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docx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藉历久弥新,靠的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薪火相传。无数人将生命的能量注入薄薄的纸页间,从而让文化传承更有厚度。

输入网址、轻点鼠标,飘逸俊秀的汉隶代表作《曹全碑》书法跃然眼前,经典目录学著作《校雠通义》可逐页在线阅览,一批未经整理出版的日记、书札稿抄本首次公之于世……不久前,国家图书馆等收藏单位第七次联合发布古籍数字资源,6700多部(件)古籍在云端与读者见面。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华古籍借助数字技术加速开放共享,让更多人有机会具象化地了解“典籍里的中国”。

扩大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只是第一步,让古籍里的知识、故事、思想被深刻地理解并传承下去,是更艰巨的任务。我国古籍浩如烟海,无论是保护修复,还是整理研究,都需要巨大投入。要善于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系统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比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字识别和数据分析,不仅能以很高的准确度给古籍加标点,对人名、地名、官职等进行标记,还能对古籍内容进行深度处理和知识提取。这有助于提升研究效率,为后续利用、传播创造条件。

更好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还要找准它们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各地图书馆依托古籍资源推出文创产品,到《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热播,从通过古籍考证还原古代服饰,到依据古籍版刻设计艺术字,近年来有许多成功的尝试,让古籍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不过,要想让古籍与当下生活产生更大的共振效应,还需要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进入数字化时代,古籍的保护修复、活化利用、普及传播,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但古籍中蕴含的思想观念、生活情感,能穿过岁月长河,与当代人产生心灵共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深入挖掘古籍的当代价值,就能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它们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喜欢,以蓬勃的生命力活在当下、走向未来。

数字化古籍的确具有显著优点,但无论信息承载介质如何变化,古籍本身的意义和价值都无法取代。

(摘编自智春丽《让古籍与数字化时代共振》)

材料二

2013年8月,《柏克利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稿钞校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在这些藏书中,有一套清末文人王韬的《瀛蠕杂志》。在《瀛蠕杂志》中,王韬以体验式的姿态记录了上海的城市变迁与文化转型,该书也因此被称为“缩本上海志”。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这一作品,但他的手稿初稿,却直到东亚图书馆这套书出版才被人们得知,原来藏在伯克利。

8年后,“汉典重光”项目使伯克利收藏的中文古籍以数字化的方式“回归”中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亲手挑选的首批善本里,就有这套《瀛蠕杂志》。

“汉典重光”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与研究整理平台由四川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公益基金会、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发起,将藏于伯克利的20万页古籍善本数字化,并在平台免费共享,其中包括40余种珍贵宋元刻本、写本,明清至民国时期知名学者的抄本、稿本,以及著名藏书楼嘉业堂、密韵楼的抄本等。

(摘编自乐艳娜《瀛懦杂志:数字化助力古籍回归与再造》)

A.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一代代研究者和守护者的薪火相传中,古籍历久弥新其承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情感也随时代变化而传承发展。

B.数字技术化的应用,不仅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方便,也可以使公众更加便捷地共享珍贵的典籍资料,有机会具象化地了解“典籍里的中国”。

C.数字化技术使古籍的保护、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也使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人的心灵发生共振,所以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

D.“汉典重光”是一个公开共享的古籍数字化平台,这样一个开放性平台为世界各地学者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古籍数字化的问题,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古籍数字化降低了普通读者接触古籍的门槛,这样有利于古籍的传承发展。

C.数字技术使古籍走入人们视野,但要真正走进人们生活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努力。

D.王韬《瀛懦杂志》重见天日且实现数字化回归,使流布海外典籍回归成为可能。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______

B.2022年10月,古籍数字化平台“识典古籍”上线,向公众免费开放685部经典古籍。

C.网络上,很多古籍爱好者出于热爱和自觉,建立古籍数据库,如“书格”“殆知阁”等。

D.爱如生公司“中国基本古籍库”收书一万种,既可提供检索的全文,又可提供原版图像。

4.我国应该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古籍保护传承和整理研究方面的问题?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5.雨果曾提出一个深刻的命题:“这个将毁灭那个。”他指的是印刷术将使建筑彻底丧失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如今,人类又发明了数字技术,让人再次想到这一命题。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汉江血【注】

