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讨论汉语合音式疑问代词“咋”和“啥”的形成时期、地域性差异、语法位置、形成方式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一些语言问题。
关键词合音疑问代词咋啥
一
对于“咋”(早期写作“乍”、“咱”等)和“啥”(早期写作“亻奢’”、“嗄”等),吕叔湘先生(1985)曾作过论述:“官话区的一大部分方言和吴语区的大多数方言里,和什么相当的疑问指代词是ɑ或sɑ,以前北方写‘煞’或‘亻奢’’,四川写‘□’,吴语区写‘啥’,现在一般都写‘啥’。”并认为“这可能是什么的合音”。(127页)吕先生又指出:“现代有些方言,例如成都、昆明等,不说怎么而说乍个。北方官话里也有说咱的。”吕先生还举敦煌变文《燕子赋》“凤凰王今□不知”、李白《江夏行》“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认为变文例即“乍”的俗写,李白诗“作个”“似就是现代四川话里的乍个”。(308-309页)至于“乍(咱)”的来历,吕先生(1985)在证明“怎么”的语源时也谈到了,他说:“凡是不说怎而说乍(咱)的方言,也就是不用什么而用□(亻奢’)的,明明是作合音成乍。四川西部方言,如成都,除已经凝固的乍个外,作□子也常常说成‘tsua子’。”(310页)
首先,敦煌变文例和李白诗的“作(个)”是否即吕先生所说的“作啥”的合音式“咋”?如果按吕先生所论证的,“咋”是“作啥”的合音,那么在李白诗、敦煌变文当时的语言背景里,至少应该有“作什么”中“什(甚)么”的合音式的痕迹。但是,至少在从唐代以至元末的文献里,尚未见到类似的例子。
当然,“什么”的合音式的出现与否,重要条件之一,应该就是是否有相应的词音基础或条件。我们知道,“什么”较早期的形式作“是物”、“是勿”、“是没”,后来(晚唐)又有“甚没”、“什没”等。例如:(太田辰夫1987:88)
乘五方便》,2270页)|玄宗问黄幡绰:“是勿儿得人怜?”(《因话录》,97页)|是甚没人……作甚没来(《李陵变文》,88页)|前生为什没不修行(《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462页)
二
“啥”与“咋”最早出现的时代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吕叔湘先生(1985)所举“啥(亻奢’)”例,以《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为稍早。当然,这与认为李白诗及变文时代已有合音词“咋(作、乍)”、而“咋”又是“作”和“啥”的合音说是矛盾的。吕先生(1985)所举“咋(乍、咱)”例,除以上提到的李白诗及变文例之外,另有《元曲选·燕青博鱼》“你知道我的军令,误了我一日假限该咱处”(14.0.1白)一例,再就是《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这类清人作品的例子。(308页)又据梅祖麟(1984),《元曲选》、特别是宾白经后人改动过,①所以《元曲选》的例子还不能证明元代汉语里已出现合音词“咋”。而在被人们视为可靠的元杂剧材料《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里未发现“啥”、“咋”,所以元曲这样一个孤例的确并不一定可靠。
石桥上走马有得亻奢’记认,水面砍刀无损伤。(卷二《姐儿生得》)|姐见郎来便闪开,
亻奢’个人前要卖乖(卷二《撇青》)|百脚旗上火发竿着子,有壶无箭亻奢’来投(卷三《弗到头》)|老老呀!没介亻奢’个报应。(卷八《老鼠》)|从来弗听得亻奢’严子陵搭个三宫主匹配鸾凰。(又)|嗄到子介个田地,还弗容我安宁(卷九《镬子》)|借别人介多呵物事,教我拿亻奢’抵当(卷九《烧香娘娘》)|无早无晚介打户敲门,我弗知你为亻奢’个事干(卷九《山人》)
在凌初(1580—1644)小说《拍案惊奇》、杂剧《北红拂》里,也偶尔可以见到“啥”的例子,字则写作“蛇”、“煞”:③
(大圣)厉声叫道:“师父啊!想当时你到两界山,揭了压帖,老孙脱了大难,秉教沙门;感菩萨赐与法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33回)
此例“乍(想)”更近于“岂(料)”,“乍”相当于单用的“怎”或唐宋时期的“争”,所以它是否是与“怎么”同用法的“咋”,不无可疑之处。不过,明末白话小说《型世言》(陆人龙撰)第27回里有“咱”3例,均出自操吴语的洪皮匠夫妇之口:⑤
……就阿答房下,也是张堪舆小峰之女,咱日日在个向张望|钱公布道:“个用对分!”皮匠道:“便四、六分罢!只陈副使知道咱伊”|(妇人道)我叫你不要做这事,如今咱伊?
