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湖南光召科技奖”群星谱
本报记者胡宇芬贺佳冒蕞通讯员段爱珍
在4月19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第八届“湖南光召科技奖”颁给了5位优秀的湖南科技人。他们用科技创新改变世界,他们是湖南的骄傲。
王利兵:提升包装储运技术,为出口商品建无障通道
12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出口产品因为包装、储运问题遭遇技术壁垒出不去,或者出口中途损失很大。而在当时,国内关于商品包装、储运安全的标准体系几乎一片空白。
作为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究员,王利兵这10多年就在不断填补空白,为出口商品建设无障碍通道。
他主持国家“863”等科技计划项目12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28项。其系列成果对破解、解析与反解析国外对我国优势产业的技术壁垒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我国国境安全和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危险化学品条例的实施和我国进出口化学品法定检验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他创立的两项检测方法被《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采用,在一向由欧美发达国家垄断的国际危险货物运输领域,使我国实现了话语权的零突破。
王利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专利48项、软件著作权3项。
印遇龙:研制绿色添加剂,让猪能吃快长少病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研究员为之奋斗了20多年,取得的成果促进了我国饲料配方技术由粗蛋白体系向可利用氨基酸体系转化,打破了外资企业垄断我国高端饲料市场的格局。根据应用单位效益统计,总利税达到177.33亿元。
作为我国畜禽营养与饲料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印遇龙创建了研究动物营养代谢与优化调控的5个关键评定方法体系,构建的一套环境安全营养技术体系处于国际前沿,为饲料厂和养殖场设计高效的饲料配方奠定了技术基础。他成功研制了多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并阐明了其作用机理,使猪饲料生产向清洁化和无抗生素方向发展成为现实。特别是以便宜的味精为原料合成出了精氨酸生素,成功解决了畜禽养殖中乱用瘦肉精、抗生素和高铜高锌重金属的难题,为解决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及中国畜禽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开辟了一条途径。
印遇龙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明专利12项。
罗安:让供电更可靠,让用电更节能
电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可靠和节能成为电能供需环节的永恒追求。
湖南大学罗安教授长期专注于电能研究,在工业企业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电能高效变换、综合电气节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果在多家企业实现产业化,并在冶金、铁路等行业广泛应用,近5年累计销售25亿元,为企业节约电能超过10亿元。
他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注入式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3,自身功耗降低30%,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供电可靠性和产品质量。
他研制的三桥臂两相正交逆变器自身能耗比国外同类产品降低15%,成功打破了国外在特种冶金行业的长期垄断,该技术使钢材的等轴晶率提高1倍,成品率提高5%。
他发明了国内首台低压大电流(50KA)电解高频开关电源,比传统的工频整流电源节能12%,体积减少到传统同容量电源的1/2以下,该技术提高了铜箔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国家标准质量指标近1倍。
他研制的工业企业配电网综合电气节能系统使企业电能利用率大幅提高,节能成本降低20%。
桂卫华:智能控制冶金过程节能减排确保精度
能耗高、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的瓶颈问题。
中南大学桂卫华教授研发了系列化的智能优化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为提升我国有色冶金工业自动化水平、促进新型工业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建立形成了有色冶金过程优化控制的关键技术,为解决复杂有色冶金过程的建模与优化难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于大型锌冶炼电解过程的优化控制,降低吨锌电耗5%。提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强度铝合金构件制备重大装备智能控制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亚洲最大的万吨多向模锻水压机等,降低电耗8.3%,提高成品率6%,确保了大型航空航天构件制备精度。研发了铜冶炼全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提高冰铜品位0.5%,降低渣含铜0.1%,重油消耗降低3.4%,降低配料成本3%,使我国铜冶炼的技术水平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张建仁:预防“算命”兼加固为桥系上安全带
如何确保混凝土桥梁在施工期安全建设、在使用期安全维护,一直是困扰我国桥梁界多年的难题。
长沙理工大学张建仁教授迎难而上,在混凝土桥梁施工期安全控制和服役期安全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成果在十多个省市推广应用,确保数十座特大跨桥梁顺利建成,减少拆除桥梁200余座,累计产生10余亿元的经济效益。
安全施工如何变被动为主动他率先提出了大跨度混凝土桥梁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参数的实时识别和智能修正方法,解决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中关键技术难题。
老化损伤桥梁如何判定安危建成桥梁还能用多久他解决了桥梁损伤破坏过程力学行为的确定问题,攻克了随机性与模糊性信息条件下混凝土桥梁剩余寿命评估的关键技术难题。
张建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世界最大的蜘蛛毒素序列库在湘建成
2种蜘蛛毒素分子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资助1种获批进入临床实验
本报4月19日讯(记者胡宇芬通讯员段爱珍)被称为“五毒”之一的蜘蛛到底有多毒哪些毒素分子具有以毒攻毒的药用前景通过20余年不懈攻关,湖南师范大学梁宋平教授团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其发现的蜘蛛毒素序列总数和从单一蜘蛛中鉴定到的毒素序列总数均是世界上最多的,并鉴定到数种具有镇痛、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药用前景的毒素分子。
在今天举行的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梁宋平主持的《中国蜘蛛肽类毒素组学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目前,项目组已获得我国和国际发明专利5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了解和利用有毒动物的国家。近年来,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新药研发竞争中,以蜘蛛毒为代表的动物毒液已成为国际创新药物研发的源泉和战略资源。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梁宋平留美归国后开创了蜘蛛多肽毒素资源及新药开发研究。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蜘蛛毒素组学研究,从我国稀有的虎纹捕鸟蜘蛛、海南捕鸟蜘蛛等毒素组学研究中,共鉴定到一千余种蜘蛛毒素分子的完整序列,最大规模地展示了蜘蛛毒素的分子多样性,并阐明了蜘蛛多肽毒素分子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其间,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蜘蛛毒素的完整序列的测定、第一个肽类毒素的三维结构测定以及第一个蜘蛛毒腺cDNA文库的建立和序列测定。
梁宋平主持的实验室还是国际PDB数据库蜘蛛毒素空间结构贡献最多的单位。在深入开展蜘蛛毒素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鉴定到数种有药用前景的毒素分子,包括2种镇痛活性肽、1种抗癌活性肽和1种抗胰腺炎活性肽等,并开展了临床前研究。目前,2种毒素分子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资助,1种获批进入临床实验。
此外,项目组建立了目前信息量最大的动物毒素数据库,为国际同行广泛使用。国际毒素学会专刊发表专文,评述该数据库为国际生物毒素研究作出了贡献。
链接:
