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7.25北京
1.《周易》到底讲了什么?
很多人会说,《周易》不就是本算卦的书吗?
对。但也不全是这样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
译义: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
古人常常通过分蓍草、抛铜钱等方式得出卦象,再按照卦象提示趋吉避凶。
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周易》相当于“度娘”,家家户户都备上一本以便随时解决疑惑。过去全球《周易》的发行量丝毫不逊于《圣经》。
2.韦编三绝,出尽风流人物
一部《周易》海纳几千年智慧,没它就出不了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诸葛亮、刘伯温、王阳明......
孔子晚年喜读《周易》,以至韦编三绝。
3.中国最高的智慧体现
《周易》是中国古老的文献之一,被尊为“儒门圣典”、“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不是封建迷信的产物,而是中华智慧之源。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六十四卦中阴阳理论赋予了历代中国人“一分为二看问题”的二元辩证法,而且直接影响后世的《黄帝内经》《道德经》《鬼谷子》《孙子兵法》等等。诸子百家学说,无不以《周易》为宗。
《周易》就像我们所处的整个世界的源代码。六十四卦里的“阴”和“阳”就好比计算机里的“0”和“1”,经过不断地排列组合然后构成了大千世界的运行规则。
《易经》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医学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对西方的影响更多的是数学的启发。
西方近代计算机的二进制、基本粒子的研究、黑洞等,都是基于中国这种传统数理文化所形成的启发。
读懂周易,掌握变化之理,洞察变化之机,运用适变之法,你也可以天机神断,人生从此无大过。
4.读《周易》,人生无难事
《周易》讲的是知变与适变,象、数、理、占,是指导我们生活的工具和方法。
理,是探讨宇宙人生之能变、所变与不变的原理。
象,是从现实世界万事万物的现象中,寻求变化的原则。
数:是由现象世界中形而下的数理,推演变化的过程。
《周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涉及到我们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不同人读《周易》有不同的领悟:
君子悟修身之道:天之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官家悟治世之道:君为山,民为泽,损泽而以显山,危莫大焉。
商贾悟经营之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读《周易》,连给孩子、企业起名都不用发愁。
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出自《周易》“渐”卦的“鸿渐于陆”;毛泽东,字润之,出自《周易·系辞》“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蒋介石,名字出自“豫”卦:“介于石,不终日,贞吉”。等等
军事家读《周易》,是为了胸藏百万雄兵;外交家读《周易》,是为了练就铁齿铜牙;君子读《周易》,是为了安身处世,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周易》影响如此深远,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
《周易》与《道德经》《论语》,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三条经线,共同成为华夏文化的灵魂,其他文化皆从此三者衍生而来。
“杂书万卷,不如经书一部”。读多少杂七杂八的书都不如认真读一本《易经》。《周易》是华夏智慧之源,世界智慧之书!下面,我们来认真学习里面的50个成语。
1.否极泰来
出自《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象曰:天地不交,否。”《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象曰:天地交,泰。”
解释:“否”“泰”为卦名。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达到一个关节点,就要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否”可以转化为“泰”。
后来便常用“否极泰来”,形容情况从坏转好。
2.不速之客
出自《周易·需》:“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解释:意思是进入到自己的家中,有事先未请的多位客人到来,主人为了尊重他们,始终都要用美食相待,这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资。
后来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3.亢龙有悔
出自《周易·乾》:“亢龙有悔。”
解释:意思是巨大的龙飞得极高,这样肯定会招致灾祸,而后有所悔恨。
后来指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4.履霜坚冰
出自《周易·坤》:“履霜,坚冰至。”
解释:意思是当你踩上薄霜时,就说明即将要感受到坚固而厚实的冰。
后来比喻从事物的小征兆,可以看出其发展的严重后果。
5.无妄之灾
出自《周易·无妄》:“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解释:意思是没有胡作非为却也招来了灾祸,就好比有人把牛系在那儿,被路过的人牵走了,旁边村里的人却遭到了怀疑。
后来指意外的灾祸。
6.持之以恒
出自《周易·家人》:“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解释:意思是君子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
后来就是说做事要长久地坚持下去。
7.突如其来
出自《周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解释:意思是不孝顺的孩子被放逐又回来,不孝顺的孩子要判焚烧之刑,死刑或者流放。
原本是借助不孝子违背亲情,脱离家庭,最后落得不好的下场这个比喻,来教育我们做人和做事物都要依附于环境,自然万物要和谐生存。
后来表示突然到来或者突然发生的事情。
8.匪夷所思
出自《周易·涣》:“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解释:意思是作为一个公正无私的君子,不仅能够解散自己的朋党,使国家得到大吉,而且还能解除各种有碍统一的小群割据势力,这是一件超出想象之外的事情。
后来指不是根据常理能想象到的。
9.无往不复
出自《周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解释:意思是没有只有平地而没有斜坡的路,也没有只有往而没有返的旅程。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只要坚守正道就没有灾害,不要怕不能取信于人,安心享用自己的俸禄是很有福分的。
后来指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
10.谦谦君子
