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区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业务工作神道口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文稿整理

周韶华:1929年10月出生于山东荣成市石岛,1941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2008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2015年获评2014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

教学楼命名

命名为启智楼:以道启心、以心启智。启者,愤悱也。“不愤不啟。”——《论语》”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启智,是教育开启智慧的法门。

其中,曾在建设过程,讨论过:“睿知楼”“明知楼”“亲知楼”“益知楼”“善知楼”。

命名为“笃行楼”。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则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笃者,敦实笃厚之意。敦笃其行,不息其功,斯之谓笃行。

学校各楼层中厅文化理念设计

主要文化标识:荷

语出《论语·卫灵公》:“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靠智慧得到了它,不能靠仁德去保持,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失去。靠智慧得到,靠仁德保持,不能用庄严的态度去治理,百姓也不会认真(地生活和工作)。靠智慧得到,靠仁德保持,又能用庄严的态度治理,但如果不能用礼法来指挥、动员百姓,还不够好。

讲的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用智慧去获得,用仁德去保持,用恭敬庄严的态度去对待,动静皆有礼法,似乎能揭示很多求而不得的真相。巧言令色、不择手段地去得到,没有仁德去守护,终不能长久。得到了,也靠仁德去保持,态度轻佻不庄严,也得不到人们的敬重。这一切都做到了,还需要礼法去约束克制,这样才能趋于至善。在生命历程孜孜不断的追求中,内心最终的平和宁静,知、仁、庄、礼都是不变的法则。

主要文化标识:兰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从字源角度讲,“孝”字上面是老的上半部,下边就是子,象征年轻人搀扶老人,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推而广之,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悌”的左半边是心,右半边是弟,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种“博爱”没有原则性,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故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凡是人类无不皆有礼敬,不过精粗之分而已。人有礼敬必吉,家有礼敬能昌,国有礼敬自强,若无礼敬必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对家庭的尽伦尽孝上升为对社会尽职尽爱。

“不以无人不芳”----《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而改节。”

代表诗词作品:

柳永《离别难》词:“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心地“蕙心”似的纯洁,品质“兰花”似的高雅。

《孤兰》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饮酒·十七》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歪,见别萧艾中。

《兰花二首其一》易士达

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主要文化标识:菊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愤悱”是认识上的一种状态,即似懂非懂,有所知又非全知。朱嘉、张载等人释为“疑”,故强调“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习的过程正是由这种认知上的“疑”、困惑状态为逻辑起点,是“设疑引学----辩疑解难----释疑巩固的过程。孔子强调的“愤悱”状态,是一种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全神贯注、苦思冥想、欲罢不能、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迸发出的强烈探求欲望和表达欲求,是学习、思考的动力和前提,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状态下,对问题的探索已初露端倪,而又尚未明朗之时,思维便处在一种蓄势待发的临界状态。各种思想被潜抑在头脑中,不断奔腾、冲撞、融合、激荡,就像长期蓄积的洪水,一旦在教师“启发”下打开一道闸门,就会喷涌而出,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收益,产生满足感、成功感,这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激励,最持久,最有效,从而能够自觉自动,持之以恒,孜孜以求,奋发进取。

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和郭主簿·其二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论诗三十首·其四

作者: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晚菊

作者:陆游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凋黄;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眷言东篱下,数柣弄秋光。粲粲滋夕露,英英傲晨霜。高人寄幽情,采以泛酒觞。投分真耐久,岁晚归枕囊。

主要文化标识:梅

语出《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之所以慎独,《中庸》首章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在单独行动的时候,要做到慎独。其实就是自我管理,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违反法律之事。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能不能做到慎独,是检验一个人自觉性、自制力和意志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志。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规范和约束,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可见。慎独是最为重要的,是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首。

无意苦争春《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只留清气满乾坤(独善其身)

作者: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为有暗香来《梅花/梅》

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主要文化标识:竹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现代复合词。

