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初春,一场轰动全世界的审判正在耶路撒冷举行,受审者是纳粹刽子手阿道夫·艾希曼,二战中臭名昭著的“最终解决方案”的主要负责人。很多集中营的幸存者都出庭做证,各国媒体也纷纷报道,然而当庭审画面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人们发现这个纳粹刽子手看上去完全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凶神恶煞,反而显得十分亲和。面对指控,艾希曼认为自己无罪,并以“一切都是服从命令”为由为自己辩护。当然,最后他还是被判处了绞刑。
艾希曼为什么会以“服从命令”为由杀害那么多人?他能心安吗?他不受良心谴责吗?好人与坏人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吗?
电击实验的由来:审判阿道夫·艾希曼
对艾希曼的审判引发了一场学术界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引起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注意。
米尔格拉姆曾先后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工作,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张通过实验发现和总结人类的社会心理模式,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量化研究的进程。而米尔格拉姆之所以为世人所知,是因为其著名的电击实验。
其实米尔格拉姆也是犹太人,但是他没有占据道德的制高点,站在犹太受害者的角度谴责刽子手,而是大胆地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反思,这是非常可贵的。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既无法做到自己的一切都由自己说了算,也无法完全掌控周围的环境。我们最擅长的就是不断找理由,让我们的行为和决定看起来合理。当我们犯错时,这种心理机制尤为突出。
我们在尚且年幼,还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大脑里被父母、老师、媒体、文化环境等塞进了各种各样的“字条”,上面写满了各种决策意见和规则禁忌,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些“字条”在某种意义上帮助我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快速适应了当下的生活,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但与此同时,这些“字条”也限制了我们的独立思考。假如你生活中的所有决策都是你的父母、领导、老师等人帮你做的,那你还能学会独立思考,还会质疑他们的决策的合理性吗?如果再碰上强势的父母或师长,他们不允许你有不同的思想,并会因为你有不同的思想而惩罚甚至打压你,那你还会尝试独立思考,还会听见深藏在自己内心的声音吗?
有些人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不仅因为他们学识与能力超群,更因为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直面事实,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己的直觉,并且还有足够的心理韧性,敢于克服种种困难,通过科学的方法检验自己的直觉判断。不论是在哪个行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思想的火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格外重要的。
当年28岁的米尔格拉姆也是这样的人。作为犹太裔学者,他的身后有600多万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惨遭纳粹德国屠杀的同胞。这场大屠杀给整个犹太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但米尔格拉姆在面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同胞的刽子手时,仍然能站在科学的立场,保持中立,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不仅如此,米尔格拉姆还决定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普通人在权威的指示下到底能变成什么样,从而从根本上反思人类的暴行。
实验前的准备:两个演员,三个房间
米尔格拉姆设计这项实验,是想了解普通人在打着科学实验的名义的权威指令下,到底能下多大的狠手电击一个跟自己无冤无仇的陌生人。
实验前的准备分为三部分。
第二部分是安排实验中的关键要素——假扮者。米尔格拉姆专门邀请了两个人参与实验:一个是看起来温和亲切的47岁老会计,另一个是看起来冷酷无情的31岁高中生物老师。前者假扮成受试者,跟招募到的受试者一起抽签;后者假扮成大学老师,负责指挥实验。
第三部分是准备实验设备。米尔格拉姆为这项实验设计了一套极具创意的电击操纵设备。这套设备一共有30个挡位,分别对应不同等级的电压,最低挡标注着15伏电压,最高挡标注着450伏电压,每个挡位的开关上还有标记,上面有“轻微”“强烈”“危险”等说明。
实验场地分为三个房间。真实受试者在电击设备所在的房间进行操纵,假扮成受试者的老会计则来到一个独立的测试房间。测试房间里放置着一把椅子,假扮受试者的双手将被绑住并固定在椅子上,并且手腕将会被贴上电极。电极其实是假的,但真实受试者并不知道。两个房间互相隔离,真实受试者与假扮受试者可以通过麦克风和扩音器交流,真实受试者能清楚地听到假扮受试者发出的声音,比如呻吟、惨叫、敲墙的声音等,还能透过玻璃窗看到假扮受试者被电击时的痛苦反应,比如抽搐、求饶等。而那个冷酷严厉的高中生物老师则假扮大学老师给真实受试者和假扮受试者布置实验任务,并告知真实受试者,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麦克风询问,他会通过扩音器回答,之后他就前往第三个房间。
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即将开始。
实验进行时:逐渐升高的电压
按照米尔格拉姆的安排,第一次实验一共选取了40名受试者,他们逐一来到实验室进行测试。根据事先的计划,假扮受试者与真实受试者一起抽签,以此决定谁来提问,谁来回答问题并接受惩罚。当然,签是动过手脚的,真实受试者一定会抽到提问的角色。假扮受试者进入测试房间,被绑在椅子上,手腕被贴上假电极。然后,冷酷严厉的假大学老师给真实受试者布置任务,要求真实受试者通过麦克风,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来提问。每一个问题有四个选项,假扮受试者会用手边的按键器作答。如果回答正确,真实受试者就继续问下一题;如果回答错误,真实受试者就要通过电击惩罚他。假扮受试者每答错一题,真实受试者就要提高一次电击的电压,直到最高电压450伏。
与此同时,真实受试者还被假大学老师告知,要统计电击的电压和假扮受试者作答的正确率,这样专家就可以更具体地研究惩罚对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当然,这也是谎言。而且真实受试者拿到的问题和答案也都是瞎编的,例如,真实受试者问“美丽的?”时,假扮受试者选“小姑娘”就算对,选“小伙子”就算错。假大学老师还会告诉真实受试者,电击只会让人感到有些疼,不会造成永久性组织损伤,没有什么危险。
就这样,真实受试者开始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来提问。根据事先的约定,假扮受试者会在被提问前几个问题时回答正确,之后就故意不断答错。假大学老师会指示真实受试者按动开关电击假扮受试者,并不断提高电击的电压。
假扮受试者不断答错问题,真实受试者就得按要求不断提高电压去电击他。随着电压不断提高,假扮受试者的表演越来越夸张:从开始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到轻微抽搐,再到痛苦呻吟,直到最后高声求饶,说自己有心脏病,已经扛不住了,要昏过去了,等等。当电压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真实受试者明显能看出旁边房间里的假扮受试者越来越痛苦,有些真实受试者会要求停止电击,而假大学老师就会通过扩音器说“没关系,请继续”“实验需要继续进行”“他没事,你接着做下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