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课《氓》教案及知识点

1.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课《氓》教案篇一

1.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通过虚词“矣”体悟情感变化,感受语言之美。

2.分析卫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培养坚强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悬念,激发诗趣

师:初中我们曾学过《诗经》中的作品,哪位同学们能说说?(生答《关雎》《蒹葭》)

师:这三篇中的主角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家发现没有?

生:主角都是女子。

师:《诗三百》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画的都是女子形象,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活泼顽皮,无论是《兼葭》的在水伊人,还是《关雎》里的窈窕淑女,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不过学者鲍鹏山在《美丽〈诗经〉》中却说“《诗经》里完美的女性当属那位卫国女子”,也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氓》中的女子,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完美的”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这篇优美的文本。

首先,我们把学习目标一起读一下。带着学习目标,我们进入文本学习。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板书:氓卫女)

环节二:预习展示,梳理诗文

师:“体悟法”是学习诗歌的有效方法,所谓“体”,即以诗句为媒介,与作品对话、交流。何谓“悟”?即出乎诗外,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生成新的思想与新的情感。“以诗人的诗句为媒介”,我们首先得读懂诗歌。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成果。

注音,重要词语,比兴手法,重点句子翻译

师:从检查的情况看,大家预习很到位。下面我们把课文齐读一遍。

环节三:细节赏析,觅获诗情

(一)分析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变化

生:淇水。

师:它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答):三次。

师:三次出现淇水,只是简单地重复吗?

情景设想1、不是。第一处写淇水是卫女与氓热恋的时候;第二处卫女与氓处于婚变期;第三处卫女与氓分手。

这三处的情感是一样的吗?

情景设想2、从情感上来看,第一处穿越淇水时,正是卫女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离别时十八相送,难舍难分。淇水清澈明媚,女子痴情陶醉,甜蜜而幸福。第二处看到淇水,卫女与氓处于婚变期,此时的女子感慨万千,内心情绪如同这淇水一样汹涌澎湃;第三处,卫女看清男子面目,此时的淇水尽管无边无际,但卫女却感到波澜不惊,因为卫女已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心静如水。(掌声)

师:解读得不错。我觉得你已经走进了诗文,已经靠近了卫女,看来你是卫女的知音啊!你觉得这几处应该怎么读?能不能把你刚才的分析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生读,饱含深情。)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能不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这位同学读出了“卫女”怎样不同的心情?

情景设想:第一处喜悦而缠绵。第二处悲伤而沉重,第三处幽怨且决绝。

(老师板书:喜——悲——怨)

师:王国维曾经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哪位同学能结合刚才我们对淇水的分析谈谈自己的理解?

情景设想1、“淇水”是景语。卫女的情感变化是“情语”。一条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情景设想2、“淇水”是一个特定的意象,它见证女主人公的遭遇由热恋到婚变到决裂的过程,是“景语”,卫女的“喜”“悲”“怨”则是“情语”。

师:“淇水”还彰显诗歌感情发展的脉络。“淇水”是凸显于文外的脉,“情感变化”是内隐于文中的络,这是我们解读《氓》的一把钥匙。

(二)体悟“矣”的情感变化,感受诗词语言之美

(放投影: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师:这一节每一句都有一个相同的字,看出来了吗?

师:这几个“矣”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

师:你来读一读。

师:评价后,分析每句诗里卫女的心理活动。

情景设想:第一个“矣”开始陷入沉思,起调应缓慢而低沉;想起自己多年任劳任怨的劳作,第二处“矣”语调加重升高,第三处想起丈夫的不仁和凶暴,满腔悲愤,语调更高;第四处无奈投靠娘家后,却遭到家里人的嘲笑,进退两难,更加热烈而高亢。至此回忆已尽,想到前途茫茫,从激愤中落入空虚,后一个“矣”落下来,缓慢而低沉。

师:说的太好了,你也是卫女的知音啊!一“矣”传万情,读法各不同。大家读一读这一节,看能不能读出这种节奏的起伏,体会情感的变化?(生读,声情并茂)

环节四:议读比读,提升诗旨

师:通过“体”,我们感知了诗歌的节奏变化之美,情感丰富之美,这首诗要“悟”的是人物形象之美。回到课前当代学者鲍鹏山的评价:“在《诗经》中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生讨论)

