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寿命是评价国家和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既能反映该地区居民预期寿命的长短,也可说明人群的健康水平。长期以来,平均预期寿命不仅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HDI)构建的三大重要基础变量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我国“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都把人均预期寿命作为一个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预期性的指标。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要达到79岁。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展望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以上。
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湖北常住人口5775.26万,全国排名第十。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是我国的经济腹地、人口大区和重要市场,其发展情况不仅牵动着区域发展前景,更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作为连接和判断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进展情况的重要统计指标和分析工具,人口预期寿命是当前需要了解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省情之一。
二、生命表模型
生命表是一个统计模型,不仅应用于保险精算等死亡分析领域,表中的函数关系、编制思路等也被广泛用于婚姻、生育、迁移、家庭、健康、流行病学等其他领域,成为最有力的人口统计分析工具之一。在时期死亡分析中,无论是粗死亡率还是年龄别死亡率,都不能既准确又综合地度量死亡水平。利用生命表技术,可以获取综合的时期死亡率度量指标。我们常用的生命表多是时期生命表,也即假设同批人生命表,它是指采用假设同批人方法编制,描述某一时期处于不同年龄人群的死亡水平,反映了假定一批人按这一时期各年龄死亡水平度过一生时的生命过程。
生命表的主要内容包括:年龄、尚存人数、死亡概率、平均生存人年数、累计生存总年数和平均预期寿命七项指标,见下表。
1.x年龄。年龄下限为0,上限用ω-1表示。年龄区间[x,x+n),除第一区间是0-1岁,第二区间是1-5岁外,其余区间多是5岁一个间隔。
2.lx尚存人数。符号右下角的x表示年龄,为x岁的存活人数。l0,l1,l2,……lω-1,此数列在生命表中为生存序列。第一个数l0是任意的,称为“基数”,通常取方便的数目,如100000。当l0=100000时,我们说lx是初始的l0人中存活到年龄x的人数;而当l0=1时,我们习惯把lx描述成一批新生儿能活到x岁的比例,即从0岁活到x岁的存活概率xp0=lx/l0。此时lx等同于存活函数。
3.dx死亡人数。dx是生命表上年龄区间(x,x+1)内的死亡数,不同于实际死亡人数,反映了死亡(事件)的年龄分布,即死亡的密度函数。该数据是编制生命表的基本依据,可由人口普查及专项调查或疾控中心登记数据获取。其确切意义是指已经活到x岁,但尚未活到x+1岁之前而死去的人数。d0,d1,d2,……,dω-1,此数列在生命表中为死亡序列。
生存序列和死亡序列间有着下列关系:
L0-d0=l1
L1-d1=l2
L2-d2=l3
.....
生死平衡等式:lω-1-dω-1=lω-1+1=lω=0
该等式表示同时出生的一批人,从0岁开始陆续死去,直到最高年龄的人全部死完所实现的平衡关系。
年龄别死亡率是生命表中某年龄组死亡人数与该年龄组的平均生存人年数之比:
而死亡概率则是生命表中某年龄组死亡人数与进入该年龄组的初始人数之比:
二者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分母上,死亡率与死亡概率的基本转换公式是:
其中,ax是年龄别死亡率与年龄别死亡概率转换中至关重要的参数,表示在年龄x-x+n岁区间死去的人口dx在该年龄区间生存的平均年数。
在死亡均匀分布假设下,有
经过变化后,
这是计算死亡概率最通用的公式,当年龄间隔是大于1的某年数n时,公式为:
1个人存活了1年是1人年,2个人每人存活半年也是1人年,在死亡均匀分布假设下,x-x+n岁的死亡人数ndx平均来说存活了n/2年,而活到x+n岁的人存活了n年,故
当n=1时,
而且,根据存活函数l(a)以及年数n,可得
对于0岁组人口,使用蒋庆琅经验系数法,取=0.09;
对于5岁以上各组的计算,使用死亡均匀分布假设下的公式,
对于开放区间的高龄人口的计算,因为,所以当时,,可得。所以使用来计算该区间人口的生存人年数。
6.Tx累计生存总人年数。表示X岁及以上各年龄组的人口今后还能存活人年数的总和。
当x=0时,
在均匀分布假设下,
由前文可得,
当x=0时,指在生命表中0岁组人口预期可能存活的寿命:
由前文知,
三、湖北省2022年人均预期寿命现状分析
通过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纵向比较,对湖北省总人口的预期寿命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湖北省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如图2-1-1所示),湖北省人口预期寿命在过去30年间增长10.75岁,但是2010-2020年预期寿命的增幅明显小于2000-2010年以及1990-2000年的预期寿命,预期寿命增长速度整体而言呈放缓的趋势。
