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35.080L77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0102019代替DB11/T10102013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Specificationforsoftwaredevelopmentcostestimatingofinformationtechnologyprojects2019-06-18发布2019-10-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XX/T10102019目次HYPERLINKl_bookmark0前言IIHYPERLINKl_bookmark1范围1HYPERLINKl_boo
2、kmark2规范性引用文件1HYPERLINKl_bookmark3术语和定义1HYPERLINKl_bookmark4软件开发费用构成4HYPERLINKl_bookmark5费用构成4HYPERLINKl_bookmark6直接人力成本构成5HYPERLINKl_bookmark7直接非人力成本构成5HYPERLINKl_bookmark8间接人力成本构成5HYPERLINKl_bookmark9间接非人力成本构成5HYPERLINKl_bookmark10毛利润构成5HYPERLINKl_bookmark11软件开
3、发费用测算5HYPERLINKl_bookmark13规模测算6HYPERLINKl_bookmark14工作量测量7费用测算7HYPERLINKl_bookmark15附录A(规范性附录)功能点计数基本规则9HYPERLINKl_bookmark16附录B(资料性附录)参数表11HYPERLINKl_bookmark17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用模板样例13HYPERLINKl_bookmark18附录D(资料性附录)测算示例16HYPERLINKl_bookmark19参考文献18IHYPERLINKl_bookm
4、ark12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过程5DB11/T101020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11/T10102013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与DB11/T1010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术语(见2和3,2013年版的2和3)增加了术语出处,对于已经标准化的定义,标明该定义出自的标准,对于改写已经标准化的定义,加注说明;删除了缩略语(见2013年版的3.2),在正文中有英文缩略语处标示中文全称;修改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估算基本流程图(见5.1图2,2013年版的5.1
5、图2);修改了功能点的计数规则描述(见5.2.1,2013年版的5.2.1);修改了工作量测算基本原则的描述(见5.3.1,2013年版的5.3.1);删除了工期测算(见2013年版的5.4);增加了费用测算两种方法的概述(见5.5.1);增加了内部逻辑文件(ILF)的概述(见附录A.2);修改了附录B,由规范性附录改为资料性附录(见附录B,2013年版的附录B);修改了北京软件行业基准数据(SSM-BK-201204)为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CSBMK(201809)(见附录B,2013年版的附录B);修改了生产率基准数据(见附录B.1,2013年版的
6、附录B);增加了电子政务行业生产率基准数据(见附录B表2);删除了规模调整因子(见2013年版的附录B.2);修改了附录D测算示例数据(见附录D,2013年版的附录D);修改了参考文献。本标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实施。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有限公司、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北京科信深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基数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软件造价分会、北京华鑫杰瑞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乐可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铁华晨通信信息技术有限
7、公司、北京中科汇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合力金桥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云星宇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海青、于铁强、代寒玲、张怀璘、许宗敏、刘东华、李培圣、娄允、张超辉、麻妮娜、关鹏、张志国、李世欣、刘俊、罗志强、刘先佰、熊世萍、黄建元、徐志斌、刘雪、杨振海、赵延升、王琪。IIDB11/T10102019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定制类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件开发费用的构成、软件规模、工作量及费用测算方法及过程。本标准适用于以功能性需求为主的定制类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
