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谈笛卡尔qianbuhan

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的起点,因为他确立了先验主体性原则。这是西方哲学史的变革。黑格尔说他是哲学领域的英雄。

笛卡尔是数学家,数学的真理体系由不证自明的公理推导出来。所以笛卡尔的哲学也要找到不证自明的公理。我思故我在,我怀疑这件事不能再怀疑了,怀疑就是行判断,行判断就是思,思想给出判断,但判断不是物质状态,有真理和谬误之分,感受无真假,判断有真假,表明了判断的给出者不是物质的东西。判断确实需要大脑皮层,但是不能把判断还原为大脑皮层的生理化学过程。没有头脑我固然不能思维,但是我们不能把思维还原为头脑的物质过程。于是行判断者,就是我,我的存在是被判断证明了的,由于判断不是物质状态,所以判断者不是物质的东西,虽然他需要有一个物质基础,大脑皮层,但是还原是不可以的。所以我的存在是一个自明性公理。我思故我在。哪怕判断者给出一个否定自身存在的判断,这个判断本身也证明了我作为主体的存在。这被批判为唯心主义,但是反驳不了。领会了笛卡尔的主体性原则,自然就会懂佛学讲的心。

禅宗讲即心即佛,我们的自本性就是佛性,我们如何去发现佛性,本心起来就发现它了。见性成佛。性是主体。悟,本心自悟。心不是客观的东西,心是主体。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末使惹尘埃。这里的心还要被拂拭,说明不是主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里心是主体了,不是客观的东西。

动物没有主体性,因为它不会生出烦恼。慧能说,烦恼即菩提。和我思故我在如出一辙。所以别把烦恼和觉悟对立起来,它的根源是同一个,主体性。禅宗打坐就是让我们的主体性实现从烦恼到智慧的转变。禅宗用烦恼来证明人的主体性。笛卡尔用思来证明。所以修行不是外在的修。先验主体性原则,为什么加个先验,真理人心本就具备。真理不要到心外去求,禅宗说学佛不要到心外去求。人人都有佛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无生灭,本不动摇,本自具足,能生万法。用笛卡尔的语言,我们的主体理性本具备真理。只要运用理性的方法得当,可以担保知识无限进展。所以世界的支点不是上帝是人类自己的理性。用理性解决对自然界的知识问题,解决人类社会关系建构的道德原则,怎样的社会次序才是我们应当接受的。不要根据传统和习俗,要有理性的证明。道德问题也是运用理性来解决的。理性自身有认识真理揭示真理实现真理的全部能力,关键方法要得当。

运用理性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只是问题和道德问题。然而资本主义带给人世的并不都是美好,英国哲学家休谟开始挑战笛卡尔原则了,他提了两个大的难题。

A导致B,人们看到A就以为B要来了。所以科学是信念,认为未来符合过去。

如何从存在中推出应当?意思就是,理性能否论证价值?价值相对主义原则。理性不可能在价值领域贯彻到底。一个制度没有被推翻是因为大多数人在价值上认同它。经济学用价值中立掩盖了抢钱的制度,因为理性不能论证价值。

一个小偷通过专业知识判断此次偷盗一定成功,但那个老人衣衫褴褛,和他父亲一样,小偷犹豫了。所以价值判断无法通过事实判断来解决。无法通过关于存在的知识来回答。小偷决定不偷了,原因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按照笛卡尔的原则,这属于传统和习俗的信念。康德对休谟的问题的回应是第二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的三条绝对命令:

你效率高意味着战胜你的对手,你效率低意味着被对手战胜。马云996福报,修改了哈姆雷特的台词: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马云改成了:致富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假如我们仍然向理性提出价值论证的要求。就要论证人类有共同利益,但是人类是多元的。只有一点相同,人类要活在世界上,但是活着的价值呢?在这件事情上有共同价值吗?没有。《文明的冲突》。所以人类没有共同利益,彼此互相冲突。不同民族的利益在斗争。马克斯韦伯说:决定希腊各城邦斗争的结局的绝不是古希腊哲学的理性,而是命运,今天的人类状况,亦复如此。决定了不同利益的斗争的趋势和必然结果的,绝不是近代哲学的理性,而是命运。谁揭示了这种命运:《资本论》。