未出土时先有节

咏竹

年代:【宋】作者:【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秋斋

作者:白居易

晨起秋斋冷,萧条称病容。

清风两窗竹,白露一庭松。

阮籍谋身拙,嵇康向事慵。

生涯别有处,浩气在心胸。

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

喜雨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

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

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

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

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

方知宰生灵,何异活草木。

所以圣与贤,同心调玉烛。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仪表美贵洁净勤洗头来勤换衣。

穿和戴不攀比朴素大方又得体。

指甲涂发型怪美丑不辨会学坏。

掏耳朵挖鼻孔当众脱鞋臭哄哄。

吃饭前手先洗家人到齐用餐始。

不挑拣不贪吃细嚼慢咽益身体。

不咂嘴不出声公共用餐不嬉戏。

惜粮食讲卫生人人遵守饮食礼。

文明语挂嘴边心态阳光笑满面。

见师长问声好直呼其名不礼貌。

遇同学咪咪笑千万不能起绰号。

普通话易交流脏话谎话不出口。

敬师长爱伙伴他人样貌不要管。

父母恩须谨记生日祝福表心意。

用东西征同意及时归还致谢意。

助别人力所及宽人严己言行一。

行路时认标志安全第一守法纪。

上下楼靠右行不跑跳来不拥挤。

乘扶梯靠右站进出电梯不乱按。

让孕残扶老幼乘坐公交秩序有。

观影视要准时场内场外不嬉戏。

随意走高声讲对人对己有影响。

不站立不堵道瓜皮果壳不乱抛。

精彩处掌声起观影结束有序离。

旅途中要注意文明游览环境丽。

不攀爬不刻画景观文物共珍惜。

痰入盂纸入篓大小垃圾自带走。

重民俗守公德勿喧勿躁文明客。

升国旗行队礼庄重脱帽目注视。

四仪式展威仪朝气蓬勃显活力。

节日到祝福记清明祭扫勿艳衣。

旧礼节新风尚敬重感恩容端庄。

神小宣言

我是神小人。我要秉承“经典滋养知行合一”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做一名启智求真、勤勉笃学、开拓创新的知行教师。我愿用热血和汗水,铸就神小新辉煌!

我是神小人,我将恪守家委会章程,履行家委会职责,弘扬志愿者精神,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孩子、服务于家长,认真组织学校各项活动,带动全体家长积极参与,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我愿用热血和智慧,铸就神小新辉煌!

我是神小人。我要铭记“善德笃志立己达人”的校训,爱国守法,修身立德。立志做一名乐观向上、真诚善良、正直勇敢的知行少年。我愿用坚韧和勤奋,铸就神小新辉煌!

路线一:孔子像―→餐厅―→启智楼门厅―→图书馆―→校史馆―→东楼梯上二楼―→母婴室―→科学走廊―→科学实验室―→二楼中厅―→三年级文化―→木艺室―→楼梯下西门出

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

(第一次站在孔子像前)欢迎大家来我们高区视察指导。下面我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神道口小学:2017年高区党工委管委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对神道口小学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工程设计办学规模为30个班,大约可以提供1350个学位,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9939.9m2,其中,地下车库建筑面积4065平米,能为教职工提供90个车位。学校2017年3月份开工建设,2017年12月份主体工程竣工。目前学校二次装修和校园文化建设也基本完成。

(讲解同时室外大屏幕播放宣传片)前面大屏幕展示的是我校新校舍建设整个过程的延时视频和学校部分功能室,以及我校目前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延时摄影记录了从学校基础开挖到教学楼竣工的全过程,成为学校建设的历史性资料。各位领导,西面看到的是目前神道口中学与小学共用的塑胶操场。2017年12月份建设完成,标准400米六跑道,标准足球场地,是按照国家现在塑胶场地标准施工,无毒无味,现场施工时,家长来参观,给予高度的认可。多年来,神道口学校无操场成为了历史,今年春天,我们神道口中小学在操场上举行了第一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场面非常壮观,得到了市体育局的和高区管委有关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所有家长的高度评价,操场的建成满足了中学和小学体育课与平时训练比赛要求。

2017年,学校在高区管委、教体处提出“二次创业”的精神指引下,经过反复探讨,多维对话,在“阳光教育”品牌建设基础上,提出“经典滋养知行合一”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办学理念,以“童蒙养正,五年润泽一生”为办学目标,积极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实施经典诵读工程,旨在培养具有民族精神、文化自信和现代意识的知行少年!使广大师生在传统文化浸润影响之下,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知行教育!

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家长和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变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孩子多了、乱穿马路的孩子少了;爱护环境的孩子多了、乱扔垃圾的孩子少了,文明礼貌的孩子多了、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孩子少了。

新楼建成后,我校发动全体师生、家长,对两栋教学楼进行命名征集活动,最后确定北边一号楼为“启智楼”。我们觉得教师应以道启心、以心启智,用中国的传统“经典“滋养学生,以此来开启学生智慧的的心灵之门,所以我们把这座楼称为“启智楼”。二号楼命名为“笃行楼”“笃行“是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学校的文化整体设计着力突出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总体设计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梅兰竹菊荷为依托,以清新的白红黄绿蓝色调为主题色彩。

在文化布局上,一年级以“荷”为文化标识,旨在守住学生如莲般、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品格,主要素读经典为《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以“兰”为文化标识,旨在培养学生懂得“孝悌”,主要素读经典为《千字文》《论语》;三年级以“菊”为文化标识,旨在培养学生习得“愤悱”,产生发自内心的自我激励,使其孜孜以求,奋发进取。主要素读经典主要经典为《论语》《大学》、《中庸》;四年级以“梅”为文化标识,旨在培养学生知道“慎独”,学会自我管理。主要素读经典为《孟子》、《老子》;五年级以“竹”为文化标识,旨在培养学生知道“敬畏”,主要素读经典为《庄子》《史记》。

―→餐厅

右手各位领导看到的是笃行楼负一层,目前设计为我校餐厅,建筑面积921平方米。可供全校师生中午用餐,从此改变了学校无餐厅的现状,学生再也不用在教室就餐。

―→(第二次站在)启智楼门厅

启智楼共五层,其中一楼主要为图书馆和校史馆,二楼、三楼分别为三年级和四年级。四、五层为功能教室。我校围绕传统文化设有书法教室、武术馆、剪纸教室、衍纸教室、陶艺教室、木艺教室、厨艺教室、STEAM创客教室等功能室,并引进高端的科学实验室和信息化电子班牌全面覆盖。

