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一个非常清晰的、直接的收益就是促使学员行为改变,能够运用课程所学解决问题,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但是,有经验的培训师都会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没有人愿意被改变,除非他自己想要改变。因此,学习设计者及培训师,要真正地做好培训,必须深谙行为设计的方法论。而福格的行为设计理论,为我们的学习项目设计提供
培训的一个非常清晰的、直接的收益就是促使学员行为改变,能够运用课程所学解决问题,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但是,有经验的培训师都会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没有人愿意被改变,除非他自己想要改变。
因此,学习设计者及培训师,要真正地做好培训,必须深谙行为设计的方法论。而福格的行为设计理论,为我们的学习项目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是每个学习项目设计者必知的知识体系。
福格行为模型(FBM)是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行为设计专家福格博士提出的一个著名行为科学理论模型,它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的普遍规律,广泛应用于习惯养成、行为改变以及产品设计等领域。
我们先了解一下福格行为模型的结构及概念,再基于模型的基本原理,看看如何设计学员的学习行为。
三个特定因素
M-动机:动机是做出行为的欲望,即:我采取了某个行动可以得到什么,或者是避免什么事情的发生,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在这里我们可以相当中国的一个充满智慧的成语”无欲则刚“,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任何的欲望,你就无法左右我。
P-提示:提醒你做出行为的信号,你可以理解为行为的触发器。例如:你看到手机短信及各种App的红点提示的时候,你会去尝试消除这些红点。这些都是行为的提示,或者触发器。
四大原则
原则1—动机越强,行为就越有可能做到
影响资源少:在真实的场景中,我们能够影响对方动机的资源会很少,这意味着你较难通过资源模式影响学员的学习行为;
动机是复杂的:动机因素是复杂的、多样性的。对于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的动机属性也会有差异。例如:同样是新员工培训,很容易得到的工作与很不容易才得到这份工作的人的学习动机是不一样的。动机的诱因往往与三个要素有关:人物、环境与情境。
动机存在相互冲突的属性:动机不是单纯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想要与还要,举个例子来说:我有强烈的减肥的动机,但是我却不能抵御美食的诱惑,这个动机就构成为行为的两个对立面。这也是我们有时候很纠结的原因。
在我们设计行为的时候,只有既有动力又有能力的时候,才能让行为落到行动曲线以上。学员在比较舒服的状态下执行你所设计的行为,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图中所示的蓝色区域)。
原则4—没有提示,任何行为都不会发生
焦点地图
学习项目的设计者必须意识到,学习提示是学习行为的起点。根据动机与能力的强弱,学习提示类型会有所不同。
第一象限:高动机低能力
第二象限:高动机与高度能力
第三象限:低能力低动机
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机会完成学习任务,针对这类学员提示是无效的,要做的是辅助提高动机因素。
第四象限是:高能力低动机
行为设计
学习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定义学习目标,具体参考的模型是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但是仅仅有这个目标是不够的,学习设计师必须将学习目标设计为学习行为。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希望学员能够记住课程中的20个知识点,你就需要基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在一个月内安排不同形式的复习动作,这个时候目标将转为具体的行为。
这个是在学习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员每完成一个学习行为就需要获得一定的正向反馈,这一点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是很容易实现的,特别是基于游戏学习规则和而设计的反馈机制,将非常有效地巩固学员的学习动机。
当然线下的真实的反馈,实物的奖励也是有效的,其前提条件是你有足够的资源。
学习的设计者需要意识到,帮助学员建立学习习惯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由于每个人的动机与能力的状态不同,提示的频次也会因人而异。但采取较高频次的提示,能够促使行为与提示产生稳定的关联,让行为学习与刻意练习成为一种习惯。即,你需要思考的是,什么可以促使该行为的发生。具体而言,可以在学员出现的地方,反复地提醒学员需要完成的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