虽然马克思是在英国写的,但是,阁下,说的也正是你的事。

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但是,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所以一个国家应当学习其他国家的历史。这种规律是不用法令取消的,好处在于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今天的中国还在它分娩的过程中。今天学《资本论》是为了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改革开放三十几年就是痛苦的分娩,传统信念一一被破除,一个老农把牛卖了加入公司的时候意味着什么,几千年的传统信念被破除了,在土地上耕作洒下汗水,土地不会背叛我们。现在分娩痛苦的一个基本的病症就是信任危机,已经发展到社会解体的边缘。资本主义不是从中国发展出来的,我们是被迫走向这条道路的。欧洲民族把他们的天命强加给非欧洲民族了。这种强加是不可避免地,资本就是能增值的货币,资本的生命在于维持它的增值而且要以一定地速度增值。所以资本诞生于欧洲,一定把世界上所有人地消费需要当成它的市场,把整个地球地自然资源当作它增值的材料,于是它一定带来世界史。现在中国是分娩地最后一步,也是最痛的,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地历史诞生意味着什么?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跟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地根本区别在哪里?前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的增多。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交换价值的增值,也就是要让大货币生出小货币来。

生产方式改了,对财富的定义也变了。

千万不要再受传统的马克思哲学教材的影响,里面说生产关系的变更来自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又被理解为生产工具的进步。一种新的更进步的生产工具要求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于是旧的生产关系就维持不住了。这是错误的,是瘤毒。当行会手工业转向工场手工业的时候,工场手工业的主人不是师傅,是商人。生产工具没变。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工具和行会手工业的生产工具是一样的。别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理解为生产工具的进步带来新的生产关系。工业革命带来新的生产工具,但是他们老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了。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未形成时,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不会成为生产力,它会成为玩具,给宫廷贵族玩的。只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业已确立,瓦特的发明才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绝不是新发明的更先进的生产工具带来的,而是第三等级的新的感性意识来了。

这种感性意识是:奔向个人自由劳动和动产的自由。第一等级是僧侣教会,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手工业劳动者和商人。第三等级的变化不是来自马丁路德的启发,也不是来自笛卡尔的主体性原则的启发,而是来自自身的生存状况。

在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家族本位、团体本位、个人本位。中国原来是家族本位社会,近现代逐渐解体。文革有短暂的团体本位社会,后来出现伤痕文学。但是现在社会仍然不能用个人本位社会来定义。契约得以不折不扣执行的前提是什么?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人格,道德自觉的主体,否则契约随时被破坏。中国不是个人本位社会,个人成了利己主义的个人,因为“法制不立,秩序紊乱,个存侥幸,群情不安”。个人生存在如此社会的依托是家族本位社会的遗迹,叫熟人。熟人社会。个人本位社会里的个人在社会上做事跟人打交道不需要熟人。办事都要找熟人,大病也要托熟人,所以这不是个人本位社会,所以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状况。文化人类学的三大类型没有一个能放的上去的。所以它意味着某种过度,就是马克思讲的分娩时的阵痛。

马克思阐述资本主义前史。《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标题就是“所谓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的诞生最简单的表达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本来是一般等价物,它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尺度,在商品交换中它并不会增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意味着货币转换为资本,变成能增值的货币。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剩余价值。通货膨胀是因为货币脱离了金本位,钱的缩水,意味着自己的劳动会在将来不被承认。当我们都生活在这种社会里边,意味着人人都应该做资本家。当然资本家有两类,产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金融家)。老人炒股票,挤在银行门口买理财产品。上帝看到人类这样,人类基本上疯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金银并非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资本想要突破货币对生产的限制,脱离了金本位,受到金融危机的惩罚。如果货币以金银做本位一定限制生产,突破界限的唯一方法就是脱离金本位,国家印发货币。当普遍的经济危机发生后,大家互相欠债,资金流断了,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生产,国家印货币,国家投资拉动基本建设,国家开始干预经济。于是凯恩斯主义来了。金融产品是用一系列知识推断未来,然后把未来进行买卖。但未来不是知识推断的对象,是希望和恐惧的对象。金融危机领域也是想用知识推断未来的危机。所以现在需要一本书《新资本论》——金融学批判。资本主义的内在的对抗性质来自哪里,从源头上说,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就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置下了基因。

