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中,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理应承受更沉重的压力。但越来越多的疾病也因此快步向男性走来,让原本阳刚的男人在病魔面前变得脆弱,甚至平均寿命要比女性短上2—3岁。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8日定为“男性健康日”,以提醒社会关心男性健康。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表示,传统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节律——“女七男八”,意思就是女性的生命以7为节律,男性则以8为节律,每8年有着一次健康的变化。按照这个规律,男性应该比女性活得更久,但许多人往往对这个“黄金规律”并不了解。如果遵循并利用好它,根据不同年龄的身体变化进行调整,养生与保健的功效也许会出乎意料。
8岁,为一生的健康打好基础。“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男孩的生理发育一般要比女孩晚,到虚岁8岁的时候才开始逐渐换牙齿,头发也更加浓密。中医认为,肾气是人生长发育的原动力,所以从小保护肾气旺盛是为以后的健康夯实基础。肾气足的孩子,牙齿骨骼强健,身材相对“魁梧”,耳聪目明。如果此时,家长发现孩子头发还是软软稀稀,换的牙齿也东倒西歪,没有同龄孩子淘气,总是胆子小、畏畏缩缩,经常习惯性尿床就要特别注意了。可在饮食上多给孩子吃一些具有温和补肾效果的食物,比如羊肉、坚果等。特别是黑芝麻和核桃,常吃能够乌发强身,让男孩子的骨骼更加强壮。少吃甜食,甜对肾气的伤害最大。家长还可将双手搓热后多给孩子揉揉腰,能够更好的促进孩子发育。在学习方面,应该多鼓励孩子去运动,适当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并养成规律睡眠的好习惯。
32岁,达到生命最高点。“筋骨隆盛,肌肉满壮。”这是黄帝内经上形容32岁男性的词句,他们浑身上下散发着男性独有的味道,身体健壮,可谓对女性最有吸引力。所以,30出头的男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配合妻子怀孕,在此时生出最健康的宝宝。首先,多吃一些益肾生精的食物,比如花生、核桃等,戒烟戒酒,避免久坐等伤害精子的行为,同时要避免精神过于紧张。这个时期的男性虽然精力充沛,但与之而来的事业和家庭的压力不可小觑,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40岁,身体不知不觉开始走下坡路。俗话说:“男人四十一枝花。”但从健康上讲,40岁应该是男性身体开始变差的开始。“肾气衰,发堕齿槁。”到40岁时,男性一般就会开始掉头发,甚至秃顶,牙齿不太能咬太硬的东西,这实际上是肾气衰退的表现。而且男性“更年期”也在40岁之后找上门来,头痛、失眠、容易累、听力减弱、性欲减退……加上工作、家庭、社会的多重压力,不少男性会突然发胖,出现三高等慢性疾病。要想“躲开”上述问题,除了作息规律,适度锻炼外,还要节制房事,保养肾精。多吃些粗粮和能改善性腺功能的食物,如鱼虾、韭菜等;多吃些新鲜果蔬,其中丰富的维生素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氧化物,同样能够延缓衰老。对于一些慢性病的发作,要早预防,常和家人交流,以缓解压力。
48岁,多事之秋,衰老的迹象日益明显。“面焦,发鬓斑白。”脸色枯焦、脸上开始出现皱纹,头发开始变白,这是所有半百男性都会经历的衰老表现。男性会真正的感觉到衰老的存在。此时,和生殖有关的系统也开始慢慢退化,50岁左右特别容易出现这方面的疾病。有不少男性害怕“老得太快”,会自己吃一些壮阳的保健品,但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个时期,除了从心里接受衰老的这个过程外,还可以按摩一些穴位延缓衰老。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李志刚表示,可以经常灸一灸关元、气海,能够壮元气,固肾气。还有太溪穴,太溪是肾的原穴,能全面调养肾经的元气。位置在脚踝部,内踝尖后方,跟腱与内踝尖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经常按揉。还要多注意肠胃健康,多喝一些粥,调理脾胃,排出体内堆积的废物,保持气血充足。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心态是青春永驻的最大法宝。
56岁,补肾强肝是重点,主动休息为上策。“肝气衰”,外表出现衰老迹象之后,会慢慢涉及到体内脏器,肝功能就在此时开始衰退。表现在外就是男性变得不爱活动,看上去精神不好。身体也失去了弹性,呈现出衰弱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养生的重点应该放在补肾强肝上。生活上要积极锻炼控制体重。饮食规律,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多吃猪肝、花生、蜂蜜、红枣等。平时可以多喝一点枸杞茶,能养肝肾。肝最怕累,怕情绪波动。这个年纪的男性就不要再逞强了,能休息的时候主动休息。不要过度悲喜,更不要愤怒。多和同龄人打交道,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