叶雨蒙

直到后半夜冯子恩苏醒了,那时寒风刮得更紧了。向荒坡四周寻望,只见灌丛的暗影在疾风中索索抖动,不见一丝人迹。敌人早已不见了;那么掩护自己的古建禄呢?他怎么样了?狂风的间歇中,他微微抬起头来,忽见距他十几公尺外地面上有一团暗影,好似一个倒伏的人,他一怔,便挪动着向前爬……真的是古建禄!他扑上去抱住他的歪着的头颅,双手感到了他脸部肌肉的僵硬和冰凉!他走了,这样匆匆忙忙,甚至没来得及与战友说一声再见……

冯子恩向四周望了一下,之后爬到一处土质稍显松软的地段,用手抠挖地面,却有如摸到一块满是锈砂的生铁。他发愁了。但是必须尽快办好这件事呵,他回转头眺望茫茫的汉江,汉江灰蒙蒙的,岸边蒿草在寒风中刷刷抖动着干枯的茎叶。要是把战友的遗体沉到江里倒不错,等于是水葬了。

天蒙蒙亮的时候,冯子恩终于将古建禄运到了封冻的汉江冰面上。他趴在冰上喘息了一阵,之后从右肩取下冲锋枪,检查了一下准星和击发处,还行。好啦,这一回成功在枪!

先安葬战友,再为他复仇!

他望了望江岸开阔地,那条灰白的道路以及那条路后面向坡上缓缓升起的稀疏的灌木丛,此刻显得静悄悄的。风减弱了,灰暗的晨雾在四处弥漫。奇怪,那些兔崽子们都缩到哪儿去了?他愤愤地想。好吧,现在先不管他们,一会他们会来的,一定会叫他们来!他从后腰上取下那颗手榴弹,小心翼翼地拧开弹柄后的盖帽,几秒钟后,手榴弹咝咝冒着青烟划一个弧形落到不远处的江面上。随即便轰然一响,碎冰块和弹片一阵雨似地哗哗落下来。爆炸过后,前方冰面上出现一个窟窿,好像有缕缕水气向天空升浮着。冯子恩盯着那袅袅飘升的水气,一点点把战友的遗体推到冰窟前。水很洁净,呈钢蓝色,汩汩地从冰层下流过。他伸手向冰窟里撩了些江水,擦拭着死者脸上的血迹,同时感到冰凉的江水渐渐

浸透了自己的衣服。然后他将古建禄遗体头朝下,一点点送往水中……

白蒙蒙的晨雾里,那帮端着卡宾枪的美国兵一路跑步奔到江边,一个瘦高个儿的士兵向江面指了指,大概是发现了卧倒的冯子恩吧,唿啦一下,全部卧倒了。

冯子恩没有开枪。他纹丝不动地卧在冰面上,脸贴冰面,忍受着极度的虚弱和伤痛以及冰面上浸漫过来的冰凉的江水。

这样过去好一阵,双方都没有动静。

敌兵们不能断定江面上趴卧的是死人还是活人?到底出了什么事?如果那是个志愿军,刚才的手榴弹爆炸又是怎么一回事?谁投的?志愿军不会自己炸自己吧?

后来,那个瘦高个子敌兵试探着朝冯子恩打过来一梭子弹,“叭叭叭……”却不见反应。他们放心了,可能是具死尸。敌兵接着又乱放一阵枪,估计即便是活的也让这一阵乱枪打死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从地上爬起来,小心翼翼地走到江面上。

冯子恩右肩中了一弹,大概锁骨被击碎了,鲜血急速流淌下来,在冰面上聚了一滩。其余的子弹都打在他四周的冰面上,打得冰屑四溅。他很瞧不起这帮美国兵,枪法大差啦!他依旧一动不动地趴在冰上,双手在怀里抱紧冲锋枪。其实不用他装死,他也差不多就要死了,血液将要流尽,体力早已耗完,唯有一颗心脏还在跳动……

敌人成散兵线向他走来,皮靴踩踏着冰面,发出橐橐的响声……近些,再近些……冯子恩用顽强的毅力又坚持了最后几秒钟,之后他缓缓地从怀中向前伸出冲锋枪。

“哒哒哒……”一梭子复仇的子弹从他的枪口呼啸而出。敌兵们惊叫着翻滚倒地。冯子恩痛楚地闭上双眼,知道自己没有射中一个敌人,他的右肩负了伤,几乎无法握枪瞄准了,手指也冻得僵硬难以弯曲。冲锋枪在他的怀中乱跳,一串子弹打飞了。

