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高科技钻研心理学网络占卜算的是你的“钱”!

眼看着还有20多天,2020年就要过去了。每到年底,很多人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新的一年,自己会不会有一些美好的事情发生。特别是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这更加让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而就在此时,各种“网络算命”服务开始纷纷上线,美其名曰帮大家测测来年“运势”。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网络占卜是“算命”还是“算钱”?

市民:朋友有发朋友圈,有见过的,就是算未来、测性格,测这些的。

记者:平时亲戚朋友会玩这些吗?

市民:会会会,有的,看到会有,大家就是觉得好玩。

记者:您做过这种测试吗?

市民:做过,挺好玩的吧,就是觉得好玩。尤其是那个熟的朋友,他们在玩,我们还点进去看一看。就是说测一测你的心情跟什么有关之类的,是跟你喜欢什么东西的。

市民:有的,好像是中间缺一个字的那种,我就看一看,我没工夫研究,要看孩子。

市民:不相信这些东西,命运不是靠自己吗?现在还有人信这种命运是注定的吗?年轻人都不太会信吧。

测运势测姻缘网络占卜花费几何?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占卜,先掏钱。比如预测来年运势,需要支付348元。而当记者表达出想发财的意愿后,视频发布者称这需要购买“招财黄水晶”,价格368元,并直接发给了记者收款二维码。

收费环环相扣卖家如何慢慢掏光你的钱?

以为掏了这300多块钱就能拿到自己所有的所谓运势分析结果吗?那你就太天真了。在收费这方面,所有网络占卜走的都是环环相扣的路数。对此记者进行了亲身体验。

而这只是付款的第一步,因为在这份报告中,还包含着很多单项报告。比如,想要获取“鼻相解析”报告,需要支付2.9元;获取“事业运程报告”,需要支付19.8元;同样,想要获取“情感运程报告”,也要支付19.8元。

“AI手相面相分析”账号运营者:面相是9块9,9块9测了之后,就是很多人他都会测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最高一个人可以测60多块钱。

记者:一天能测多少?

“AI手相面相分析”账号运营者:一天好几千人,公众号进来的人就很多,好几千人。我们一天差不多有五六千的收入。

账户资料显示,截至记者调查当天,该账号已注册运营了15个月。其页面数据显示,这期间,仅所谓的“事业运程报告”就有12301人购买,按单价19.8元计算,该项收入超过24万元。而所谓的“情感运程报告”则有18532人购买,收入超过36万元。另外,想要获取这些分项报告,前提是花9.9元购买所谓的总体“面相报告”,累计计算下来,该账号收入又要增加少则12万元,多则18万元。仅此三项,该账号15个月的收入就多达近80万元。

“算命”骗钱不满足账号如何更疯狂吸金?

如此疯狂敛财,您是不是已经感到震惊了?!但我要告诉您的是,此类网络占卜账号还有其他更赚钱的操作,那就是招代理。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AI手相面相分析”账号运营者:没有推广渠道的话做不了的,光靠你身边的那些朋友赚不了什么钱的。我们给你开通合伙人的权限,你拉一个人进来测的话,我们可以给你分多少多少钱,最高我们可以给你90%的这种分成。

“AI手相面相分析”账号运营者:你可以复制我们的那个。

记者:但是那个感觉特别像复制粘贴的,大家不信。

“AI手相面相分析”账号运营者:那就只能你自己编了。

记者:你是说咱公众号里的那些,也都是自己编的是吗?

“AI手相面相分析”账号运营者:对,我们这边有专门的人写,那个就是自己在网上找了一些类似的东西。

记者:编得越像样就越能赚钱是吗?

“AI手相面相分析”账号运营者:对,还有就是曝光量,看的人越多,操作的人越多(就越赚钱)。

当记者第二天查看时,发现该账号已被封号。

改头换面“算命”如何碰瓷儿高科技?

