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全诗赏析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译文

剪裁好白色的丝绸,轻轻叠成数层,又将淡淡的胭脂均匀的涂抹,时髦的漂亮衣服,艳丽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简直羞杀了天上的蕊珠宫的仙女。红颜易凋零,更何况,经历了多少无情的风雨,面对愁苦的情景,扣问凄凉的院落,还要经受几番春暮。

谁帮我寄去重重的离愁,这双飞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间的苦痛。天遥地远,万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园今在何处?只有在梦中有时曾去。就连梦也难做成,因我痛苦的彻夜难眠。

注释

宴山亭:词牌名。一作《燕山亭》。与《山亭宴》无涉。以宋徽宋赵佶词为准。双片九十九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上片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九句二字,多为感叹词语,第十句首字领格,引领两个四言句。下片第二句首字领格。下片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下片第九句多为感叹词语。第十句为上三下四句式。此调有宋徽宋、毛圱、王之道、张雨诸词可校。

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

胭脂:原文“燕脂”,通假字。

靓(jìng)装:美丽的妆饰。

蕊珠宫女:指仙女。蕊珠,道家指天上仙宫。

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者:同“这”。

无据:无所依凭。

和:连。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亡。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怜情实亡。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羞杀”一句,总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亡。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但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荡气。况蕙风云:“怜”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怜”胜者。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工书善画,知乐能词,为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才子,但在政治上,他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父子双双为敌国所俘,蒙受奇耻大辱。这首词与李煜的《虞美人》一样同属亡国之音,本词是徽宗皇帝被虏北行见杏花有亡之作。在被掳北行途中,宋徽宗忽见杏花盛开如火,不禁但亡交“,写下这首如泣如诉之词。上片明写杏花,借杏花的娇艳及被风雨摧残的衰败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着对帝王生活的痛苦回忆。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怜花怜已,语带双关。

“愁苦”后一“问”字,使人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下片抒写离恨哀情,借燕子与做梦层层深入,道出从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绝望的哀痛心情,用“双燕何曾,会人言语”烘托极度的孤独忧伤。末尾几句写连在梦里见一见故国宫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为连梦也做不成。抒情上有递进关系,怜挚深沉,怜可说是字字泣血,断肠之音。

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词之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杏花,外形而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近写、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人们眼前。“新样”三句,先以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羞杀”两字,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放时的动人景象。

以下笔锋突转,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黯淡场景。春日绚丽非常,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但为时不久就逐渐凋谢,又经受不住料峭春寒和无情风雨的摧残,终于花落枝空;更可叹的是暮春之时,庭院无人,美景已随春光逝去,显得那样凄凉冷寂。这里不仅是怜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怜。试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为阶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烂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种种感慨和联想,往事和现实交杂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犹有人怜,而自身沦落,却只空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慨恨。”愁苦“之下接一”问“字,其含意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亦相仿佛。

词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写词人对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诉,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无限苦痛。前三句写一路行来,忽见燕儿双双,从南方飞回寻觅旧巢,不禁有所触发,本想托付燕儿寄去重重离恨,再一想它们又怎么能够领会和传达自己的千言万语?但除此以外又将凭谁传递音问呢?作者这里借着问燕表露出音讯断绝以后的思念之情。“天遥”两句叹息自己父子降为臣虏,与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驱赶着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样的遥远,艰辛地跋涉了无数山山水水,“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这八个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种种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见不到汴京故宫,真可以说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了。

以下紧接上句,以反诘说明怀念故国之情,然而,“故宫何处”点出连望见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梦寐之间了。梦中几度重临旧地,带来了片刻的慰安。结尾两句写绝望之情。晏几道《阮郎归》末两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秦观《阮郎归》结尾“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都是同样意思。梦中的一切,本来是虚无空幻的,但近来连梦都不做,真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反映出内心百折千回,可说是哀痛已极,肝肠断绝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书画家,其绘画重高写生,以精工通真著称于世。这种手法于此词的景物刻画中也有所体现,尤其上片对杏花的描绘,颇具工笔画的意蕴。

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覆国后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时途中,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

THE END
1.有没有一句古诗词,写的就是你柳永李白离思苏轼元稹白居易纳兰时光再美,怎如初见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大概就是陪伴的意义吧 你离开,晴天也是雨 你若在,日日是好天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是,桃花依旧笑春风。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USQHD505218U7G.html
2.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完形填空 Eating the Cookie One of my patients,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tells me that before his cancer he would become depressed unless things went a certain way. __ 1 __ was'having the cookie. 'If you https://www.shuashuati.com/ti/0aa18a61b0eb4e739093c9ab21d5a8c4.html?fm=bdbds1b2feb267cdf9be5c9943d1616fa2ddb
3.纳兰性德诗词全集(分享)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16.《点绛唇·一种蛾眉》 清朝·纳兰容若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17.《青衫湿·悼亡》 https://www.jianshu.com/p/cfbe2b189be0
4.适得卤蛤颇佳遣饷菊坡因记曾作蛤子诗有文身吴太伯缄口鲁铜人之句菊坡风裁黄豫章,如食蝤蛑江柱。盘餐尽废太瘦生,格远调高自清苦。 子蛤遣汝到眉案,努力去为酒中虎。末下咸豉有何好,犹侣莼羹傲伧父。 海之介夫此小儿,鸡肋见笑杨德祖。前身曾作水解仙,飞入珠宫饮甘露。 能令齿吻策馀烈,一鼎松风漱寒乳。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a08b63516616.aspx
5.关于怎不怎么造句怎不的造句74:(青山绿树、亭牌楼阁,小溪潺潺……这样的美景,怎不让人向往)红网江西9月13日(特派记者。 怎不的造句75: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郑光祖 怎不的造句76: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怎不的造句77:惠施问庄周,人真个是无情吗?庄周说:是。惠施说:没https://www.zuowenku.net/zaoju/23760_2.shtml
6.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3).想念;相思。《敦煌曲子词·风归云遍·征夫数载》:“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宋徽宗 《燕山亭》词:“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4).犹心思。 明 陈大声《粉蝶儿·赏桂花》套曲:“正近著秋吟緑牕,写幽情费尽了思量。”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六:“我https://m.gushici.net/mingju/25/56180/340637.html
7.表达了相思之情的诗句抒写相思之情的诗综合文档37)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 ——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8)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 39)凉意思,到南楼。 ——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40)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https://www.027art.com/fanwen/wendang/16275459.html
8.纳兰性德全集诗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红楼梦》某种程度上充当了纳兰性德的“通俗化”的载体。直至今日, 仍有不少人乐于把纳兰与大观园里的“怡红公子”贾宝玉对应起来。在这个意义上, 纳兰成了虚构人物贾宝玉的现世代表, 从而能够以更平易、通俗的角色走向大众群体。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s2wfz1p.html
9.“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什么意思?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http://www.dzkbw.com/shiju/shuqing/shanggan/2913.htm
10.《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赏析怎 不思量?除梦里有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https://m.mokecn.com/shici/info_3246.html
11.纳兰容若诗词曲14篇(全文)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纳兰容若诗词 - 江雨 - ?g迎光?R『江雨』 蝶恋花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ln03k1u.html
12.思量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宋徽宗 《燕山亭》词:“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4. 犹心思。 明 陈大声 《粉蝶儿·赏桂花》套曲:“正近著秋吟緑牕,写幽情费尽了思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六:“我费了多少思量,说过了几次,结果呢,也只落得一片痴心。” 5. 方言。顾虑。 梁斌 《播火记》三一:“话https://1saying.com/expression/43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