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上链接”,随着主播声音落下,刚上架的东西一秒售空,同时伴随着“还有吗?没抢到的”弹幕,抢购的气氛让人感觉“不买错过一个亿”。
11月12日零点,持续近一个月的双十一购物节落下帷幕,天猫、京东也交出了自己的战报,交易额分别为5403亿和3491亿。两者合计近9000亿。
“近9000亿里没有我的一分钱”,在全网都在消费热情高涨的时候,一批反消费主义的声音出现。在豆瓣“消费主义逆行者”的小组中,有30几万人共同抵制着消费主义,他们逆行的方式各不相同却又相互重合。
豆瓣上类似的消费理念下还有其他小组,“攒钱组”有58万人,“今天消费降级了吗”小组有32万人,“极简生活”小组有34万人。
谈到建组的初衷,碎碎铁表示“因为很多东西,都是在消费主义的鼓动下,大家才会去想买的。所以当时就已经觉得,我们号召‘不买’就是跟消费主义有些背道而驰了,因此叫‘逆行者’。”
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的建立源于一个收纳柜,组长碎碎铁在买了一个收纳柜后发现并没有解决收纳的问题,而是让收纳柜变成了一个另外需要‘收纳’的物品。“希望大家不要头脑一热就去买收纳柜,寻找后发现没有这样的小组,就自己建了一个。”
由收纳柜开始的小组某种程度上也映射了小组的属性,东西多到需要很多收纳柜去整理的时候,去思考有多少东西是真正需要的,有多少是走进了商家的陷阱。
此外还有“不要为了凑满减去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不要大规模囤牙膏、洗发水、沐浴露,去年买的现在还没用完”,也获得了众多回应。
低价、抢购就是消费主义最直接的表现,因此,不少组员去观察自己买过的物品在双十一的价格,其中很多价格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甚至更加复杂。
“不买组”并非不买,是只买需要的东西
在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首页,很火的一个帖子问:“你买过最后悔的东西是什么?”回帖达678条。有网友回应:“是床上书桌!相信我不会有人上了床还想学习。”还有网友说:“买了一顶2500的假发,出门就悔得肠子憋青,关键下一次去享受免费终生清洗时还发现那牌子撤柜了……”这两个回答都赢得了近千点赞。
实际上,这样反消费的小组在豆瓣并非个例,被称为“攒钱组”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有58万人,“今天消费降级了吗”小组有32万人,“极简生活”小组有34万人。
碎碎铁认为,不买组和攒钱组还是有一些不同,“其实我们推荐的‘不买’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要买,而是不要买自己不需要的,过剩的东西,认清自己的需求再买,不盲目地被消费主义裹挟。如果一件东西对你本身来说是有用的,或者真的能让你愉悦的,我是完全赞成购买的。”
至于什么是真正需要的东西,小组成员每个人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反精致,坚持用“糙气”抵制消费主义;有人支持极简,坚持只买刚需的东西;有人注重感受,认为能让自己愉悦的东西就值得买。
此前不久,豆瓣“抠组”成员王神爱因“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上了热搜并引发了大量争议。对此有人认为,这种“抠门”生活让人无法接受,生活不应该这样。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价值观的体现,是对下半部分人生更加负责的表现。
追星、算命、游戏,年轻人容易掉入消费主义的坑
“今年双十一花了0元”,不买组的一位组员乌乌告诉记者。这在以前的她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现在冷静的乌乌,曾经是双十一的重度参与用户,双十一的凑单、叠猫猫等活动都不会错过,“往年双十一的花费都能有几千块。”她说。
双十一只是她精简消费的一个缩影,乌乌曾经在追星上的花费达5000多、游戏氪金上达到上万元,甚至还曾在算命、占卜上砸下不少钱,“因为当时失恋,所以就在淘宝上买了个手链求复合。”
乌乌接触的算命人是在微博上较为有名的一位博主,最开始,算命人说的很多话都直戳乌乌的心底,“当时觉得特别准,恨不得拉着她的手跟他说上3天3夜。”后面她又陆陆续续尝试了很多次,转账金额几十到几百不等。
回顾过往的花钱记录,乌乌觉得,自己的消费很大程度上和商家营销有关,“有些东西不营销我压根就不知道。”这点在追星上更为明显,除了商家还会遭遇大粉的隐形PUA,“被洗脑的只有我了,不知怎么稀里糊涂钱就花出去了。”
不理智消费的反思:银行卡余额增加感觉更安全
观察组内成员的踩坑史,记者发现很多会受低价、买三送一、限时抢购、库存紧张等词语的蛊惑冲动下单,有组员表示曾买了10件同一款优衣库内搭,“购物车里的东西还没决定买不买,一看库存紧张无论如何也会买到手。”
非晚称,真正做到反消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清楚自己的需求本来就是很难的一件事,因为要面对商家持续的洗脑”应对这些,她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内心中划定一条价格线,超出就不买。虽然不是最完美的方法,但是利大于弊。”
而乌乌的方法更加直接,她会在每次买东西的时候心里默念“我不买我不买我不买”。
提到现在的状态,乌乌称太喜欢了,“以前每个月花费三四千,现在一千多就够了。”
非晚也表示,银行卡的余额增加会让内心更有安全感,更重要的是,理性消费会让她觉得自己是个自律的人,进而给内心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针对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有观点认为,年轻人应有节制的选择自己真正刚需的商品,这是消费理念的一种变化,背后是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