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的AI+教育:互联网“AI算命”换皮教育没有AI?AI教育大数据新浪教育

(原标题:新基建下的AI+教育:互联网“AI算命”换皮,教育没有AI?)

好未来“用科技推动教育”轻课业务被曝数据造假;AI伴学的明兮语文在疫情流量的大风口下无奈关店;宣称“AI赋能”的优胜教育长沙一校区突然跑路……

在很多人看来,虽然AI在教育行业的进军被称之为“AIED(Artificialintelligenceineducation)的金矿”。但近期AI+教育行业一系列的“地雷”引爆让公众对“AI+教育”的内核重新产生了怀疑,AI对于教育来说,到底是真需求还是伪概念?“黄金矿工”为何变成了“扫雷”游戏?

“90%的人工智能项目都是伪AI。”阿里前CEO嘉御基金创始人卫哲,2017年和原斯坦福教授,现Google人工智能负责人之一李飞飞教授,沟通后有感而发。

2020年的“AI+教育”大抵也是如此?

在新基建开始大规模铺设的今天,处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AI+教育能否借着这股东风,去“伪”存真,为“AI+教育”重新正名?

“算命”换皮后,躲在AI招牌后的“人”

去年央视曾点名批评了“AI算命”的网络骗局,说的是只需上传一张照片,“AI”便可以解码你的未来命运。命运赠送的礼物有没有在暗中标上价格暂且不知,但你的命运被套上了模版却是实锤。打着AI的招牌,背后却是一套随机的模版。其背后唯一支撑的科学原理来自于人类的的心理自我暗示。

那么,“AI算命”和很多教培机构通过问卷回答的方式为学生定制“AI个性化课程”有无异曲同工之处呢?

有AI方面的专家对此表示:“在底层数据沉淀和AI技术发展的前期,‘AI个性化课程’定制的方式并无不妥,也有一定的作用。其本质就是用机器模拟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是一个搜集信息的过程,只是当前的技术远远无法还原人脑立体活动,深度学习程度不够,其结果就是准确度就不够。”

另一名在AI领域深耕八年的程序员称:“这类算法可大可小,底层数据足够大,就可以看起来足够智能。如果打的标签少,运行的算法少,问题涉及的维度窄,那么最后结果的准确性就要打个问号。”该程序员认为,如今的技术水平尚不足以支撑让机器来分析人的性格,只是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日常活动标注的标签,组合生成一个报告,完全去人为化是不可能的,“很多教培机构没有开发团队的,总共就用了几个模型几个框,不管回答怎么样都往里一套,我们常说的伪AI也就诞生了。”

除了“伪AI”,还有伪需求。

2019年10月脑机接口公司BrainCo推出教育产品“智能头环”不但被人民网点评批评,在社会也引发了广泛争议。

通过采集大脑中的生物体征信号,然后用计算机对信号进行解读,从而实现专注力评分。公众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科技所带来的隐私问题和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红线问题,即在教育领域,到底需不需要这样的AI技术?

上述两个案例实际上是目前“AI+教育”在市场层面“各自为政”“独自美丽”现状的冰山一角。在这个似是而非的灰色地段,抓不到躲在招牌后的人。首先从AI和教育的搭配、到技术和道德界限,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由于概念混乱,因此AI+教育始终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从数据到AI,教育机构们爱在心头口难开

“智能相对论”认为,AI+教育概念的混乱,一方面是由于技术门槛过高,许多管理者本身并不懂“AI”,只是风口到了,便顺着概念而上。例如,目前市面上着眼于“自适应”的教育企业就非常多,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评估学生对知识、课本的掌握程度进行个性化推荐,可以看作“教育届的抖音自动推荐”理解。这一类公司对外便一直宣称自己是“AI+教育”,并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度。

另一方面也不能怪机构自封“AI”。因为概念本身就有重叠,且基于民众认知和媒体宣传的影响,诸如“自适应”“机器学习”等诸多数据处理技术都“被”和人工智能画上了等号。因此机构在自我宣传造势方面,也颇有些无奈。在采访中就有某中小教育企业创始人自嘲:“不要说什么人工智能,其实现在都还是人工智障,去人工化就不可能,我们自己都知道。”