出自《周易·谦》:“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解释:意思是特别谦虚的人,才可以涉越过滔滔大河。
后来形容谦虚而严于律己的人。
11.硕果仅存
出自《周易·剥》:“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解释:意思是虽有硕大的果实却不去吃,这样君子可以得到民众拥戴,小人则会遭到覆巢之灾。
后来比喻经过种种变迁而存留下来的极少的成果。
12.群龙无首
出自《周易·乾》:“见群龙无首,吉。”
解释:意思是天空中出现了一群巨大的飞龙,每一条龙都健硕刚强,却都不自居为首领,这样是吉祥征兆。
最开始指大家都韬光养晦,不自尊为首领。
后来比喻人多而没有领头的队伍。
13.勿药有喜
出自《周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解释:意思是并没有胡乱作为却得了疾病,不用吃药自会痊愈。
原本是在教育后人,要踏实做人,坚守正道,后来是用来祝贺人病愈,恢复健康的话。
14.虎视眈眈
出自《周易·颐》:“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解释:意思是慎重地颐养,所追求的只是养家糊口,这样做是吉利的,就像老虎专一地注视着猎物,不断地捕猎,这是它生存的需要,也是没有灾祸的。
原来用老虎捕猎来比喻人需求不断,是应该的。但后来却形容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15.洗心革面
出自《周易·系词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解释:意思是说君子犹如豹子一样勇猛有力,帮助变革,小人在这时候也会纷纷改变从前的倾向,顺应潮流。
后来指小人或坏人彻底悔改。
16.无咎无誉
出自《周易·坤》:“括囊,无咎无誉。”
解释:意思是嘴巴就要像扎紧的口袋,不要多说话,不要乱说话,这样做,虽然得不到赞誉,但却不会犯错误。
后来说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17.灭顶之灾
出自《周易·大过》:“过涉灭顶,凶。”
解释:意思是涉太深的水,以至于水淹没头顶,有凶险。
后来指毁灭性的灾难。
18.即鹿无虞
出自《周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解释:意思是追逐山中野鹿,却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人引导,仅仅自己空入茫茫山林之中;君子应当见机行事,知难而退,此时应该舍弃逐鹿,如若一意孤行还是硬要去追逐涉猎,一定会遇到灾难,造成惋惜。
后来比喻做事条件不具备,就草率从事,必然徒劳无功。
19.羝(dī)羊触藩
出自《周易·大壮》:“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解释:意思指正是强盛之时,小人处于这种形势会利用其壮以呈刚强,凌犯他人,凶险必至;君子处于这种形势则不妄用强盛,而是依循正道而行。那些极其喜欢用武力征服别人的人,就如同公羊一生气就用角去撞,但完全依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后来形容进退两难。
20.匪躬之节
出自《周易·蹇》:“王臣蹇(jiǎn)蹇,匪躬之故。”
解释:意思是君王的臣子风尘仆仆,尽心尽力,鞠躬尽瘁的奔波工作,不是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
原本是教育后人面对困难,要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上下齐心才可以。
后来就是指不顾自身利害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21.拔茅连茹
出自《周易·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解释:意思是要拔除茅草,不能只拔除一根,必须将根部牵连在一起的同类全部拔起。以此象征同志间的团结,向外求发展,才能无往不利。
后来比喻互相引荐,找到一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22.三阳开泰
出自《周易》中《泰》卦,卦名。
解释:泰,象征着阴暗的事物已经开始消亡,光明的事物又开始增长。此时又恰逢正月,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将要来临,预示着希望,也预示着光明。
古人常用于新年贺词中,后来用为新年开头的吉祥语。
23.革故鼎新
出自《周易·杂》:“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解释:革的意思是铲除陈腐故旧的东西,鼎的意思是迎取新生事物。
后来就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24.应天顺人
出自《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解释:意思是天地由于变革而形成四季,养育万物。殷朝的汤王、周朝的武王,是两个朝代的开国君主,他们发动革命,建立新朝,上顺天时,下合民意,是势所必然的行动。
后来就是指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25.殊途同归
出自《周易·系辞下》:“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解释:孔子曾经说过,天下的人,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
后来就是说处理一件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与考虑,都可以达到一样的结果。
26.各得其所
出自《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后来表示各如其所愿,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27.满腹经纶
出自《周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解释:意思是说云和雷组成了屯卦,君子从中体会到治理天下的道理。
后来形容人很有才学和智谋。
28.见仁见智
出自《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解释:意思是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
后来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29.极深研几
出自《周易·系辞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解释:意思是说《易经》这本书,是圣人用来探求深奥与研究细微的凭借。
后来就指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30.触类旁通
出自《周易·系辞下》:“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解释:意思是从一件事物中了解到道理,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也就都能理解了。
后来指人们在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之后,要学会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举一反三。
31.物以类聚