这是启智楼的大厅,左侧主要展示的是学校核心理念与发展愿景。以“经典滋养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以“童蒙养正,五年润泽一生”为办学目标。校训:“善德笃志,立已达人。”还有我校培养目标与核心价值。

右侧为以学校发展史所作的“神道口小学赋”的部分文稿。主要解读学校的核心理念、办学目标以及学习内容。童蒙养正,以文化人,以张载的“立德、立功、立言”作为阳光少年的主要内容,并把传统文化中文人的意象系统与守正、孝悌;敬畏、正心;愤悱、慎独等核心价值进行了阐释与意象连接。

―→图书錧

目前我校已与威海市新华书店合作向前右手边进入的是我校图书馆。图书馆的建设一室两用,既是图书馆,也是我校国学讲堂。图书馆内不摆设传统书架,全部图书靠墙上架,尽量不占用中间空间,为师生提供蒲团和瑜伽垫,学生可席地而做,以自己喜欢方式阅读,为满足师生读要求,提高图书更新率,我校还将与咱们新华书店携手打造互联书社,新华书店将对此功能室进行全面装修并提供所有图书,资助全体师生阅读,周末还向全体家长和社区开放。除此之外,在图书馆东南角设电子图书阅览区,提供20部KINDLE电纸书,打造传统与现代读的图书馆,全年对所有学生及家长开放,提供全民阅读的平台。另外南北楼每个楼层的二至四楼中厅设计成小型开放式书吧,供学生课间阅读。

―→校史錧

左手边是校史馆正在筹建中,外面是我校师生宣言和学校校歌,校歌是由著名我们校友戚建波老师创作。

―→东楼梯上二楼

三年级的意象系统主要标识为“菊花”。取自“芳菊开林耀”。主要培养的师生的核心价值为“愤悱”,恭俭庄敬《礼》教也,以道行,主要完成“仁义礼智信”中“礼”的培养,完成《大学》《中庸》《孟子》等主要经典与部分唐诗。

―→母婴室

―→科学走廊

―→科学实验室:

二楼南向为三年级三个教室,北向为科学实验室,我校实验室主要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在教学楼建设时,校委会就与工程部协商将本层外墙内移,形成一个内嵌的空间,此空间为全部探究实验器材,学生可以在墙上随意实验,在玩中探究实验现象,解决了长期以来,探究器材只能在实验中摆设的问题。

―→科学探究室

―→二楼中厅

启智楼二楼中厅主要展示的是三年级的意象系统“菊花”和培养师生的核心价值为“愤悱”。《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嘉、张载等人强调“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一旦在教师“启发”下打开一道闸门,就会喷涌而出,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收益,产生满足感、成功感,这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激励,最持久,最有效,从而能够自觉自动,持之以恒,孜孜以求,奋发进取。

每个楼层的中厅学校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开放的书吧,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随时能读书、处处能读书的场所,培养孩子们亲近书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三年级任意进一个班级。介绍电子班牌和室内多媒体,目前我校20个教室全部实现了多媒体进课堂,实现了班班通,并与兄弟学校之间实现了校校通。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校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育灵童教育研究院编著的《国学》作为国学经典教材,本着“从大局着眼,在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分学段按年级经典内容设置,指导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之作,让孩子们在每日吟诵经典中,逐渐走向“读圣贤书,品古文韵;立君子德,做有根人”的目标。除此之外,每年“六一”学校都要举行“国学节”嘉年华活动,通过硬笔、软笔书法展、国学小达人考级、国学经典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少年。我校同时将国学元素融入校园,大力开展中华传统技艺活动,全员普及武术、空竹,开设国学讲堂、围棋、书法、剪纸、古琴、二胡、国画、衍纸、纸盘画等等,这些社团活动既开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资源,亦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博大精深,同时还大大满足了学生的不足需求,促进学生的人格养成与精神升华。

―→二楼东楼梯下至一楼东门出

各位领导,三楼是四年级教室和互联网教室和创课教室;四楼是音乐教室、乒乓球室、少先队室一些功能室;五楼是专设的心理辅导中心,由心灵氧吧室、智能互动宣泄室、沙盘游戏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评室、图书室、音乐放松室八个功能室构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心理,主要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游戏和体验式主题活动等形式,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序言25

