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傅佩荣详解64卦之乾卦作者:日期:第一卦乾乾为天,下乾上乾,自强不息。乾:元,亨,禾i,贞。白话:乾卦,创始、通达、合宜、正固解读: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先画出卦图,再标出卦名。卦图由六爻组成爻有阴阳之分。所谓六爻,其实是由两个单卦(各有三爻)所合成。本卦称为乾卦(下乾上乾),六爻皆阳,阳有刚健之意,象征原始的生命力,充满动态的能量。乾卦在六十四卦中,是八纯卦之一。所谓纯卦,是指上下皆为同一个单卦所组成者。依序出现的有:乾卦(第一卦),坤卦(第二卦),习坎卦(第二十九卦),离卦(第三十卦),震圭卜(第五十一卦),艮圭卜(第五十二卦),巽圭卜(第五十七卦),兑卦(第五十八卦),易
3、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白话:彖传说:伟大啊!乾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它而开始存在,它也由此主导了天体。云四处飘行,雨降落下来,各类物种在流动中成其形体。太阳的光明终而复始地出现,爻的六个位置也按照时序形成了。然后依循时序乘着六条龙去驾驭天体的运行。乾卦的原理是引发变化,让万物各自安顿本性与命运。万物保存聚合并处于最和谐的状态,就达到合宜而正固了。乾卦为首,创生出万物,普世都可以获得安宁。解读:彖即彖传,用来解释卦辞,说明一卦之卦名、卦象、卦义。最初,卦辞亦称彖辞,“彖”字音近“断”,意指裁断一卦的吉凶。后来为了与卦辞区隔,就专以彖代表彖传。彖
4、传属于易传(十翼)之一,一般认为十翼是孔子及其后学的贡献。本段所言,是为了解释卦辞“元亨利贞”,因此全文第一句说的是“元”,第二句说“亨”,第三句合说“利贞”。最后一句则赞叹其伟大的效应使自然界与人问世都平静安宁。“乾元”是指原始的能量(元气)由此创生出万物。万物处于变化之中,有开始也有结束,并且一直生生灭灭,因此需要一个总源头。易经就以乾卦为其象征符号,并且以龙的形象来展现其充满活力又变化无已的特性。文中两次提及的“天”(“统天”“御天”)在此意指大体(日月星辰以及风云变化等),是人在仰观时所见的至大之象。“天”的概念在古代有多重意义,在此所谓的“天”是指自然之大,与它相对的是
6、首出庶物”的“首”,应指乾卦而言。程颐说:“乾道首出庶物而万汇亨,君道尊临大位而四海从,王者体大之道,则万国咸宁也。”他以乾道与君道对比,可知“首”是指乾卦,而不是“首先”之意。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白话:象传说: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断奋发上进。解读:象即象传,又可再分为二:大象解释卦象,附在彖传之后;小象解释爻象,附在爻辞之后。但是在易经中两者都用“象曰”来表示。在此乾卦中,大象与小象并未分列。自坤卦起,小象附在各爻的爻辞之后。大象所言,一般都是从上下两个单卦(亦即基本的八卦,各有三爻)的组合上,分析卦象所显示的意义,然后再推述人在德行修养上应该如何取法
7、。譬如乾卦上下皆是乾,乾为天,乾为健,因此说:天体运行刚健不己;然后,君子是指立志发挥人性的潜能,成就完美人格者,他在取法此卦时,所要做的是自强不息。初九:潜龙勿用。白话:初九,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解读:“初九”是本爻的序位。六爻由下而上的序位依序是初、二、三、四、五、上。“九”指阳爻,而“六”指阴爻。阳为奇数,又以动为主,所以取奇数(一、三、五、七、九)之终,表示动之极。阴为偶数,且以静为主,所以取偶数(二、四、六、八、十)之中,表示静之极。另一说法,则以操(she暮成卦时,得六、七、八、九四个数字,其中九为老阳(九大于七,七为少阳),六为老阴(阴数如负数所以,八为少阴)易经
8、用老不用少,故称九与六。“潜龙勿用”是本爻的爻辞,以下各爻皆有爻辞。“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奇生物,充满刚健的活力与变化的势能,可以“乘风云而上天”。爻辞多就本爻所处之位,作一客观的描述,此为筮辞,再论断其出处进退以及吉凶祸福,此为占验之辞。以位而言,初、二是地;三、四是人;五、上是大。初九位于地之下,犹如在深渊之中,所以称为“潜龙”,此时不宜有所作为。正如人在年轻时,要努力进德修业,培养实力。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白话:九二,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解读:“九二”的九”为阳爻、“二”为由下而上的第二位。二、三、四、五阳爻皆先称九,(阴爻则先称六)。二为地之上,表示龙已经崭