THE END
1.王德峰教授称人的命运是注定的王德峰教授在以前是不相信命运的,他认为这是封建迷信,但是在偶然的一天,他在书店看到了一本算命的书,就突然间来了兴趣,一边钻研一边请教懂得生辰八字的大师,王德峰教授废寝忘食、苦心孤诣的钻研了几个月生辰八字后,使他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他尝试给别人算命,一算一个准,于是,他领悟到,人的命运是可以算出来的,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91753_1051910120.html
2.天秤座八字命运如何解析王德峰讲八字与命运天秤座八字命运如何解析 王德峰讲八字与命运 在星座学和命理学的交汇点上,天秤座的个性与生辰八字的命运解析形成了一幅复杂而迷人的图景。天秤座,作为十二星座中的社交达人,以其优雅、理性和追求和谐的特质著称。那么,天秤座的八字命运如何解析呢?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天秤座的性格特点与生辰八字的命理分析相结合,揭示这一http://www.juicychina.net/view/42530
3.我的学考生涯之先天篇读王德峰教授有感命运之一前两天看了一个视频——复旦大学哲学系王德峰教授的哲学研修班第六讲:人生的意义,一场关于生命的意义和命运的认知与思考的讲谈,网上说这个讲谈视频得到了500万人次的网民围观。视频长达一个多小时,我还是看了两遍,看完后一整夜都在复盘我人生的点点滴滴,彻夜难眠!以前我只是在抖音上偶尔刷到他的短视频,已经满https://www.meipian.cn/4cpdckpn
4.从八字看出人命运如何王德峰讲八字与命运从八字看出人命运如何 王德峰讲八字与命运,八字,作为中国古代命理学的核心,深深嵌入了人们对命运的探索中。通过分析个人的八字,即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组合,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命运轨迹。这种古老的智慧不仅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吸引着无http://www.ksys88.com/view/16420
5.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讲座集20210618105828.pdf从古典音乐中感受知识分子命运 人文研究与“书呆子” 经典阅读与我们的时代 人在资本中丧失根源 也谈足球:足球需要意志的对抗 恋爱的哲学 哲学体现智慧艺术体验生命 哲学与人生 复旦哲学教授王德峰毕业一席话 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的文化自觉 王子轶事及其“牛”的理由 哲学王子轶事 (叶晓璐) 鲁迅在《藤野先生》里说,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618/8061101122003111.shtm
6.复旦王德峰教授最新讲座:《命运与修行》,讲解精彩!深入浅出,通俗王教授把命运与努力的关系讲得很好。自身成就是命运推动自身努力取得的成果,归根结底的讲,还是命运。https://bbs.hupu.com/46134536.html
7.王德峰讲座——从西方古典音乐中感受近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此时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王德峰:刚才我讲到了聆听音乐不光用耳朵去听 ,还要用头脑去听,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借用基督教的语言“音乐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才能,这种才能是为了打开一个语言无法表达的无意识的领域,但是这里却有真理的原始发生”,所以在我们感受《命运》的第一主题的时候,有许多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5075524/
8.算命老师王德峰老师讲算命算命老师 王德峰老师讲算命,算命大师:窥探命运之谜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道路上,人们总是不时地渴望窥探未来的命运。算命师的存在,便满足了这一需求。自古以来,算命术一直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名家大师,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算命的起源与发展算命的起源可以追https://www.sxsjjy.com/view/270226
9.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 探讨王阳明心学在当代的意义,结合高考、个人命运与哲学教育,分析人生哲学的核心。通过孟子的求学理论与个人经历,阐述努力与命运的关系,强调内心修养与精神家园的重要性。提及禅宗智慧,指出众生平等与自我觉悟的价值。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https://blog.csdn.net/m0_70339402/article/details/135525556
10.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资本文明3月8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文汇报社联合主办、上海东方青年学社协办的“东方讲坛·文汇讲堂-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演讲季第二讲在文新大厦举行。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作了《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资本文明》的演讲。本市部分区县区长和诸多来自企业、高校、机关的各行各业社会听众300多人参加。从北美归来的青年钢琴家王https://www.whb.cn/zhuzhan/JBSL692/20140319/4492.html
11.王德峰:王德峰谈人生命运,听懂了会越活越通透00:00/00:00 王德峰:王德峰谈人生命运,听懂了会越活越通透 王东岳讲哲学发布于:贵州省2023.06.13 10:46 分享到 王德峰:王德峰谈人生命运,听懂了会越活越通透http://healthnews.sohu.com/a/684886125_120497294
12.转载王德峰:经典阅读与我们的时代▲王德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阅读经典就是在阅读自己的生命感受 阅读经典并不是找知识,我们和经典的关系不是和物理教科书的关系,不是和计算机教程的关系,而是在阅读自己的生活,阅读自己的生命感受。 不读自己的生命感受可以吗?当然也可以活下去,但面对不了痛苦。所以,当我们阅读经典的时候,是把我们本已有的,但是http://www.jclib.cn/info/79992.jspx
13.投资它不是一个信仰问题,可能是一个概率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个运气人的命运极大程度上是由客观事实决定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比如:早投胎100年,大概率大家都是饿殍。 但依然不认同“信力不信命”这种说法。 这放大了人面对客观事物时候的转圜能力。虽然说地球不过宇宙一点,人类不过地球上一群蝼蚁而已。 但是作为个人,面对的世界不是那么宏大,人不过面对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生活而已。 生老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8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