算命,作为存在已久的迷信活动,在进入当下这个网络时代后,也改头换面,开始蹭起了科技发展的热度。什么人脸识别算命、AI智能算命等等,打着高科技的旗号,骗取了不少人的信任。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张兆翔:在人脸识别技术当中,人工智能算法做了很多的事儿,比如说去测人脸当中的关键点,比如鼻子的位置,眼睛的位置,甚至是去测出鼻子的宽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网络算命)用了一点点的人工智能技术,又嫁接了很多的这种宿命论的观点,把它打包在一起,从而输出一个结果,我们是没有办法去验证的。这就很有欺骗性和迷惑性。

“算命”无科学依据为何总有人乐此不疲?

除了借助必要的技术手段,网络算命之所以能有市场,关键还在于抓住了人们的某种心理。那到底是什么心理,让一些人对算命乐此不疲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网上和在线下形式的这种算命,其实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去满足来算命的人,他的一些心理上的需求。我们心理学当中有概念叫掌控感,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规避。我们的很多的情感,或者说我们的很多的这种生活的压力,就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专家介绍,面对各种压力,人们往往会追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心理学将其分为外归因和内归因,分别指外部环境导致和自身性格使然。内归因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降低自尊。而外归因则会缓解人们的焦虑,有助于调整心态应对变化,这也是算命者对心理学的应用。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其实这个在心理学当中我们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者称为“自证预言”,就是我们叫做心理暗示的作用。就是说往往我们认同一个答案,它最终可能就变成了一个真的(结果)。

另外,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也常常被算命者利用。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他也可能就是给你一个很模棱两可的一个答案,但是却是让你能够最容易对号入座的那个答案,所以就能让你觉得可信。

从几张塔罗牌,到人脸识别、AI看相,网络占卜者碰瓷儿高科技、钻研心理学,为的是什么刚刚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网络占卜,你想算命,而他想算的却是你的钱。

THE END
1.心理学十大效应讲解20240131.pptx心理学十大效应讲解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汇报人:XX目录CONTENTS添加标题Part One心理学效应概述Part Two十大心理学效应介绍Part Three心理学效应的实际应用Part Four如何避免心理学效应的负面影响Part Fi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9186783.html
2.30个实用心理学效应这应该是大家最熟知的一种心理学效应了,这种效应在职场中非常常见,简单的举个例子就是当大家都在加班的时候,你也会不自觉的跟着加班,当所有人都小声说话的时候,你也会跟着小声说话,这就是破窗效应带来的团体惯性。而我们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行为是否是自己想做的,还是跟着团体惯性走的。 https://www.jianshu.com/p/9dc96720256d
3.人的思维谬误与心理学效应心理学规律会被随机性事件打破人的思维谬误与心理学效应 启发法 用一个容易的问题代替难以回答的真正问题。这个容易的问题的答案就是对真正问题的启发,但启发经常和真正的答案差得很远,而人却往往把启发当成了真正问题的答案。 接下来介绍和启发法相关的心理效应和谬误。每一个谬误都会注明真正的问题是什么,而用以启发的简单问题是什么。https://blog.csdn.net/hebtu666/article/details/104078631
4.常见心理学效应mark为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所发现,又叫配套效应,描述人类永不满足的欲望黑洞: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需要不断添置更多同样或更高规格的东西与之配套。 3 齐加尼克效应 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的一次实验。当人们在接受工作任务时,会产生紧张心理,任务完成时,紧张解除。而对于种种原因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889-1.html
5.关于心理学的一些知识1福勒效应(forereffect)这是一种心理学现象1、福勒效应(forer effect) 这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于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很多人身上。很多算命、占卜、星座等就是利用了这种现象而广泛传播。 https://xueqiu.com/8224662622/121172201
6.著名的心理学效应有哪些?世界著名的十大效应我们把这种心理学现象称为“巴纳姆效应”。传统星相学、占星术中的算命先生往往利用巴纳姆效应来自圆其说,引诱更多的人去找他算命。 10、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24992.html
7.《心理学十大效应》课件心理学十大效应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汇报人PPT目录C O N TE NT S01单击此处添加文本02心理学十大效应概述03十大效应详解04心理学十大效应的应用如何克服心理学效应的负面影响05https://www.docer.comP AR TONE添加章节标题https://www.docer.comP AR TT WO心理学十大效应概述定义和来源心理学十大效应是指在心理学https://www.yxfsz.com/view/1742389805856165890
8.26种心理效应(精选8篇)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 【19.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azn1f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