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诗经》之美——读罗崇先生《诗经爱情婚姻诗释评》

本文,仅就《诗经爱情婚姻诗释评》谈点粗浅读后感受。

罗崇先生的《诗经爱情婚姻诗释评》,含对“国风”和“小雅”中88首爱情婚姻诗的释评和五篇附文一篇代序两个部分。这里先说对88首爱情婚姻诗的释评。罗崇先生的释评,分注释、诗译、简评、备考四个层次。

以《子衿》为例,注释层次:对诗题作注(题解)。以简练的文字,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介绍诗的性质和内容:“该诗为一女子思其所爱者的诗歌。”对生僻字词、关键字词、各种事物名称的注,注音注释,注释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汉语辞书一致、与现代人的语言习惯一至。如生僻字“衿”:衿(jīn):即襟,衣领。生僻词“子衿”: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关键字“宁”:宁(nìng):岂,难过。关键词“嗣音”:嗣:通贻,给、寄的意思。音:寄传音讯。事物名称“城阙”: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对今人时常挂在嘴边,但对其意认识又不准确的字词也作注,如“悠哉悠哉”,今人常形容悠闲自在,不紧不慢的样子,而《关睢》中的意思则是:思念深长之情状。此外,为方便读者阅读,对不同诗歌中重复出现的生僻字词重复注音注释。

诗译层次:罗崇先生称之为“诗意”,这无疑是罗崇先生更注重对原诗诗意的准确表达,而不过多追求诗译的对仗工整等形式。《子衿》的诗意:“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不断的是我的心怀。纵然我不往你那里去,你难道就不能给我捎个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玉绶带,悠悠不断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往你那里去,你难道就不能来找我?

我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阙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像有三个月那样长啊!”

简评层次:该层次大致包含点明诗旨,逐章分析讲评诗意、艺术特色、写作特点、语法修辞、内含,总结阐述全诗的艺术特色、丰富内含、价值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等几个部分。

对《子衿》的简评:点明诗旨:“这首情歌写一热恋女子相约男子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她望穿双眼,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也责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歌表达她的无限情思。”

逐章分析讲评原诗:“全诗共三章。第一章以'青青子衿'开篇,有'青衿'还有'子',以物及人,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抒发出女子的思慕之情。对方的衣饰给女子留下这么深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悠悠我心'的相思之情。接下来女子以怨艾的口气责备男子忘记了自己。然而'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给我捎个信'的责备是责而不恨,责中有爱,是女子向男子直抒浓浓的爱意和心中的惆怅和埋怨。

“第二章与前一章无更多变化,女子回环往复,不断咏叹自己的恋情与相思,情意真切,不枝不蔓。只不过“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为何你就不能来找我”的责备更进一层表达了女子对男子思念的久长和痛苦,也让读者看到女子急不可耐的情状。

“第三章用倒叙手法点明地点,写女子在城阙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要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长久。女子不见恋人到来,她急得在城阙上来回踱步,这正是'悠悠我心''悠悠我思'所致,一天不见就似隔了三个月一样,强烈的眷念之情让女子心烦意乱不能自己。该章是全诗思恋之情发展的高潮,是思情别绪的形象写照。”

备考层次:选择古今少数权威人士对《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注释和评价。为读者提供索引和比照,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子衿》的备考:1、《诗序》:《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2、朱熹《诗集传》:此亦淫奔之诗。3、钱钟书《管锥编》:《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里描绘矣。

上述四个层次,我想,一个有普通的文化知识、人的基本情感和一定人生阅历的人,只要他愿意双手捧起《诗经爱情婚姻诗释评》认真阅读并静心体味,那么他是能够阅读并且理解其丰富内含和对它的评价的。由能阅读并且理解《诗经》88首爱情婚姻诗,进而阅读理解《诗经》其它的诗歌,从而走进《诗经》世界,领略丰富博大的《诗经》之美。

于是,阅读欣赏《诗经》不再是专家学者、知识阶层的专利,通过罗崇先生的《诗经爱情婚姻诗释评》,《诗经》从经坛走下来,走进大众,滋养普通人的心灵。这,或许是罗崇先生从《诗经》爱情婚姻诗入手,对“国风”和“小雅”中的88首爱情婚姻诗歌集中释评的初衷之一吧。

罗崇先生对88首爱情婚姻诗四个层次的释评中,最精彩,最能体现罗崇先生深厚学养和观点的,是简评层次。前面说了对《子衿》的简评,现在我们看对《葛覃》的简评:

点明诗旨:“这是一首写一位嫁到公婆家的女孩得到公婆的应允要回家看望亲生父母的诗歌,是一首反映婚姻生活的诗歌。在周代,出嫁女子要回娘家一趟是不容易的事情,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大事。这首诗主要是写一女孩子归宁的急切欢愉心情。”

这里,“这是一首写一位嫁到公婆家的女孩得到公婆的应允要回家看望亲生父母的诗歌”,是诗的字面主旨。“是一首反映婚姻生活的诗歌”是诗的实质。“这首诗主要是写一女孩子归宁的急切欢愉心情”则是诗的字面主旨的提炼和升华。女孩回家看望亲生父母为什么那么高兴呢?因为“在周代,出嫁女子要回娘家一趟是不容易的事情,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大事。”三个层面的剖析,全面、透彻、深刻,把读者带进了《葛覃》,带进了《诗经》时代。

逐章分析讲评诗歌:“第一章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图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季节里,茂盛的葛藤层层叠叠,爬满山谷。黄鸟们有的自由欢快地鸣叫着上下翻飞,有的悠然自得地停歇在青青的灌木林中。”这是诗意。在罗崇先生笔下,这是多么美丽鲜活的一幅图景啊!

接下来,罗崇先生如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循循善诱、身临其境地给我们讲解这幅图画为什么这么美:“有静有动,静动结合,体现出一种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这种美景自然让人顿时产生愉悦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诗意的展开不断强化。”这样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给人以亲身体验之感。

罗崇先生接着讲评:“第二章,诗人的笔端转到女孩割葛、煮葛、用葛的纤维织成粗布细布,做成衣服,穿起来得体舒服。质朴无华的语言体现了女孩在公婆家穿着自己割、自己煮、自己织、自己缝制的衣服那种高兴惬意的心情。一个嫁到公婆家不辍劳作、任劳任怨、勤劳俭朴的女孩子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章是全诗的高潮。家上的活儿终于干完了,女孩子征得公婆同意可以回娘家看望自己的爹妈了。她是多么激动快活啊!她告诉师氏,赶快帮我收拾一下衣物吧,哪件衣物要洗一洗,哪件衣物不用洗,尽快挑出来。一个就要回娘家看望父母的女孩子急切欢快地准备行装的情景,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最后总结阐述全诗的艺术特色、丰富内含、意义、价值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这首看似简单易读的归宁诗蕴含了许多内容。这个女孩子自己割葛、煮葛,自己织布、制衣,是赞美她勤劳俭朴;她干完活得到公婆同意才回娘家,是赞美她敬重公婆;她虽然出嫁了,但时刻不忘自己的亲生父母,惦记着看望他们,是赞美她孝敬。这样,就把一个女子勤、俭、敬、孝的品德凸显出来了。这是借女孩归宁之事'化天下以妇道'(《诗序》)对天下女性具有极强的示范和象征意义。整首诗文以载道,赋予了厚仁德、美教化的宣传功能,隽语深刻,耐人寻味。可见,《葛覃》列《诗三百》之第二篇,其地位之重要不容小觑。”

罗崇先生对88首爱情婚姻诗的释评,篇篇如此精彩,甚至有的更精彩,但因篇幅所限,这里我们不能一一转录。

罗崇先生这种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说理透彻、细腻、到位,既有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又有文学的厚度和美感,浸透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理解体验和人文情怀,把《诗经》之美,美之所在,为什么美如远古的天空一样澄彻明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简评,非有深厚扎实的汉语功底不可,非有博大精深的国学底子不可,非有广博的哲学、美学、艺术学修养不可,非有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明、理解、体验与把握不可,非深入透彻地研究了《诗经》不可,非有“说”的功夫不可。

罗崇先生做了这样的准备,有这样的能力。

现在说附文和代序。

五篇附文是《〈关睢〉何以被奉为〈诗三百〉之冠?》《关睢究竟是什么鸟?》《〈诗经〉“赋”“比”“兴”“比兴”的运用和影响》《正确对待对〈诗经〉诗歌的不同理解和评价》《〈诗经·芣苢〉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代序是《简谈〈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

《〈关睢〉何以被奉为〈诗三百〉之冠?》罗崇先生有如下观点:

一是关睢鸟雌雄情感专一,如果一只死了,另一只会不吃不喝忧思而死。诗人以此鸟作比起兴,赞美了真挚美好的爱情。诗歌表现了男子对姑娘刻骨铭心的痴情真爱。这是我国自由平等爱情婚姻行为最早的赞美诗。

