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既由八卦重叠而成,故每卦中均含两个八卦。凡居上者称为上卦(又称外卦),凡居下者称为下卦(又称内卦)。
上下卦可以象征事物发展的两个阶段,下卦为小成阶段,上卦为大成阶段;又可象征事物所处地位的高低,或所居地域的内外、远近等。
2、爻位
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爻,分处六级高低不同的等次,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或上或下、或贵或贱的地位、条件、身份等。六爻分处的六级等次,谓爻位。
六爻爻位由下而上依次命名为初、二、三、四、五、上。这种自下而上的排列,表明事物从低级向高级的渐次进展的生长变
六级爻位的基本特点:初位象征事物发展萌芽,主于潜藏勿用;二位象征事物薪露头角,主于适当进取;三位象征事物功业小成,主于慎普惧审时;四位代表事物进入更高层次;五位象征事物圆满成功,主于处盛戒盈;上位象征事物发展终尽,主于穷极必反。当然,这只是概其大要,在各卦各爻的具体环境中,由于种种原因,诸爻又有错综复杂的变化。旧时亦谓“初”为士民,“二”为卿大夫,“三”为诸侯,“四”为王公、近臣,“五”为天子,“上”为太上皇。
3、正、中、中正
正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个爻,六个爻的位次有奇偶之分:一(初)、三、五为奇,属阳位;二、四、六(上)为偶,属阴位。凡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称之为正(亦称得正、得位、当位);凡阳爻居阴位,阴位居阳位,称之为失正(亦称失位、不当位)。
得正之爻,象征事物的发展遵循正道,符合规律;失正之爻,象征背逆正道,违反规律。但此非绝对。在一定条件下得正之爻可能向失正转化,失正之爻也可能向得正转4匕。
中六个爻所居位次,二爻居下卦之中位,五爻居上卦之中位,故二、五爻称之为“中”,象征事物守持中道,行为不偏。凡阳爻居中位,象征刚中之德;凡阴爻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中与正相比较,中德又优于正。这是因为二爻和五爻处于卦体的佳位,尤其是五爻处于卦体的最佳位置(尊位),所以中比正更为可贵。旧时占卦得到二、五两爻者,被称为得中,内容吉祥的断语特别多。
中正凡是阴爻居二位,阳爻处五位,则是既中又正,称之为中正。中正在《易》爻中尤其是美善的象征。
4、九、六、初、上、爻题
5、应、比、承、乘
应是下卦与上卦中相对应之两爻之间的呼应关系。即下卦的初、二、三分别与上卦的四、五、上相呼应。但须一阴一阳方为相应,否则为不相应。如屯卦中初九与六四相应、六二与九五相应。六三与上六就不相应。两爻相应,表明两爻之间的和谐、统一。
比相邻两爻之间的比邻关系。即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四与五、五与上各个相比。相比两爻也须阴阳交错,方显亲密协调。否则,身近心远,刚者相敌,柔者志异。
承在相邻两爻中,下方之爻对上方之爻称之为承。《易》例侧重强调以阴承阳为顺,即卑微、柔弱者顺承尊高、刚强者,求获援助。如《易经》中以六四阴爻承九五阳爻计16处,断语皆吉,而以九四承六五亦16处,断语则凶多吉少。一般说来以阴阳当位相承为吉,不当位的相承多凶。
乘在相邻的两爻中,上方之爻对下方之爻称之为乘。《易》例以阴爻乘阳爻为乘刚,象征弱者乘凌强者,“小人”乘凌“君子”,爻义多不吉善。而阳爻居阴爻之上则不言乘,认为是理之所常。
6、卦主
7、阳遇阴则通,遇阳则阻
《易》中凡阳爻之行,遇阴爻则通,遇阳爻则阻。故大畜初、二两阳皆不进,因前临阳爻受阻,而九三利往,即前行遇阴路通。同理,凡阴爻之行,遇阳爻则通,遇阴爻则阻。验之诸卦,颇能切合。故有这是全易之精髄之说。
8、初难知、上易知、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各卦,初爻的意义较难理解,上爻的意义容易理解。这是因为前者是事物发展的开始,后者则是事物发展的结束。初爻的爻辞拟议事物产生的初端,到了上爻则是事物发展完结而卦义最终形成之时。二爻和四爻同具阴柔的功能,但各居上下卦不同之位,两者象征的利害得失也各不相同:二爻处下卦之中,多获美誉;四爻居上卦之下,靠近君位(五)而多含傾惧。这是因为,阴柔的道理,不利于有远大作为,其要旨在于慎求“无咎”,其功用在于柔和守中。三爻和五爻同具阳刚的功能而居上下卦不同之位,三爻处下卦之极,多有凶危;五爻处上卦之尊居中,多见功。这是上下贵贱的等级所致。
9、本卦、之卦(变卦)
10、大、小、往、来
《易》学中的大和小是同阳和阴相对应的,阳刚为大,阴柔为小。
11、卦时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各自象征某一事物、现象在特定背景中的产生、变化、发展的规律。伴随着卦义,而存在的这种特定背景,《易》例称之为时。
离卦卦辞,离:利贞,亨;畜牝牛,吉。卦辞释义畜:畜养。牝牛…
未济卦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人生启示本…
婚姻线的相法绝学:婚姻线长短清晰与下弯婚姻线的相法总论断…
手相成功线(太阳线)相法总论手相成功线、太阳线相法总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