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开展2024年特等奖学金(本科生)评选工作的通知》,经学生申请、院系资格审查、院系内初评和学校第一轮评选,共15名候选人入围2024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本科生)答辩会。
符合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1.符合《清华大学学生奖学金管理规定》要求的基本申请条件;
2.道德品质优秀,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校规校纪;
3.学风端正,学业成绩优良;
4.在校期间全面发展、表现优秀,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或者为国家、社会、学校做出突出贡献。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候选人同学吧!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本科生)答辩入围名单
序号
院系
姓名
1
建筑学院
佘鸿权
2
电子系
胡宜逊
3
计算机系
郑友捷
4
自动化系
史明磊
5
化工系
黎叙锐
6
化学系
李昊恩
7
交叉信息院
叶卓睿
8
人文学院
苏蕊
9
社科学院
王飒
10
软件学院
李晓川
11
致理书院
佘增德
12
日新书院
康吉赢
13
未央书院
仉振北
14
探微书院
李锦梁
15
行健书院
丁恺睿
注:名单按照院系顺序排列。
男,建11班。现任清华大学男子排球队队长、建11班班长,曾任清华大学学生南粤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曾获综合优秀奖学金、北京雨燕奖学金、2021级本科生军训先进个人。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排球男子组亚军、2021年首都高等学校阳光体育排球挑战赛男子甲组冠军、2024年首都高等学校阳光体育排球挑战赛男子甲组冠军、2023清华“空间营建”挑战赛第一。
“三年来,我带领建院男排在马杯实现从零到一,从无缘八强到成为季军再到斩获亚军。身为一名清华体育人,我专于体育精于排球,更致力于以自身之‘所专’助力他人之‘多能’。进入清华以来的‘一周六练’,在建筑馆与训练馆两点一线的高强度训练生活没有影响我的学业,反而因体育由己及人的迁移价值使我在学科上有着更深的理解。”
“凭借学科热情,我在专业课《建筑设计》上屡获A+,多个作品被评为学院优秀作业并展出,参加的两个设计竞赛,一个获全国第一并落地展出,另一个荣获第二。建筑学是一个讲求人文关怀更讲求践行的学科,带着学科热情我曾两度参加实践,行走于乡野都市间,为百姓创造真正的价值,实践曾获院系金奖。在未来,我将传承体育精神,深耕学术专业,立志成为一名能够照亮他人的清华体育人,一名满怀人文关怀的清华建筑人。”
男,无18班。曾任无18班班长、无18班团支书。曾获国家奖学金、综合优秀奖学金、2021级新生二等奖学金。曾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优秀团干部、清华大学优秀科协骨干。曾获清华大学第25届硬件设计大赛二等奖、第十一届创意大赛暨2022清华学生大创意挑战赛新生专场校园优化赛道三等奖。
“今年暑假,我有幸加入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课题组,从清华走向世界的大舞台;在那里,我开始进行柔性电子皮肤中的探索,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继续耕耘。作为生物电子领域的探险者,我从电子信息专业过硬的学生,成长为团队合作的组织者,最终走出国门,踏上国际前沿科研的舞台。虽然这一路我经历过熬夜实验的痛苦、测试失败的心有不甘,但是我从未后悔过我的选择。”
男,计14班。现任计算机系学生科协主席,曾任计14班长。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志愿公益优秀奖学金、五星级紫荆志愿者。曾获2024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操作系统功能挑战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操作系统内核实现赛全国二等奖、2021-2022学年度马约翰杯毽绳比赛团体甲组第一名。
“我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曾参与答疑坊、‘水木信箱’书信交流活动等志愿项目,志愿工时为260.5小时,获评‘紫荆五星志愿者’等荣誉。随着经验的丰富,我也逐渐从志愿活动的参与者成长为组织者。我在系领导和辅导员的支持下筹备运营了计算机系答疑坊,为全校提供计算机系专业课的志愿答疑服务。在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计算机系答疑坊共答疑来自8个不同院系的96次求助,收获了同学们的支持和肯定。”
“从大二学年开始,我专注于操作系统领域的研究。在由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中,我的工作得到了认可,获得了操作系统功能挑战赛道全国一等奖。另外,我还参与到2024清华大学秋冬季开源操作系统训练营的工作中,作为项目导师之一协助工作开展。我相信,随着更多人才加入,国产操作系统将不再是‘卡脖子’的痛点。”