二是《关睢》闪耀着“中和之美”和人性美的特质。它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理性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道德伦理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的人的理想爱情婚姻审美价值取向。《关睢》不仅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周代社会爱情婚姻的风俗习尚,而且凸显了先民们对爱情婚姻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真实感。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丽句佳篇,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记录社会历史的不朽之作。

三是男子由求女不得的哀伤幻化出求女得之的喜悦,整首诗浸透了有哀伤而实甘芳的滋味,形式和内涵都洋溢着大方朴素之美,这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传统恋爱情状被儒家学者上升为一种中和之美,获得了千千万万中国民众的认同。

《关睢究竟是什么鸟?》,罗崇先生断定,它就是“现今普遍生活于我国大江南北的黑水鸡中的一亚种鸟,在云南保山一带,老百姓称之为‘红冠鸟’的鸟。”

理由如下:一是该鸟的栖息之地“在河之洲”。《诗经》中的“河”专指黄河,他近几年在《诗经》的产生地河南信阳一带多次观察到此鸟。在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南方,见到成群结队的红冠鸟是平常事。该鸟生性羞怯胆小,常藏于水草从中,只闻其声,难见其形,像极了恋爱中羞怯的男女。二是该鸟的叫声清亮,发情时雌雄互答的叫声最相似、接近“关关”之音。三是该鸟体形小巧玲珑,外貌漂亮美丽,给人以欢乐喜庆之感。四是该鸟雌雄成对生活,相互忠贞,属“一夫一妻制”,对幼鸟的领抚各尽其职,令人夸慕。

《〈诗经〉“赋”“比”“兴”“比兴”的运用和影响》一文,罗崇先生开宗明义地指出:“我国诗歌创作运用“赋”“比”“兴”“比兴”手法的历史可追溯至2500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这些手法的发源之地和集大成者。”文中,罗崇先生阐述了“赋”“比”“兴”“比兴”的定义,通过大量例子说明了“赋”“比”“兴”“比兴”这一《诗经》的艺术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和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对待对〈诗经〉诗歌的不同理解和评价》中,罗崇先生举例说明了对《诗经》中同一首诗歌出现不同理解和评价的问题的存在,阐述了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诗经》产生年代久远。”指出:“出现上述情势是正常的。后人应拿出海纳百川的宽容气度对待它。这有利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派、不同的理解评价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不同艺术派别及风格的自由发展与争论,最终形成各种文化兼蓄包和、宽容开放的欣欣向荣局面。这与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是一致的。”但同时也强调,“承认审美差异是对的,但不能因此否定审美评价的共性或客观标准的存在。在理解评价《诗经》一类作品时,绝不可外开古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作品肆意贬低或任意拔高,不能致力于微言大意义,无限引申,更不能搞“时代穿越”,各走各的极端。要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和眼光解读评价古人创作,这样才符合作品理解评价的历史实际。”

《〈诗经·芣苢〉的表现主题是什么?》一文,罗崇先生先说明古往今来对该诗主题存在的两种争论:一种认为是咏一群妇人采芣苢之乐的诗歌,一种认为是咏一妇人为治丈夫恶疾而采芣苢。罗崇先生的论述从分析原诗的特点入手,得出了该诗意境优美、调子清纯明快的结论。进而说明芣苢即我们通称的车前草,我国多省地均有生长,其用途有食用和药用两种。罗崇先生认为,如果是药用,那么一妇人采芣苢为丈夫治恶疾似乎可以成立,但通观全诗优美的意境和明快清纯的诗句,不像是妻子采药为丈夫治恶疾,由此得出结论:该诗是一首咏一群妇人采芣苢之乐的诗歌。

最后说代序《简谈〈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本文论点是:“我国周代为什么能大量生产出这些高质量的爱情婚姻诗歌并把它置于《诗经》的重要位置呢。”罗崇先生观点如下:

一是周代生产力低下,先民生存状况恶劣,医疗条件缺乏,先民因此寿命较短;周代战争频繁,男丁缺失严重。要保证一个国家能抵抗侵略,一个氏族能延绵不断地存续下去,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生育。能不能生孩子,能不能多生孩子不仅是氏族、家庭,也是国家极其重要的问题。为了繁殖人口,民间自然发展出期望借大地神力,多生孩子的男女野合习俗;官方也为鼓励生育,制定了“……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私奔)。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的礼法。在礼法与习俗结合、与男女恋爱婚姻联系在一起之际,先民中的诗人获得了遨游爱情婚姻诗歌海洋的广阔空间和如泉涌的诗歌素材。

