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即将开始。相信很多同学满怀憧憬与希望,已经在为未来的社会(畜)生活做好初步的职场准备了。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拥有较高薪酬水平是每个人在决策时的期待愿景。
那么,理想落在现实工作中会缩水吗?你以为的“真香”工作岗位,现实中真的是这样吗?来听听“职场当事人”怎么说吧!
01心理咨询师:算命≠心理学
想象中的心理咨询师:
不用对方说什么,就能看穿对方心里在想什么,所有的一切无处遁形。可以通过聊天,告诉对方怎么摆脱痛苦,直接解决问题,改变对方的人生。门槛也不高,只要情商及格、喜欢和人聊天,擅长开导他人,能够接受他人不良情绪就可以考证从业。
但实际上:
心理咨询师是职业,不是神棍,不能一眼看穿来访者的想法,工作也不仅仅是聊天。而是通过各种技术和工具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外界,探索问题的根源和本质。同时不会直接给建议,比如换专业、分手、退学等。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就像是走路,心理咨询师没有办法直接带你去目的地,但是可以给你一张地图,让你根据地图找到前往目的地的路。同时天赋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距离是极大的,后者需要进行长期训练和督导,就像是会讲话不代表会说相声,手指长的不一定是钢琴家,有同理心、善于倾听的人也不等于心理咨询师。至于考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已取消。
一名心理咨询师真实的日常是:
02律师:帅气、多金、能言善辩?
想象中的律师:
光鲜亮丽,走路干事太酷了,社会地位高;在工作内容上,是零和博弈的职业,对弈性很强,工作内容主要是官司,饭碗在自己手上,可以自由选客户;在收入方面,起薪高,薪酬天花板高,入行几年月入10w+不是问题。总体上,是越老越吃香。
西西铲屎官:女律师来现身说法,表示社会地位不高,鄙视链和卷度在一线城市已经很恐怖了,而且入行10年内能够财务自由的绝对是凤毛麟角。但是总有一些电视剧拍得太过于高大上,搞得好像50%的律师都能活得那么光鲜亮丽,社会地位很高。实际上,除非是顶尖红圈所的部分能人(1%以内),否则仅凭律师工作不可能在5年内过上那么光鲜亮丽的生活。大多数法学生刚毕业三年内都很黯淡,很多人会转行。所以各位同学不要被这几年频繁出现的律政影视剧误导。
一名律师真实的日常是: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业务五部实习律师:业务五部的业务领域主要是房地产、能源和建设工程,以诉讼为主,同时也涉及非诉项目。因此工作内容以诉讼为主,主要包括建设工程方面的民事诉讼案件、常年法律服务项目和专项法律服务项目。作为实习律师,根据带教律师和合伙人的要求完成法律文书起草、案件分析、陪同开庭、汇报庭审工作等,从委托谈判到结案协助处理案件,并跟进其他非诉项目。
03游戏策划工程师:带薪在公司打游戏?
想象中的游戏策划:
天马行空,根据自己的想象构建理想人物和玩法,同时可以拿着工资光明正大玩游戏,无限体验各种装备,做永远的榜一大哥。从业门槛低,只要玩的游戏够多,略有文字与创意,就能轻松入行。
确实可以玩游戏,但只有玩是不可能的。玩了游戏需要写对应项目的分析报告或者与细分岗位(如数值策划、文案策划、系统策划等)挂钩的策划案,例如关卡、技能和活动策划方案等,对玩法、机制、剧情等进行需求定位,推导功能模块;和程序、美术沟通游戏内容需求;上线后跟踪团队和用户数据,进行反馈和推动优化。同时喜欢游戏只是从业基础,还需要会分析总结玩法体验、游戏沉浸、用户反馈等。
一名游戏策划工程师真实的日常是:
我们在对未来的职业或者到手的offer做决策时,常常聚焦于单位性质与所在地区、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而对于岗位本身实际上要做什么,涉及哪些投入,日后发展如何……这些更重要的部分缺乏深入了解,而陷入“看描述应该是这样”的思维怪圈中,等踏入职场才发现,现实并不是如此。
如果你在求职过程中对有些岗位存在疑问,想要获取确切答案和建议的你,可以查看学职平台“职业百科”栏目了解100多个职业真相,也可以点击“职业人物”栏目,600多的职业人从自己的工作经历、职业技能、职业发展与感悟4个方面深入解读了不同单位的各项职业,帮助你从职场角度探索真实的职业世界,在经验丰富的职场前辈那里看到自己真实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