StackOverflow的数据科学家DavidRobinson就曾提出了一个简单差异定义:数据科学产生见解、机器学习产生预测,而人工智能产生行为。

数据科学产生见解很容易理解,杰夫·李克(JeffLeek)曾在TypesofDataScienceQuestions对数据科学提供的见解类型进行定义,包括描述性(学生做题)、探索性(不同的学生做题有不同正确率)、因果性(课后习题表明学生A正确率比学生B正确率高),但在这其中人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因为技术团队缺失,一些培训机构的线上做题系统便是停留在这一步,下一步还需要老师根据其数据人工进行分析。这一类应用,“智能相对论”Shellie统一将其归为“简单工具”,还不能迈入AI之门。但如果做题阅卷后,还可以针对结果勘错或推荐同考点的题目,那么则向AI又迈进一步。

相似题目的推送,知识点与课程、题目的关联,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标注工作量,标注越多才被“训练”得越“聪明”。这样的“学习”还出现在许多“养成系”的聊天机器人(小爱同学)、口语测试(羊驼教育PTE模拟考)、语音识别系统(科大讯飞语音识别)等知识图谱算法中。

但完全去人为化的人工智能定义则存在诸多争议,所代表的更多是一个技术愿望。在如今的技术层面上,我们无法达到这个高度,对机构提出如此高的要求属实是难为了。目前多是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的协同下,从工具不断努力无限趋近于智能。但毕竟不论白猫黑猫,能帮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的就是“好猫”,将其在易理解的考虑上,将这一类统称为“AI”也无不可。

业内知识图谱算法程序员李博士解释:“目前很多机构的技术就是一个巧妙的集成。”他举了几个例子,例如拍照线上解题,用的文字识别、题库抓取等技术;注意力监测,是人脸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口语测试,是语音识别、集成数据经验算法、知识图谱等技术......“机器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它本身仍不懂知识点是什么专注是什么,只是由于曾经被人为标注,因此识别了这个标注,按照算法走了人类早前做好的路径,推荐了同类标注内容。”他解释道。

例如在线培训机构羊驼教育研发的语言测试AI打分系统,解决了口音对语言测试的影响、一对一口语培训费用昂贵、不同教师对学生要求的差异化等问题;小猿搜题等解题软件,解决了学生搜题难、家长辅导难、知识点对应题库难等课后习题问题。这些都是利用机器节省人力成本,且概念轻方便使用,采取的新教育概念又广受家长青睐。

而只有科研资金和技术团队足够雄厚的头部机构,才能配合国之重器不断豪掷资本,不断在此方向深耕、研发,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技术的不断前进,才是从招牌后揪出伪AI去伪存真的最佳方式。因此,“AI+教育”方向的新基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基建,将AI坍塌成教育虫洞

目前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发达地区,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新基建在此节点上,有将AI坍塌成教育虫洞,沟通两头教育资源,同时承担一定程度的教育公平和个性化教育两大痛点的指导责任。早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便提出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共建共享等基本理念。从政府方面加强现代化教育宏观调控,已经开始落在了实践意义上,于2012年开始建设的“三通两平台”成为其重要抓手。

“智能相对论”Shellie认为,如今新基建走在发展的高速路上,5G已经开始被广泛铺设沟通,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游刃有余。在未来,以5G沟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信息时代,K12教育还将将继续深化未来学校的改革和实践,在办学体系和教学结构等顶层设计上进行深层次优化。

例如腾讯教育推出的智慧校园,便是通过多样化的数字工具和产品的应用场景支持,构建覆盖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家校、智慧办公、智慧环境、智慧评价、智慧数据等校园全场景的智慧生态圈解决方案。整个系统依赖于腾讯云大数据系统,实现了教育厅局、学校、班级、家庭四级的打通与联动,并通过“统一服务门户”、“统一身份鉴权体系”、“统一应用接入平台”、“统一数据治理平台”,打破了系统间的数据孤岛,让管理者可以统一规划和治理,让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好、更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目前,腾讯智慧校园已为多地教育局和学校师生提供高效的管理服务、更便捷的生活体验和更智慧的教学体验。

