父母带小孩子出去玩,会弄些小螃蟹或小鱼给孩子玩,有的会把鱼倒吊起来,有的将螃蟹壳剥开,一直虐待到死。这会让孩子从小就不尊重生命,不知生命可贵,长大以后,对人也会不尊重,甚至杀人之类的恶行都会引发出来。
佛教并不鼓励人一定要吃素,但却主张不要杀生,可以买现成的来吃但自己不要去杀生。父母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其尊重生命的可贵,爱惜小生命、小动物的习惯。
所以我是觉得,今天的家庭教育首先要孩子尊重生命,让儿童爱惜生命对未来的社会风气才会改善。
大师对吃素人群的看法?
李:美国的畅销书《一个小星球的饮食》中披露:美国谷类的80%至90%用于喂养动物。如果每个美国人减少肉类消费10%,从节约粮食的数量上来看,可以使地球上所有陷于饥荒的人拥有充足的谷粮而得以温饱。
事实上,现代肉类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令人震惊。从畜牧场、养鸡场或其他养殖区流淌而来的肥料和废水都会污染水资源。
在一篇杂志的研究报告中甚至指出: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吃素的话,世界就不会再闹饥荒了。大师您的看法如何
大师:我吃素几十年来,深刻觉得吃素的人比吃荤的好。吃素的人,会慢慢减轻杀业。现在的社会,猴脑、蛇胆生吃活烧,如此杀生造业,社会风气怎么会善良美好呢
对于素食在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
性的看法?
李:对于不同宗教背景、不同地域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饮食文化。对于素食在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此请教大师的看法。
大师:素食与宗教之间,本来就很难统一。不过我觉得,基本上各宗教要能做到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进而保护生命。
对学密宗可以吃肉看法?
李:有很多人本来学佛很精进,也吃素,最后听说密宗可以吃肉,于是就学密宗去了。问他为什么去学密宗,他说学密宗很好,可以吃肉,可以即身成佛!
大师:以前青藏高原不能种植蔬菜,对外交通封闭,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以肉类为食。不过现在素食文化普遍发达,应该可以改为吃素。不要借口说修密宗,就可以吃肉。我觉得那是不当的。
好
书
分
享
星云大师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鉴真图书馆阅览室索书号
B94.71/X602-94
星云大师(1927年8月19日—2023年2月5日)江苏扬州江都人。童年时在南京栖霞山出家,礼志开上人披剃,并且在栖霞律学院、焦山佛学院等处参研佛法,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大师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十大弟子传》、《星云禅话》、《佛学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莱根谭》、《金刚经讲话》、《六祖坛经讲话》、《迷悟之间》、《人间万事》、《合掌人生》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葡、韩、泰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