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重大工程委员会
协办单位: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澳门工程师学会
媒体支持:央视网、中国日报、人民网、中工网、重大工程网等。
二、大赛工作安排
(一)大赛报名:2021年1月20日至2021年4月10日
(二)作品提交: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5月20日
(三)作品评审: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四)作品答辩:
(五)颁奖典礼:
三、大赛分组说明
本次大赛参赛成果共分10个参赛组,具体分组见下表。
四、参赛细则
参见《首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参赛细则》(附件1)。
五、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奖项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与优秀奖,具体获奖比例根据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决定。
六、赛前辅导与培训
为保证提交作品的质量和统一规范,熟悉评选细则,大赛组委会拟于2021年4月15日至4月20日组织赛前辅导和培训,各参赛单位有意愿参与的请在填写参赛报名表时勾选。
七、大赛成果与行业奖励、国家奖励直通车
(一)本次大赛“科学技术类”一等奖获得者将直接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社会科学奖励,奖励编号为“0199”——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
该奖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由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承办的全国性行业奖项。奖项分基础科技类(奖种编号:01)、科技进步类(奖种编号:02)、技术创新类(奖种编号:03)、技术转化类(奖种编号:04)四个类别。
(二)本次大赛“专利类”一等奖将直接推荐申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行业专利奖”评选,并有机会成为“中国专利奖”候选项目。
“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唯一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设立,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三)本次大赛“工匠类”部分获奖者将直接推荐申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行业劳动模范”评选。
该评选是由全国总工会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指导下的行业劳动模范评选,此奖项不定期举办,如当年不进行评比将转入下届劳模评比候选。
附件1:首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应用大赛参赛细则
附件2:参赛报名表
2021年1月20日
附件1:
首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
应用大赛参赛细则
一、大赛名称
首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
二、作品内容
(一)参赛组1—7组需提交以下文件:
PPT文件,内容应包括:单位介绍、团队介绍、项目说明、模型或应用点展示、技术体系介绍、应用于智能建造过程中的创新亮点、应用心得总结等。
视频文件,视频输出格式为:MP4中质量大小,视频大小尽量不超过500M,视频时长尽量不超过10分钟。内容应包括:应用于智能建造过程中的创新亮点、应用解说等。
参赛的1、2、3组一等奖全部推荐参加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技术创新类(奖种编号:03)评比;
参赛组4的一等奖全部推荐参加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技术转化类(奖种编号:04)评比;
参赛的5、6、7组一等奖全部推荐参加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科技进步类(奖种编号:02)评比。
(二)参赛组8需提交以下文件:
须符合学术论文规范要求,重原创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参赛组8的一等奖全部推荐参加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基础科技类(奖种编号:01)评比。
(三)参赛组9需提交以下文件:
PPT文件,内容应包括:单位介绍、产品/专利介绍、应用于智能建造过程中的创新亮点、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等。
参赛组9的一等奖获得者将直接推荐申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行业专利奖”评选,并有机会成为“中国专利奖”候选项目。
(四)参赛组10需提交以下文件:
PPT文件,内容应包括:个人介绍、专业技术特长、智能建造应用个人理解阐述,近5年参与智能建造项目主要工作业绩,近5年批准的专利、工法、学术著作参编的规范或标准、国家或省部级或企业科研课题、所获奖项、承担的学术组织职务,其他能充分展示自我能力和对智能建造技术发展做出贡献的材料。
参赛组10的部分获奖者将直接推荐申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行业劳动模范”评比,该评选是行业劳动模范评选,由全国总工会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指导,如当年没有评比将转入下届劳模评比。
三、参赛要求
(一)实。申报成果必须已经在实际工作或建设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申报成果技术水平先进、创新点突出,具备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三)优。申报单位需对成果优中选优。同一申报成果的联合申报单位不超过3个,完成人一般不超过6人。
四、评选原则
成果评价注重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具体指标:成果(案例)申报材料应确保真实性,描述翔实、表述准确、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着重挖掘在应用中产生的成效、创新点和推广价值等。材料中涉密、敏感信息或有知识产权争议内容请妥善处理。
五、参赛规则
所有参赛者享有同等参与评奖的权利。
所有参赛者享有建议的权利,大赛组委会负有听取建议的义务。
凡参赛者优先享有在大赛官方网站专题页面的作品展示权利。
所有参赛者不得要求大赛组委会退回所提交的参赛作品及其他参赛资料。
所有参赛者须保证不向大赛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组委会提出任何形式的索偿要求。
如未能评选出合适的得奖作品,大赛组委会保留不颁发任何一个奖项的权利。
如发现参赛者、参赛作品有不符合参赛条件的情形,组委会有权在比赛任一阶段取消其参赛资格,收回其所获之奖项。
大赛组委会对本届大赛规程保留最终解释权和修改权。
六、争议处理
如参赛者之间因为参赛事宜或参赛作品发生任何争议,首先应当协商解决。
大赛组委会仅是提供交流平台,参赛者之间出现任何产权纠纷,大赛组委会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其他方对参赛单位提出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则由参赛者自行处理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