10、rcecost为达成软件开发项目目标所需付出的各种人力资源代价总和。SJ/T11463-2013,定义3.63.8非人力成本non-humanresourcecost为达成软件开发项目目标所需付出的人力成本之外的其他成本。SJ/T11463-2013,定义3.73.9直接人力成本directhumanresourcecost为达成软件开发项目目标而直接付出的人力成本。注:改写DB11/T1424-2017,定义3.7。3.10直接非人力成本directnon-humanresourcecost为达成软件开发项目目标而直接付出的非人力成本。注:改写DB11/T14
14、主要目的是保存由被计数的应用程序边界内的一个或多个基本处理所引用的数据。SJ/T11619-2015,定义2.1.133.21预估功能点计数theindicativefunctionpointcount3DB11/T10102019只进行内部逻辑文件和外部接口文件计数的功能点计数方法。3.22百分位数percentile在某实数集合中,对于集合内某元素X,如果该集合中有且仅有p%的数据不大于X,则称X为该集合的p百分位数。SJ/T11463-2013,定义3.20示例:如果仅有50%的数据不大于X,则X为该集合的50百分位数,简称P50。3.23功能点耗时率p
16、、软件维护等成本。直接成本包括直接人力成本和直接非人力成本。间接成本包括间接人力成本和间接非人力成本。本标准中所涉及工作量仅为软件开发过程所用工作量。图1软件开发费用构成注:不同的组织在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过程中应考虑已有财务或其他管理制度对软件开发费用构成的影响。例如,当软硬件购置费、测评费等费用单独列支时,不应再将上述费用作为软件开发费用的直接非人力成本重复计算。4.2直接人力成本构成4DB11/T10102019直接人力成本包括开发方项目组成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人力资源费用。其中,项目组成员包括参与该项目开发过程的所有研发或支持人员。对于非全职投入该项目开发工作的人员,按照项目工作量
17、所占其总工作量比例折算其人力资源费用。注:项目组成员通常包括项目经理、需求分析人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部署人员、用户文档编写人员、质量保证人员、配置管理人员等。直接非人力成本构成直接非人力成本包括:办公费,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产生的行政办公费用,包括办公用品、通讯、邮寄、印刷、会议等;差旅费,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产生的差旅费用,包括交通、住宿、差旅补贴等;培训费,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安排的培训产生的费用;业务费,开发方为完成此项目开发工作所需辅助活动产生的费用,包括评审费、验收费、第三方评测费等;采购费,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需特殊采购专用资产或服务的费用,包括专用设备费、专用软件费
18、、技术协作费、专利费等;其他,未在以上项目列出但确系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所需花费的费用。产生的仅为本次开发项目服务的采购费、第三方测评费等费用应计入软件开发费用。间接人力成本构成间接人力成本包括软件研发部门经理、项目管理办公室人员、工程过程组人员、产品规划人员、组织级质量保证人员、组织级配置管理人员等的工资、奖金、福利等的分摊。间接非人力成本构成间接非人力成本包括开发方研发场地房租、水电、物业,研发人员日常办公费用分摊及各种研发办公设备的租赁、维修、折旧分摊。毛利润构成毛利润包含开发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外的经营管理费用分摊、市场销售费用分摊、应承担各种税费及税后净利。5软件开发费用测算5.1
19、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过程软件开发费用测算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5注:不同的组织在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过程中应考虑已有财务或其他管理制度对软件开发费用构成的影响。软件开发费用中的直接非人力成本仅限于为开发此项目而产生的费用。例如,用于未来软件部署的数据库、中间件产品、服务器产品的采购费、第三方测评费等费用通常单独列支,不应计入软件开发费用;而由于特殊的开发环境而DB11/T10102019测算规模测算工作量测算费用图2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估算基本流程在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充分利用基准数据,对工作量、费用进行测算;在测算规模时,应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的详细程度选择合
20、适的方法;工作量、费用的测算结果宜为一个范围而不是单一值;费用测算过程中宜采用不同方法分别测算并进行交叉验证。如果不同方法的测算结果产生较大差异,可采用专家评审方法或加权平均方法确定测算结果。规模测算功能点计数应根据已知的项目功能描述,采用功能点方法测算软件规模。在测算规模前应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类似文档明确项目范围及系统边界。项目范围描述文档应包含最基本的业务需求,还应进行初步的子系统/模块划分,并对每一子系统或模块的基本用户需求进行描述或说明,保证可根据项目范围描述文档进行预估功能点或估算功能点计数。在预算阶段,由于需求较为模糊,宜采用预估功能点计数方法,测算未调整的功能点数。采用预估功能
21、点方法测算软件规模公式如下:UFP=35ILF+15EIF(1)式中:UFP未调整的功能点数,单位为功能点;ILF内部逻辑文件数量,单位为个;35内部逻辑文件功能点数分配常量;EIF外部接口文件数量,单位为个;15外部接口文件功能点数分配常量。在需求较清晰的情况下,宜采用估算功能点计数方法,测算未调整的功能点数。采用估算功能点方法测算软件规模公式如下:UFP=10ILF+7EIF+4EI+5EO+4EQ(2)式中:UFP未调整的功能点数,单位为功能点;ILF内部逻辑文件数量,单位为个;10内部逻辑文件功能点数分配常量;EIF外部接口文件数量,单位为个;7外部接口文件功能点数分配
