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苏家的亲生女儿,却在偏远的小山村里生活了整整十五年。后来被亲生父母找到,满是泥泞的乡下土路上,打扮时尚的女秘书一脸嫌弃的看着我。“苏小姐,先生和太太还有事情要忙,特意让我来接您回家,以后您和家里的苏娜小姐就是双胞胎亲姐妹,明白吗?”我笑了笑:“所以他们是舍不得把姐姐一个人留在家里,才不来接我,对吗?”
我是苏家的亲生女儿,却在偏远的小山村里生活了整整十五年。
后来被亲生父母找到,满是泥泞的乡下土路上,打扮时尚的女秘书一脸嫌弃的看着我。
“苏小姐,先生和太太还有事情要忙,特意让我来接您回家,以后您和家里的苏娜小姐就是双胞胎亲姐妹,明白吗?”
我笑了笑:“所以他们是舍不得把姐姐一个人留在家里,才不来接我,对吗?”
1、
确认了心中的猜测,我执意要把村里的养父母一起带回城市生活。
为了避免生出不必要的麻烦,女秘书只能点头同意我的要求。
就这样,十六年来第一次坐车去大城市的我带着养父母一块儿回了苏家。
宽敞明亮的一楼客厅里,亲妈一脸愧疚地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话却让人觉得心寒:
“知知,娜娜在家里也生活了十五年,你奶奶她们都舍不得让她离开,妈也舍不得,以后你们两个就当做亲生姐妹,好不好?”
充满期待的眼神,对上我的视线,又开始躲避犹疑。
还没等我说话,坐在沙发上的苏老太太就拿拐杖敲了敲地面,看向我的视线,眼睛里闪过不悦,语气凌厉:
“是你自己命好,和娜娜又有什么关系,既然回到了苏家,就该好好改一下你以前的坏习惯,和娜娜好好学习学习,免得出去给我们苏家丢人。”
站在我身后的养父母却一脸不认同的反驳:“我们已经尽力给苏知知提供能力范围最好的条件了,”你们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嗓门有些大,声音清晰地落在每个人的耳朵里,其他人都不再说话。
只有我站在原地忍不住冷笑,这话他们也真敢说出口。
假千金一看到在场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她的亲生父母身上,连忙想办法转移话题,生怕损害自己的利益。
可这毕竟是事实,无论如何也否认不了铁一般的事实。
所以她只能找到苏老太太,我血缘关系上的亲奶奶,抱着胳膊撒娇,声音甜腻:“奶奶,妹妹刚回到家里,我带她去看看她的房间,好不好?”
老太太安抚的拍了拍的她的手,还没等开口,苏娜已经自来熟的拉起我的手,边走边说:“知知你放心,在你回来之前,家里已经按照你喜欢的风格准备好了你的房间,相信你一会儿见到肯定会喜欢的。”
说完就亲亲热热地拉着我的胳膊向楼上走去。
中途路过养父母身边时,恨不得走得再快一些,生怕被他们惦记。
看她的样子,似乎是一点关系都不想和他们有所牵连。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聪明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方。
苏家和生活困窘的周家相比,显然留在苏家是最明智的选择。
只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我没想过苏娜她竟然会这么嫌弃亲生父母的存在。
竟然连多看一眼都不愿意。
我挑了挑眉,心里觉得有趣。
这样看来,以后生活在苏家的生活不会像想象中那么无聊。
是的,我从来都没有和平相处的想法,毕竟我人生前十五年受的苦,都因她而起。
欠了我的,自然全部都要还回来。
如果没有这个自觉,那我就自己动手拿回来。
2、
苏家别墅的设计风格偏欧式极简风格。
旋转楼梯显得空间明亮而开阔。
上楼的一路上,苏娜都在讲她从小到大生活在这里发生的所有有趣的小事,无一不在显摆苏家对她的偏爱。
不过五分钟,我就站在了属于自己的房间门口。
正如苏娜所说,苏家为我准备的房间明显是用了心的。
房间设计偏理性一些,白色背景饰面营造了干净纯粹的空间氛围,衣柜饰面选用马尔斯绿,整个房间瞬间显得灵动而精致。
只不过这一切是在没有经过对比的情况下。
看完我的房间,她又一脸自然地把我带去她的房间。
整个房间所有东西都偏粉嫩,是女孩子最喜欢的公主风格。
苏娜一脸骄傲的为我介绍房间里的每一样东西:
“在苏家,我虽然是个女孩儿,但爸妈还有奶奶对我的疼爱却不比任何人少,奶奶当时还说我的房间是整个二楼光线最好的地方。”
“妹妹你看,爸爸每次去国外出差,都会为我带一件礼物,这么多年攒下来的手办都快把整面墙塞满了呢。”
“还有这些衣服包包,都是妈妈为我准备的,她说女孩子就是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看着才高兴。”
说着,顺手打开衣帽间里的首饰盒,各种名贵的珠宝首饰陈列其中,绚丽而耀眼。
不难看出,她在苏家生活的这十五年,的确过得很好。
可是凭什么呢?