一颗子弹也没有了,他拖过冲锋枪在冰上一推,送入冰窟窿,之后他挣扎着翻了两个滚,到了冰窟窿前。敌人开始还击了,子弹刮风似地从他四周掠过,他先将双脚和两条小腿探入江水中,上半身留在冰面上,顿时他感到江流向下拽动他双腿的力量,刺骨的江水浸透了他的腿骨……他知道,这已是他最后的痛苦了,再过一小会儿,他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他两手按着冰面,使自己的身体继续向江水里下沉。江水浸过了他的臀部,接着又

浸过他的腰腹……就在他的头颅入水的一霎间,他抬头向天空望了最后一眼。

那时初升的阳光已从东山泻过来,碧蓝而辽阔的天空中有一只雄鹰在静静地盘旋。江岸高耸的山峰上,树林被阳光照亮了……

[注]节选自叶雨蒙长篇纪实小说《汉江血》,作品描写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进行的第三、第四次战役。

A.文中系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在冯子恩埋葬战友、报仇系敌的叙述中,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突出了冯子恩的形象。

B.“风减弱了,灰暗的晨雾在四处弥漫”,既渲染了战场上看似平静、迷蒙的环境,也为后文惨烈的战斗埋下伏笔。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对事件的描述不做作、不矫情,使小说的叙述客观、直白、真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D.小说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按照故事发生的自然顺序组织情节,刻画志愿军战士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关于小说结尾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B.优美、恬静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景。

C.景物描写烘托出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风貌,推动情节的发展。

D.结尾笔意突转、与前文惨烈战斗形成反差,为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

9.同样是战争题材的小说,本文与茹志鹃的《百合花》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谈谈有哪些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五年,李百药为太子右庶子,时太子承乾颇留意典坟,然闲宴之后,嬉戏过度。百药作《赞道赋》以讽焉。太宗见而遣使谓百药曰:“朕于皇太子处见卿所作赋,述古来储贰事以诫太子,甚是典要,朕选卿以辅弼太子,正为此事,大称所委,但须善始令终耳。”因赐厩马一匹,彩物三百段。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贞观十三年,太子右庶子张玄素以承乾颇以游畋废学,上书谏曰:“今苑内娱猎,虽名异游收,若行之无恒,终亏雅度。”承乾不纳。十四年,太宗知玄素在东宫频有进谏,擢授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时承乾尝于宫中击鼓,声闻于外,玄素叩阁请见极言切谏乃出宫内鼓对玄素毁之遣户奴伺玄素早朝阴以马挝击之殆至于死是时,承乾好营造亭观,穷极奢侈,费用日广,玄素上书谏曰:“从善如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必是招损,古人云,‘苦药利病,苦口利行’,伏愿居安思危,日慎一日。”书入,承乾大怒,遣刺客将加屠害,俄属宫度。承乾以务农之时,及系书等现,不分志个上书谏,承乾大怒,遣刺客张师政、丝于承基就念条之,时,工母成,托算为屋事三入格入共第,见志宁寝处苦庐,竟不忍而止。及承轮败,太宗知其事,深勉劳之。

(摘编自《贞观政要卷四规谏太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玄素叩阁请见/极言切谏/乃出宫内鼓对玄素毁之/遣户奴伺玄素/早朝阴以马挝击之殆/至于死

B.玄素叩阁请见/极言切谏/乃出宫内鼓对玄素毁之/遣户奴伺玄素早朝/阴以马挝击之/殆至于死

C.玄素叩阁请见/极言切谏/乃出宫内鼓对玄素毁之/遣户奴伺玄素早朝/阴以马挝击之殆/至于死

D.玄素叩阁请见/极言切谏/乃出宫内鼓对玄素毁之/遣户奴伺玄素/早朝阴以马挝击之殆/至于死

A.典坟是“三坟五典”的省略说法,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书籍,也泛指各种古代书籍。

B.储贰是储副,太子,“贰”字与《烛之武退秦师》“且贰于楚也”中“贰”字不同。

C.游畋废学“游”指出游,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息交以绝游”中“游”字相同。

D.勉劳的“劳”字与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字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太子承乾虽嬉戏过分,但还是注重学习的,这与李百药的讽谏规劝关系很大,由此,太宗称赞了尽心尽职的李百药并给予了赏赐。