一、指导思想26

二、工作目标26

三、创建重点27

四、保障措施27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7

(二)制定规划,全程指导。28

(三)培育师资,科研引路。28

(四)加大投入,促进交流。29

五、整体思路29

善德:31

笃志:31

立已达人:31

守仁:32

孝悌:33

愤悱:34

慎独:35

敬畏:37

六、背景分析38

(一)核心理念“经典滋养知行合一”释义。38

(二)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的理论支撑。39

(三)推而广之“知行合一”41

“致良知”42

“知行合一”44

七、规划纲要45

(一)课程规划45

知篇45

课程设置原则45

主要课程设置及要求45

主要课程设置45

课时安排51

附:国学按年级推进阶梯表及各年级主要标识。52

课程设置主要解读53

经典教学方法54

经典教学原则54

识字教学方法54

行篇55

课程设置原则55

“行篇”主要教育要求57

“行篇”主要教育内容57

(一)学会做人57

1.在家――――“孝悌”57

2.在校――――“守仁”59

3.在社会――――“慎独”59

(二)学会审美――――“正心”60

(三)学会求知――――“愤悱”61

(四)学会健体――――“敬畏生命”62

(五)学会合作――――“敬畏规则”62

“行篇”教学方法63

(二)、传统文化与教师共成长63

(三)、创新国学课堂教学模式65

(四)、树立大课程观67

(五)、续写“阳光家校”七步曲。67

1、家长义工68

2、周末家庭读书68

3、知行家长飘流日记68

4、“知行家长一日驻校办公”69

5、知行家长俱乐部69

6、知行父母大讲堂70

7、“知行家长”“书香家庭”评选7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悠悠5000多年的发展中,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期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经过反复探讨,多维对话,我校在“阳光教育”品牌建设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建设理念“经典滋养知行合一”,使传统文化成为全体师生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促进我校优质均衡特色内涵发展,争取我校在全市率先实现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步伐,根据学校办学现状,在阳光理念的引领下,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重点,全面而系统地构建“经典滋养知行合一”的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行动”办学格局,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品牌,特制定我校特色发展规划。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秉承“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取阳明学派“心学”之精粹,以“诗、书、礼、易、乐”,在思想理论层次上阐述“经典”之道,“滋养”师生;以揭示教育之根本“导人向善”,以达“人性的教育”、“生命的教育”之目标;以“知行合一”体现“国学”教育的价值,以实现个体发展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树立中华民族传统共通的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也就是做人的基本规范,通过对“仁义礼智信”的认同和实践,达到“立德树人”之目标。

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全体师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文化自信。

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成立领导小组,要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学校传统文化特色发展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于树家

副组长:毕彦

成员:孙宇李帅高汝杰夏琳董丽福各教研组组长各年级组长

我校于2017年开始建设新校舍,要立足校情全面规划,找准传统文化特色建设的着力点,选准符合校情的特色发展项目。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和完善学校特色发展规划,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并落实到学校年度计划之中,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通过专业研修、课程开发、校本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支有传统文化观念、素质高、能创新的新型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加强教科研工作,我校目前是山东省“课程统整”的省级课题重点实验学校,并以此为契机和抓手,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加大对学校传统文化特色建设工作的资金保障,建立传统文化展馆、建设传统文化超市,通过开展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与阳光卡等(现在为“知行币”)奖励措施相结合,出台措施促进阳光卡、阳光币的流通。引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周边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2017年随着神小的新校舍的日益临近,学校领导班子在高区管委、教体处提出“二次创业”的精神指引下,针对学校目前现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学校层面上,神道口小学“阳光教育”品牌建设已有七、八的发展历史,其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深入并扎根老师与学生之中,如何以其为根本进行深入挖掘迫在眉睫。

社会层面上,现代教育目前面临比较大的问题是只教“知识与技能”,而缺乏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培养,忽略了对人“善德”的培养;其次,自2015年威海市立足区域文化资源特点,提出广泛开展以君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以扎实推进“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另外,张志勇厅长2016年在《让德育重回学校教育中心》主题报告中指出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省将在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必修课程。

国家层面上,习总书记在十八大期间多次会议中,提到传统文化教育,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体现了三个“迫切”: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本着继承与发展的思想,我们经过深入讨论提出“经典滋养知行合一”的理念,创建“阳光神小”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与发展愿景。其主要理念系统为:

核心理念:经典滋养知行合一

办学目标:童蒙养正,五年润泽一生

校训:善德笃志,立已达人;

善德:

善德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文明史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善德文化,既是传承本土优秀文化,也是创造美好家园的需要(阳光的方向)。提倡修身养性、“向善崇德”、“德行天下”的精神,追求的是一种美好自律境界,其终极目标,就是要促使人们形成一种高尚的人格(做最好的自己)。

笃志:

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是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且多想当前的事情。笃志,坚守自己的志向(阳光的方向)。极广博地学习,又有一个追求的中心。无论做人还是求学,都要从小立志,做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方能最终成功(做最好的自己)。

立已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于《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指: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培养目标:培育具有民族精神、文化自信和现代意识的阳光少年

核心价值:守仁、孝悌(道统层面);愤悱、慎独(学统层面);敬畏、正心(政统层面);

守仁:

孝悌:

从字源角度讲,“孝”字上面是老的上半部,下边就是子,象征年轻人搀扶老人,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推而广之,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悌”的左半边是心,右半边是弟,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种“博爱”没有原则性,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故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孝和悌是‘仁’的根本!”《礼记》的第一句话是「毋不敬」,这是礼的总纲。除了禽兽,凡是人类无不皆有礼敬,不过精粗之分而已。人有礼敬必吉,家有礼敬能昌,国有礼敬自强,若无礼敬必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对家庭的尽伦尽孝上升为对社会尽职尽爱。

愤悱:

“愤悱”是认识上的一种状态,即似懂非懂,有所知又非全知。朱嘉、张载等人释为“疑”,故强调“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习的过程正是由这种认知上的“疑”、困惑状态为逻辑起点,是设疑----解疑----释疑的过程,也是“设疑引学----辩疑解难----释疑巩固的过程。孔子强调的“愤悱”状态,是一种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全神贯注、苦思冥想、欲罢不能、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迸发出的强烈的探求欲望和表达欲求,是学习、思考的动力和前提。在学习中,学生在“愤悱”状态下,“心求通而未得”,对问题的探索已初露端倪,而又尚未明朗之时,思维便处在一种蓄势待发的临界状态。各种思想被潜抑在头脑中,不断奔腾、冲撞、融合、激荡,就像长期蓄积的洪水,一旦在教师“启发”下打开一道闸门,就会喷涌而出,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领悟,有所收益,产生满足感、成功感,这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激励,最持久,最有效,从而能够自觉自动,持之以恒,孜孜以求,奋发进取。

慎独:

第一:分析,我有什么私欲;

第二:目标,我要通过什么手段克掉这些私欲;

第三:信心,我要坚信自己能克掉这些私欲;

第四:毅力,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力,一日不成就两日,两日不成就三日,不可半途而废;

第五:心态,在克私欲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为克而克,更不能想克掉私欲的目的,一旦有这种心态,就是新的私欲了;

第六:学习,所谓学习只是通过各种手段光明自己的良知,以良知的巨大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自我管理;

第七:检验,当你确定自己把私欲克掉后,要去实践中检验;

第八是反思,我为何会有这种私欲,这一私欲产生的基础是什么。你只有反思到位,才不会再犯同一错误。

学习阳明心学的关系链:立志—谨独—意诚—知行合一致良知。

敬畏:

“童蒙养正”即指以幼儿发蒙阶段给予最重要的养正教育。诵读国学经典是最好的养正手段。这些“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于是我们选取“诗、书、礼、易、乐”等经典之精粹,以“滋养”学生,唤起或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道”字先写一个“首”字,再写一个“走之”。“首”代表头脑,代表思想,“走之”代表行动与步伐。有想法然后付诸于行动;有行动,也要伴之以思考。道路、道德、道理、道法自然……说明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揭示了我校“知行合一”的规律。《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我们旨在通过“仁义礼智信”的认同和实践,从深层上上升为个人的信仰,成为支撑一个人的终生的、内在的人格力量。

知行统一。实践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孔子提倡"笃行"(学记),墨子强调"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叶圣陶一贯倡导“即知即行,知行结合”他说"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实践出真知"。他尤其认为,凡是技能技巧的事是离不开训练的。当然,实践中遇到困难是必然的,这也是"慎悱"的心理现象,就成为老师启发的前提,在老师的引导下,知行结合,相互促进,造入学习的最好境界。

主张素读、吟诵。素读,就是以大量熟诵经典内容为学习目标,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反复不断熟读涵泳。以记忆为主要方式、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其理论根据为加藤荣一教授的右脑教育法。加藤荣一教授有在《天才满世界》这本著作中,这样描写:“素读”——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作过这种“素读”练习。战后的教育原则变成了“先记简单的再记难的”、“先理解再记忆”,这种观点是分析性的、成人式的,是把成人的思考方法强加给儿童。实际上,儿童擅长记复杂的东西,擅长不加理解地死记硬背。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

幼儿时期的“素读”能够训练出一个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的大脑。这种大脑不仅吸收力特别强,创造力也出类拔萃。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好的右脑教育是排除了“道理”的教育,要让受教育者认真记忆基础知识。

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根支柱是儒、释、道。这三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所谓“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养心”,儒释道三者在构成中国人的人格方面是分工不同,各有侧重,但缺一不可。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因王守仁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他创立的“心学”思想体系,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冲破了“理学”的传统观念,堪称学界巨擘。他的教育思想,敢于反对旧道学的禁锢,有着浓烈的创新精神。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与西方天赋人权、性恶论相对,中国传统的道德则强调天赋道德、性善论,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便是这个道理。所谓修养,就是以个体道德为起点,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强调“自天子及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的个人“内省”。孔子曾提出君子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强调在内心上下功夫来完善人格。《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是遵循这种修养方法。因此,中国传统的道德是“内省”型的伦理体系。

第二,良知是心之本体。良知天理在人们的心中,天理的昭明灵觉就是人心之虚明灵觉。通过它,人们便能很自然地感觉或判断出人的行为的善恶是非,从而推动良知,并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机能,以善念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过程,此即致良知的功夫,充分强调良知在道德修养中去恶为善的主观能动作用,并使之成为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精神本体。因此致知格物其实就是穷究吾心之良知。从而把《大学》的实践道德思想转变成自己的"格物致良知"的道德修养论。

“知行”问题是中国哲学中一个相当古老的问题。但知与行的先后及难易问题则是中国哲学家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我们采取阳明学派的主张“知行合一”,其意思是,知行同一于心之本体,知行是同一个功夫,知行合一并进不可分离等等。具体说来,知则必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真知则必行,不行终非真知;知不限于思想,行不限于行动,知行同是心的两个方面,即知即行。知行合一说的核心内容是知行本体合一,重点在于强调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至于这里的行,虽然含有社会实践的意义,但说到底只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践履,是专指一种所谓克己功夫,要求去人欲而存天理。

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完善的基本原则是做减法,不做加法,追求朴素无华简单高效、精益求精。《学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现在不学就耽误的,现在学;以后学习不晚的,以后学。小学阶段,经典是主干课程。