(一)湖北省人均预期寿命78.94岁
本研究根据生命表算法估计人均预期寿命。从上述模型测算来看,平均人口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均预期寿命的最重要因素。要想准确测算人均预期寿命,需要对不同年龄组人口数据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准确的平均人口和死亡率数据。从平均人口来看,首先,妇幼处较为准确地统计了常住人口在本地出生的人口数据,可以通过妇幼处提供的出生人口数据对0岁组的平均人口进行调整。另外,可能存在0岁组婴幼儿的随迁,在此需要根据“七普”数据对0岁组平均人口数据进行调整。其次,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分布,抽样调查可能会高估少年、青年和壮年群体而低估老年群体。根据统计局提供的抽样调查数据可以发现确实存在这一问题。因此,对于老年组可以根据“七普”数据按照年龄移算法获得。进一步地,考虑到这种方法获得的平均人口数据整体偏高,需要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年末人口数所计算的平均人口数对不同年龄组平均人口数按一定权重进行修正。
根据以上对平均人口、死亡人口数据进行合理调整后,编制2022年湖北省人口简约生命表。经测算发现,湖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8.94岁,有望提前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所提到的预期寿命目标79岁。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迅速传播,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最直接体现可能是预期寿命的下降。但事实上根据疾控中心提供的按统计局口径统计的死亡数据结果显示,2020年与2021年死亡人口数量均为42万多,二者仅相差2000人左右。也就是说,相比于2020年,2021年死亡人口数量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只是减缓了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具体来看,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78.26岁,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78.50岁。
(二)男性人均预期寿命76.93岁,女性人均预期寿命81.69岁
分性别预期寿命的计算与上述湖北省总人均预期寿命的计算方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需要人口数按性别比例进行划分。首先,根据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获得平均人口的性别权重;其次,根据疾控中心登记的死亡人口数据获取死亡人口的性别权重;最后,根据所得权重以及总人均预期寿命计算过程中获得的总平均人口数、总死亡人口数计算分性别预期寿命。湖北省分性别人均预期寿命见图2-1-2。可以发现,湖北省男性人均预期寿命为76.93岁,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为81.69岁。从性别差异来看,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高4.76岁。
(三)城镇人均预期寿命80.49岁,乡村人均预期寿命76.65岁
(四)武汉市人均预期寿命79.57岁
四、人均预期寿命的测算结果
人均预期寿命是评估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准确地测度离不开平均人口、死亡人口等数据的收集。然而,现实中平均人口、死亡人口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往往难以保证。本文基于湖北省统计局提供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1和2022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湖北省卫健委疾控中心提供的死亡人口数据,湖北省卫健委妇幼处提供的出生人口数据,通过年龄移算法、列克西斯图等方法对平均人口数据进行调整,借助湖北省第七次普查数据公布的人口死亡率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对不同年龄组死亡率进行校对,运用生命表算法对2022年湖北省预期寿命进行测算,深入考虑性别、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归纳和分析人均预期寿命的现状及特点。
测算结果显示,2022年湖北省人均预期寿命为78.94岁。分性别来看,湖北省男性人均预期寿命为76.93岁,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为81.69岁。分城乡来看,城镇人均预期寿命80.49岁,乡村人均预期寿命76.65岁。分市州来看,武汉市人均预期寿命最高,79.57岁;宜昌市和襄阳市次之,人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9.39岁和79.17岁;恩施州人均预期寿命最低,为77.16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泉楼北楼33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