B.太子右庶子孔颖达犯颜直谏,却受到太子乳母的指责,但是孔颗达毫不畏惧,直言自己深受国恩,虽死无憾,因而谏诤得更加激切。

C.太宗皇帝识大体、明大义,对李百药等劝谏太子的臣子没有丝毫责备,有的采纳他们的意见,有的好言抚慰,有的给了相应的赏赐。

D.李承乾对臣子们的劝谏十分反感,不但不采纳改过,反而派人用殴打、刺杀等手段报复劝谏的臣子们,最终导致自己被废黜的结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

②从善如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必是招损。

14.于志宁和张玄素对太子李承乾劝谏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终南山①

王维

太乙②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①此诗为诗人隐居终南山期间所作。②太乙:终南山又名为太乙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写终南山高耸入云、连绵不绝,夸张手法与《蜀道难》开篇异曲同工。

B.“白云回望合”与“青霭入看无”用互文手法,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C.“阴晴”指天气变化,和杜甫《望岳》“阴阳割昏晓”的“阴阳”意思相同。

D.全诗未出现“我”却处处有“我”,以“我”的行踪为主线多角度勾勒终南山。

16.关于本诗,清沈德潜云“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你怎么看?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我们在校园里听雨赏花时,会联想到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的诗句。

(2)武器除了在战争中攻城拔寨外,还能用来防守,如《过秦论》中,“______,______”。

(3)作为一种典型意象,“鸥”在古诗词中颇为多见,如“______,______”。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高处的险境,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人李沆在《题六和塔》中则写道: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追求“身在最高层”,处境艰险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选择“归卧旧林丘”,泯然众人却平安祥和。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舞剧《赵氏孤儿》改编自同名元杂剧,讲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诛族之祸,唯一的骨血被托付给门客程婴。危急关头,程婴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全城婴儿的性命,牺牲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从此,程婴独自走上了一条漫长的忠义路。

厚重的题材、复杂的人物、深刻的内涵、①的故事,跨越千年的时空,舞剧《赵氏孤儿》从人性视角舞尽一个小人物的②。剧中程婴的饰演者胡阳,有古典舞翘楚的美誉,凭借娴熟高超的舞蹈技巧,将其所饰演的角色刻画得③。从孔子到李白,从杜甫到范仲淹,再到《赵氏孤儿》中的程婴,胡阳身上的古风气质深入人心颇受舞迷喜爱。

该剧的成功还得益于主创团队的独特创意,他们在舞台上表现出凝练写意的极简风格,只用简单却浓郁的灯光和色彩,将沉痛压抑的氛围渲染得十分到位。许多巧思令人称道,比如,在屠岸贾从程婴手里夺走婴儿、残忍地把孩子摔死在冰冷的地面上时,红色的襁褓落地绽开为一团鲜艳的红绸,恰似婴儿迸溅的鲜血,极具视觉冲击力。此后,这团红绸被程婴和妻子分别抱于怀中,随着妻子的渐行渐远,它像是留下了一抹无法弥补的血痕,也像是两人命运的红线就此断裂。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请用整句的形式将文中第一段的故事内容概括出来。

2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比喻句的构成和表达效果。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人这样说:“最近身体不是很舒服,吃点中药调理下身体吧,中草药是没毒的。”与此同时,也会有人说:“是药三分毒!”①?

22.下列句子中的“单纯”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单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生活中,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人也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B.伯牙绝弦、管鲍分金、刎颈之交、金兰之好,同性之间友谊单纯而浓烈,无可厚非

C.与性格开朗热情的人相比,那些不善于表达、比较老实单纯的人能够得到的机会比较少。

D.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单纯地为了学习。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C、D、A、、

【解析】(1)C.“数字化技术……也使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人的心灵发生共振”“所以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错,不存在这种逻辑关系;同时,因果关系不成立,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与数字化技术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故选C。

(2)D.“使流布海外典籍回归成为可能”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数字化回归”成为可能。

故选D。

(3)A.体现的是古籍数字化中出现的重复性建设的问题,在材料一中并未提到。

故选A。

(4)结合“一批又一批中华古籍借助数字技术加速开放共享,让更多人有机会具象化地了解‘典籍里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古籍向公众开放,得益于古籍数字化的不断推进”“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开放共享的资源规模更庞大,渠道也更便捷”可知,利用数字技术,将更多的古籍向公众开放共享。

结合“那些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汉籍,其数字化回归也令人期待”可知,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典籍的回归。

结合“要善于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系统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比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字识别和数据分析,不仅能以很高的准确度给古籍加标点,对人名、地名、官职等进行标记,还能对古籍内容进行深度处理和知识提取”可知,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系统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