2012年度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多解及奇异问题高效计算方法研究
完成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2、中国蜘蛛肽类毒素组学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
3、可扩展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机理及方法
完成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的机理与方法
5、低维纳米结构的物性与调控
完成单位:湘潭大学
6、茉莉素信号传导的分子机理研究
完成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清华大学
7、食品安全与检验检疫危害因子检测新原理新方法
第一完成单位: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湘版电能变换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累计节能效益超6亿元
本报4月19日讯(记者胡宇芬通讯员段爱珍)高效、优质运行的配电网,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社会稳定。湖南大学罗安教授主持的“电力电子混合和混杂系统先进控制方法及应用”项目,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大幅度促进了电力电子系统在电气节能、高效用电方面的应用效果,累计节能效益超过6亿元。
在今天举行的省科技奖励大会上,该项目获得了2012年度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据悉,项目成果推广到马来西亚、赞比亚等国及国内大多数省市,覆盖冶金、轨道交通、钢铁、石化等行业,应用于众多国家重点工程。产品累计销售28.59亿元,新增利税4亿多元,创汇近3000万美元。
电能传输主要包括发电、输电、配用电3个环节。在电能的传输与使用过程中,电能变换技术是实现电能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电能的75%要经过各种变换或控制后使用,我国经过控制后使用的电能也已达30%,且比重逐年上升。电力电子系统是电能变换的主要技术手段,由于单一电力电子系统在电能变换控制效果及性价比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可扬长避短的电力电子混合混杂系统成为首选。
特别是针对企业配电网高压系统及低压系统,项目组发明了各相适应的电力电子混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既解决了无功动态连续补偿产生电流畸变的难题,也解决了低成本电力电子装置进行大容量、快速、连续无功补偿的难题,提高了电力电子系统的性能。
企校联手实现高端盾构国产化
夺得“地下巨无霸”话语权
本报4月19日讯(记者胡宇芬通讯员段爱珍)正在长沙如火如荼进行的地铁施工中,由长沙研发生产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在高难度的复合地层里强力掘进。这些几百吨重的“地下巨无霸”,速度之快、噪音之低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今天举行的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和中南大学联合完成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研制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12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据悉,项目成果已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和市政工程中广泛应用,截止去年底,共生产销售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45台,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8亿元,国内市场占用率第一。
盾构机作为隧道专用工程机械,可以实现掘进、岩碴装运、洞壁支护、一次开挖成洞等,是光机电液一体化的“航空母舰”级工程机械产品,标志着一个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但是,由于盾构制造工艺复杂,我国一度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在湖南省和长沙市科技重大专项的共同支持下,铁建重工高级工程师程永亮带领项目组突破了总体集成设计、开挖系统设计、复杂液压系统集成设计等多项核心技术,实现了高端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的国产化。
据悉,该项目共获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带动了整个行业配套体系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制造装备的提升,形成了一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
2012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20124001集装箱装卸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2、20124023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设备研制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3、20124046宽轨客运电力机车弹性架悬ZEC160-Co型转向架
完成单位: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4、20124064超硬材料刀具的研究与开发
完成单位: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5、20124077高效混流涡轮增压技术开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6、20124194湖南省极端气象灾害预警评估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
完成单位: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气象台、湖南省气候中心、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7、20124203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和ECF漂白技术
完成单位:沅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沙理工大学
8、2012420652000千牛米上回转自升式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开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9、20124247高速铁路过渡段路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大学
10、20124249人胚胎干细胞建系、建库及诱导分化的系列研究及初步应用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11、20124251高耐磨高能制动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研制与产业化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2、20124270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3、20124278汽车用新型铝、镁合金开发、先进挤压成形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湖南大学、深圳大学、长沙仲腾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加日西林实业有限公司、广汽长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4、20124280新型广义复合地基技术及其在公路软基处治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湖南大学、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15、20124293结构加固新技术
完成单位: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16、20124300大型风力发电机复合材料叶片设计、制备和试验技术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20124310环己酮肟贝克曼多级重排反应技术
完成单位:湘潭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
18、20124319高油分、高抗逆、高产量“三高”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推广
完成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19、20124321黑茶保健功能发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
完成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益阳茶厂有限公司、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