情景设想1、我觉得她是完美的。表现在她能热烈追求恋爱自由、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毅然许婚,其胆量和勇气令人钦佩。

情景设想2、当她觉察男子变心后,面对丈夫的负心薄幸,她能从婚姻中幡然悔悟,不再指望依附男人,决心走自己的路,追求自由,维护尊严。是敢爱敢恨,极有主见的女子。

(板书:负心薄幸)

情景设想3、热恋时“送子涉淇”十八相送,依依不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也真诚流露出热恋中女子的天真、痴情、诚挚。到后“反是不思,亦以焉哉!”写出了女子婚变后的自我觉醒、清醒和理智,决绝时的无畏无惧、自强自立。

(板书:痴情觉醒)

情景设想3、她的完美还表现在以下方面:婚后辛勤劳作,勇于承担,如“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的家境不好,女子未有丝毫嫌弃,自从嫁到男家,就下定决心与心爱的男子同甘共苦,安贫守道,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这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情景设想4、我觉得她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作为恋人,她多情温柔;作为妻子,她勤劳忠贞;作为弃妇,她自尊自爱。

师:哪位同学能把表现卫女善良多情、淳朴天真、任劳任怨、自强自立的诗句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声情并茂。掌声。)

师:你读出了对卫女的认可,很好。关于卫国女子是“完美的女性”,同学们论证较充分,有不同看法的吗?

情景设想1、我认为她是不完美的。鲁迅曾说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女子的婚姻悲剧虽然主要取决于男子的背信弃义,但是与她自身也有很大关系。首先她婚前过于草率,太过于主动。初恋时过于主动,热情;忽略氓的急躁易怒,忽略父母之意,轻易许诺“秋以为期”;热恋后又过于投入、痴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完全沉溺于爱情之中,失去自我,这一点为她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在爱情面前,她卑微到了骨子里。

情景设想2、一个巴掌拍不响。女子在婚后虽然为这个家庭任劳任怨地付出,辛勤劳作,但她不注重提升自己的魅力,忽略自我地位,忽略与丈夫的精神交流,终于把自己变成了黄脸婆,导致了丈夫的变心……

情景设想3、这要求也太高了,难道需要每一个女性“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打得过小三,斗得过流氓”?

……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爱情是一个永远都值得争议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个人今后都要面对的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问题都不一样。欢迎同学们课下继续争论。

我想来谈谈完美,既然谈到,那就应该有比较才是,我们来看看《诗经·郑风·遵大路》里的弃妇。

(课件展示:《诗经·郑风·遵大路》)

【原文】

遵大路兮⑴,掺(shǎn)执子之袪(qū)兮⑵!无我恶(wù)兮⑶,不寁(zǎn)故也⑷!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chóu)兮⑸,不寁好也⑹!

【注释】⑴遵:循着,沿着,顺着。⑵掺(shǎn):拉,拽。执:拿,持。掺执:拉住。袪(qū):袖口。⑶恶(wù):嫌恶。无我恶(wù):不要嫌恶我。⑷寁(zǎn,又读jié):速,快。故:故人。⑸魗(chóu,又读chǒu):通“丑”,丑陋,不好看,让人厌恶或瞧不起。⑹好:旧好。

现代汉语阐释:

沿着大路往前走,拉住你的袖。不要嫌我把气怄呀,不要背弃故旧轻分手。

沿着大路往前走,拉住你的手。不要嫌丑把我丢呀,不要背弃相好不肯留。

这位弃妇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和卫女有何不同?

情景设想:面对男子的抛弃,她是苦苦哀求纠缠不休。而我们的主人公却是冷静反思,主动决绝、追求自由,维护尊严,反映了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

师:《诗经·氓》中的卫女是世界文学第一位弃妇形象,几百年后,西方文学也出现一位弃妇“美狄亚”。美狄亚是科尔喀斯王的美丽女儿,爱上了前来夺取世界之宝金羊毛的伊阿宋,美狄亚真心去爱伊阿宋,并竭尽全力帮助他,后来伊阿宋自私自利,喜新厌旧遗弃美狄亚,这与《氓》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氓》中的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只有怨恨,没有任何报复行为,而美狄亚得知伊阿宋变心后,烧毁了新娘,并且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目的是让伊阿宋断子绝孙。同样是弃妇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

情景设想1、卫女。

师:为什么?

