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甲、乙、丙…地支:子、丑、寅…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怎么读?天干的拼音读法如下: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天干中的【戊wù】和地支的【戌xū】字形相似只差了一横,需要注意区分。
按古原始义,天干取意为树干,强而为阳,十天干分别释义为:
【甲】铠甲,万物破甲而出,如草木破土而出,阳在内而阴在外。
【乙】轧,万物初始,如草木始生,枝叶柔曲。
【丙】炳,万物茂盛,太阳赫赫,火光炎炎,万物炳然而明。
【丁】壮,如人之壮年,如草木茁茁。
【戊】茂,大地草木之茂盛。
【己】起,万物卓然而起。
【庚】更,万象更新,如秋收而待来春。
【辛】新,万物一新,肃然而改,秀实初成。
【壬】妊,阳气蛰伏,万物潜育。
【癸】揆,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怎么读?地支的拼音读法如下: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按古义,地支取意为树枝,弱而为阴,十二地支的释义分别为:
【子】孳,万物孳衍,如草木种子汲土中水分而出,一阳萌生之始。
【丑】纽,以绳捆缚,如草木出芽土中,屈曲而显于地面。
【寅】演,万物生长伊始,如屈曲草木被春阳而展出于冻土。
【卯】茂,万物茂盛,如日照东方,草木葳蕤(wēiruí)。
【辰】震,万物震起而长,阳气生发而过半。
【巳】起,万物盛长而起,阻气消弭,纯阳无阴。
【午】仵,万物丰满长大,盛而衰,阴气萌始。
【未】味,指万物汁液丰盈,滋味已成,如果之成熟。
【申】身,万物粗具形体。
【酉】酒,万物成熟极致而收敛。
【戌】灭,万物殒而归土,如草木调零生气天绝。
【亥】核,万物成种,以待来年。
干支在古代称干枝,好比树干和树枝,作为中国传统历法,在古代中国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天干和地支配对使用,比如“甲午”、“辛亥”等,循环往复共有60对,也称甲子、六十甲子、六十花甲,这就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60年循环一次,180年循环三次,称为三个甲子,分别叫上元甲子、中元甲子和下元甲子。
六十甲子的天干有十数,起于甲而终于癸,地支有十二,起于子而终于亥,将天干和地支相加,天干轮六次,地支轮5次,才能全部轮完六十甲子。
因甲居十天干之首,子居十二地支之首,所以第一个单位是甲子,故称这个排列为六十甲子。其中干支名称,参差错综,故又称“花甲子”,后谓年满60为“花甲”即由此而来。
天干地支配对规则
六十甲子对照表(干支表)
历史上如“辛亥革命”、“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事件均是使用干支纪年法命名的,下面会有详细介绍。
古代中国历法是太阴历,用干支纪年,从甲子乙丑起至壬戌癸亥止,称为一甲子。每个流年,由一天干和一地支组合而成。60甲子年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每一行纳于十二干支,形成六十个纳音,其中,每个五行细分成六种,一共三十个五行纳音,每两年为一相同纳音五行。60年往复一轮、周而复始。
六十甲子纳音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合排列而成的六十个干支纪时单位与按金、火、木、水、土顺次方式排列的五行构成。
六十花甲子纳音表
六十甲子纳音歌诀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墙土;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佛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公元后年份的干支算法
天干分别按顺序编号1-10,地支亦按顺序编号1-12,如上方天干和地支段落中表格的编号。
天干算法:用已知年份减去3除以10的余数对应天干的编号(余0则视为第10个);
地支算法:用已知年份减去3除以12的余数对地支的编号(余0则视为第12个)。
如2020年,(2020-3)÷10余数为7,计算得天干为“庚”,(2020-3)÷12余数为1,计算得地支为“子”,所以2020年为“庚子”年。
公元前年份的干支算法
天干算法:用已知年份除以10的余数对应表中天干的编号;
地支算法:用已知年份除以12的余数对应表中地支的编号。
如公元前56年,56÷10余数为6,对照上表天干为“乙”,56÷12余数为8,对照上表地支为“丑”,所以公元前56年为“乙丑”年。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是指用天干地支记录月份,也有直接用十二地支纪月的,即“冬至”节气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一个月为“丑月”,以此类推。因为丑月一般是农历的十二月,所以“寅月”为正月,又称建寅之月或建寅正月等。