结合“更好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还要找准它们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可知。找准古籍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利用数字化手段更好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

(5)①题干“‘这个将毁灭那个。’他指的是印刷术将使建筑彻底丧失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中雨果这句话指的是,印刷术改变建筑文化载体的功能,“这个将毁灭那个”体现的是新旧技术间的更新与替代。结合材料一“进入数字化时代,古籍的保护修复、活化利用、普及传播,都产生了新的变化”“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可知,古籍数字化是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一个表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结合材料一“古籍历久弥新,靠的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薪火相传。无数人将生命的能量注入薄薄的纸页间,从而让文化传承更有厚度”可知,古籍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薪火相传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彰显了文化传承的厚度;结合材料一“数字化古籍的确具有显著优点,但无论信息承载介质如何变化,古籍本身的意义和价值都无法取代”可知,数字技术的运用只代表信息承载介质的变化,不能取代古籍。

答案:

(1)C

(2)D

(3)A

(4)①利用数字技术,将更多的古籍向公众开放共享。②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典籍的回归。③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系统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④找准古籍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利用数字化手段更好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

(5)①“这个将毁灭那个”体现的是新旧技术间的更新与替代。古籍数字化是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一个表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古籍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薪火相传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彰显了文化传承的厚度;数字技术的运用只代表信息承载介质的变化,不能取代古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6~9.【答案】B、C、、

【解析】(1)B.“埋下伏笔”错误。“风减弱了,灰暗的晨雾在四处弥漫”既渲染了战场上看似平静、迷蒙的环境,也渲染了战场压抑的氛围,没有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故选:B。

(2)C.“推动情节的发展”错误。小说的结尾,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故选:C。

(3)标题“汉江血”的“血”字,意味着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流血牺牲。

结合注释“作品描写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进行的第三、第四次战役”以及“敌兵们不能断定江面上趴卧的是死人还是活人?到底出了什么事?如果那是个志愿军”等处可知,这场战役发生在朝鲜,“血”字体现战斗的惨烈。

同时,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战士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风貌,“血”字体现了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铁血精神。

(4)从主旨看,小说通过“冯子恩埋葬战友、报仇杀敌”等情节的描写,表现的是战友情和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百合花》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

从手法看,结合“他扑上去抱住他的歪着的头颅,双手感到了他脸部肌肉的僵硬和冰凉!他走了,这样匆匆忙忙,甚至没来得及与战友说一声再见……”“‘哒哒哒……’一梭子复仇的子弹从他的枪口呼啸而出。敌兵们惊叫着翻滚倒地。冯子恩痛楚地闭上双眼,知道自己没有射中一个敌人,他的右肩负了伤,几乎无法握枪瞄准了”分析可知,本文正面描写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百合花》精心描绘日常生活片段,从侧面表现战争场景。

从选材看,本文选择了冯子恩埋葬战友古建禄、以及为他复仇的横断面,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铁血精神;《百合花》通过几件平凡小事对主题深入开掘。

从语言看,结合“好啦,这一回成功在枪!”“先安葬战友,再为他复仇!”“奇怪,那些兔崽子们都缩到哪儿去了?他愤愤地想。好吧,现在先不管他们,一会他们会来的,一定会叫他们来!”“其实不用他装死,他也差不多就要死了,血液将要流尽,体力早已耗完,唯有一颗心脏还在跳动……”“江水浸过了他的臀部,接着又浸过他的腰腹……就在他的头颅入水的一霎间,他抬头向天空望了最后一眼”等处分析,本文语言生动、朴直、真挚,似英雄诗篇,呈现出“悲壮”之美,《百合花》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抒彩。

(1)B

(2)C

②这是发生在朝鲜汉江的一场血战,“血”字体现战斗的惨烈。

③表现出我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铁血精神。

(4)①从主旨看,本文表现的是战友情和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百合花》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

②从手法看,本文正面描写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百合花》精心描绘日常生活片段,从侧面表现战争场景。

③从选材看,本文选取了战争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表现主题,《百合花》通过几件平凡小事对主题深入开掘。

④从语言看,本文似英雄诗篇,语言生动、朴直、真挚,呈现出“悲壮”之美,《百合花》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抒彩。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要结合语境以及全文主旨等分析场面描写的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先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再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深层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题材特征的比较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两个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10~14.【答案】B、C、A、、