情景设想2、相对东方女性的刚烈,我更加喜欢中国女子的这种温婉。

师:这是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人物个性鲜明,直指苍穹。而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和。反映在卫女身上,就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既怨又能受,后也只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样就取得了双重的效果:因其命运的悲惨,使人产生无限的同情;但又恰恰在这样的婚姻悲剧中,女主人公能保持清醒冷静理智独立自尊,“能够觉察到不平等,进而能够起来反抗这不平等,这便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正是这种觉醒和反抗,使人生出无限的敬意,塑造出中国弃妇的完美形象!

师: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一幅对联把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串词连起来。

(板书:怨氓负心薄幸实可恨;喜卫女痴情见弃终觉醒)

生:老师,这不是对联,字数不对。

师: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字数的确对不上,见过这样的对联吗?

师:袁世凯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幅对联,内容如下: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五个字对七个字,有什么寓意呢?

生: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哦,氓对不住卫女。(恍然大悟)

师:同学们,历史的车轮驶过三千年,同样的故事依旧在上演。诗经之所以成为经典,是说它跨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

我们学习诗歌,不仅仅流连于今天的课堂,它可能课后会带给我们更深的思索。学完本诗,如果你能像叶嘉莹女士说过的“养成对诗词中之感发生命的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共鸣”,那便是我们这节课大的收获!

环节五、课后作业

朱熹《诗集传》评价此诗说:“此*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内容及表现手法,感受其古典韵律;把握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理解其婚姻悲剧的原因;学会在朗读中理解诗意,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2、情感与态度:理解诗中悲剧产生的原因,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正确评价诗中的主人公。

3、方法与过程:诵读体会,指导背诵,利用注释读懂诗歌,整体把握诗的内容,重点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氓》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导读式、诵读式

教学课时:二个课时

教学预设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的一首卫风《氓》。

《诗经》是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汉代以前,称《诗》或《诗三百》,后因汉代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风”大都为周王室派专人收集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多是宫廷乐曲歌辞,为贵族统治阶级所作;“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直接铺叙陈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抒情效果。

二、播放录音,同学正音。

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补充注释:谋——商量垣——墙陨——落

成语,信誓旦旦:誓言说得极其诚恳可信。

三、齐读,请同学复述这首叙述诗的故事情节。

一个貌似忠厚的男子向一个年青漂亮的女子求婚,女子答应了。结婚之后,尽管女子日夜操劳,但男子感情不专一,并对女子施加暴力,后女子回到了娘家。

可以简要概括为:恋爱——婚变——决绝(断绝;坚决)(板书)

从内容上说,是一首弃妇诗;从表达方式说,是一首叙事诗。

四、提问教读

1、头两句是用哪种表现手法写的?

赋。用赋说的手法写男子与女子接近,求婚。“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这就是商品流通的方式。

2、氓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觉得“蚩蚩”解释为“忠厚老实”合理还是“笑嘻嘻”合理?

3、“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可以看出两人什么性格特点。

男主人公生气了,可见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善解人意、温柔、体贴。

4、一二节哪些句子能看出女子处于热恋当中?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痴情、热烈。

5、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两人顺利地结婚了。

6、三四节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联想,而联想应该是从眼前景物而想到所要吟咏的景物人事,也叫托物起兴;两者之间若有相似点,同时也能构成比喻,叫做比兴。

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结构上:①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暗示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③过渡。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什么手法?

比兴。桑葚和爱情都是甜蜜的。

跟上文一样,是议论性的诗句。看注释。连用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老祖宗早就总结出的至理名言,不可不听。

8、怎样理解“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子更重感情,容易坠入情网不能自拔;女子易沉湎于回忆,沉溺于幻想,不够理智;女子重过程,男子重结果;女子专一,而男子易朝三暮四;女子青春易逝,输不起明天……各人可有不同的理解。

10、第五节、第六节表现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复杂心态?