只是与《山歌》相反,“啥”又未见。
此外,除刘坚、蒋绍愚先生主编《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⑦笔者还曾对明代及明末
清初时期属于“北方系资料”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等白话文献作过调查,结果均未见合音式疑问代词“啥”、“咋”的例子。直到在反映清代山东方言的蒲松龄(约1640—1715)《聊斋俚曲》及清代后期体现北方方言的文康《儿女英雄传》里,才有较多的“咋”、“啥”的用例。⑧
据此可以认为:合音式疑问代词“啥”明代已在南方方言(特别是吴语)里产生,但“咋”
并非多见,而且有“啥”者无“咋”、有“咋”者无“啥”,表明二者在同一方言里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北方方言里,“啥”、“咋”在明代尚未形成,但清代的语料显示,该期“啥”、“咋”已较多出现,并且两者的出现基本上是呈同步的均衡状态(例见下文)。
三
1.“啥”的用法。
在词形上,《聊斋俚曲》通常写作“嗄”,偶尔写作“煞”,《儿女英雄传》则一律写作“亻奢’”。“啥”在用法上可分为称代和指示两大类。
(1)“啥”的称代用法。可分为5类:
(a)做主语或宾语,询问事物、原因等,也表示设问,《儿女》有儿化形式。例如:
你那嫡母姓嗄呢(《慈悲曲》6段)|不知是为嗄来(《磨难曲》11回)|他那是做嗄,扒下起来的(《增补幸云曲》16回)|问道:“亻奢’儿响耶……”(《儿女》31回)|张太太也道:“说的是亻奢’呢”(又37回)|忽然地嚷道:“慢来,慢来!为亻奢’了他这首诗不曾押着官韵呀!”(又35回)|老婆儿道:“好还怕不好喂!只是俺们拿亻奢’赔送呢”(又9回)|官人听说这话,就作又(左右)作难的。嗄呢一见面蒙他的厚情,言外又是待留他成亲,若说不从他,必然撵着走……(《富贵神仙》3回)
(b)称代不确定的事物,通常做宾语。例如:
赵恶虎还没说嗄,几几乎笑倒王成。(《寒森曲》3回)|我合他可没有一定的方法,恼了脸也顾不得甚么是嗄。(《禳妒咒》16回)|卖布的净了店——你没嗄裂拉一裂拉。(《慈悲曲》3段)|可说呢,算是极知道嗄。(《翻魇殃》7回)|知道他哥是等他出门才做嗄。(《慈悲曲》4段)|一个新媳妇子出去换嗄吃,咱就见不的人了!(《姑妇曲》2段)|知道大嫂来,他去玄帝庙前买嗄来你吃去了。(《禳妒咒》7回)|诸位兄台不差亻奢’点罢。(《儿女》28回)
(c)用于任指,表示无例外,做宾语。例如:
你好了,任拘是〖ZZ()嗄〖ZZ〗〗由你的性。(《禳妒咒》7回)|百岁外浑身上下
任拘嗄都健壮如常。(《富贵神仙》1回)|万岁呼嗄就是嗄,两帖赢了六钱银。(《增补幸云曲》6回)
(d)表示不满或否定,一般做宾语,俚曲有“子”尾,《儿女》有儿化形式。例如:
公子说:“你骂嗄哩”江城说:“我骂了还骂,怎么着我”(《禳妒咒》9回)|本利都够了,你还气嗄哩(又)|家当是大家夥里的家当,为嗄都着他自己费了!(《翻魇殃》3回)|一家人好说是我打嗄子,说是我骂嗄子,也不问问是争着甚么,因着甚么。(《禳妒咒》15回)|跑了去对他二弟说:“你不必念书了,咱爹爹来了家了。”二相公说:“你瞎吧嗄哩!”(《翻魇殃》11回)|我们是个乡下人儿,攀高咧,没的怪臊的,可说个亻奢’儿呢!(《儿女》12回)
(e)“啥”后有语气词或独立成句,表示不满或惊讶。例如:
春香摇头云:“嗄呀!俺老爷先戏把人。”(《禳妒咒》26回)|这便怎样!偏偏的又是个开榜第一人,不但不好将就,而且不便斡旋。(《儿女》35回)
(2)“啥”的指示用法。可分为4类:
(a)用在名词前,表示疑问。例如:
现如今差人押下,这可有嗄法能逃(《寒森曲》4回)|刘老老心中想着:“这是什么东西有煞用处呢”(《红楼梦》6回)|亻奢’事儿呢哦,你要溺尿啊(《儿女》11回)|还有亻奢’事呀(又)|你那踱拉踱拉的,踱拉到亻奢’时候才到喂(又21回