【解析】(1)“伺”的对象是“玄素”,但不是等他,而是等他早朝,应是“遣户奴伺玄素早朝”,排除AD;“殆”是副词,修饰“至于死”,要连在一起,排除C。译文:张玄素敲宫门求见太子,极力劝谏。太子气急败坏,把宫中的鼓拿出来,当着张玄素的面毁掉。他又派奴仆等张玄素上早朝的时候,暗中用马鞭子袭击他,差点将他置于死地。

(2)C.“相同”有误,文句“游畋废学”大意是“喜欢打猎,荒废了学业”,“游”是“游玩”之意,“息交以绝游”大意是“屏绝交游活动”,“游”字的意思是“交游”。

(3)A.“太子承乾虽嬉戏过分,但还是注重学习的,这与李百药的讽谏规劝关系很大”分析有误,从原文“嬉戏过度,百药作《赞道赋》以讽焉”李来看,百药讽谏规劝的是太子游乐嬉戏过分的事,和太子注重学习没有关联。

(4)①数:多次;亏:违背;侈纵:奢侈放纵;日甚:一天比一天厉害。译文: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奢侈放纵一天比一天厉害。

②尚:尚且;逮:到、及;饰:掩饰;拒谏:拒绝规劝。译文:(一个人)从善如流,尚且担心达不到要求,如果掩饰过错,拒绝规劝,必然会招来损失。

(5)原文“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大意是“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奢侈放纵一天比一天厉害。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写了《谏苑》共二十卷对他进行劝谏”,于志宁是从数亏礼度和虚耗民力角两个度进行规劝;从原文“太子右庶子张玄素以承乾颇以游畋废学,上书谏曰”“承乾好营造亭观,穷极奢侈,费用日广,玄素上书谏曰”可知,玄素从游畋废学和穷极奢侈两个角度进行规劝。

(4)①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奢侈放纵一天比一天厉害。

②(一个人)从善如流,尚且担心达不到要求,如果掩饰过错,拒绝规劝,必然会招来损失。

(5)于志宁从数亏礼度和虚耗民力角两个度进行规劝;张玄素从游畋废学和穷极奢侈两个角度进行规劝。

参考译文:

____________贞观五年,李百药为太子右庶子。当时太子承乾对三坟五典这些古代典籍颇为留心,可是闲饮宴乐之后,游乐嬉戏过分,于是李百药作《赞道赋》来进行讽谏规劝。太宗看了这篇辞赋后,派遣使者对李百药说:“我在皇太子居住的地方看到了你作的辞赋,叙述古往今来太子的事情来告诫太子,十分简明得当。我选用你来辅佐太子,正是为了这件事,你很称职,只是你必须让自己有始有终。”于是赏赐百药骏马一匹,彩帛三百段。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5~16.【答案】C、

【解析】(1)C.“意思相同”说法错误,“阴阳割昏晓”的“阴阳”指的是山南、山北,所以这二者意思不同。

(2)“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意思是有些人认为诗歌的尾联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考生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与通体相配。

诗歌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渲染高耸入云、连绵不绝的浑茫气象;颔联由远及近,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攀行山间,回望来路,白云青霭苍茫成片,然而身在其中,却又无影无踪;颈联突出终南山的辽阔幽深。前三联是写终南山景色的壮美,正是因为景色如此之美,所以作者才想留宿,继续欣赏。尾联写欲久居山中,意谓为山景所迷而流连忘返,乃对前文终南山之美的总结与升华。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意思是想找个有人居住的地方去投宿,隔着清浅的山溪寻问打柴樵夫。诗人游赏终南山的景色至深山,深山有一个“樵夫”,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此询问合乎情理。

与通体不配。

由颈联“分野中峰变”可知,诗人已经到达了终南山的中央山峰,这是终南山的深处,人烟稀少,诗人想要在此处找寻“投宿”之所,显然不合情理。

“隔水问樵夫”是说隔着清浅的山溪寻问打柴的樵夫,诗人既到“中峰”,“隔水问樵夫”的“水”就必定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所以隔水问樵夫也不合常理。

(2)与通体相配。

①前面写终南山景色壮美,诗人想留宿,继续欣赏。

②诗人游至深山,深山有“樵夫”,说明附近必有人居,询问合乎情理。

①“中峰”指终南山深处,人烟稀少,诗人“投宿”不合情理。

②隔着深沟大涧不易发现樵夫,隔水问樵夫不合理。

译文:

巍巍的终南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延伸到海边。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赏析:

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品其诗如赏中国画。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中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次联是说,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我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