主张身体力行、教学相长、静定开慧、动静相宜、德本艺末、因材施教、知书达理、学以致用、身心和谐、志存高远(可选择或增加)

一、二年级以传统文化课为主,主要开设数学、书法(篆刻、女红)、绘画、音乐、体育、知礼课程、节日课程、游学等课程;三至五年级以传统文化课为辅。

回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教育的根本为“导人向善”,我们发现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主要文化为“善质文化”,以“向善”为教育宗旨。如孟子的人性“四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羞恶之心。倡导启智学生的“良知良能”以达“仁义礼智信”,其根本目的是导人“向善”。

《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道德经》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利万物而不争则为善,教人向善,以养正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怀经典行天下。”经典伴日月,志向怀心中,秉着“经典滋养”的信念,将持之以恒地开展“中华经典吟诵”活动,通过读诵传统经典,直接学习文化,调理气息,柔和心性,运化智慧。从蒙学读本开始,渐次包涵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回到经典,回到生命的根本,重新审度内心,返观内照,将从容之风、平和之意止于呼吸吐纳之间,根种命运的智慧福田,让学生沐浴在经典里,陶醉在与圣贤的交流中。

年级

学期

课时安排

国学经典

一年级

第一学期

2课时

《弟子规》(1080字)

《三字经》(1140字)

《千字文》(1000字)

《孝经》(1903字)

第二学期

1课时复习上学期内容

《老子》(5056字)

《素书》(1360字)、

二年级

《论语》(13700字)

三年级

《大学》(1753字)

《中庸》(3568字)

《孟子》(34685字)

唐诗(88首)

四年级

宋词(41首)

元曲(9首)

五年级

《周易》

其为人:

温柔敦厚《诗》教也,以道志;

疏通知远《书》教也,以道事;

恭俭庄敬《礼》教也,以道行;

广博易良《乐》教也,以道言;

洁静精微《易》教也,以道智;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名片,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华夏民族积淀数千年的瑰宝。习近平曾表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主张素读、吟诵。素读,就是以大量熟诵经典内容为学习目标,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反复不断熟读涵泳,在经典教学过程中不进行讲解,学生不问不主动讲解,学生问只讲解大意,不要逐字逐句讲解,更不能扩展延伸。所以基本方法是指读,熟读,吟诵,不限时背诵。并且采用循环的办法按时复习,复习和循环教学有计划地复习过去所学的经典达到精熟。比如学过了《弟子规》,以后上新课之前,每天吟诵三遍,以后凡上新课前都有复习。

内容课时化、进度阶梯化、快乐体验化、反复吟诵化。以记忆为主要方式、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其理论根据为加藤荣一教授的右脑教育法。

(1)1-2年级不进行拼音教学,用手书经典与《常用汉字歌》。告诉孩子,一个字有繁体、简体,笔画多少有区别。甲骨文等古文字也可以用,但要用专业的古文字字典查,以免出错。《常用汉字歌》将增加汉字字形演变,但学生玩玩、画画古文字即可,不要求必须掌握。(1)认字的基本方法是指读经典,熟读成诵以后再用字卡细化。

(2)指读教学要求要细致,如坐姿、书籍摆放的位置、左手的位置、用右手哪个手指指字等等,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指读的情况;

(3)探索闪卡识字方法和其他有效方法,总结经验。(4)注意开发识字游戏(包括字谜等)。

教育目的童蒙养正,修身笃行。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教养和言行习惯。一是,坚守“每月一事习惯课程”、吉尼斯大赛活动、七色阳光生评选活动、三年级“十岁集体生日”等课程。

二是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特色学生活动。新生入学,均以“开笔礼”为仪式课程。离校省定课程、自省类课程、培德类课程、磨练类课程、静定类课程……主要以《弟子规》为主要行为规范。

自省类:晨省昏定、日记

培德类:弟子规、感恩诗歌、生活实践、公益活动、感恩孝亲夏令营、论坛、冬令营、国学春晚

磨练类:晨练、太极、武术(八段锦)、体验性游学、农耕、军训

静定类:书法、静定练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道”字先写一个“首”字,再写一个“走之”。“首”代表头脑,代表思想,“走之”代表行动与步伐。有想法然后付诸于行动;有行动,也要伴之以思考。道路、道德、道理、道法自然……说明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揭示了我校“知行合一”的规律。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理服人、以文化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我们旨在通过“仁义礼智信”的认同和实践,从深层上上升为个人的信仰,成为支撑一个人的终生的、内在的人格力量。

1.老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孩子力行《弟子规》的榜样,营造孩子成长的好环境。

2.将《弟子规》融入生活。融入每天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润物细无声地感化和滋润,少说教。

3.老师、家长、孩子互动学习

4.做好《弟子规》力行表,引导而不强求

(一)学会做人

1.在家――――“孝悌”

2.在校――――“守仁”

3.在社会――――“慎独”

(二)学会审美――――“正心”

(三)学会求知――――“愤悱”

(四)学会健体――――“敬畏生命”

(五)学会合作――――“敬畏规则”