(b)用于不确定指示,一般用在名词前。例如:
那茶不知是嗄味,那饭也是腥。(《禳妒咒》7回)|亲家,这不是你来家了吗有亻奢’笨活,只管交给我。(《儿女》13回)|顾先生道:“且住,颠倒你我两个,没亻奢’意思……”(又18回)
(c)用于任指,一般用在名词前。例如:
有娘子这一表人物,嗄女婿找不出来!(《富贵神仙》3回)|所用的嗄东西,都给他掖搭上。(又9回)|我合你说话亻奢’儿来着人家亲家老爷,凭亻奢’事儿,你给他说在理上,他没个不答应的不是”(《儿女》36回)
(d)表示否定、不满或不屑,用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前。例如:
家里一个老头子,饥饱与他嗄相干!(《墙头记》4回)|你自有结发的恩合爱,这露水夫妻煞相干!(《磨难曲》13回)|一块裹脚嗄要紧,见了磕头礼拜参。(《增补幸云曲》5回)|张太太话来了,说:“亻奢’话呢!疼闺女有个不疼女婿的!”(《儿女》13回)|你这是亻奢’话我要怪起你来,那还成个亻奢’人咧!(又21回)|我吃亻奢’饭耶!(又22回)|张太太道:“我过亻奢’阴天儿哪!你让我把这只底子给姑娘纳完了他罢!”(又24回)
2.“咋”的用法。
在词形上,《聊斋俚曲》通常写作“囃”,较少写作“咱”;《儿女英雄传》写作“咱”,有儿化形式。“咋”也有称代和指示两类。
(1)“咋”的称代用法。可分为4类:
(a)用在动词性谓语之后,询问动作行为的目的或原因,诘问则表示否定。例如:
又不曾弄坏了甚么,动不动口咬把抓,他去了又找他囃?(《慈悲曲》2段)|他哥大惊,说:“你来囃来”张诚说:“我来看看。”(又4段)|我才自在了,您又待捶过我来囃(《翻魇殃》4回)|他合我已是没了情,我还回去囃(又9回)|只管掷你那额髅骨,不管家里吃什么,这样汉子要你囃(《俊夜叉》)|原是实心爱嫁你,嫁你原不用琵琶,既是从良要他囃(《增补幸云曲》17回)
(b)作句子谓词,代替某种动作行为。“咋”后往往带助词“着”,“咋着”的否定形式是“咋不着”。例如:
我有饭给他吃,我只顾留着他,你待囃着我罢(《姑妇曲》1段)|人若是恼你囃不着。(又3段)|就是他声名极重,城隍爷没敢囃着。(《寒森曲》5回)|我看你待囃着谁(又)|他也未必敢囃着。(又6回)|我说道你不敢,给你把钢刀也囃不着俺。(《俊夜叉》)|投信是破上做,他待能把我囃(《富贵神仙》4回)|破着行看他把我囃(《磨难曲》11回)|在背后指指画画,回过脸谁敢囃着(又14回)
(c)作谓语或后边有语气词单独成句,询问状况或原因。“咋”后有时用助词“着”或“的”,《儿女》并有儿化形式。例如:
不知心里还待囃(《姑妇曲》1段)|我就猜不方,心里是待囃(《禳妒咒》6回)|你道是咱着来呀(又1回)|使不的,咱儿着不当家花拉的,难道还改得口哇(《儿女》21回)|张太太才问道:“咱儿咧不是转了腰子咧”(又33回)|你手里端的那不叫热茶吗咱的了乐糊涂了(又12回)|他道:“咱儿着他依了真的吗”(又27回)
(d)用来组合成“罢囃呀”、“罢呀囃”之类特殊句式。例如:
便道:“哦!这意思里待合我熬么罢囃呀!”(《姑妇曲》2段)|李氏说:“小讷子在这里么”赵大姑说:“在这里哩!你待看他看么”李氏说:“我待叫他家去。”赵大姑“口门”了一声,说:“罢囃哩!”(《慈悲曲》3段)|公子说:“……这是五钱银子,先给酬劳。”李婆说:“没哩我就拿着罢呀囃!我就破上这老性命!”(《禳妒咒》14回)
(2)“咋”的指示用法。也可以分为4类:
(a)“咋”用在动词谓语前,询问原因;“咋”后可用助词“的”。例如:
大姐说:“情着吃饭也不安。”慧娘说:“我囃情着住房来……”(《翻魇殃》8回)|这是几时签上的来又咱会脓了(《慈悲曲》1段)|一行叫着,那孩子又咱没了影了(又3段)|你说又咱不铰你了么(《禳妒咒》26回)|姑娘,你咱的把他杀了(《儿女》7回)|我那么老长的个大针,你纫了纫,咱的给我剩了半截子了(又24回)|张太太问道:“咱又走不动咧脚疼啊”(又27回)
