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星座、塔罗牌占卜受到大批年轻人追捧,然而,对占卜热捧的背后是屡被曝光的诸多名为占卜实为诈骗的案件,这不得不引起警惕。
为何年轻人钟情塔罗占卜?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很多年轻人在工作、学业等重重压力之下急于寻找一种方式来排遣,为的是能够暂时忘却现实生活的苦闷,寻求心理安慰,而星座、塔罗占卜则成为一种有效的抒发窗口。
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年轻人对于星座分析及塔罗占卜的看法还是较为理性的。“星座占卜只是我用来当作社交娱乐的话题,能让我和新朋友更快地认识彼此,但不会盲目迷信遵从占卜结果,更不可能仰仗它来对自己的未来做规划,自己的人生还得靠自己的努力。”来自青岛的袁女士曾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年轻人愿意相信塔罗占卜,除去生活压力等原因,更多是受到占卜师们的诱导。不同于不太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的专业心理咨询,塔罗占卜凭借其神秘的外衣,更容易让喜好猎奇、标新立异的年轻人卸下防备,坦言自己的困扰和疑惑。
记者调查发现,占卜师们会利用年轻人的“坦诚”通过模棱两可的话术骗取信任进而伺机骗取钱财。关于这类话术,国外曾有位研究心理学的教授伯特伦·弗瑞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不同的星座书上各摘取了一句话拼凑在一起,并将这段话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段描述的准确性打分,结果87%的学生都认为描述很准确,这段话的内容就是“你需要别人喜欢你、欣赏你,但你通常对自己要求苛刻。虽然你在个性上的确有一些弱点,但你通常能够设法弥补……有时候你很外向,比较容易亲近,也乐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候你却很内向,比较小心谨慎,而且沉默寡言……”弗瑞尔由此发现,星座占卜中的很多答案并不需要很准,只需要看上去很准就够了。
弗瑞尔实验所证明的心理学现象被命名为“巴纳姆效应”,即每个人都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空洞得可笑。
警惕塔罗占卜背后的真实意图
随着网络占卜的队伍日渐扩大,越来越多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打开某视频平台搜索“塔罗”“占卜”等关键词,虽然会提示“内容仅供娱乐,请勿轻信”,但排名第一的视频仍有近400万播放量。
没有科学依据的网络占卜,与封建迷信只有一墙之隔,很容易滋生出犯罪活动。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经发生多起网络占卜诈骗案件:去年底一位女子因迷信网络占卜被骗走250多万元引起热议;今年4月,深圳一家以塔罗牌占卜为名实施迷信诈骗的商铺被警方查处……不仅如此,不少占卜师经常以驱鬼祛病为由,针对人们治重病的诉求,高价售卖周边产品,更有利用免费算命和AI网页,采集用户数据,最后转卖个人信息牟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潘屹表示,塔罗牌占卜等不过是披着“洋外衣”的迷信活动,无论花样如何翻新,本质上都是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实施敛财。
“所谓改变命运并无事实支撑。”潘屹说,有的顾客可能会觉得购买这些物品或项目后确有效果,但这只是出于主观强烈的心理需求,商家利用模糊的语言强化这种虚假因果关系。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肖雪萍表示,年轻人正值斗志昂扬、拼搏奋斗的人生阶段,如果长期沉迷网络算命,在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等待“命运”安排,不仅会错过个人成长机会,也是时代的损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难处。面对学业、就业等压力,这代年轻人要选择迎接挑战,而不是退缩,更不能迷信。”东北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韩传喜表示,年轻人思想活跃,对星座、塔罗牌等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正常现象,但要避免沉迷其中,坚持奋斗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