(1)学习、游戏、外出等活动中,能与同伴协调关系、商量解决办法、分工合作,每个成员努力配合完成任务。

(2)愿意做使小组成功的事情。

(3)有乐于助人的意识,不在乎年龄大小,某方面能力强的同学主动帮助某方面能力弱的。

(4)有同学遇到困难解决不了,大家想办法出主意帮助克服。

(5)男孩女孩之间的合作,为彼此提供一些符合性格特点的帮助。如男孩要大度、为女孩分担体力活,女孩为男孩缝衣服等。

身教第一:老师和家长身上是什么味道,孩子就会染上什么味道。

老师的使命:

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不仅要精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以育人为责任和使命。优秀的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认识到培养孩子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爱孩子就是爱国家、爱民族。爱孩子不仅体现在教学工作中更体现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上。因此,自身学习和培养孩子是密不可分的。

1、以“认同、坚守”为核心,强化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守业精神。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是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是我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而要真正落实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学校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教师是学校传统文化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可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的缺失,导致目前传统文化的师资也严重缺失。从认识和教育方法角度说,教师对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理解还很不一致,对如何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不是很清楚。但吴鸿清教授“伏羲班”的成功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再普通的老师只要想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就能够教好国学。“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只要有一颗坚守、好学之心,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孩子们共沐经典,乐亦在其中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必能做到超然脱俗,求知若渴,见贤思齐。

2、以“爱心、责任”为核心,锻造教师的德业。《儒行》中讲到,作为儒者,要内外兼修,为人“诚敬”。《周易·系辞》中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就是要用敬规范我们的内心,用义规范言行举止。归纳起来,我们既要充满敬意,又要讲诚信。韩愈在《师说》中说:传道,授业,解惑。传什么道?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道。在我国多元文化包容的前提下,把传统的文化精神内核吸引过来。不管是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到近现代,传统文化的内容何其丰富,但最终落实到做人这个原则上,要强调知行合一。《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所以,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师传道要传为人之道,关键是教学生怎么做人。为人师表,既要言教,还要身教,要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学生。

3、以“专业、智慧”为核心,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作为教师,更应多吸取传统教育的精髓,并用于日常工作实践。《论语》的“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的乐教思想,“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方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的“因材施教”论;老子的“天道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现在我们的教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天性而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点拨,教育要像及时雨,应时而来,适时而去;“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教育孩子人人向善,人人守信:“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待实践续写,初步为:问礼、歌诗、习礼、授书)

每日工夫,先考德(即“1”问礼),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3”习礼。),次复诵书讲书(“4”授书。),次歌诗(“2”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1”问礼。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2”歌诗。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3”习礼。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4”授书。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纳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以课程建设带动课堂教学改革,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人不课程”的大课程观,并且通过阳光币促进学生对课程成果的有效流通。

继续做好“知行家长七步曲”,让家长做教育的知情者、建议者、传统文化教育协同者、参与者、监督者和同盟者,家长通过大量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和孩子共同成长,成为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人。

1、家长义工

我校积极拓宽开放办学的新思路,成立“家长义工进课堂”评选委员会,探索整合优秀的“家长义工”教育资源。经过认真筛选,由学校签发“家长义工”聘书,有计划地安排授课。“家长义工”们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为了义务教学,他们精心准备课件、道具,为孩子们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充分体现了“家校携手、共赢未来”的教育特色。

2、周末家庭读书

3、知行家长飘流日记

家长漂流日记,一方面有助于家长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小小的日记里,漂流的不仅是文字,还传递着方法、情感和信任,正在越来越重要地成为凝聚和发挥家校教育合力的纽带和使者。

4、“知行家长一日驻校办公”

“知行家长一日驻校办公”,即听一节课;与一位教师谈话;与一位学生谈心;与一位学校校委会成员交流;参与一次学校午餐管理,至少参观检查一次学校的校舍安全;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的建议。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体验学生在校的生活,体验班级管理的复杂,让家长亲身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繁忙和教育工作的智慧,使家长真真切切地感觉自己就是学校中的一员,从内心认可学校,极为有效地提高了家长委员的工作责任心,促进了他们以阳光的心态参与学校管理。

5、知行家长俱乐部

知行家长俱乐部属家长自发成立的社团组织,在校家长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由家长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主要任务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奠基神小学生的阳光人生;塑造知行家长品质,展现知行家长风采。

6、知行父母大讲堂

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使“无证上岗”的“自然型家长”成长为“持证上岗”的“专业型家长”是当下教育,特别是小学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我校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开设了红红火火的“知行父母大讲堂”。“知行父母大讲堂”分为校级讲堂、级部讲堂、个案讲堂三类,分别由校级家委会、级部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承担,充分展现了“家长对话、互助成长,合作共生”的教育特色。

7、“知行家长”“书香家庭”评选

学校将家长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记录在案,在校史上留有值得记录的一页。学校制定了“知行家长”“书香家庭”评比细则,通过座谈、问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家长和学校心目中的知行家长、书香家庭形成共识。知行家长、书香家庭评选既引和改变着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促进了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父母心,老师心,心心相通,以爱心孕育爱心,情为孩子所系;你我教,大家教,合力育人,以成长引领成长,策为学生所谋。我们相信,人心所向就是大势所趋,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代成功的教育经验蕴涵着人类教育的最高智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代成功的教育经验在新时代重放光芒!我们呼唤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充满梦想、热情奔放的年轻人,投入到传统教育的伟大事业中来。