(b)用在诘问句的动词谓语前,表示不满或否定,《儿女》有儿化形式。例如:
这个光景,囃是人行(《禳妒咒》10回)|囃就不问谁是主,拿着当自家那抗腿人(又18回)|人若是恼你囃不着,天若恼了时囃奈何(《姑妇曲》3段)|姑奶奶,你这是咱儿说你留我多吃几年大米罢,别介尽着折受我咧!(《儿女》29回)〖ZK)〗
(c)表示不确定的指示,复合形式“咱样”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例如:
咱可不要傻着头就做,先伸头儿去瞧瞧那客,看咱样的个客。(《禳妒咒》24回)|不知如何的盼,囃样的难!(《富贵神仙》5回)
(d)用在谓词前,表示任指,《儿女》有儿化形式。例如:
我又不曾得罪他,凭我那娘子囃处分。(《禳妒咒》18回)|心里立个老主意,任他囃说再不听。(《寒森曲》2回)|那婆婆就是降下来的户子,待囃支使,就囃支使。(《姑妇曲》2段)|还说你说的话他听着摸不着,叫我瞧着咱儿说咱儿好。(《儿女》36回)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疑问代词“啥”的各类不论从用法上、还是从语法意义上,都可以由“什(甚)么”替换;而且,《聊斋俚曲》、《儿女英雄传》所反映出的“啥”,也具备了“什么”的主要用法(见吕叔湘先生1985)。从历史或演变关系而言,“啥”不是“什么”在一般意义上的同一功能的替换词,而是“什么”一词的合音形式。疑问代词“咋”的问题较“啥”要复杂些。从历史上看,“咋”的上述称代的(a)类和指示的(a)类也可以由“作(做)什么”替换。例如(包括“作什么”的合音式“作啥”之类):⑨
A.汝是俗人,问我此事作什摩(《祖堂集》卷二《弘忍和尚》,83页)|从生至死只是这个,又回头转脑作什么(《景德传灯录》卷七《灵默禅师》,109页)|若未得浅近者,便知得他高深作甚么(《朱子语类》,725页)|你听不听罢了,打他做甚么(《醒世姻缘传》56回)|这待中五月了,还坐着这杭杭子做甚么(又82回)|这天也是时候了,你可尽着招他哭哭咧咧的,是作什么呢是作什么呢(《儿女英雄传》27回)|鬼可怕他作亻奢’呀(又9回)|到底作亻奢’耶(又)|江城说:“他来做嗄来”(《禳妒咒》18回)
B.你做甚么眼睁睁当翻了人(《元曲选·燕青博鱼》1折)|做甚么今夜三更便死(《醒世通言》13.104)|那女孩儿大雪地里做什么抽柴火(《红楼梦》39回)
A类做谓语,询问目的;B类用在谓语前,询问原因。比较A类的“问我此事作甚摩”和“咋”称代(a)类的“他去了又找他囃”、B类的“你做甚么眼睁睁当翻了人”和“咋”指示(a)类的“(你)咱又走不动咧”,这种可替换关系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作什么”及其“什么”的合音式“作啥”与“咋”的可替换关系仅限于此,其他“咋”的各类——包括称代的(b)、(c)、(d)和指示的(b)、(c)、(d)共6类,都是“作什么”或“作啥”所不能替换的。因此,疑问代词“咋”由“作什么”的“什么”合音成的“作啥”再合音形成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咋”的各类用法都可以由“怎么”(复合形式“怎么着”、“怎么样”)替换:在“咋”的指代8类用法里,称代的(b)、(c)、(d)和指示的(a)、(b)、(c)、(d)都可以由“怎么”替换,这是很明显的,无须多说;而剩下的“咋”用于称代的(a)类,在历史上以及“咋”的当时语言背景里,也都有可相替换的“怎么”。例如:⑩