一脸无辜的模样,看着可真让火大。
我一脸羡慕的看着她:“苏家把姐姐当亲生女儿对待,这些东西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声音顿了顿,吞吞吐吐的说道:“只不过姐姐,你真的不打算认你的亲生父母么,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你的爸爸妈妈啊,之所以跟我来这里,就是因为他们心里放不下你啊。”
苏娜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妹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在苏家生活了十五年,和他们又不熟,明明让他们继续生活在乡下是最好的选择,你为什么偏偏要把他们带回来?”
毕竟不带他们来城里生活,怎么能让你真正认清楚自己的身份。
不带他们来,我这么多年受得苦,岂不是白白浪费,被时光掩埋了么。
人们永远都只愿意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对于从别人口中听说的,永远都不肯相信。
所以,我要让所有人亲眼看着,欠了我的,全部都要一点一点还回来。
苏娜,这就是你我的命。
我们都要认。
3、
“再过不久,学校就要开学了,到时候你们两个在一个学校上学,正好借着家里给知知举办欢迎会的机会,妈带你们认认人。”
在我被苏家找回来之前,苏家就通知了所有人养了一对双胞胎女儿的消息,只不过我从小身体不好养在老家,马上就要上高中了才接回来。
他们所举办的欢迎会,也不过就是为我找了一个公众场合露面的借口。
连着在房间里呆了好几天,亲妈生怕我无聊,决定带我出去逛街买衣服。
刚走出家门,就听到不远处背对我们的几个女人在讨论家里的事情:
“听说,苏家那个小女儿从小养在乡下,真可怜啊。”
“这话也就你们相信,真要是双胞胎怎么舍得分开养,邻里邻居的生活了这么多年,也没听她们家透出个消息来,要我说,肯定是从小就被拐卖到乡下了,这孩子也命苦。”
……
她们的嘲笑声借着风清晰进入我们每一个人的耳朵,亲妈当场就黑了脸。
直接走过去和他们几个辩论:“想不到大家对我们家的事情,竟然了解的这么清楚,既然好奇,怎么不当面问呢,背后讨论别人是什么意思?”
街没逛成,反倒生了一肚子闲气。
回到家怒气冲冲的亲妈和家里的保姆管家发脾气:“到底是谁把家里发生的事情传出去的,老实交代。”
这个时候,谁敢承认。
更别提,这些闲话本来就不是他们传的。
除了苏娜的亲生父母,不会再有别人。
情绪冷静下来以后,亲妈红着眼眶拉起我的手,一脸疼惜:“知知,你是我的亲生女儿,在苏家,我不会让任何人欺负你的。”
对于刚才听到的那些闲话,我却表示的没那么在意,声音平静:“其实他们说的也没错,我本来就是在村里生活了十五年,现在才被亲生父母找到的小土包子,这就是事实,而且,我不觉得在村里长大这件事本身有什么可以丢人的。”
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知道这是我的命,我必须认命。
我得帮着家里干活才能吃上一口热饭,至于家里吃的那些肉更是没我的份儿。
要不是国家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养父母根本不可能同意让我去上学读书。
刚开始我不懂,以为村里所有的女孩儿都像我一样不被家里重视。
后来才知道,原来只是我和大家不同。
她们可以穿着漂亮的裙子鞋子去外面玩耍,我却只能穿着别人送过来的旧衣服,帮家里干活。
喂猪喂羊,拔草捡玉米,做饭洗碗,这就是我日常生活的常态。
那个时候,苏娜她又在干什么呢?