可以预见,未来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无缝配合之下,数据搜集、判断更高效化,政府可以更好的从宏观层面上优化教育政策设计,根据大数据调整考试大纲,通过政策施压倒逼“AI+教育”市场更加标准化、流程化。同时,沟通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教育资源、考试资源,达到知识无地界。并出台“因材施教”的标准,规范化流程化地进行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博士在2019年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上就宣布,科大讯飞探索实践了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项目,通过大数据重塑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决策流程,从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教育区级样板。

腾讯智慧教育产品研发总监付金懋也表示:“基于新基建的教育信息化,目前智慧校园产品正广泛应用。并且在理念先进的地区,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类数据的沉淀建立模型分析,对个人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学质量均衡起到促进作用。从用户的反馈上显示对提分有一定效果,但提分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更希望推动教育从‘教’到‘育’的前进。从简单的分数分析、错题分析,向模拟人脑的多维分析完善,促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位于北美的教育集团PEARSONEDUCATIONLTD也与英美澳等众多高校合作率先推出了“AI”标准化出国留学移民类英语语言能力考试,也就是留学生较为熟悉的PTE考试,分数被全球数千所大学和院校、专业组织和政府机构认可。其中的机器打分,虽一直有“伦理”方面争议,但因其避免地域、肤色和口音歧视、保持绝对评分公平,因此仍广有市场。该集团还参与了美国众多课程的共建工作,发布了“工具类”应用网站。无论你身在何地,只要在书本上获取验证码,便可直接在网页上做该学科的基础知识题,并获得评分。虽工具较为简单,但在教育公平、考试公平的层面上,仍有一定积极意义。

在谈论到新基建可能带来的未来时,羊驼教育的创始人刘雅丽表示:“在新基建完成后,知识大家都能很轻易拿到,也许就变得不再那么‘值钱’。我们培训机构未来更多的可能扮演的是健身房里私人教练的角色。根据教育的要求,规范地引导、督促、鼓励学生学习,并将结果数据反馈给学校、家庭。学校和家庭的数据也能按流程规范地共享给培训机构,达成互相促进的共通闭环。”

虽然还只是停留在想象中的未来,但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将AI压缩坍塌的过程,教育虫洞也将依赖于新基建带来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而逐渐形成。