师云:“于客作汉,问恁么事怎么”(《景德传灯录·抚州石巩慧藏禅师》,96页)|甘行者问:“什么处来”僧曰:“药山来。”甘曰:“来怎么”僧云:“教化。”(《澧州药山惟俨禅师》,274页)|你是高丽人,学他汉儿文书怎么(《老乞大》,262页)|你寻他怎么(又276页)|那狗骨头知他那里去诓惑人东西不在家,你寻他怎么(《朴通事》,302页)|不能勾跟将去,只管的远去怎么(又335页)|既不曾打,又不曾骂,你这般苦恼怎么(《西游记》36回)|不是你外公,却教老猪驮他来怎么(又38回)|银匠说这些是假银,要他怎么(《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叫他去罢,你撵他怎么(《醒世姻缘传》43回)|你不叫去罢呀,打我怎么(又56回)|他见我待怎么(又70回)|只管倒磨,你是待怎么(《禳妒咒》3回)|请我出来待怎么(《富贵神仙》4回)
例中的“怎么”显然与“咋”的称代(a)类有可替换关系,如“你撵他怎么”可作“你撵他咋”、“请我出来待怎么”可作“请我出来待咋(的)”。当然,这类“怎么”也相当于询问目的或者原因的“作(做)什(甚)么”、“干什么”。可见,“咋”的各类用法都与“怎么”有可替换关系,这种可替换关系从一个方面表明:“咋”是“怎么”的合音式。
唐氏道:“罢呀怎么也没玷辱了你甚么!”(19回)|(狄婆子)说:“罢呀怎么!你还替他叠起来。”(45回)|寄姐恃着手段高强,应道:“罢呀怎么!”一连掷了几个对。(75回)|狄希陈说:“也罢呀怎么!”一掷又是一对幺红。(又)|另拿帖膏药贴上罢呀仔么(67回)|咱就请赵杏川罢仔么(又)
两相比较,可见“咋”显然出自“怎么”。另如反映明末清初山东方言的《醒世姻缘传》里又有“可不怎么”或“可不VP怎么”一类句式。如:
狄婆子说:“可不是怎么!你怎么就都晓得”(40回)|叫了你去,分与了一坛酒么
……可不仔么(34回)|可不是他说的怎么(70回)|可不是真怎么(78回)|哥就神猜!可不是个紧邻刘芳名唆的怎么(82回)
到现代山东方言里,上例往往说成“可不咋(的)”、“可不VP咋(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咋”是出自“怎么”的合音。
四
以上的分析讨论似可表明:无论从汉语历史语料的事实,还是从“什么”、“怎么”和“啥”、“咋”的语法与语音关系来看,都证明“啥”是“什么”的合音、“咋”是“怎么”的合音。这两个合音式疑问词在北方方言里的形成差不多是平行的,至少在清代北方系资料如《聊斋俚曲集》及《儿女英雄传》里已较多出现,并且语法功能也比较全面;同时,这种合音式的形成,与汉语语音史或词音的历史演变情况又恰相一致。
又如上文分析所显示的,“啥”、“咋”的形成在明清时期南北方言里存在着先后的差异,并且有着非同步产生与同步产生的区别。这说明汉语语法词(或其他词汇)的产生,不一定是首先形成于某一方言而后扩散到别的方言,也存在在不同方言、不同时期形成的可能;也就是说,汉语某些语法词,不一定是由某一方言扩散或渗透到其他方言的扩散式,不排除是形成于各自方言的“土生土长”式。具体到“啥”、“咋”而言,其方言差异情况就表明,它并不一定是首先产生于南方方言(如吴语),尔后再扩散到北方方言,而可能是不同时期、在不同的方言里各自形成的。也正因如此,其词音形式就有可能带有时代的或方言的特点。再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李升阶纂修的《赵城县志》卷五《风俗》(方言附):“孔曰‘窟拢’,怎么曰‘左’。”“左”即“怎么”的合音式,这个合音式之所以是“左”而不是“咋(咱)”等,恐怕就因为当时山西赵城一带“怎么”的“么”通常是[mo]一类的音。
附注
①见梅祖麟《从语言史看几种元杂剧宾白的写作时期》,《语言学论丛》第13辑(1984年)。
②据“明清民歌时调丛书”本《山歌》,中华书局1962年上海版。