我想,她应该是被苏家所有人当成宝贝一样宠着的小公主,穿着漂亮的公主裙,坐着苏家的小汽车,去宽阔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所以,我怎么可能不恨她呢?
如果不是她,那我这么多年咽下去的委屈,不是白白受了么。
我在经历这一切的时候,谁又考虑过我的感受呢?
所以,没有人有资格替我说原谅。
4、
正想着,苏娜已经走到我面前,装出一副真心实意道歉的模样:“知知,对不起,是我没和他们说清楚,以为这里还像以前生活在村子里一样,可以随便和人聊天。”
表情虽然自责不已,但眼神却一个劲儿地往亲妈身上转,道歉的真实目的,不言而喻。
既然你要演戏,那我就陪着你。
我倒要看看,你能演得几分真。
我笑了笑:“没关系的,姐姐,叔叔阿姨毕竟是你的亲生父母,他们的性格我当然了解。”
“只要家里人一直站在我的身边,支持我,理解我,那我受一些委屈也不算什么的,毕竟他们对我来说都是外人。”
“亲人外人,我虽然笨还是能分得清的,你说我说的对吗?”
苏娜听到这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顿时有些僵硬。
很明显,她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
只有亲妈还在一脸欣慰的拉着我的手:“知知,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原来我还担心你回到家里会不适应,现在看来不亏是我们苏家的女儿,大方从容。”
我摆出一副害羞的模样,低下了头。
却在无人注意的角落,眼底一片冰凉。
和平相处,怎么可能。
我和苏娜,永远都不可能和平相处。
说我自私自利也好,说我心思恶毒也罢。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所有了解这件事的人都在找借口为苏娜辩解,说她和我同岁,当时只不过是医院护士粗心的问题,不关她的事。
可她为什么在知道真相以后,还要心安理得的住在这里。
成为我心底拔不掉的那根刺,时刻提醒这么多年来我与她互换的人生。
如果没有她,我又怎么会受这么多年的苦。
所以,我不应该恨她么?
明知道我才是苏家的亲生女儿,她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认清楚的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亲生父母回到属于她的地方。
如果她真的像别人说的那么优秀,那么即使没有苏家的帮助,她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原有的人生轨迹。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仗着苏家对她的感情,装出一副舍不得亲人的模样执意赖在这里。
甚至还摆出一副宽容大度懂事的姐姐模样。
好一个姐姐,她算哪门子的姐姐。
我被她的亲生父母逼着吃苦受罪的时候,她却在苏家享受原本不属于她的生活。
凭什么?
5、
留在苏家工作,帮忙打理花园,照料花草的养父母,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和别墅区工作的那些工人聊天。
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他们这么多年有多不容易。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种地供我上学读书,宁肯委屈了自己也不肯委屈我。
可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
我还没有厨房灶台高的时候,就得踩着凳子帮家里人做饭,刚开始不会把菜炒糊了,他们就会拿起扫院子的扫帚一顿毒打。
直至背上映出了血迹,发起了高烧,他们才扔掉手里的扫帚。
像提溜小鸡仔一样把我丢在西房,任由我自生自灭。
六岁那年,村里和我一般大的小孩儿,全部都开始去幼儿园上学。
只有我不能去,别人只要问起,养父母就会装出意见为难的样子,说我不听话,怎么哄也不肯去学校读书。
真是好厚的脸皮。
如果不是后来每天去山上割完兔子山羊吃的青草,我躲在教室外面的窗户下,听老师讲课。
老师觉得我可怜,让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近门口的位置,教我读拼音写字。
面前站着苏娜的亲生父母,一口一句:“我们说的又没错,知知她长这么大,本来就是靠我们两个辛辛苦苦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