9、露头角,才华受到注意了。这时见到大人是有利的,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栽培与磨炼。“大人”是行完备的人,在此可以指称圣君(与九二对应的九五,为天子)。譬如,舜在耕田、捕鱼时,他的卓越表现开始受到尧的赏识,那么舜就是“利见大人”。通常,大人是指有位者,君子则是无位者。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白话:九三君子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有危险,但没有灾难。解读:九三是阳爻,亦即刚爻(阴爻则称柔爻),在易经的用例中,刚爻为君子,柔爻为小人。三、四是人位,所以九三谈到君子的表现。九三位居下卦(或内卦)之上,无法确知下一步的发展,唯有本着乾卦的精神,日夜精进。“乾乾”是健行不息,“若”
10、是语词,有“如此”之意,“厉”与“无咎”都是占验之辞,所论为吉凶祸福九四或跃在渊,无咎白话:九四,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没有灾难。解读九四之位,上不在大(五、上),下不在田(初、二),中呢?它才由下卦移到上卦之初,进人新的世界,有犹疑不定的情况,所以又可称之为“中不在人”。“或跃在渊”的“或”是疑辞,“跃”与“在渊”是两种不同的选择,表示可上可下,要看时机与条件是否配合。保持此一机动状态,就不会有灾难了。在易经中,“或”字多用于三爻与四爻。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白话:九五,龙飞翔在天空,适宜见到大人。解读:九五进入大位又居上卦之中,并且阳爻居刚位(初、三、五为刚位二、四、
11、上为柔位),称为“当位”,这是既中且正的位置。龙飞上天,可以行云布雨,大显身手。这时所见的“大人”可能有二义:一是天子,二是贤臣,要看此龙本身所居之位而定。事实上,这时龙所象征的人,自己也是德行完备的大人了,可以呼召同伴共同发挥才干,造福天下百姓。程颐说:“圣人既得天位,则利见在下大德之人,与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周利见夫大德之君也。”由此可知,大人可以指君也可以指臣。上九亢龙有悔。白话:上九,龙飞的太高,已经有所懊悔。解读:每一卦的最上一交都称“上”(上九或上六)。“亢龙”相对于初九的“潜龙”,达到另一极端。在物极必反的原则下,必须周而复始。“亢龙”前无去路,高处不胜寒,所以“有悔
12、”。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白话能用在乾卦整体,显示六个阳爻无首无尾,吉祥。解读: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另加“用九”,坤卦另加“用六”。这二卦为六爻皆同的纯阳卦与纯阴卦,所以可以使用(或贯通)于全卦各爻。“群龙无首”即六爻各龙顺时而变、随位而成。由于看出六爻为一个整体,没有首尾、本末、先后、上下之分,所以结果是吉祥的。万物的变化“始卒若环”(开始与结束像是一个连环),无法分辨先后,因而可以一往平等;人面对生命的历程,若能体认变化的微妙,在适当的时候做合宜的事,“顺受其正”(顺着情理去接受它正当的部分),自然心安理得。象日: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
13、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大,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大德不可为首也。白话:本文是乾卦的小象部分,共七句话,分别对应六爻的爻辞与用九。初九爻辞“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是因为这个阳爻在全卦的底部。九二爻辞“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是肯定德行可以普遍施展开来。九三爻辞“整天勤奋不休”,是说要在君子之道上反复修炼。九四爻辞“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是因为向上进取没有灾难。九五爻辞“龙飞翔在天空”,是肯定大人处于兴旺的时候。上九爻辞“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是说满盈的状态无法长久维持。用在乾卦整体,发现大体的运行无始无终,循环不已,因此不可认定自己居先。解读:本文是乾
14、卦的小象部分,共七句话,分别对应六爻的爻辞与用九。九三的“反复道也”,是因为它处于下卦之上,为下卦之终,同时面临新阶段的开始,形成极大的挑战。九五的“大人造也”,是德行完备的人一定会大有作为。“天德不可为首”,乾卦虽为六十四卦之首,以其无限元气创生万物,但是由于万物变化不已形成一个整体,所以不可认定乾卦居于一个固定不移的首位。换言之,在乾卦六爻中,可以说“群龙无首”,而在全部六十四卦中,乾卦也“不可为首”,如此可以让其他各卦自由展现。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
15、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白话:文言传说:创始,是一切善行的首位。通达,是美好事物的会合。适宜,是正当作为的协调。正周,是具休行事的骨干。君子实践仁德足以担任领袖。会合美好万物足以符合礼制。维持一切适宜,足以协调义行。守正并且坚持,足以办成事业。君子就是要做到这四种德行的人,所以说:乾卦代表了创始、通达、适宜、正固。解读:文言是对乾坤二卦之经文的解说,亦即只有乾坤二卦有文言传。此二卦代表天地,为一切变化之始,最为重要,所以额外加以说明。本段总述卦辞,以下接着分述六爻的爻辞。有创始才有万物,一切价值由此开端,所以这是众善之长。万物彼此之间通顺畅达,所有的会合皆是美好的。凡是
