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说过三句话,显示出《诗经》对国人的重要性: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温柔敦厚,《诗》教也。"
"不学《诗》,无以言。"简单来说,孔子认为,《诗经》里的诗歌表达了一种纯正、无邪的思想,读它不仅能净化心灵,还能更好地处世为人。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推崇,历经两千多年,早已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且不去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脍炙人口,也无须谈"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名言警句,更加难忘"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慷慨壮烈。晋平公时,叔向窝藏犯罪的弟弟被捕入狱。狱卒说他不明智,叔向说"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别人去求情,他又说"有觉德行,四国顺之"。通篇用《诗经》回答,最后被晋平公赦免。
想要读懂《诗经》,首先要选择最权威而准确的译注版本。说到这一领域的成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程俊英先生于85岁高龄时完成的《诗经译注》,获得学界一致好评。值此《诗经译注》出版40周年之际,上海古籍出版社全新推出《诗经译注:彩图玲珑本》。
《诗经译注:彩图玲珑本》(全2册)
,程俊英译注,[日]细井徇等绘,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程俊英曾说:"译诗只是为读者砌几道台阶,让他们拾级而上,登堂入室,去领略《诗》的真谛。"作为用白话民歌体逐句对译《诗经》的第一人,程俊英先生的译文不但准确流畅,而且清丽隽永,体现了跨越时空的灵动之美。她反对死板的硬译,通过对作品的深刻研究,生动还原《诗经》时代先民的生活与情感。
例如《邶风·北门》,描写一名卫地小官吏工作辛苦,生活穷困,回家还要受到讽刺责骂。其中"王事适我"一段,程先生翻译为:王室差事扔给我,政事全都推给我。忙了一天回家来,家人个个骂我呆。
从生动的译文中我们发现,原来三千年前"打工人"对"内卷"的排斥与今人如此相似。
程俊英先生(右),1978年
《诗经》往通俗了说,就是一首首古代歌曲,有颂德的歌、祭祀的歌、宴饮的歌、恋爱的歌、送别的歌、讽刺的歌……我们的先民有自己的欢乐和悲哀,辛酸和惆怅。在《诗经译注》里,程俊英先生为每一首诗都撰写了"题解",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揭示作品主旨,剔除古代经生穿凿附会的解释。比如《召南·小星》,因为诗里提到了棉被和床帐(衾裯),后人就误以为是一名小妾的口吻,"小星"一词甚至一度成了小老婆的代称。题解就对此作出澄清:这其实是写一名小官吏携带衣被赶夜路出差,自叹命苦的诗。
本次出版,除了完整收录《诗经名物图解》六部200余幅名物彩图之外,书里还搜罗了橘国雄、毛利梅园、岩崎灌园等江户名家的数十幅作品,如《桧风·隰有苌楚》的"苌楚"、《曹风·鸤鸠》的"鸤鸠"、《小雅·常棣》的"常棣"等,皆为此前罕见的诗经名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