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书·初心使命篇愿拼热血卫吾华

原标题:中国家书·初心使命篇|愿拼热血卫吾华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

忠诚,来自于至死不变的信仰;忠诚,来自于矢志不渝的追求;忠诚,来自于坚定不移的信念。

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1942年5月在掩护八路军总部撤退时壮烈牺牲于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一个37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地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这位“足以为党之模范”的共产党员、骁勇善战的革命将领,以自己的鲜血书写了忠诚的一生。

家书中的耿耿丹心

1940年,因前方战事吃紧,左权工作太忙,为能专心致志筹划“百团大战”和“反扫荡”,同时也是为了妻子刘志兰能在安定的环境中读书学习,左权将妻子和不足百天的女儿左太北送到延安。从此,天各一方,鸿雁传书。一个个滚烫的文字,深刻诠释了一个忠诚的革命军人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

对于两人的分别,左权自然不舍,但这是从大局出发的决定。在1940年11月12日给刘志兰的信中,左权说:“有不少的同志很惊奇我俩真能够分别,你真的去延安了。本来分别是感痛苦的,但为了工作,为了进步,为了于党有益,分别也就没有什么了。”

左权关心妻子上学的事情:“很感激你经常有信给我,告诉你的生活情形、北北的情形……好的是北北已长大了,完全同意你到适当时候你当然的脱离她,进学校去。我决意不阻挠你的学习,遵守分别时的诺言。我想我俩的感情是深厚的,在长期的离别期间,彼此感情将更是与日俱增着,想你亦同感。”

左权在每一封信中都惦记着女儿,他说:“四天三夜的生死战斗回来,我第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写信。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此生别无遗憾,惟一遗憾的是我们的女儿北北,我不曾给她一点父亲的爱,没有尽到一点父亲的责任,只有拜托你替我多亲吻女儿了。”

延安的天气转冷了,他惦记着女儿怕不怕冷:“延安的天气,想来一定很冷了。记得太北小家伙似很怕冷的,在砖壁那几天下雨起风天气较冷时,小家伙不就手也冰冷,鼻子不通奶也不能吃吗?现在怎样?半岁了,较前大了一些,总该好些吧!希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

在1942年5月22日致刘志兰的信中,左权开心地畅想:“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想到当前的残酷战争,他的笔锋忽然一转:“我虽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你可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

1940年11月12日,左权写下给妻子的第一封信,1942年5月22日这封信是第十一封信,也是最后一封。令人肝肠寸断的文字,寄予多少深情,包含多么丰富深广的内容。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革命者,视死如归的铁血将军,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大写的人。为了千千万万同胞得解放,过上独立、自由、幸福的新生活,他宁可舍掉最不易割舍的人间亲情。

他是女儿的好父亲,妻子的好丈夫,母亲的好儿子。左权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头上……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民族大义,耿耿丹心。在这血与火的考验中,左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大我”,舍弃“小我”。

沙场上的浴血勋将

左权生于贫寒之家,更兼幼年丧父,栉风沐雨,备尝艰辛。左权19岁时进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回国,次年任红1方面军参谋处长。

八路军改编完成后,左权任副参谋长直至牺牲。在抗日战争中,左权率军作战接连取得胜利。

1938年春,日军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进犯,根据八路军总部决定,左权指挥部队重创了日军精锐苫米地旅团。他根据长乐滩的地形特点,预设阵地,提前设伏,布成口袋状。日军被斩成数段,在八路军战士气吞山河的雷霆打击之下,悉数被歼。旅团长苫米地亲自率精锐前来救援,大败而逃。此战由于准备充分,部署得当,指挥有方,共歼敌两千多人,缴获大批辎重,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和斗志。

1939年10月,日军调集重兵,对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疯狂发起一波又一波的“铁壁合围”。左权指挥部队发挥游击战和运动战的独特优势,避实击虚,及时捕捉转瞬即逝的有利战机。我军将“扫荡”的日军一部团团包围于黄土岭,一战歼敌九百余人,并击毙有“名将之花”之誉的日军中将旅长阿部规秀。此役结束后,左权撰写了《从打死阿部中将说到敌寇这一次围攻晋察冀地区》,及时总结战事取得胜利的经验。

1940年初,国民党第97军在日军的配合下,妄图一举消灭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武装。左权指挥部队经过四天四夜的激战,以歼灭国民党军十个团的辉煌战绩,巩固了根据地。同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左权协助朱德、彭德怀对日军发动战斗一千八百多次,打死打伤俘虏日伪军四万余人,拔掉敌碉堡、据点近三千个。朱德称赞左权是“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

1941年11月,日军七千余人从山西黎城向黄崖洞一带进攻,左权坚持“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制动”的原则,抓住战机,奋勇扬威,我军在黄崖洞保卫战中一举歼敌两千余人,将气势汹汹来犯的日伪军打得狼狈逃窜,创造出敌我伤亡之比为6∶1的战例。中央军委对此战给予高度评价:“这次保卫战是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受到损失少,同时给了敌人数倍杀伤,应作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左权参与或指挥的经典战例可谓比比皆是,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功勋宿将。