男,自15班,入选“林枫计划”十期。现任自动化系自1第一党支部党支书、自动化系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学生齐鲁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曾获综合优秀奖学金、王大中奖学金、郑维敏奖学金。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清华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清华大学五星级紫荆志愿者。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资助、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清华大学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一等奖。曾参与人工智能顶级会议38thConferenceonNeural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CCF-A),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作为村里第一个考入清华的学生,我想通过实践为乡村做点事。我曾作为支队长带队前往山东、湖南、贵州、江西等地的乡村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同时我创立了‘清芽计划’支教项目,在多地乡村开展特色营活动,助力乡村儿童开阔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受到多地的一致好评。我创立了自动化系近些年唯一一个品牌实践‘A星探行’,以‘民生’为调研主题,以期更多同学走入乡村,建设乡村。”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大家所喜爱的文生图模型存在大量参数和推理冗余,我创新性地提出了流式生成加速框架,并在人工智能顶级会议NeurIPS2024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助力更多人享受AIGC带来的创作乐趣。我致力于‘让AI更高效’,主持项目‘基于流的大规模视频实时生成方法研究’获得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更坚定了我打造资源消耗更少的AI系统的信心。”
男,化13班。现任化工系TMS分会分会长。曾获综合优秀奖学金,第七届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性能竞赛一等奖(团体),清华大学挑战杯三等奖。曾参与2023AIChE25thChem-E-CarCompetition并获得最佳设计奖(团体),参与2023年面向石化行业的基础物性数据库软件项目,曾担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项目助研、答疑坊特级志愿者。
男,化学11班。曾任化学11班团支书、班长,第37届化学系学生会学习生活权益部部长,清华大学学生徽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曾获综合优秀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奖学金,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曾作为班长带领班级获评校甲级团支部。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资助。
——逐梦清华的成长历程
男,计科13班。现任清华大学YaoSeminarHost,曾任计科13班班长,清华大学学生跑步爱好者协会会长。曾获国家奖学金、“姚奖”银奖、商汤人工智能奖学金。曾获第46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济南站第一名、第46&47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决赛金牌、第65届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乙组1500米第四名、“马约翰杯”键绳比赛单脚踢毽乙组第三名。
“大一开学典礼上,姚先生鼓励我们夯实基础、勇于探索,找到自己擅长和喜欢做的事情,为世界做出一番贡献,我深受激励。我以3.99的GPA位列交叉信息院第1/89,连续三年成绩排名为年级第一,筑牢专业根基。我广泛探索各个科研方向,共有4篇一作论文已经接受或投稿于国际会议,其中两篇已经被国际会议AAAI,EMNLP(Findings)接收,另一篇也被RLCInterpPolworkshop(Oral)接收。在卡耐基梅隆大学长达六个月的学术访问后,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立志将在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主题下进一步深耕。”
“担任跑协会长的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清华学子应勇于肩负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秉持这一理念,我也在其他领域积极贡献——从计科13班长和学习委员,到交叉信息院体育部骨干,再到YaoClassSeminar组织者,我用专业与热忱带领同学们在学习、体育和科研等方面共同进步。”
女,英11班。现任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校团委学习实践部海外项目组组长,曾任校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曾获综合优秀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清华大学社会实践金奖个人、寒假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清华大学五星级紫荆志愿者。所带支队曾获得清华大学最佳社会实践奖、社会实践金奖、寒假社会实践A等团队。