干支纪月将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月建配以天干用以纪月,这里有一个概念叫“月建”,古代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其所指方位而立建。所以有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的规律,那么干支纪月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有,同样的也是60一循环,一年有12个月,也就是5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干支纪月的口诀:“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寅月从庚起,丁壬壬寅顺行流。若问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口诀解释:
甲己之年丙作首——逢年份天干是甲或己的,正月的月份天干从丙算起;
乙庚之岁戊为头——逢年份天干是乙或庚的,正月的月份天干从戊算起;
丙辛必定寻庚起——适年份天干是丙或辛的,正月的月份天干从庚算起;
丁壬壬位顺行流——逢年份天干是丁或壬的,正月的月份天干从壬算起;
若问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逢年份天干是戊或癸的,正月的月份天干从甲算起。
这一段口诀告诉我们从年份的天干寻月份的天干,首先知道正月都是“寅”月,第一句“甲己之年丙作首”是说天干是“甲”和“己”的年份正月天干都是“丙”,配上地支“寅”,就是“丙寅月”,其他年份同理可得。
干支纪日法
干支先是用于纪日的,干支纪日出现得最早,甲骨文中保存了很多干支纪日的例子。干支纪日法使用悠久,在史书记事时,开头通常会冠以某年某月某干支日。
干支纪日法顺序循环,同样使用上述60对天干地支循环,一次循环约两个月。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干支纪日也有公式可以计算,但是最简单的还是查万年历。
干支纪时法
干支纪时法是用十二地支对应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古代小说、电视剧里经常有“午时三刻开刀问斩”的说法,午时即地支纪时法。一昼夜是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命名。
现代纪时是一日24小时,一个时辰合现代两小时,时辰和小时分别对应的是:子时(23-1时)、丑时(1-3时)、寅时(3-5时)、卯时(5-7时)、辰时(7-9时)、巳时(9-11时)、午时(11-13时)、未时(13-15时)、申时(15-17时)、酉时(17-19时)、戌时(19-21时)、亥时(21-23时)。
古人还将一个时辰分为初、正,如3时为寅初、4时为寅正。
干支纪年、纪月、纪日都是天干配合地支,干支纪时也是如此,从子时起以“日干”即日的天干推算时的天干,5天即60个时辰一循环。
口诀是:“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首,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壬子初,周而复始求。”
即该日的天干是甲或己的,在子时配甲为甲子时;是乙或庚的,在子时配丙为丙子时等。知道了子时的干支,其余的时辰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天干,分别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顺推。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观点,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天干地支也与阴阳五行相对应。
天干与五行阴阳:甲乙属木,甲为阳,乙为阴;丙相属火,丙为阳,丁为阴;戊己必土,戊为阳,己为阴;庚辛属金,庚为阳,辛为阴;壬癸属水,任为阳,癸为阴。
地支与五行阴阳:亥子属水,子为阳,亥为阴;寅卯属木,寅为阳,卯为阴;巳午属火,午为阳,巳为阴;申酉属金,申为阳,本为阴;戌未属燥土,戌为阳,未为阴;辰丑属湿土,辰为阳,丑为阴。
日上起时口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上述口诀的意思是甲己日以甲子时开始,乙庚日以丙子时开始,丙辛日从戊子时开始,丁壬日以庚子时开始,戊癸日以任子时开始。知道了某日的开始时辰,就可以推算出其余时辰的名称。如:丙辛日的第5个时辰是从戊开始往后第五个天干是壬,地支是辰,所以是壬辰时。
古时生辰八字的另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婚姻搭配,即使到了现代这种风俗仍然在不少地方留存着,古时男女婚配,讲究门当户对。男方先请媒人说媒,如女方同意,则会把生辰八字给男方,男方请人合双方“八字”,俗称“拿八字”,八字合,男方下聘礼,请媒人到女方家将年庚帖拿回,再填上男方的年庚,为之婚约,红庚八字写定,一纸婚约定终身,男女互不谋面更无语言感情交流,无论先天残疾还是后天病变,双方均无反悔。
虽然现在生辰八字的作用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干支的纪时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不应被我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