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也能人机对话,人人都可能成为程序员
四川在线记者唐泽文文/视频
你可能不知道,之前抖音上火爆的真人秒变漫画形象的人工智能特效,其实并没消耗多少AI算力。类似应用,甚至你家里电脑的显卡就能完成。
你可能不知道,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错”成为了其发展的关键词。
你可能不知道,写程序今后会变成人人都能完成的事儿,你也能自己写出自己想要的程序。
人工智能有时很简单,比如停车场门口的自动抬杆系统,就是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用摄像头替代人的眼睛,识别车牌号,计算时长,收费抬杆通行。有时又很复杂,通过文字描述就能生成一分钟精美真实且场景复杂的视频,普通人很难想象这是怎么完成的。
无论简单复杂,这些应用的“根”都在技术上。本期对话,我们邀请到了火山引擎(字节跳动技术支撑平台)云基础解决方案负责人王佳毅,一起聊一聊人工智能背后的技术。
记者:基础解决方案,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解释一下?
王佳毅:技术上面生出应用。应用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比如我们常用的各类app就是应用。而应用需要各种底层技术来支撑才能运行。纯技术人员他们说的话普通人是听不懂的,如果把我们看作互联网创作者的话,我们创作的就是技术和应用之间的桥梁,我们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应用,才能把技术的能力放到应用中去,把应用的需求反馈到技术端来。
只要创意足够好,小投入也能有大收获。有时消耗很多算力的大项目,如果没找到合适的商业落地模式,最后还可能落个“胎死腹中”的结果。
记者:那是不是有“胎死腹中”的风险,今后就要少尝试算力消耗大的项目了?
王佳毅:恰恰相反。就目前形势看,各大厂商都在对各类可能性进行尝试。当下大家面上看到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迭代升级,变得很强力。但整个业界目前都还没明晰,到底应该怎么商业化。“杀手锏”型的人工智能应用,并没有出现。
所以各个厂商都在快速推出自己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试错。项目能不能火,做了才知道。如果“错”了,没火,那就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修正,慢慢向“正确”靠近。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降低试错成本,提高试错效率,想办法让“对”来得尽可能早。
这其中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弹性调度云计算能力,整合更多云算力资源来完成试错过程。
记者:人工智能火热起来后,现在的云计算和以前的云计算有什么不同?
王佳毅:这样讲可能好理解一些。传统云计算市场是一个以CPU为主的市场,而人工智能是一个GPU市场。现在云计算市场受到人工智能影响,正在重构格局。当然,这是建立在人工智能能够成熟发展起来的前提下,如果不能,又会回到以前的样子。
记者:云计算市场变为以GPU为主,我们普通人能看到的应用侧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王佳毅:很多以前高深莫测的事会变得很简单。举个例子——写程序。机器语言和人用的自然语言是不同的,你要写程序首先得懂机器语言,让机器明白你的指令。比如大家最常听到的C语言,对外行人来说就是天书,完全不懂。其实很多年前业界就开始着手NLP(自然语言处理)了,想要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只是以前受制于算力,一直效果不好,而当下这一点正在改变。今后最理想的状态是:只要你能与人正常沟通,就能与计算机正常沟通。人人都能成为程序员。
记者: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个职业,有时需要面对各种密密麻麻的代码,会不会觉得枯燥?
王佳毅:完全不会。以前我是一个纯技术人员,现在走到了技术和应用中间,这个位置其实从产业链上来看是更靠前了。很多时候,我能清晰知道当下流行的各种应用中,哪些是我们的功劳。比如街上看到一辆具有车联网能力的汽车,我的孩子在感叹它智慧功能时,我能告诉他,这是爸爸团队做的。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记者:当下从业务角度看,有没有什么困惑?
王佳毅:说一说这个行业面临的困难吧。目前市面上云计算厂商的“云”很多,大厂都有自己的云。一个最合理的使用方式是,把这些云的力量都整合起来,按照实际需求有弹性地释放给用户使用。这其中就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不同云之间的调度,我们优先级应该怎么排?不同云有不同接口,我们应该如何整合?
当下我们就正在做整合这件事,效果还不错,希望能给整个国内算力市场带来一些效率提升。
记者:2024年有什么新规划?
王佳毅:首先还是把手里的基础项目做好。同时时刻观察人工智能最新动向,判断用户可能会产生哪些新需求,提前介入布局。希望能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和大家一起在这个新市场里找到更稳固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