THE END
1.利用AI造谣,4人被行政处罚!刚刚,警方通报违法行为人公安机关违法行为人闫某某(男,29岁,本市人)为博取流量,在搜集相关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后,利用AI软件生成“四川启动2.15万亿拆迁项目”的虚假信息,并于10月15日发布在网络平台上。违法行为人陈某(女,37岁,本市人)、徐某(男,22岁,达州市人)等人在相关网络平台发布“我一个朋友赔了17套房”“还不错,赔了967.43w”等虚假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NL9F9E0530JPVV.html
2.揭秘AI算命:人工智能算命能否洞悉命运?AI算命,即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算命的一种现代科技产品。它通常基于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分析用户提供的数据,如生辰八字、姓名等,来预测个人运势、事业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算命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算命被看作是一种预测未来的方式,它包括但不限于占星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132035/article/details/138133497
3.BI+AI是企业级“算命”吗?不同的是,两次收购潮,一次是人们对BI的追逐,另一次是AI对BI的不可或缺。 美国数据分析公司SAS今年3月宣布了一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计划——未来3年将花费10亿美元投资人工智能。SAS公司的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何伟信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年,中国很多重大的客户和政府的机关将人工智能数据分析项https://www.tmtpost.com/3990423.html
4.AI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算命大师吗?这款结合了“天下第一神术”紫微斗数和深度学习算法研发出来的人工智能对话算命产品,据说准确率已经高达97.6%。那么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算命产品吧。 1填写个人信息 打开“AI智能对话算命”,就是相应的介绍,以及输入姓名的地方。 在输入完名字以后,还会让你确认性别、生辰八字、出生地点等信息。只要有了你的完整信https://www.jianshu.com/p/7e87de076f98
5.科学人工智能算命法人工智能算命也面临一些挑战。人们对于命运的解读有着不同的观点和信仰,因此可能不会全盘接受人工智能算命的结果。算命AI可能会受到数据的偏差和误导,从而给出错误的预测。人工智能算命涉及到个人隐私和道德问题,需要在法律和伦理的框架下进行应用。 **4. 人工智能算命的前景** http://chatgpt.kuyin.cn/article/3739309.html
6.小心!“AI算命”正在“偷看”你的隐私随着互联网以及AI技术的飞速发展,占卜算命也逐渐从线下走到了线上,在社交平台吸引了不少用户。通过手机上传照片、个人信息,就能收到面相评分和命运报告,“AI算命”一时风靡网络,引发关注。 记者在某应用商店搜索“AI算命”“人工智能测面相”等关键词,会出现很多相关软件。尽管都打着AI的旗号,但部分企业的经营却与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2-02/27/content_q08zgCpdJ.html
7.人工智能算命人工智能算命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来为大家一下ai免费拍照看手相算命的问题以及和免费AI拍照看手相算命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希望可以帮。 人脑算命与电脑算命谁更准确原创作者:江南易林 Email:JNEasily@hotmail.com日期:2007年3月20日江南易林博客: http://easylin.tianyabloghttps://www.16757.com/ysh/suanming/2721.html
8.AI人工智能看面相可信吗?AI测面相算命分析赚钱引流系统无限AI智能面相帮人算命可信吗? AI是一种人工智能,是一种科学。 而面相就是人脸所表现出的景象,它是一种透过观看一个人面部特征的方式来论命的学科。 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1966年。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就对面相展开了相关的研究。 研究表明,面相是有科学依据的。 https://www.chenweiliang.com/cwl-1046.html
9.与AI搭上关系仿佛什么东西都能够立马变得“高大上”“AI算命近几年AI概念,但凡与AI搭上关系,仿佛什么东西都能够立马变得“高大上”。“AI算命”,其实也正是这样的套路。算命本就是迷信和愚昧时代的产物,而AI则象征着现代科技,两者按说是“”。但从AI算命程序受到资本市场欢迎,并且拿下不少拥趸来看,千万别低估一些理应被淘汰的旧事物利用新技术或者打着新技术的噱头而“”https://m.12tiku.com/newtiku/9999/22578081.html
10.慧言AI通用AI 分享 恭喜您找到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国内聚合站 您可以在下方选择想用的AI模型,输入问题开始对话 45881653735 进入 情感小说作家 分享 一个标题,即可让AI快速帮你生成完整文章\n本角色将自动忽略上下文\n输入标题即可生成1000字以上情感小说 2022733211 进入 算命大师(娱乐版,无需生辰八字) 分享 您好,我是https://macc.huiyan-ai.cn/
11.WisdomAI对话聊天 应用广场 智能绘画 思维导图 个人中心 Wisdom AI 公告 Wisdom AI元亨智道是一个前沿的人工智能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最尖端的AI技术和服务。我们致力于通过创新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决策过程,并探索智能科技的无限可能 核心功能: 智能助手 - 提供24/7的个性化AI助手服务,帮助用户解答https://yhzd88.com/
12.用ChatGPT来算命:″后现代占卜学″真的有用吗?令人惊讶的是,很多玄学爱好者们并不排斥 AI 塔罗的算命结果,反而评论其“相当准确”。 这看似是一个很反直觉的结论,毕竟在今天,工厂流水线出来的商品都会被批评缺少“人味”和“灵性”,而在塔罗,这一个和更高纬度的精神建立联系的领域,通过无情无生命的人工智能算出来的结果,反而比人类自己算出来的更准确?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6910133596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