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1、新的起点(初中生活有什么新体验?)

(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中学时代在生命历程中产生怎样的影响?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满怀好奇地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3、成长的礼物

(1)生命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

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2)成长礼物的表现

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3)我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4)理想的“我”是怎样的?

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二、少年有梦

1、梦想含义: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2.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

(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少年梦想的特点

(3)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4)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3.努力就有改变

(1)对待梦想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少年的梦想,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臆想;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

(2)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的重要性)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努力的含义)

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努力,需要坚持。如果努力不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一、学习伴成长

1、学习是什么?

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动,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

2、学习内容: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3.打开学习之窗(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譬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等等。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5)学习没有终点。

4.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二、享受学习

1.体味学习(如何体味学习中的苦与乐?)

(1)学习中有快乐。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3)学习中也有辛苦。尽管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4)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2.学会学习

(1)如何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成目标。

3、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有什么关系?

第三课发现自己

一、认识自己

1.人贵自知(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多把尺子量自己

(1)我们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

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自我评价A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他人评价B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2)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自我观察和分析。

与他人比较。

(3)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用心聆听,虚心接受。重视他人的评价,不过早下结论;感谢他人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二、做最好的自己

1.接纳与欣赏自己

(1)我们为什么要接纳自己?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我们怎样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3)我们怎样欣赏自己?

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欣赏自己的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2.我要飞得更高

(1)我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改正缺点需要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2)如何认识人的潜能?

每个人的潜能都不尽相同。就智力方面而言,我们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多种智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需要我们探索、尝试、发现并激活它们。

(3)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4)改正缺点的方法有哪些?

具体描述自己的缺点。从小的缺点、对你来说最容易改正的缺点开始。只要做到了,哪怕只是做到一部分,都给自己肯定或奖励。请一个信任的人来协助你。在公开场合做出改正缺点的承诺。运用自己以前改正缺点的成功经

验。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一、和朋友在一起

1.我的朋友圈(进入初中,我们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要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友谊的力量(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3、我们为什么需要友谊?

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二、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的特质(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2.友谊的澄清

(1)友谊是一成不变的吗?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朋友相处需要原则吗?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一、让友谊之树常青

(1)如何建立友谊?

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会有惊喜,也会有意外,还有一点儿冒险。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面带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夸赞。寻找共同之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要保持好奇。

2.呵护友谊

(1)如何呵护友谊?

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把彼此的距离拉得更近。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当朋友背叛了自己,或者做出了伤害友谊的举动,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聪明的我们要学会选择:哪些朋友可以深交;哪些朋友可以保持较好关系;哪些朋友可以慢慢疏远,甚至要保持距离。

(2)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保持冷静。坦诚交流,不回避。及时处理。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把过错全部推给对方。换位思考。

二、网上交往新时空

1.网上交友(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

(1)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好处)

(2)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弊端)

2.慎重结交网友

(1)我们为什么要慎重结交网友?

在网络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对于交友而言,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

(2)我们如何做到慎重结交网友?

网上交友,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予以回绝;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3)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在网络中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不管网络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这里。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奠定友谊更可靠的基础。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

一、走近老师1.了解教师职业

(1)教师有何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时代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2.风格不同的老师

(1)为什么老师有不同的风格?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2)我们为什么要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3)我们怎样与风格不同的老师相处?(如何对待)

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尝试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初衷和用意,更好地理解老师。主动交往。

二、师生交往

1.教学相长

(1)我们为什么要与老师相互交流?(师生关系是怎样?)

古人云:“教学相长。”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我们怎样与老师交流?(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亦师亦友

(1)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2)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3)与老师发生分歧该怎么处理?

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变。如果是老师的原因,要思考怎样与老师沟通。

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相信老师的善意,愿意理解老师,做到有理恰当表达,无理主动认错。

求同存异,主动关心。师生间的分歧多因沟通方式不当引发。要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尊重、关心老师。

第七课亲情之爱

一、家的意味

1.生命的居所

(1)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与家庭的关系?)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中国人的“家”

(1)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我们如何孝亲敬长?

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倾听。与双亲长辈保特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二、爱在家人间

1.体味亲情(我们如何体味亲情?)

表现:亲人之间的爱,有的是细致入微的照顾,有的是脉脉温情的牵挂,有的是设身处地的体谅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变化: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2.爱的碰撞

(1)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2)我们为什么会与父母产生冲突?

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3.沟通传递爱

(1)我们如何与父母沟通?

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教育我们的方式,但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我们要学习应对冲突的方法。如果和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我们毕竟是晚辈,应该尊重父母、有礼貌,尽量避免对父母使用生硬的语言,特别是过激的语言,把握行为底线。

(2)和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注意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

三、让家更美好

1.现代家庭面面观

(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从过去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到今天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中国的家庭结构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2.和谐家庭我出力

(1)家庭中为什么会存在矛盾?

在—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

(2)怎样建立和谐家庭?

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3)如何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或冲突?

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圈境。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第八课探问生命

一、生命可以永恒吗

1.生命有时尽

(1)生命有何特点?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2)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生命?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个体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2)如何正确看待死亡?(生命有时尽,我们的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2.生命有接续

(1)含义: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2)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生命接续的内容)

二、敬畏生命

1.生命至上

(1)我们为什么要对生命有敬畏之情?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休戚与共(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第九课珍视生命

一、守护生命

1.爱护身体

(1)我们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2)如何看待轻生或自残的行为?

(3)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

2.养护精神

(1)我们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2)精神发育和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3)我们如何养护精神家园?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二、增强生命的韧性

1.生活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人们面对挫折认识和态度有区别?)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3)如何正确认识挫折?(挫折对我们的影响)

消极: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

积极: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4)正确态度: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2.发掘生命的力量

(1)如何面对挫折?(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

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品质。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2)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哪些?