次联写近景,“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的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历的人并不陌生。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那些值得观赏的景物,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濛濛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惟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刚才呈现于眉睫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并不明说,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颈联是说,终南山是这样的辽阔,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深深浅浅。

颈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山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这样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经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的绵远,南北的辽阔,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这全景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尾联是说,我想在山里找一个人家投宿,隔着涧流,询问林中的樵夫。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对此,清沈德潜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集》)然而通过玩其语意,我们似乎可以领会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省略了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山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是怎样发现这一樵夫的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响动,使人循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居住,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深懂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词主旨内容的能力。先解释题干中的评价,然后结合全诗来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17.【答案】【小题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小题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小题3】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解析】故答案为: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重点字:巷)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重点字:卒)

(3)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重点字:飘)

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18.【答案】无限风光在险峰

____________百年前,当王安石登临高山,于云波浩渺中咏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气势磅礴的名句时,便是在阐述一个亘古难灭的真理:去吧,去奋力拼搏,向着峰顶进发,当你历尽劫波,登临绝巅,全世界都将为你欢呼喝彩。

____________宋人李沆有诗云:“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其实不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安居旧林丘,固然独享一分恬然宁静,安稳祥和,然较之奋战峰顶,却少了一些胸襟与气魄。峰顶的壮美,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也是历经千磨万击仍岿然不动的苦尽甘来。从个人到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不正是在这勇攀高峰的过程中,滚滚而前的吗?

____________勇攀高峰,追求的是心中一份抱负,一份向往。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最深切的渴望,这种渴望与名利的追逐,肉欲的餍足完全不同,因此,人类才能将足迹遍布陆地与海洋,甚至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空。正是这样一种向峰顶前进的不知足的精神,才造就了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

____________勇攀高峰,收获的是一份眼界,一份胸襟。井蛙只知观天,夏虫不可语冰,狭隘的眼界只能带来同样狭隘的气量。然而当你登上峰顶,世界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副崭新的模样,如此的广博浩瀚,在喟叹自身渺小之余,更迸发出无穷的探索热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跳出狭小的格局,拨开层层迷雾,你会见到不可思议的美丽。

____________勇攀高峰,需要的是一份勇气,一份毅力。多少人在峰顶前倒下,他们沉湎于山脚的安全,流连于山腰的舒适,于是雄心锐减,意志消磨,曾经如火的热情成了一潭死水,掀不起半点波澜,“死于安乐也”。而对于拼搏者来说,在奋斗中牺牲比消磨斗志而死去好上千倍。有着这样的大无畏精神,即使最终没能登临山巅,这般的经历也将成为人生中最美的风景,纵死亦无憾!

____________在山巅之上有无数曼妙的风景,它不是大自然秘藏的宝藏,而是一份慷慨的馈赠,等待着有大抱负、大胸怀、大毅力的人来接受。当你历尽艰辛,百炼成钢,终将登临绝巅。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前者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后者李沆“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观点与王安石不同。站得高,看得远,这是人们的共同认识,然而站得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安全系数也就越小。作者在登上六和塔顶层,亲身体验到风险以后,经过权衡,还是拒绝冒险,选择了“归卧旧林丘”,因为这样做没有风险。由此可见,两首诗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不畏困难,选择“身在最高层”代表一种敢于向困难挑战、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避开凶险,选择“归卧旧林丘”则代表一种平和恬淡的人生态度,两种人生态度互为补充。

写作时,可以可择其一表达态度,也可辩证分析。比如,若认同王安石的人生态度,可指出人生所处的高度决定我们的眼界,而某些“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的生活哲学听上去似是淡泊,但实际上是所谓的“佛系青年”得过且过,逃避现实的借口。进而指出,当代青年应有迎难而上的雄心,若心怀勇气,纵“连峰去天不盈尺”,也“何畏巉岩不可攀”,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若认同第二种人生态度,则可针对前种人生态度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加以批驳,说明高处不胜寒,因此有些时候做人还是要保持低调,适当保全自己,积蓄力量后再出发。或者,也可以说,当我们在奋力拼搏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珍惜平淡的幸福,享受恬淡的人生。