23、个EIF,因此,此部分需求未调整的功能点数UFP为585。规模调整复用程度调整应对待实现功能复用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出可复用的功能及可复用的程度。对于委托方,应评估待实现功能行业的平均复用水平,并根据复用程度对规模进行调整,公式如下:US=RUFUFP(3)式中:US未调整的软件规模,单位为功能点;RUF复用度调整因子,取值为0-1的任意实数;UFP未调整的功能点数,单位为功能点。示例:理、会议管理、日程安排等。假设根据需求描述,计数ILF有15个,EIF有4个,该部分的整体复用程度是开发方开发过类似功能,但需要适当调整,不同复用度文件数如表1所示:表1各功
24、能复用度表因此,未调整规模US=420+40=460(FP)。5.2.2.2隐含需求及需求变更调整采用预估功能点测算规模时,应根据隐含需求及未来需求变更对规模产生的影响并对测算规模进行调整,公式如下:S=USCF(4)7政府部门甲拟新开发一OA系统,以支持其网上办公、文档流转等电子政务需求。主要功能包括收文管理、发文管功能类型不同复用度文件数功能点数功能点数合计ILF低9135=315中32/335=70高31/335=35ILF计数合计:420EIF低2115=30中02/315=0高21/315=10EIF计数合计:40DB11/T10102019式中:S
27、值和上限。示例:政府部门甲拟新开发OA系统,以支持其网上办公、文档流转等电子政务需求,经测算其调整后的软件规模为561.2FP,测算工作量过程如下:依据附录B.1,电子政务行业生产率取值分别为3.49、6.65、11.89;由于此时对开发没有特殊要求,所以RDF取值为1;依据附录B.2、附录B.3,应用类型调整因子取值为1,质量特征调整因子取值为0.9,因此计算可得SWF为,0.9;由此,可计算出测算工作量AE的最有可能值=(561.26.65)10.9=3358.78人时,而工作量测算最终结果的合理范围在1762.73人时到6005.40人时之间。费用
28、测算概述费用测算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8DB11/T10102019由工作量数据测算得出;由规模及规模单价测算得出。原则上,这两种方法测算得出的费用是相同的。可根据本组织管理需求及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依据工作量测算在获得了工作量测算结果后,采用以下公式测算费用:P=AE/HMF+DNC(6)式中:P软件开发费用,单位为元;AE测算工作量,单位为人时;HM人月折算系数,单位为人时每人月,取值为176;F平均人力成本费率(包括开发方直接人力成本、间接成本及毛利润),单位为元每人月;DNC直接非人力成本,单位为元;其中,平均人力成本费率F可根据本组织历史数据或行业数据确定。费用测算参见附
29、录C.3模板。完整的规模、工作量、费用测算方法、过程参见附录D。示例:假设某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测算工作量AE的最有可能值为3358.78人时,而工作量测算最终结果的合理范围在1762.73人时到6005.40人时之间,该组织历史项目的平均人力成本费率为25500元,直接非人力成本预计有培训费20000元,业务费10000元,采购费30000元,合计为60000元。计算得到最有可能的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P=(3358.78/17625500)+60000=546641.42元,软件开发费用的合理范围在315395.54元到930100.57元之间。5.4.
30、3依据规模及规模单价测算基于已确定的功能点单价测算软件开发费用,采用以下公式:P=SPPSWFRDF+DNC(7)式中:P软件开发费用,单位为元;S调整后的软件规模,单位为功能点;PP功能点单价,单位为元每功能点;SWF软件因素调整因子,取值参见附录B.2、附录B.3或本组织历史数据;在基于功能点单价确定预算时,为便于结算委托方不宜使用规模调整;RDF开发因素调整因子,在预算时若无特殊要求,取值为1。若需调整,参见附录B.4及附录B.5或本组织历史数据;DNC直接非人力成本,单位为元。直接非人力成本测算参见附录C.2。9DB11/T10102019附录A(规范性附录)功能点
31、计数基本规则功能点计数项分类功能点计数项分为数据功能和交易功能两类,其中数据功能包括内部逻辑文件(ILF)、外部接口文件(EIF);交易功能包括外部输入(EI)、外部输出(EO)、外部查询(EQ)。数据功能是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满足产品内部和外部数据需求的功能,体现系统管理或使用哪些业务数据(业务对象)。ILF或EIF所指的“文件”不是传统数据处理意义上的文件,而是指一组用户可识别的、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数据或者控制信息。这些文件和物理上的数据集合(如数据库表)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交易功能是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处理数据的功能,体现系统如何处理和使用那些业务数据(业务对象)。交易功能又称为基本过程,是用户可
34、如果是,记为ILF;否则为EIF。EI的识别10DB11/T10102019EI是处理来自系统边界之外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过程。目的是维护一个或多个ILF或者改变系统的行为。识别EI的基本规则如下:应是来自系统边界之外的输入数据或控制信息;穿过边界的数据应是改变系统行为的控制信息或者应至少维护一个ILF;该EI不应被重复计数。任何被分别计数的两个EI至少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否则应视为同一EI):涉及的ILF或EIF不同;涉及的数据元素不同;处理逻辑不同。E0的识别EO是处理向系统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过程。目的是向用户呈现经过处理的信息。识别EO的基本规则如