二是由于延绵不断的战争,大量男子在外从军行役,造成夫妻分离,婚姻生活创伤的情况随之出现,一些表现思男怨妇爱情婚姻生活悲怨情绪的诗歌随之产生,加之《诗经》时代不合理的男尊女卑婚姻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给广大妇女爱情婚姻生活带来巨大的痛苦,一些表现苦闷与悲愤之情的弃妇诗、抗婚诗等也大量涌现。

罗崇先生的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在父亲的影响下,罗崇先生自小就热爱《诗经》,为了让他能理解《关睢》的意思,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父亲利用油盏灯发出的光亮在墙壁前用手指编织成关睢鸟“关关”相和的动画影像的情景至今还清晰地留在他的脑海里。但不幸的是,父亲英年早逝,幼年失怙的他因生活的艰辛和求学的艰难使他无暇顾及对《诗经》的学习。但儿时对父亲铿锵的承诺却深深地烙在他的心里。成年后,他终于有了重新捧起《诗经》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云南师范大学上学期间,中国古代文学是必修课,《诗经》自然是他最痴迷的。儿时对父亲的承诺有望实现了。20多年的教书生涯,他和学生一起畅游《诗经》的海洋,在中共保山地委、市委工作期间,他随手携带的公文包里,经常装着一部《诗经》或与《诗经》有关的学术著作,一有闲暇,他便捧出静心研读,退休后,他又居家潜心研读《诗经》,终于在2020年深秋,推出了凝结着他毕生心血,承载着告慰父亲在天之灵情怀的《诗经爱情婚姻诗释评》。

罗崇先生说:“出版该书,主要目的是把自己多年来学习研读《诗经》,特别是学习研读其中爱情婚姻诗的一些收获与见解作一归纳总结,以与读者交流探讨,以供方家指正教诲。”罗崇先生的谦逊诚恳可见一斑。他曾说:“今天,就在我国全民阅读危机现象日趋严重之时,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如‘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我看来,《诗经爱情婚姻诗释评》一经面世,人们争相传阅,好评如潮的情景,不也就是学诗读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吗?

段一平,保山市隆阳区人。下过乡,当过中学数学老师、文学编辑,发表小学、散文、报告文学、书评若干,出版专著《老保山》,云南省作家协会七届理事会理事,现退休闲居家中。

THE END
1.孔子的《诗经》惊艳千年,其中的这四句话,让你清醒通透梁启超说:“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古往今来,对于《诗经》的赞美,数不胜数。其丰富的内涵,已经渗透到了很多国人的骨子里。《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学作品,被奉为儒家经典。是由孔子精心编订,成为你我现在所看到的“诗三百”。孔子曰:诗三百篇,思无邪。一语道破《诗经》的真谛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677639058862590&wfr=spider&for=pc
2.诗经爱情诗执着最美的20句爱情诗诗歌作文北宋词人李之仪的这首《卜算子》,用绵绵不断的长江之水来比喻爱恨相思永不休止,誓言“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简洁明了,重叠回环,感情真挚,颇有民歌风味。 四、问世间情为何物?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https://www.027art.com/fanwen/sgzw/14521828.html
3.诗经里的爱情诗解析《邶风静女》描写男女幽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http://wenxue.yjbys.com/qingshi/515719.html
4.关于诗经爱情名句诗经里表白爱意的句子(精选27句)17、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1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子衿》 19、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https://www.wenanmao.com/a/64d34420532a3459d6066cd9.html
5.诗经爱情诗赏析诗经是经典中的经典,里面的爱情诗很唯美,一定要好好赏析一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诗经爱情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诗经爱情诗赏析篇1:关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http://wenxue.xuexila.com/qingshi/34837.html
6.谈谈《诗经》中的爱情观文学论文范文【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关键词】 诗经 爱情观 《诗经》中描述的事情跨越时间很大,达五百多年,因此我们分析时也要https://bbs.pinggu.org/jg/lunwen_wenxuelunwen_65662_2.html
7.《诗经》里最美丽的爱情诗(精选35首)《诗经》里最美丽的爱情诗(精选35首)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里最美丽的爱情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https://www.ruiwen.com/wenxue/shijing/5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