欣赏、培养幽默感,可以帮助你放松肌肉,缓解压力,同时可以从中体悟生活智慧、人生哲理。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关心、帮助他人。向处境不利的人们提供帮助,可以让眼前的挫折显得不是那么严重。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3)我们为什么要寻求他人的帮助?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一、感受生命的意义

1.生命的追问(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发现我的生命(如何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原因)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3、做法: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二、活出生命的精彩

1.贫乏与充盈(人们对待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贫乏)

2.冷漠与关切

(1)我们为什么要彼此关切?(为什么拒绝冷漠)

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为什么要关切其他的生命?

(3)我们怎样关切他人?

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才能拒绝冷漠。

3.平凡与伟大

(1)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在历史上,那些被我们认为是伟大的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生而伟大,而是因为他们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2)怎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做法)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伟人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THE END
1.联系个人实际如何实现中国梦.pptx联系个人实际如何实现中国梦汇报人:文小库20240109理解中国梦个人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如何将个人实际与中国梦相结合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行动建议中国梦的未来展望目录理解中国梦01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3059687.html
2.“中国梦”与“个人梦”的联系“中国梦”与“个人梦”的联系-毛概论文 第1篇 九合一匡“中国梦” ——论“中国梦”与“个人梦”的联系 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太虚幻境,其实就是一种美好的远景规划,称之为“梦”,更准确的说法是梦想,她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底蕴,浓聚了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带领全国人民开创的新局面,也必将在不久的未来实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yo84zxj.html
3.怎样理解中国梦和个人理想的关系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中国梦是国家及民族共同的理想去实现.个人理想是想把中国往所理想的方向去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公民共同努力去实现的.个人理想则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的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如何理解中国梦,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及其与中国梦的关系. 简述中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4626465b0c21d53d0ef1d1b345bb2ab6.html
4.关于第一新能源模式答网友问新闻能源资讯社科院专家学者在解释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时强调,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内在的密切关系,这就是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同时,国家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中国梦实现了,将会极大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如下图所示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982289-0.html
5.如何理解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安装钢轨绝缘接头时要做到钢轨、槽型绝缘、鱼尾板吻合良好,轨端绝缘安装应与钢轨接头保持平直,工字绝缘头部不得高于轨面,两者相差不大于( )mm,高强绝缘垫有凹槽的一面,应贴靠在高强度绝缘钢平垫的一侧,钢平垫的外侧不得增设弹簧垫圈。https://www.shuashuati.com/ti/95686307ddaa41a7b8d14b15820e1ccca2.html
6.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精选7篇)3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关系 中国梦 根据习近平的说法: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在人大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实现中国梦的三个条件,那就是:1.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er4b041.html
7.我与中国梦近来,“中国梦”已成为全国上下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什么是“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为全面了解公众对“中国梦”的理解和看法,本网站转载自央视网推出“中国梦”调查,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 1、你认为“中国梦”指的是什么?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626 票 B.个人的梦想得到实现 4064 票 C.干部清正https://www.ah.gov.cn/content/article/7964411
8.创文考试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什么样的道路?弘扬什么样的精神?凝聚什么样的力量? 答: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http://www.zz84z.com/info/1098/1814.htm
9.2020考研政治:思修核心考点背诵整理(一)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①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②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③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①个人理想以http://changzhi.offcn.com/html/2019/08/30438.html
10.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思想高频考点汇总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考点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辨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在理想现实关系上的错误认识 ①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3.html
11.关于个人梦与中国梦的论文答: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的举措:1、青庆首猛年创新创造要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性。青年创新创造工作,要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着力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不断奋进中把握新的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9f9be44062008b7c80b723db.html
12.[开讲啦]谢春涛:个人梦与中国梦有什么关系?CCTV节目官网CCTV[开讲啦]青年代表提问谢春涛:大学生士兵退伍后该如何调整自己?2017-11-25 23:38:38 [开讲啦]青年代表提问谢春涛:您当年是如何处理与基层老百姓的关系的?2017-11-25 23:36:36 [开讲啦]青年代表提问谢春涛: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是什么?2017-11-25 23:32:37 [开讲啦]观众提问谢春涛:“大城市安不下身体 小城https://tv.cctv.com/2017/11/24/VIDEll4XuRX9gQhtAty4Xkoc171124.shtml
1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1.2《少年有梦》课件+教案+视频(1)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3)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4)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https://www.meipian.cn/34j9gzt1
14.[开讲啦]谢春涛:个人梦与中国梦有什么关系?CCTV节目官网CCTV[开讲啦]青年代表提问谢春涛:大学生士兵退伍后该如何调整自己?2017-11-25 23:38:38 [开讲啦]青年代表提问谢春涛:您当年是如何处理与基层老百姓的关系的?2017-11-25 23:36:36 [开讲啦]青年代表提问谢春涛: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是什么?2017-11-25 23:32:37 [开讲啦]观众提问谢春涛:“大城市安不下身体 小城https://tv.cctv.cn/2017/11/24/VIDEll4XuRX9gQhtAty4Xkoc171124.shtml
15.如何理解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 导读1、个人梦是中国梦的基础:中国梦是全民共同的梦想,代表了强国富民、和谐稳定、民主进步的愿景。然而,中国梦所关注的问题是宏大而理想化的,而个人梦则是每个人个体的追求和期盼。2、个人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必须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让每个人都能够https://m.51dongshi.com/eedfrdhshdheb.html
16.24年专升本政治德法简答题与论述题文章浏览阅读1.4k次,点赞28次,收藏10次。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如何通过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理解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明确人生目的和价值,以及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弘扬中国精神。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https://blog.csdn.net/Uguang2003/article/details/137087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