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
常言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那如何知道命运呢“算命”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这种被视为封建迷信的江湖骗术,在网络时代依旧能“生根发芽”,大有“卷土重来”的势头。在网络算命先生的“盘算”下,消费者的命运可能没被改变,却改变了唯利是图者的财运。
网络算命套路重重
网络算命之所以火热,与该行业的暴利脱不了干系。以公众号“神棍局”为例,在被封号前,90分钟的个人算命价格为880~2000元。2018年,“神棍局”和“军机策”两个公众号给团队创造了1400多万元的收入。有业内人士估算:中国有14亿人口,16~50岁目标用户占比约45%,其中付费用户约16%,他们年均算命最低消费为1000元,合计下来,就是一个超1000亿元的市场。根据业务范围、接单数量及评价,“大师”们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一些“顶尖”的甚至能月入百万千万。
在暴利的驱使下,网络算命市场骗局频出。2019年,内蒙古一女子感情、事业均不顺利,偶然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刘某某直播卜卦、算命,“转运”心切的她先后被骗走250多万元。同年,安徽警方侦破特大网络算命诈骗案,涉案人员达72名。2020年6月,江苏警方破获一起网络算命诈骗案,涉案金额5500余万元,被骗群众超万人。
抓住心理忽悠你买单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21世纪,为何还有人相信算命,并乐此不疲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表示,人类对生存和涉及自身安全发展的问题十分关心,对不确定因素会感到焦虑、恐慌,对已经发生的事会进行“归因”,对可能发生的事“捕捉”蛛丝马迹。于是,古人用龟甲钱币、天象变化来占卜吉凶祸福。流传至今,即便很多人清楚这不科学,仍会通过算命来减轻焦虑和恐惧。肖震宇说,喜欢网络算命的人,有的纯粹为了社交娱乐,有的则是想安慰自己,娱乐一下尚可,但若迷信于网络算命,无疑是在交“智商税”。
首先,网络算命就是用文字游戏忽悠人。肖震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占卜算命之所以能说服大部分人,是因为“巴纳姆效应”作怪。“巴纳姆效应”指大部分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人格描述,并忽略这个描述本身的空洞性。简单来说就是,算命会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网友则“对号入座”,并得出“说得很准”的结论。
最后,网络算命会通过心理骗术使人陷入骗局。多起案件显示,所谓的大神或大师会通过免费看手相、面相等常见套路,以“恐吓+安抚”的心理骗术,在算命者惊魂未定、心情大起大落之时,兜售价格不菲的转运符、佛牌、珠串等“消灾神器”,受害者在迷迷糊糊中就把钱掏了。
加强监管,也要强大内心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封建迷信信息。以骗取钱财为目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则涉嫌违法犯罪。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也对“网络算命”做出了规定。
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在判定“网络算命”时缺少可操作性和制约性,对一些占卜行为的监管只能停留在伦理道德谴责层面。再加上“算命”服务本身是不被承认的,交易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发生纠纷时很难维权。
对于人们过度痴迷网络算命的现象,肖震宇表示,除了加强监管,还需要媒体、专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疏导其迷茫心理。“未来不在算命师的口中,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算命根本解决不了危机和困扰,只有脚踏实地提升自身实力,积极面对生活,才能走向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