THE END
1.八字五行偏枯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您提到的"八字五行偏枯"是传统八字五行偏枯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您提到的“八字五行偏枯”是传统命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基于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在八字命理中,认为一个人的八字(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组合)五行平衡则人生较为顺利,而五行偏枯则意味着某种五行过旺或过弱,可能导致人生有所偏颇。 确实,按照这种理论,https://weibo.com/6013020536/P4nMFn3pe
2.三加柒释名——作者:刘柏成三横,喻为乾卦;乾为天,天行乾,君子以自强不息。 柒彩,喻为离卦;离为火,意光明,大明当天照万物。 三横又暗喻人的三种生命状态:物质生命、精神生命、灵性生命。 柒彩代表人的七层能量状态,七个认知维度:肉体、情绪体、理智体、意志体、直觉体、光明体、空性体。 https://www.jianshu.com/p/ff4347e1ceab
3.六两一钱女命婚姻细解:命理分析与未来展望在传统命理学中,六两一钱女性生活的婚姻被认为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1976年出生的六两一钱女性生活的婚姻状况,分析她们过去的经历,预测她们未来的婚姻和事业方向。通过命理学分析,我们旨在为这个女人提供指导,帮助她找到幸福的方法。 命理学基础分析 http://zgjm365.cn/f/qm/1710.html
4.如何按宅命布局客厅沙发和鱼缸5.如果您是『六白乾命』的人 沙发和鱼缸的摆设首选西南方的『延年』位、东北方的『天医』位。 其次是摆在西方的『生气』位以及西北方的『伏位』方。 6.如果您是『七赤兑命』的人 沙发和鱼缸的摆设首选东北方的『延年』位、西南方的『天医』位。 https://www.kujiale.com/ask/3FO4K2TK5AG2
5.白金星性格特性六白金星年生九星算命九星风水算命法六白星主事,故命卦为乾,为西四命。 六白出生之人,大多木纳寡言,无附和别人的缺点,外表看似柔和,内心实为刚强、聪明。因其性格有所偏颇,以及自视过高,轻视别人的特性而有受人歧视的缺点,性格上的急躁、任性、固执、怪僻乃为灾祸的根源。 此种生年的人在行动方面盲目前进,观前不顾后,内心的计划与实际的行动互相http://www.kvov.com/sswzx.php?id=5323333666655554787
6.风水基础知识大全(修正)根据周易的后天八卦原理,可将住宅根据坐向、门向不同分成东西四宅,其中震宅、巽宅、离宅、坎宅是东四宅;坤宅、兑宅、乾宅、艮宅是西四宅。同时,也根据人的生肖与性别的不同将人分成八种命卦,分别是震命、巽命、离命、坎命、坤命、兑命、乾命、艮命。 https://www.meipian.cn/4v56ule3
7.转藏盲派经典——巾箱秘术壬部完整版本观此乾造,壬申日元生逢雨水之后,年时甲申、庚子两头钳,月干丙火透出天,巾箱诀言:“壬申日元寅月生,箕参之宿论壬命;尾翼透天发富贵,光宗耀祖名利随。”以此诀对应八字岁运可知,命主决非一般俗士。实际情况该造为先祖命师命谱中的一则实例,记述的是清代名臣、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2608635.html
8.阳宅相法简析二闲云.野鹤设计师(1)根据宅主生年甲子元运,按“野马跳涧决”或“排山掌决”(如《阳宅十书》:“野马跳涧走,从寅数到狗,一年隔一位,不用亥子五”)计算,配以后天八卦即文 *** 卦,得出所谓命卦,如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坤(男性)或艮(女性)、六乾、七兑、八艮、等。 https://www.shejiben.com/sjs/24999/log-3322-l9838.html
9.2023年全年乙丑日查询,乙丑为什么是十全富贵日乾命乙丙雨露遇,春萝蓬勃最为奇。 2、乙丑日元生于卯月 乙丑日元仲春生,房宫足词智聪明。 最忌埋根之铁固,花草之木必见枯。 春天雨露贵如油,乙木得此展枝头。 运行南地木茂盛,安然康太富贵荣。 3、乙丑日元生于辰月 乙丑日元金龙生,土厚财重须甲松。 https://www.k366.com/rili/171537.html
10.淮南子:六牛必亡之数料特所以民犯飘阙诸睹乾命是以王法禁故日必亡之数以酬 31 辄一必亡坟不必死未能行之者矣季孙氏劫公家辅猷秩帆庞亲无如苏肝酬绣鞅关辄孔子说之先顺其所为而后无与之入故曰举枉与直如何而不得举直与枉勿与茎雌转往雌黼麒雌关雌此所谓同污而异涂者众曲不容直驰众枉不容正故人众则童狼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33889&remap=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