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开篇风水宝地,说件大事,开学季专场,今天上午11点直播,仅此一场!
老朋友都知道直播的“潜规则了”,以往每个品牌,总有“献祭”几个福利单品,作为开场秒杀给直播引流。
我一直想着,要是能自己播,我就把每个品牌的开播福利炸,组个合集,件件都是秒杀价多劲爆!
整个暑假攒了2月,终于等到今天,几乎件件都是孩子开学刚需,妥妥提升孩子学习效率,帮孩子快速适应校园生活。
工作室小伙伴都疯狂心动:价格优惠那是最基本,关键省心啊。直接抄作业就行,省得自己绞尽脑汁,还怕有遗漏。
价格都几近成本价!
这次,终于能自己说了算,不用藏着掖着了!
——我是分割线——
正文走起~
我一听,假的!
央视什么身份?我什么地位?
一个人不可能挣到认知以外的钱;也不可能接住认知以外的富贵,更不可能接得住能力之外的馅饼。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但对方非常诚恳,一直在输出,我着急照顾孩子,回应的有点心不在焉。
后来我就忘了这茬,上周从杭州回来,对方就继续跟进,我才大概了解了,原来是央视旗下的数字频道。
跟我以为的正儿八经CCTV-1还是有差别的。
果然,我就说这泼天的富贵,怎么可能轮到我?
而且,只是试镜,说白了,就是大概率会做“分母”和当“炮灰”的命。
不过也因为如此,反而可信度增加了些。
于是决定去瞅瞅,主要是单调的生活让我的灵感有点枯竭,写作的人需要灵感,就当是体验生活了。
当然,我还是十分警惕的,提前问好,收费不?收费我可不去。
这年头招摇撞骗的路数多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也多了。
免费体验生活可以,当炮灰也不是不行,但如果要钱、割我韭菜,那不行,央视栏目组也不行……
直到对方说不要钱,确定是“免费体验项目”之后,周六就让C爸陪我去了。
一句话总结就是:
第二轮,跟制片主任:说说你做这件事的初衷
前两轮的主任,都是4、5十岁的中年男人,最后一轮的主持人是位年轻的女性。
第一轮VS评审主任
我其实是十分社恐的人,很不习惯这种“把自己递出去,交给别人评判”的感觉。
我是第二位报选题的人。
还没开始就紧张,第一位选手做阐述的时候,我就绞着手背词。
负责我的工作人员说,您不用紧张,评审主任也是位爸爸,还是位文科生,台里多年的老文案,非常感性,你正常说您养孩子的观点就行。
啊?他家娃多大?
好像是老大高中,老二小学。
我紧张的心情,瞬间就回落了。
只要你有孩子,我们就是朋友,我就不愁跟你没话说。
高中的叛逆期孩子,有几个不让父母头大的?
尤其是青春期的小伙子跟父亲的关系,有几个不是剑拔弩张、互看不顺眼的的?
轮到我,坐下我就聊孩子。
“很多父母其实是没有掌握比较正确的跟孩子沟通的方式的。尤其是几个关键的叛逆期,比如说trouble2的执拗期、7、8岁狗都嫌的小学期,当然还有最让人头疼的青春期。
这些时候,我们做父母也不是没有付出,但效果总是南辕北辙,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搞懂孩子的心理,一味的用我们自以为对的方式去教育他。
比如T2的孩子,只是因为秩序敏感期,我儿子正好这个阶段。
其实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完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成长,构建秩序。
他们对所有事情的发生,内心都有一个预设的脚本,一旦没按脚本走,他就觉得你破坏他的秩序,他自然要求你重来或者恢复。
那如果大人不懂,自然就不理解,那掰开的饼干你非让我合上,你这不是无理取闹吗?
我养老大的时候,就觉得处理孩子这种无理取闹好痛苦,怎么让步都不行。
但老二就有经验,首先我大概率会先征求他的意见,饼干要不要掰开?橘子皮自己剥还是妈妈剥?
这就避开了90%的雷区,当然了,偶尔踩雷,我也会真诚的道歉,‘抱歉我不知道你是这么想的,妈妈以为你希望我帮你剥了橘子皮,那我再给你拿一个新的怎么样?’
他被理解了,他就愿意重新写套剧本。”
说到这一趴,主任频频点头。
是呢,这么难搞的T2,哪个父母能忘记当年的崩溃呢?况且,他还经历过两轮。
这一趴说完,主任就忍不住抢问了,“那青春期的孩子呢?
我老大高一,现在真是没法沟通,你说什么他都对你爱答不理!”
我:我们国人,因为很多父亲延续的是父辈的养育方式,就是会比较严父的风格。
我:其实青春期的男孩子,父亲的影响是大于母亲的。
因为母亲的影响是细水长流的,需要很多细节的陪伴才会被感知,静水流深,日久生情。
但父亲的影响是电照风行的,如电光之闪耀,如狂风之流动。哪怕短暂也可以深刻。
不一定需要日日、时时在孩子面前闲晃,晃多了可能还嫌你烦。但在几个关键的时候,你发挥作用就行了。
主任:“哪几个?”