“入学三年来,有150天我都在用脚步丈量大地。从山东泗水到山西永和,从湖北黄陂到浙江缙云,从沈阳康平到新疆五家渠,我踩过泥、跨过水,自己入过户、聊过天。我的求学之路,不仅在清华园,也在广阔的祖国大地上。十余段社会实践就是十余门‘行走的大思政课’,不断刷新着我对国情的认知,让我去感受社会脉搏、倾听基层声音。”
“以‘实践故事’为起点,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我也在努力从青年视角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在今年4月泰国公主诗琳通来访清华之际,我作为学生代表介绍了清华学子助力乡村发展的故事,得到了外宾的充分肯定。明年,我将前往公共管理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我会继续以实践者、研究者的身份在祖国大地上学思践悟,努力实现自己‘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的理想。”
女,社科12班,入选“林枫计划”十一期。现任校团委科创中心揭榜挂帅组组长、曾任社科学院社科12团支书、社科学院团委骨干组组长。曾获综合优秀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曾获第二届“涉世有声”田野调查大赛二等奖、清华大学挑战杯三等奖。曾获马约翰杯篮球3v3女子组亚军、马约翰杯足球女子组第五名、马约翰杯篮球3v3篮球赛女子组冠军。
“2021年我通过自强计划进入清华,但在清华我才真正明白了自强不息的含义。大一学年,社科女篮打进决赛,但以一分之差惜败,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和社科女篮一起拿下冠军。大二我作为队长,和社科女篮一起拿到马杯3v3亚军、新生赛亚军。大三拿到马杯3v3冠军、新生赛冠军。从亚军到冠军,社科女篮在不断成长,我也在不断成长。即使有过跌倒挫败,即使条件不好,时运不佳,但仍然坚持,仍然努力,这就是我理解的自强不息。”
有软院特色的清华人
男,软件12班,入选“星火计划”十七期、“思源计划”二十期、“白杨计划”六期。曾任软件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机械00班班长、“白杨计划”第七期助教、清华大学学生龙江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等。曾获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社工优秀奖学金。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学业的进步给予了我探索科研的信心。两年间我已在人工智能A类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在投论文1篇,在ICLR2024上我作为共一作者的论文获评spotlight(全部论文排名前5%),并前往维也纳进行优秀论文展示。”
“其实最初的我也有浓重的东北口音,但每周雷打不动的三次练声,一次次对着镜子练习面部表情,努力站上舞台去适应面对观众的紧张感,让我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主持人。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8位菲尔兹奖得主、3位图灵奖得主、50余位各国院士以及其他海内外研究者齐聚一堂,主持活动的重任落在了我的身上。会议需要宣读超过13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姓名和他们的论文题目,主持稿多达九万字、累计宣读达6小时,我充分发挥出自己理工科的专业优势,勤加练习,最终零失误圆满完成任务,为来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展现出属于中国高校学子的精神。”
男,致理-物12班。现任清华大学学生毽球队队长。曾任致理-物12班班长、致理书院学生会生权部部长、清华大学学生毽球协会会长。曾获国家奖学金、综合优秀奖学金、“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曾担任支队长获得“情系母校”大型支队金奖。曾获全国大学生实验物理竞赛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资助。曾作为主力队员获得首都高等学校学生毽球比赛男子三人赛亚军。
“寒暑假我曾前往宁夏和广西进行支教和调研,也曾远行至法国进行社会实践,所在支队获得过院系金奖支队。但实践中我一直最珍惜与当地人的交流,从中倾听并帮助小朋友们排解的苦恼,了解地方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也能在异国他乡和同龄人成为朋友并自豪地说出——I’mfromChina!这样跨越千万里的不期而遇让命运共同体之间愈发紧紧相拥。”
“在科研方面,我一直立足我作为强基计划学生的身份和国家战略需要,跟随物理系熊启华教授团队在半导体、量子模拟领域进行理论和实验探究。一年多的科研训练中我已在独立研究的“基于激子极化激元凝聚体的量子比特构建与实验探索”项目上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也成功获得第二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的资助。”
——在数字时代重建人文之桥