16、有利或适宜于万物的,皆有其正当性。然后,要完成一事一物,非有正固不可。君子体认“元亨利贞”,可以明白仁、礼、义并成就事业,无异于找到了人问世的康庄大道。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白话:初九的爻辞说,“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指具有龙的德行而隐遁的人。他不会为了世俗而改变自己,也不会为了名声而有所作为,避开社会而不觉苦闷,不被社会承认也不觉苦闷。别人乐于受,他就推行主张,别人有所疑虑,他就自己退避。他的心志是坚定而无法动摇的,这就是潜伏的龙啊。”解
17、读:本文以师生问答的方式,进一步说明乾卦各爻对人生的启发。“子”是指孔子。既有龙德,为何要潜隐?因为位居初爻,时机未至。即使德行已著,但是尚未显示效应,尚未受到别人的肯定。由此可见,儒家一方面要有坚定的立场,同时也保持深刻的社会关怀。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白话: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指具有龙的德行而处于正中位里的人。平常说话都能守信,平常做事都能谨慎,防范邪恶以保持内心的真诚,为善于世而不夸耀德行广被而感化世
18、人。易经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这是君主的德行啊!”解读:九二居下卦三爻之中,所以称为“正中”。由于位置适当,龙德发挥了作用。其作用依然是从自己开始,要反身而诚,由近及远,再修己以安人,化民成俗。“君德”上述的表现已经是君主的德行,但是并未拥有君主之位。若是修养到了君子的程度,则担任君主亦非难事。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白话: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有危险,
19、但没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讲君子应该增进德行与树立功业。做到忠诚而信实,由此可以增进德行,修饰言辞以确保其诚意,由此可以累积功业。知道时势将会如何来到,就设法使它来到,这样才可以同他谈论几微之理。知道时势将会如何终止,就坦然让它终止,这样才可以同他坚守正当作为。因此处在上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而不忧愁。所以能够勤奋不休,按所处的时势来警惕自己,这样即使有危险也不会有灾难啊。解读:九三居下卦之上,走到终点,但是尚未进人上卦,因此面临考验。就下卦而言,它处于上位,就全卦而言,它仍在下位,所以除了进德修业之外,别无良策。这种考验培养了过人的智能,否则如何可以与他“言几
20、”、“存义”。“几”是几微之理,亦即可以洞烛先机,在事情发生前就看出了端倪,然后可以预作准备。“义”是适宜,在此指正当的作为,否则没有坚守的必要。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白话:九四爻辞说,”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没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上去或下来没有一定,但不是出于邪恶的动机;前进或后退也没有一定,但不会离开自己的同类。君子增进德行与树立功业,都想要把握时机,所以没有灾难。”解读:九四开始进人上卦,又以刚爻(阳爻)居于柔位(二、四为柔位),显得不够安稳,所以用“或”这个疑辞。由于配
21、合时位而无常、无恒,反而是正确的表现,所以没有灾难。“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表示不论是在出处进退的任何状况下,都必须努力进德修业。这才是“无咎”的真正原因。九五日: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白话:九五爻辞说,“龙飞翔在天空,适宜见到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声调相同就会互相呼应,气息相同就会彼此吸引;水会流向潮湿的地方,火会烧向干燥的区域;云随着龙而浮现,风跟着虎而飘动;圣人兴起,引来万物瞩目。以大为本的事物会亲近在上的大,以地为本的事物会亲近在下的地
22、,万物都是各自随从他自己的群类。”解读:九五之位既中(在上卦之中)且正(阳爻居刚位),所以充分彰显了乾卦龙德的精彩。本文所述为变化中之各安其位,秩序井然。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圣人作”“万物睹”的“物”包含人在内,表示自然界与人问世都获得了安顿。“云从龙网从虎”,孔颖达说:“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这一段所说的是感应只有圣人在位,万物才会依其感应而真正安定。“本乎大者”是指日月星辰等,“本乎地者”则是指草木、鸟兽、虫鱼等。上九日: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日: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