悲伤(兄弟嘲笑,回去以后尊严扫地)、怨恨、悔恨、不舍、坚决。

11、这两节中让人动容和心碎的“血泪之言”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例:“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这句写得十分细腻,怨愤至极,嘲笑自己曾经天真的想法。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坚强决绝的背后是无尽的伤痛,余哀绵绵,她将独自承担苦痛,面对嘲弄讥讽。这种复杂情感的表达有独白,有回忆,还有比兴手法。

1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暗含什么意思?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比兴,见注释。

这首诗中有三处提到淇水,首章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是赋;四章之“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是兴;六章之“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比兴。三写淇水正为我们提示了女主人公思绪的轨迹。作为弃妇,她的心情悲痛而又惘然,人处于这种心情之下,所产生的忆念,往往是由近边的景物唤起的,这在心理学上称作“暗示”。“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是弃妇归途中的实境,当年初议婚约时,她曾“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正是渡过了淇水,他们才订下了“秋以为期”的誓约,也才有了以后的一切。淇水,是她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还有一种解释:女子自诉婚后的贫苦生活,想到当初毅然渡淇水而来,因此好不怨恨。我同意前一种,汤汤之水像是女子无尽的哀伤。

五、小结:全诗是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形式写成的,运用比兴和对比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一炉而增强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性。尤其是成功地运用了边叙事边抒情的手法,在叙事中抒情,又在感情的抒发中将人物的身世、遭遇徐徐道出,两者有机地融合,充分表现弃妇又怨又恨、又要完全忘却,又无法摆脱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六、合作探究:完美女人与永恒悲剧

1、“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诗经》中的名句意思是:你我生死在一块,立过的誓言不会改。深情牵着你的手,与你到老不分开。

2、朱熹曾就此诗的内容说过这样一句话:“此*妇为人所弃,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3、当代学者鲍鹏山说:在《诗经》中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探究一:《卫风·氓》中的女子形象

探究二: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讨论分析

1、女主人是如何充当自己三种社会角色的?

作为恋人的她浪漫,多情、温柔

作为妻子的她贤慧、勤劳、善良

成为弃妇的她自尊、自爱、自强(或:刚烈、清醒)

2、面对爱情走向婚姻,她是否具有理性?

3、氓的婚前婚后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引鲍鹏山语:女性的美德与可爱,往往与男性的恶德与可恨的对比中,才更显得鲜明。

4、是什么导致这场婚变的?

(1)氓的用情不一,没有责任心。(2)男权制。

明确:“导致爱的消失的力量,正是当初导致爱的产生的力量。”“悲剧之令我们恐惧,不是由于它必然发生,而是它可能发生。”

(3)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我”也有责任。

5、如何看待课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1)爱情,值得追求,但不可沉溺;

(2)爱情与家庭幸福需要双方奉献与付出。

“仲春三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地宫·媒氏》)那是一个男女关系自由开放的时代。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婚变后是有可能获得幸福的。

小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七、诵读与拓展

1.诵读并背诵: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点。

2.比较阅读:

(1)阅读现代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的《弃妇》(节选),诗中的弃妇形象与《氓》中的女子形象有何不同?。

长发披遍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

一个彷徨于死亡者墓前的弃妇,她的悲伤和痛苦都是无法为他人所理解的,无法改变的。诗人描述了弃妇的状态,她丑陋、老苦,她狂呼、怒号,她直面黑夜、又不得不与蚊虫为伍,她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坟墓之侧,再也流不出眼泪。她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

这个弃妇写得更压抑,更痛苦,更凌厉。

(2)诵读舒婷的《致橡树》,体会新时代女性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课《氓》教案篇三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重点:

1、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兴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度作用。)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二、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三、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导入:冰心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不同的女性展现不同的风采,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演绎着不同的历史。《卫风氓》是一首距今2700余年的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的诉说了其情感经历和深刻体验。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世界。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疏通字词、疏通文意。

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从女子对他的信任来看,氓没有轻浮和谄媚的形象,后来女主人公的回忆也没有提到这点。

2、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fěi”

于:通“吁”,感叹词。[xū]

说:通“脱”,摆脱,脱身。

泮:通“畔”,边岸。

1、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全文结构

一段:定情。

1、人物形象: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主见。氓急躁、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一部分:相恋(一、二章)

1、基调:热情,幸福

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婚变(第三、四、五章)

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同时又是比,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比: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神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女子婚后表现: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四、合作探究:

(1)女子答应嫁给氓,是不是太草率?