女,日新13班。现任校团委组织部组织文化组组长、笃实书院团工委副书记(分管志愿)。曾任日新书院13班团支书。曾获国家奖学金、2023年清华大学“朱自清文学奖”优秀奖、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优秀志愿者”、第13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优秀奖、2022年牛津大学暑期学校OxfordStudyAbroadProgramme最高级别奖学金。曾作为团支书带领班级获评优良学风班。
“桥的理念,也深刻影响了我的志愿与实践经历。当我代表学校获得第13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优秀奖、清华大学第20届英语风采演讲大赛季军等荣誉时,始终在叩问一个母题:如何走出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为此,我走进外交一线,聆听中西相通的乐章。”
男,未央-能动11班,入选“星火计划”十七期。现任校科协副主席、未央能动11班长、微积分A助教。曾获国家奖学金、综合优秀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科创优秀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作为班长带领班级获评甲级团支部。曾获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清华大学第42届校“挑战杯”基础科学赛道特等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资助。
“在担任崔建莲老师微积分A(1)课程的助教时,我因自己的经历而无比清楚未央书院、其他书院乃至所有清华大一新同学面临微积分时的感受,也希望用自己的付出去减轻同学们的负担,做到学有所成,夯实基础。不论是做助教、还是任副主席,都让后来的同学少走弯路,在未央、在清华收获更好的成长。”
男,探微-分11班,入选“星火计划”十七期。现任探微书院学生科协主席。曾获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曾获清华大学第42届“挑战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银奖、第三届“清华工匠大赛”探索拓新赛道产教融合创新卓越奖。获评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清华大学优秀科协骨干、紫荆五星级志愿者。
“和许多同学一样,我在大一刚入学时就遇到了课业学习困难。面对并不理想的期中成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筑牢专业基础,为开启通往科研的大门提早准备。我稳固基础、专精覃思,不断突破自我,推研成绩专业第二,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荣获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等荣誉。”
“扎实过硬的专业功底为我在科研领域砥砺创新奠定了基础。着眼于国家碳中和与交通电动化的战略需求,我在大二时加入化学工程系张强老师课题组开启了固态电池的研究。在导师悉心指引和书院‘从游’文化的熏陶下,我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夯实科研基础、瞄准科技前沿,学习运用理论计算+实验探究的方法赋能电池研究,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区SCI论文两篇,逐渐成长为一名面向未来的新能源领域青年研究者。”
男,行健-力1班,入选“思源”计划二十一期。现任行健书院学生科协主席团成员、清华大学“启明计划”科技赛道主理人。曾任行健-力1团支部书记。曾获国家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曾获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特等奖,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个人赛特等奖、团体特等奖,清华大学大创意挑战赛新生专场金奖,创办的学生自媒体工作室获“讲好科学的故事”科普大赛“最佳传播奖”。
“点燃热情,开启‘智’趣。面对ChatGPT等大模型带来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力学专业知识运用到我一直深感兴趣的人工智能领域?作为力学人,我希望人工智能不仅仅能在虚拟世界中和我们聊天,还要有真实的身体和物理世界发生交互。因此我步入智能机器人领域,并在国际会议IROS和CoRL上发表一作论文各一篇。”
“我的第一个课题是智能机器人预抓取-抓取系统‘PreAford’。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我发现最优的推动策略可以通过空间力系的积分直接计算得出,通过在仿真中引入先验,可以大幅提升采集成功率,大幅缩短实验周期。在相继克服了算法、团队管理、硬件调试等全栈技术后,PreAford将10类难以直接抓取的物体的平均抓取成功率从5%提升至73%。这启发我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挖掘自身优势、为AI革命贡献力学人的力量。”
0
收藏
上一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本科新生大数据
下一篇:2024最新自然指数排名中国内地高校TOP200(2023.8.1-2024.7.31)
关键词
2023年全国高校在京录取分数线及市排名汇总2023-09-15
2021-2023年全国重点高校在京专业录取分数线汇总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