我:最简单总结的话,就两点:
1、他有成就的时候,你看到他
比如表现好的时候、成绩好的时候,一定要说出来你以他为骄傲。
中国父亲总是讷于言、而敏于行。
但一定要说出来,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爱。
当面说不出口,就曲线救国,跟妈妈夸他,跟亲戚朋友夸他。
2、他低谷的时候,你接住他
(现场嘈乱,后半句没听清,主任还身体前倾、专门提问,低处的时候怎么着?)
低处的时候,您一定要接住他。
青春的男孩子很敏感,有学业压力,有同伴压力,甚至还有早恋压力。
他低谷的时候,你一定让他知道,不管在外怎么被拒绝否定,在家他都是最重要的宝贝。
哪怕成绩考砸,父母也是你的退路,我们永远有给你兜底的底气和能力。
父亲在这两种关键时刻顶上去,你跟孩子的关系都不会太差。
心机的我,还突出了一下父亲角色如何发挥最大作用。
让主任同志不用有那么大的内疚感,果然他最后痛快的大手一挥,给我扣上了通过。
瞧,只要你有孩子,咱就有共同话题,谁家还没点亲子矛盾呢?这题我会答。
第二轮VS制片主任
我提前问了句工作人员,制片主任家也有孩子吧?
工作人员一脸姨母笑:有,有4个……
哈哈,行了,不用剧透了,这题闭着眼我都会。
4个孩子最头大的,必然是多胎子女之间的矛盾和偏心问题啊。
关于做这件事的初衷:就是更好的养育自己的孩子,如果能顺便帮助更多人,就更好了。我会用我学到的理论和我自己养孩子的经验结合,去总结一些更接地气更实用的方法。
精准出击,看我多精!
果然,制片主任:“家里孩子多可不好养,我家4个孩子,你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做都有孩子觉得你偏心。”
我先说了出生顺序对孩子的影响。
不必过于“公平”的,期待每个孩子都一样。
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每个角色都可能出彩。
很难说哪个孩子今后的幸福指数就一定更高。
就像“命运的一切馈赠,其实都暗地里标注了筹码”一样,命运对多子女的一切掠夺,未来的某一天,都会成为福报。
最后,制片主任,“你的书我买一本吧,你的工作一定很幸福,希望你以后能帮到更多人。”
大笔一挥,我就来到了第三轮,我心说,这有点过于顺利了。
第三轮VS主持人
最后到了试镜环节,我才知道,女主持人是丁克主义……
顿时心就凉了半截。
嘉宾和主持人的试镜,就好比演员们演对手戏。
好的对手会让你兴奋,甚至超常发挥,比如前两轮,我跟俩位主任,都聊的超了时长,因为对方忍不住问,我也忍不住说。
否则,会压制你的表达欲。
果然,上来第一问,就给我问懵了:养孩子您遇到过最难的事儿是什么?
我原地懵了3秒,大脑飞速运转,养孩子,又哪件事不难呢?
从产检到生娃,一路彻底丢掉“肉体羞耻感”难不难?
生到一半,顺转剖,难不难?
月子里睡不了整宿觉,差点抑郁,难不难?
小区大妈指指点点你全职带娃不去上班,难不难?
重回职场跟社会脱轨,难不难?
婆媳矛盾、隔代养育鸿沟无法逾越,难不难?
孩子的社交问题,难不难?
孩子有学习障碍,难不难?
但要真说出来吧,好像又真的有点矫情。
所以我只好真诚地回答,嗯,每个阶段都各有难题,像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等TA上了幼儿园……等他上了小学……
我看主持人波澜不惊的表情,我就知道她没办法跟我共情。
毕竟上一个养生话题,嘉宾听她声音有点嘶哑,建议她保护嗓子该用哪几味药材泡水时,她恨不得拿小本本记下时脸上的神采奕奕,跟我在前两位主任脸上看到的一毛一样。
试镜结束,闲聊环节,主持人说,“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呀?而且老大都9岁了?真的不像,看上去好年轻”。
我也客套,“您也好漂亮,本人比电视上更漂亮呢!”
我跟同性之间关于外貌的商业互夸,可能得止步于10年前了。
▼央视化妆师给我整的试镜妆容,我有20年没敢这么梳过大背头、露过大额头了,真的显年轻?
不是,歪楼了。
咱就说,如果是俩妈妈,可能以这个话题结束吗?
已育和未育果然是两个品种,我应该是所有试镜者中,出来最快的一位。
从前两局的意犹未尽,到最后一局的草草收场。
看来运气这事儿,也是存在能量守恒的。
完。
PS:别忘了正事儿,预约上午11点的直播~
二胎,啥时候最难?每天都在崩溃的我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老二都比老大精、更容易偏心老二?背后真相扎心了……
DD报复姐姐,原来是这个原因!!二胎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啊!
我们是CC爸妈,家有一双儿女CC&DD。
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
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