答:不。①青梅竹马。②婚前通过氓进行了占卜。

(2)女子被遗弃,责任在氓还是在女子?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终还是被丈夫遗弃。

(3)氓为什么要遗弃女子?(色衰爱弛)

(4)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5)女子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

(6)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7)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不是。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8)这场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讨论。

(9)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讨论。

(10)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11)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当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见证我对你的温柔和痴情。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见证我对你的忠贞和专一。虽然婚后生活是贫困的,但当初我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对你是多么的专一,可是你却如此无情。(郑笺《毛诗正义》)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见证了这桩不幸的婚姻。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在这里,淇水就是这位负心汉的见证。

五、从课文中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爱情观?

1、婚姻中的女子必须保持经济独立和人格尊严;

2、婚姻必须有爱情维系,保持个人魅力;

3、男女应具有守护爱情的终生理念。

总结:独立人格、个人魅力

六、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语言设计他们另一样的生活。4.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课《氓》知识点篇四

2、风、雅、颂:《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赋、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5.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课《氓》知识点篇五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THE END
1.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赏析及原文出处和翻译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 王风 ·http://m.nbruiy.com/zuowenjichuzhishi/374387.html
2.苦命人,古今大抵如此——《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从早忙到晚一刻也不停歇。长尾巴的狐狸啊,还能在那幽深的草里游玩,官员们的车子,在周朝大道上来来往往。02 通说认为这首诗是西周末期基层官员所作,因为最后一句出现了竹车这么一个交通工具,不过从整首诗的格调来看,很=更像是在抱怨被朝廷征用的征夫的悲惨命运。首先从这首诗重复两句“哀我征夫”来看,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89593058895775&wfr=spider&for=pc
3.有哪些很文艺的适合摘抄的名句?晚霞自会俯腰。4.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 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 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5.我以为,最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0970055/answer/45355101271
4.初中语文理解性填空,必考50篇古诗文默写填空题7. 《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 二、《鱼我所欲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舍生而取义者也。 2. 《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http://www.zhongkao.com/e/20210927/61512fd2d0395.shtml
5.100首你只知一句,却不知全文的经典古诗词!(必须收藏)#读书##感悟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因爱慕之情所迷,觉得对方女子无处不美,完全呈现一种自我陶醉的境界。如果彼此有缘分,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某时某刻相遇。 003 题桃花扇传奇 清·陈于王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https://xueqiu.com/6827215131/242405205
6.[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高二语文诗经四首知识精讲1 、《诗经》共305篇 ,又称“诗三百” ,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 ,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 http://www.sudunlaoyingcha.com/wmgw/483876/
7.课课练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答案8篇(全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两个诗句。 (4)、《卜算子·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和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ns7upvp.html
8.诗经著名的句子诗经名句精选100句《诗经·采薇》。昔日我出征的时候,杨柳随风吹动。如今我归来,已经大雪漫天纷飞。 10.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出自《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这是一首描写恋爱中的女子等待心上人的情诗。在风雨交加、鸡鸣声声中,女子等待心上人的归来。https://www.lz66.cn/jdyj/jdyj141931.html
9.表达相思的优美诗句(优秀9篇)16、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1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18、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9、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https://www.xfanwen.cn/art/5e73b62eb0a4c.html
10.七年级语文创新型作业(精选8篇)就其中一首写出自己的赏析? 第五主题:让爱住我家,做!做!做!自己在节日为家人做的最得意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做家务、孝敬父母都可以)。 第六主题:打点行囊数宝藏,我是今春大富翁! 自评: 家长赠言: 教师寄言: 四.熟读成诵名句(20个)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千里之堤,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1cgwc62.html
11.岷江东流《高庙山》小辑我用我的方式 表达我此生的心意 今生留言! 来世无憾! ——岷江东流 2018.08.03 ? 【岷江东流|《高庙山专辑》(一至八)】 (八) 《初夏日记三则》 (1) 晨光里 静坐台阶望松柏 花香中 轻依栏杆看槐花 平铺直叙 一树红花出绿海 突然惊叹 三位美人花中来 https://www.meipian.cn/uchdnq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