35、下:将数据或控制信息发送出系统边界;处理逻辑应至少符合以下一种情况:包含至少一个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产生衍生数据;维护至少一个ILF;该EO不应被重复计数。任何被分别计数的两个EO至少满足下面一个条件(否则被视为同一EO):涉及的ILF或EIF不同;涉及的数据元素不同;处理逻辑不同。A.6EQ的识别EQ是向系统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过程。目的是向用户呈现未经加工的已有信息。识别EQ的基本规则如下:将数据或控制信息发送出系统边界;处理逻辑可包含筛选、分组或排序;处理逻辑不应包含: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产生衍生数据;维护ILF;改变系统行为。该EQ不应被重复
36、计数。任何被分别计数的两个EQ至少满足下面一个条件(否则被视为同一EQ):涉及的ILF或EIF不同;涉及的数据元素不同;处理逻辑不同。11改变系统行为。DB11/T10102019附录B(资料性附录)参数表B.1生产率基准数据表表1全行业生产率基准数据单位为人时/功能点P10P25P50P75P902.374.267.1212.4117.34表2电子政务行业生产率基准数据单位为人时/功能点P10P25P50P75P902.033.496.6511.8915.76B.2应用类型调整因子参数表表3应用类型调整因子参数表B.3质量特征调整因子参数表表4质量特征调整因
37、子参数表12注:表格中生产率基准数据是基于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CSBMK(201809)版本的数据库,可随着行业基准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生产率基准数据通常使用P50的取值测算工作量、费用的最有可能值,使用P25和P75的值分别测算上下限。特殊情况(如项目目标约束极其严格)下,也可采用P10和P90的值测算上下限。应用类型范围调整因子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会计、工资、销售等经营管理及业务处理用软件等1.0应用集成企业服务总线、应用集成等1.2科技科学计算、模拟、统计等1.2多媒体图形、影像、声音等多媒体应用领域;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和娱乐应用等1.3智能信息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
41、/335=ILF计数合计:EIF低115=中2/315=高1/315=EIF计数合计:US(ILF计数合计+EIF计数合计)规模变更调整因子:S(调整后规模总计):说明:在预算阶段,复用度调整系数通常取值为1(假设复用度低);规模变更调整因子预算时取值为1.39,招标时取值为1.22;功能规模SUS*规模变更调整因子。14DB11/T10102019直接非人力成本测算表样例直接非人力成本测算表序号分项金额(元)备注说明1办公费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产生的行政办公费用,如办公用品、通讯、邮寄、印刷、会议等。示例1:项目成员因项目加班而产生的餐费宜计入直接非人力成本中的
42、办公费,而项目成员的工作午餐费宜计入直接人力成本。示例2:项目组封闭开发租用会议室而产生的费用宜计入直接非人力成本中的办公费,而研发部例会租用会议室产生的费用宜按照间接非人力成本。2差旅费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产生的差旅费用,如交通、住宿、差旅补贴等。3培训费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安排的培训产生的费用。4业务费开发方为完成此项目开发工作所需辅助活动产生的费用,如评审费、验收费等。5采购费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需特殊采购专用资产或服务的费用,如专用设备费、专用软件费、技术协作费、专利费等。示例:为项目采购专用测试软件的成本宜计入直接非人力成本中的采购费,日常办公用软件的成本宜按照间接非人力成本进
43、行分摊。6其他未在以上项目列出但确系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所需花费的费用。合计测算责任人:测算日期:年月日1516DB11/T10102019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表样例功能点测算规模、工作量、费用表1.未调整功能点数UFP(功能点)经过复用调整后的功能点数US(功能点)设定规模变更因子CF2.调整后的功能点数S(功能点)S=UFPCF(不调整复用度)S=USCF(调整复用度)基准数据(生产率)P25(人时/功能点)P50(人时/功能点)P75(人时/功能点)3.未调整的工作量UE(人时)计算公式:UE=PDRS下限(人时)最有可能(人时)上限(人时)设定调整因子应用类型调整因子AT质量特征调
44、整因子QR开发语言调整因子SL开发团队背景调整因子DT4.调整后的工作量AE(人时)计算公式:AE=UESWFRDF;其中SWF=ATQR,RDF=SLDT下限(人时)最有可能(人时)上限(人时)人月折算系数HM(人时/人月)176平均人力成本费率(含直接人力成本和间接成本+开发方毛利润)F(元/人月)直接非人力成本合计DNC(元)5.软件开发费用(元)计算公式:P=AE/HMF+DNC下限(元)最有可能(元)上限(元)最终费用/价格(元)功能点单价(元/功能点)DB11/T10102019附录D(资料性附录)测算示例需求示意项目背景:政府部门甲拟新开发一OA系统,以支持其网上办公、文档流转等电子政务需求。委托方需根据初步需求确定项目预算。本项目预算期需求较明确,委托方了解各功能通常的复用程度,并确定采用JAVA开发,无特殊质量要求,希望未来团队开发过此类系统。主要功能:收文管理、发文管理、会议管理、日程安排;功能描述:收文管理功能要求;日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