③《初刻拍案惊奇》,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参见袁宾《近代汉语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187页;向熹《简明汉语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409页。
④《西游记》,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⑤参看《近代汉语指代词》,334—337页。《型世言》据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另见周志锋《吴方言与明清白话著作语言互证研究》,《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
⑥据“明清民歌时调丛书”本《挂枝儿》,中华书局1962年上海版。
⑦包括《唐五代卷》、《宋代卷》、《元明卷》,商务印书馆1990年、1992年、1995年出版。
⑧聊斋俚曲据《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文康《儿女英雄传》据西湖书社1981年版。太田辰夫《〈儿女英雄传〉杂考》(《神户外大论丛》25—3,1974年)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清同治五年到十一年(公元1866—1872年)间。
⑨B类例见《近代汉语指代词》,139页。
⑩《景德传灯录》据日本禅文化研究所“禅籍基本丛刊”本;《老乞大》据刘坚、蒋绍愚主编《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元明卷》;《醒世姻缘传》据亚东图书馆1933年标点本。
《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七)第1114页,中国书店1992年12月版。这个例子采自王临惠的博士论文《汾河流域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流变》(2001)。
参考文献
冯春田1995《试说〈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作么(生)”与“怎么(生)”之类词语》,《俗语言研究》第二期。
——2000《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江蓝生1995《说“麽”与“们”同源》,《中国语文》第3期。
蒋绍愚1994《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著、江蓝生补1985《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
太田辰夫1987《中国语历史文法》,蒋绍愚、徐昌华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力1985《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徐通锵1991《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志村良治1995《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江蓝生、白维国译,中华书局
原载《中国语文》2003年第3期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邮编:25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