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
在心理学上,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我们一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荣格(CarlGustavJung,瑞士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建立了分析心理学派)认为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两种“态度类型”,即内倾型(introversion)和外倾型(Extroversion)。
在荣格看来,个体的差异不源于个体情形的特殊性,而是源于不同类型对待事物的态度。他认为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的类型间的差异,并这样定义两种态度类型:“如果一个人为了能与客观条件及它的要求相一致而这样思考、感觉和行动,或者干脆说这么生活,那么,无论站在何种立场上看,他都是外倾型。价值扮演的角色在他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内倾的意识会对外部条件进行观察,但它总是把主观规定看成是决定性的规定。”关于其中的主观规定,荣格是这样说的:“在心理行为或心理反应与客体的影响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新的精神现象产生。”
对于我们认知事物,协调生活所展现出来的种种心理能力,他将它们从两个维度分成四种。在我们收集信息过程中运用的能力,根据偏好不同分为感知和直觉;而在处理信息过程中,根据偏好不同分为共情和思维。
人格类型理论将人格按照两种态度和四种功能分为下列八种功能。不同的功能在生活中各有应用,感兴趣的话可以在测试后根据表格对照了解。
不同人格类型的人运用功能的偏好不同。当你的朋友遭遇伤心事的时候是更倾向于理解他并站在他的角度上帮助他疏解情绪还是帮他分析问题提供建议?主导功能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你处理问题的倾向不同。当然是与人共情还是帮助分析问题,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我们借助荣格八维功能的理论去分析自己、理解他人时,不要忘记它只是一个相对好用的理论工具。现实情况永远是更加复杂不能被理论完全概述的。
“通过对于类型问题的思考和概要的描述,我渴望引导读者去审视这幅观察生命的多种可能性的图画,希望我能为认识几乎难以确定的个体心理的多样性及其多层性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我相信没有一个人将从我对类型的描述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我在这里所呈现成的四种或八种类型是唯一可能存在的类型。”——荣格《心理类型》
如果你对自己的八维功能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下面的两个链接进行免费测试。(测试结果可能受题目的局限性不能真实反映你经常使用的功能。)
才储荣格八维测试(非迫选48题)
你可以通过下的链接了解八维功能通俗版的解析,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对号入座。
如果八维功能的每一项功能你都多少沾点,那么恭喜你,你的人格很可能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了。
测试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你在日常自我认知中没有注意到的部分。当然测试也具有一定主观性,可能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你的情况,也不必太执着于结果。我们在使用八维功能时有我们本来就有的偏好。我们可以通过认识主导功能更深刻的认识自己,也可以通过培养相对较弱的功能提升综合能力。愿你能从中汲取需要的能量,收拾好思绪,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