出自《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解释:意思是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
后来指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现多比喻坏人和坏人常在一起,互相勾结。
32.见机而作
出自《周易·系辞下》:“君子见机而作,不俟(sì)终日。”
解释:意思是聪明人看到细微迹象就有所行动,决不等到明天。
后来指人们遇到适当的时机就立刻行动。
33.藏器待时
出自《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解释: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完成一项事业,非要自己先有足以完成事业的本事不可。如果有了智慧、有了知识学问、有了高尚的品德、有了高超的能力,同时又预备了各种所需的器具,这就是所谓的“藏器于身”。
后来就是比喻拥有才能的人,等待施展的时机。
34.刚柔相济
出自《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解释:意思是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
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35.信及豚鱼
出自《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解释: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要讲信用。
后来比喻信用非常好,做人诚实守信。
3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解释: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得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
后来指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泛指团结合作。
37.惩忿(fèn)窒(zhì)欲
出自《周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解释:意思是指有修为出息的人,要抑制狂怒暴躁的脾性,杜绝世俗过多的欲望。
后来就是说人要克制住愤怒,抑制住欲望。
38.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解释:意思是说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也应像自然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发愤图强,不可懒惰成性。
后来就指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
39.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解释:意思是说大地吸收阳光滋润万物,君子应增厚美德,以身作则,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
后来指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0.乐天知命
出自《周易·系辞上》:“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解释:意思是乐观地对待自然趋势,知道命运不可更改,也没有忧愁苦闷。
后来指顺应天意的安排,安于自己的处境;也指以乐观的状态面对困境,以睿智的胸怀通达人生。
41.密云不雨
出自《周易·小畜》:“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解释:小畜,是一个卦名,“畜”解释为积聚。古人用西来象征“阴方”,在“阴方”蓄积阳气,所畜之阳自然十分微小,阳气依然在上行,还没有蓄积大,阳气集聚尚未充足,虽阴阳已经交合,但却没有畅行,尚不能和阳成雨,因而乌云密布然而却未下雨。
后来比喻事情已经酝酿基本成熟,但还没有发生。
42.言不尽意
出自《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解释:意思是文字难以把说话的意思表达清楚,说话又难以把思考的东西表达清楚。
后来指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43.小惩大诫
出自《周易·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解释: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没有羞愧之心,没有道德观念,没有畏惧,没有正义,不看到利益就不勤勉努力,不受到刑法处理就不能在内心引起戒备,受到小的惩罚就会大为警惕,这些小人都一样。
后来是指因为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44.穷则思变
出自《周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解释:意思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道路不通时选择改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现在就是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45.夕惕(tì)若厉
出自《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解释: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整日自强不息,即使在夜晚也要小心谨慎,就好像如临危境,毫不懈怠,这样就没有灾难了。
后来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46.改过迁善
出自《周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解释:意思是说君子因为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47.风云际会
出自《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解释:意思是万物都是同类相聚。
后来就是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
48.尺蠖(huò)之屈
出自《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解释:意思是尺蠖尽量弯曲自己的身体,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性命。
后来是指以退为进的策略。
49.井渫(xiè)不食
出自《周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解释:意思是水井被治理得十分干净,井水清洁可饮,但大家却不去饮用,看到这样的情况,使我的心中隐隐哀痛;这甘甜清洁的井水大家应该去饮用啊,君王和圣明应该与大家一齐享福。
后来比喻洁身自持,而不被任用。
50.干父之蛊
出自《周易·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历终吉。”
解释:意思是指帮助父辈匡正弊乱,进而儿子成就祖业,这样一定没有灾祸,即使是遇到了灾难,最终也能获得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