THE END
1.六两一钱女命婚姻细解:命理分析与未来展望在传统命理学中,六两一钱女性生活的婚姻被认为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1976年出生的六两一钱女性生活的婚姻状况,分析她们过去的经历,预测她们未来的婚姻和事业方向。通过命理学分析,我们旨在为这个女人提供指导,帮助她找到幸福的方法。 命理学基础分析 http://zgjm365.cn/f/qm/1710.html
2.易经对女人的性格暗示总结起来,每一位女士都蕴含着不同程度上的乾、坤、大过、小畜、大壮等性格特点。她们既有独立自主的一面,又能表现出温柔细腻;既有敏锐直觉,又能展现出坚韧不拔;既要处理好家庭事务,又要追求个人的梦想。因此,无论走向何方,每一位女士都是易经所描绘出的理想型人物之一,她们带给我们的不是单纯的存在,而是一种https://www.uhdbncghw.cn/dao-jia-gu-shi/249300.html
3.易经学习指南天赐智慧解读命中适合学易经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作为一部神圣的古籍,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占卜方法深受人们青睐。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松地掌握这门艺术。那么,什么命的人更适合学易经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易经是如何与个人命运相联系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人的出生时间都会对其性格、能力和未来发展产生影https://www.j9pwslehsm.cn/dao-jiao-wen-hua/117792.html
4.八字五行偏枯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您提到的"八字五行偏枯"是传统以下是这种类型人的几个特点: 1. **目标明确**:由于能量集中,他们可能对某一目标非常明确,全力以赴。 2. **专注执着**:他们可能非常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易受外界干扰。 3. **偏执极端**:可能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极端的偏执,不易妥协。 这种性格特点在某些领域确实可能帮助他们取得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在https://weibo.com/6013020536/P4nMFn3pe
5.你属于哪种坐姿测测你是什么命吧测试搞笑美女你很难在一个不和谐的环境中待下去,你觉得每个人都不应该活得那么累,没必要因为一些名利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你认为,是你的东西,不争不抢它也是你的,不是你的,打破了脑袋,最终也不会得到什么,你相信一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至于其他的,你并不想参与,也不会钻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JIVMDKS5000181BQ.html
6.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合作探究二:区分联想与想象,了解问题特点(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比较《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区分想象与联想的区别,明确童话、神话、寓言的异同;发挥想象改写或自编寓言。 探究结果预期: 联想,是找到或者建立形象、观念、事物之间的关联; http://www.xaeduyun.cn/si1ia/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5825e2b1d0182b012dc5f679e
7.欢迎您的访问海易洋国学交流若是一个人气喘如嘘,有此面相的人,性格急躁,爱发脾气,常常一件小事,就能大发雷霆,不会估计一点面子,自己不会处理情绪,好冲动。 查看更多 偏财运旺的面相特征 在风水中,财运分为正财、偏财,那么偏财运旺的面相有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偏财运面相怎样?一起去了解偏财运旺的面相特征,偏财是中国传统八字命学的理念,http://m.taiwei6.com/
8.张泽华盲派命理基础知识六、原神: 七、大运流年的看法: 八、时空看法: 九、其他盲派常识: 十、理法结合象法: 一、五行的基础知识 1、理五行与象五行 理五行: 木:甲乙寅卯火:丙丁已午土:戊己辰戌丑未金:庚辛申酉水:壬癸亥子 象五行: 震属木:甲卯乙巽属木:辰巳离属火:丙午丁坤属土:未申兑属金:庚酉辛乾属金:戌亥坎属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0849131.html
9.行行重行行“‘雅’是中国艺术的生命源泉,也是中国文化上最贱劣的油漆”,“忍耐是他最高的智慧,和平是他最有用的武器”,“快走罢,快往前走”……我们的文化,似而是几千年来没有出路驯化而成的烂熟的消极,一切的诸如看热闹、轻命、多神论、敷衍、苟且等等都是这个烂熟的文化孵出的卵,最外面裹上“礼”的袍,外人看得https://www.douban.com/note/857847325/
10.日历日历吉日查询2024日历查询万年历凤眼纹是什么从手相可以看出生男生女吗甲字脸什么样面相可以看出容易得大病吗脚相能看出什么腿型不好影响运势吗睡相可以看出财运吗镜子可以相对放吗家里大门对着鞋柜好吗大门放什么样的地毯招财呢客厅窗帘颜色有禁忌吗双鱼座女生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梦见牙掉了的梦境解析破太岁是什么意思 化解破太岁的技巧玄关的窗户有禁忌http://rlw24.com/
11.传统八字学习2例一,乾造: 辛庚戊 癸 丑子戌 亥 戌亥子丑汪洋之水,戊土为堤岸,但力量薄弱,逢壬年都不顺,或者病痛多或者破财。平时不好接触,只在朋友危难之际,愿意出手。 今日作业: 1、简述戊土日元人的性格特点 2、戊土怕什么?为什么? 3、你手上有没有戊土日元的八字,拿来先简单验证一下。 https://www.jianshu.com/p/39afe3de1e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