23、辅,是以动而有悔也。白话:上九爻辞说,“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地位尊贵却没有职位,高高在上却失去百姓,贤人居下位而无法前来辅佐,所以他一行动就会有所懊悔。”解读:上九位居上卦之终,为全卦之最高位,但是已非九五之中位,所以虽然高贵,却无民无位,亦得不到贤人辅助。此时不必有所作为,否则将有懊悔的后果乾卦各爻形成一个对比:初九与上九是“潜龙勿用”与“亢龙有悔”,都不宜行动,九二与九五都强调“利见大人”,因为两者皆居中位。九三与九四在文言传中都提及“进德修业”,表示自强不息之意。此六爻形成一个整体,始卒若环,首尾相应。易经所标举的变化之意,在此得一最佳示范。乾
24、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大,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白话:(初九)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这是因为处于卑下的位置。(九二)龙出现在地上,这是因为顺着时势而一步步前进。(九三)整天勤奋不休,这是因为正要进行该做的事。(九四)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这是因为要检验自己的能力。(九五)龙飞翔在天空,这是因为处于上位,可以治理百姓。(上九)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这是因为走到穷困时会有灾难。(用九)乾卦的元气施展在全卦中,这是因为天下都治理好了。解读:本段依各爻爻辞,说明人的行动如何配合时与位来表现。“时舍”是指
27、着所体现出来的莫过于“天”。天德是就大的功能而言,亦即九五已是天子之位,应该治理百姓。最后用九所说的“天则”是指大的规律,亦即真正的统治是让乾元的变化自然运作,显示“群龙无首”的和谐境界。本段文字所形成的对比,与前段有所不同。初九与九四,是“阳气潜藏”与“乾道乃革”;九二与九五,是“天下文明”与乃“位乎大德”九三与上九,是“与时偕行”和“与时偕极”。这三组对照,在易经中是常见的,亦即有相应的关系就是上下两个单卦各就其相同位置而呼应。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tt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1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28、。云行雨施,天下平也。白话:本段是就前面的象辞再作说明乾卦所象征的元气,是万物得以创始并且通顺畅达的基础。至于适宜与正固,则是就万物的本性与实情来说的。乾卦的创始作用能够以美妙与适宜来造福天下万物,但是它并不指明自己对什么有利,这实在太伟大了!伟大啊,乾卦!刚强劲健而居中守正,本身是纯粹不杂的精气。六,是要驾驭大爻按时位进展运作,向外贯通了万物的实情。依循时序乘着六条龙体的运行。云四处飘行,雨降落下来,是要使天下获得太平。解读:本段是就前面的彖辞再作说明。首先解释“元亨利贞”,“元”是始,“亨”是通,“利贞”则是指万物“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亦即万物要保持天赋的“性情”(本性与实情
29、)。乾之“大”在于“不言所利”,就是不限定它对何物有利,也即是对万物皆有利,但是毫不居功。乾的元气是纯粹精气,因为六爻皆阳,“其性刚强,其行劲健”,占有五位与二位,是为居中守正。“六爻发挥”,写象万物变化的状况,形成一个周流不虚的整体。“旁通”一词值得留意,因为六十四卦之间皆有此一可能。“云行雨施”,则万物皆蒙其利,而“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
30、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大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抗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依口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白话:君子以成就道德作为行动的目标,要体现在日常可见的行为中。(初九)所谓的潜伏,是说隐藏而尚未显露能力行动而尚未成就道德,因此君子不会有所作为。(九二)君子努力学习以累积知识晌人请教以辨别是非,以宽容态度处世,以仁爱之心做事。易经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因为他具备了君主所应有的德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