统帅部的优秀参谋

左权是黄埔和伏龙芝两所军事院校的高材生,具有很高的军事素养。他酷爱读书,喜欢思考,善于将国内外经典的军事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战争过程中。做教官时,他丰富的学识和通俗的讲解,深受军校学员们的欢迎。在野外教学时,他一面拿着地形图,一面指着地形地貌,直观具体地现场说法,常常把学员们逗得哈哈大笑,不少抽象难解的军事理论问题被他几句话深入浅出地说明白了。

毛泽东称赞左权“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周恩来称他“是有理论修养同时又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誉其“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他都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上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篇《左权烈士传略》称:“他在战略战术方面的成就,实融会了1925年—1927年大革命时代、内战时代及苏联红军最进步的战术。他是中国著名的游击战术创始人之一。”

1942年5月25日凌晨,也就是左权写给妻子最后一封信后的三天,八路军总部陷入日军重兵包围,左权拒绝了警卫连护送他撤离的请求,率部为大部队断后。

“同志们,不要怕飞机,冲过去就是胜利!”左权指挥大家突围,将生死置之度外。敌人的炮弹击中了左权的头部,他的喊声戛然而止。

历史不会忘记舍身成仁的英雄志士。1942年9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左权,将山西省辽县改名为左权县,这一县名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视察地方工作途中专程到左权墓凭吊,脱帽致敬。

今天,在河北邯郸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中,我们可以瞻仰左权将军墓,一侧有朱德的题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马军)

THE END
1.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初心易得,坚守不易。踏上新征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定理想信仰,牢记初心使命,不断从红色家书中,涵养“功成不必在我”、“成功路上必有我”的胸怀和境界,在平凡而又特殊的纪检监察事业中,激扬青春、放飞梦想,用无悔青春书写时代责任,用砥砺奋斗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http://www.jxdi.gov.cn/gplz/201805/t20180504_87945.htm
2.庆七·一“诵读红色家书牢记初心使命”诵读比赛庆七·一“诵读红色家书 牢记初心使命” 诵读比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7 周年,动员激励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诵读红色家书,我县举办“诵读红色家书 牢记初心使命”诵读比赛活动。经过激烈的比拼,12支队伍进入决赛。http://www.crxwhg.com/view1-36.html
3.党纪学习教育“革命家书薪火相传,廉洁纪律犹心间党员们怀着满满的崇敬之情来到忆红居·红色教育主题馆,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走进序厅、革命信仰、星空照耀天空、美丽世界四个展区,重温革命战争年代沈陆村烈士的革命事迹,以及南桥镇建设发展中的时代传奇和腾飞奇迹,深刻感悟革命先烈坚守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的崇高精神。https://www.sbs.edu.cn/wyxy/xwtz/xydt/b0ed60d249324476a2695f60642a15ef.htm
4.活动回顾丨追寻红色家书共忆百年征程家书虽短,字字千钧。红色家书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炽热的家国情怀和真挚的革命理想。一如那寂寥黑夜中的呐喊,穿透时空的屏障激荡人心。 通过细细品读这些珍贵的家书,我们得以缅怀党的辉煌历程,仿佛与那些英勇的先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我们深刻感受到家书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AxNTc1Nw==&mid=2657297384&idx=2&sn=b634e86264f326e16b2414626ee8808d&chksm=bcc3f05bee40bd54e2b393da6b21d90e6dafdd7471ecea0f4898a3e636ec4614c7888f644e90&scene=27
5.《初心·使命·家书》初心·使命·家书 人民出版社https://www.12371.cn/2021/06/24/ARTI1624499237439212.shtml
6.共产党人如何将初心和使命写进了家书?近日,北京市纪委市监委、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廉洁颂主题纪律教育正式启动。在以《初心·使命·家书》为主题的系列短片中,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是如何将初心和使命写进家书的。 “一切革命工作都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人民大众的利益问题解决了,革命者个人利益的问题也就在其中解决了。假使参加革命而以解决个人利益http://www.sdzzwm.com/mobile/news/1/3880.html
7.学习先锋品悟红色家书·赓续红色血脉赖倩倩老师带领大家现场品读红色家书,阐述家书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革命情操,舍生忘死的革命气概,以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本色。现场支部党员积极发表个人学习心得和感悟,立志向先烈学习,不记初心,牢记使命。王奇老师号召支部党员同志,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传承好红色基因,作一名勇担https://xgb.xujc.com/2022/0520/c6448a137702/page.htm
8.“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解说词第六部分——红色阳新其后,他们受党组织派遣,利用寒、暑假回到阳新乡村,通过开办读书班、农民夜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他们秉承共主产义理想和初心,担当起了“播火者”和“先死者”使命。其后,更多的阳新人民前赴后继,赴汤蹈火,以对党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头颅和鲜血铸就起共和国的丰碑。使阳新成为一个“村村有烈士、户户是烈属”著名的http://m-yangxin.cjyun.org/p/70773.html?ivk_sa=1024320u
9.史鉴初心⑦共产党人的抗战家书点点滴滴汇聚成川,抗战家书记载和展现着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时代壮举,凝聚和推动着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与传承,锤炼和印证着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践履。 民族救亡的时代使命 “为时代而牺牲”。作为坚定反对内战、坚决抗击侵略的革命将领,吉鸿昌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9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