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动控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烧结配料系统仪表控制称量系统基本情况分析
2.烧结配料系统仪表自动控制调试处理作业分析
(1)烧结配料系统仪表自动控制的实践应用过程当中需要将累计单位指标单位设定为t,将流量指标单位设定为t/h。皮带秤流量max数值设定为150t/h单位,与之相对应的分度系数表现为0.1。在此基础之上,从信号输入方式参数的选取角度上来说,在未与速度传感器装置进行可靠性连接的情况下,信号输入方式选取模拟信号,而在其与速度传感器装置可靠性连接的情况下,信号输入方式选取外部输入,与之相对应的输入结构能够自动转入积算仪设备当中。
(3)烧结配料系统仪表自动控制的实践应用过程当中对于间隔校准参数的控制同样可以按照一定的计算方式予以控制:即间隔校准参数=砝码重量参数×皮带转动长度/比例系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比例系数的调整需要结合对皮带长度的测定以及两侧所挂砝码重量的测定所获取,并结合PID进行调校处理)。
3.烧结配料系统仪表自动控制中的电气连锁分析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1]丁向阳,于丽丽.论仪表自动化应用发展趋势及建议[J].价值工程,2011,30(21):46.
[2]卜华荣.浅论自动控制仪表发展现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10):276.
关键词:自动控制;污水处理;应用探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也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各地的工厂拔地而起居民生活水平也稳步提升。同时,这样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各种污染问题,尤其是工厂废水的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要知道,我国的生态环境情况本来就不乐观,再加上各种因素引起的生态污染,这更加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生活生产专用产生的污水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污染,确保人们的用水健康。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自动控制系统是由多个部分组建而成,主要有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等方面。各构成部分相互之间协调工作,从而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1]。自动控制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控制,不需要人工力量的控制,同时检测污水处理的情况,如数据是否达标、处理是否合格等。如果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出现了问题或者状况,其实也不必担心,自动控制系统将会自动发出警报以示提醒,从而实现更好的处理效果。(2)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这两个部分都有着自身各自的特点。就硬件部分而言,就是所选择的计算机以及网络等,所选择的计算机以及网络必须能够保证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信息的快速处理,并且标准、开放[2]。软件方面,其特点主要是能够结合功能快图功能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简便的操作,还可以利用高级语言实现负复杂化的计算。
2污水处理中自动控制应用的现状分析
3自动控制系统如何在污水处理中更高效的应用
4结语
总而言之,自动控制系统是当前污水处理中最先进的一个系统,能够有效地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是在应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跟种问题的出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从而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降低因污水不达标排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高超.PLC在污水泵站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5(11):145-145.
[2]柴润德,雷思艺,刘恒.PLC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9(12):5-6.
[3]陈庆江.PLC在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5,11(07):96-96.
[4]王铁民,杨少伟,王章霞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4,12(04):86-88.
【关键词】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
1.前言
伴随电力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为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顺势而生。根据水电厂生产设备分散布置的特点,该自动系统的结构采用全分布开放式,配合部分独立的自动化控制装置组成,这些系统包括监控、闸门控制、工业电视、辅机控制等。计算机是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的必备工具,整个系统均由计算机集中监控。
2.无人值班时水电厂对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
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不少人工成本,通常在“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的情况下可运行,因而在技术上有较高的要求。
1.1加装24V电源绝缘的检测装置
电源在整个自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负责驱动PLC的输入和输出,如果电源发生故障,将会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电源的选择上有严格的规范。监控系统的工作电源通常选用24V,考虑到水电厂环境过于潮湿的因素,为确保24V电源接地检测,需安装电源绝缘的检测装置,如TOPWHIP-565直流在线智能检测装置。
1.2实现监控系统与励磁、调速器、保护系统的连接
监控系统要与励磁、调速器、保护等自动装置进行连接,通常采用开关量(I/O)接口和通信两种方式。前一种接线方式较为直观,对查找故障有较大帮助,且方便调试,它适用于重要的信号和调节控制令。后一种方式则适用于导水叶开度、机组频率、转子电流,这些系统通常反映装置的工作状态、意外故障等。
1.3兼具实用的硬件设备和智能化的应用软件
监控系统配备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可靠实用。在硬件设施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帮助,运用计算机在水电厂的机组、辅机、油水风系统等多个装置上输入电气量、开关量、流量等信号,就可逐步完成生产流程,例如控制开停机、分合开关,调节机组功率,以及实现AGC、AVC等的自动控制。此外,监控系统日常的防误措施和反事故处理能力也尤为重要,必须予以重视,将硬件设备和软件功能巧妙结合。
为了更好地运用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PLC、上位机、网络交换机等网络配置应采用完全双网的形式;同时完善信号筛选和智能查找功能。
1.4兼具远程控制功能和ON-CALL功能
为适应整个电网的发展需要,水电厂的监控系统不仅要求覆盖现地,还要实现远程控制。根据实践经验,通过数据透传时隙复用设备和省调可以完成远方AGC功能和上送有关信息,但必须注意在此过程中做好水轮机的避震措施。
1.5具有完善的电度量监测系统
智能电度量表具有灵活的通信接口,其功能突出,能够保留完整的电度量数据,并且能够根据需要随时随时获取数据。使用智能型的电度量表是为了方便采集电能量,将其与能够存储历史数据的计算机结合使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度量监测系统。如采用ERTU装置和智能电度表通讯,同时ERTU装置和监控系统通讯,完成电能量的采集和电量报表生成,该系统的特点是实现资源共享,既可以与监控系统通信,但相互之间是独立的[1]。
1.6保证自动恢复用电
水电厂一旦停电则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水电厂的自动控制系统应具备自动恢复用电的功能,俗称“黑启动”功能。水电厂内至少要配备一台特殊机组,即在用电消失的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要达到“黑启动”的目的需注意以下两点:在用电消失时,将监控系统的电源保持逆变状态,同时给机组电压、电流等工作电源配备UPS电源;压油装置的油压不能超出规定的范围。
2.无人值班时水电厂对其他自动装置的技术要求
2.1调速器系统和励磁系统
电气输出的形式较为多样化,不仅包括步进电机、比例伺服阀,还包括数字阀等。快速性与可靠性是衡量水轮机微机调速器的两个重要指标,国内的大部分调速器的核心部件是可编程控制器,其可靠性和快速性一般能够确保。电气输出环节建议采用冗余输出结构。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是否安全还取决于测频环节,对此可采用双路测频,包含齿盘测频和残压测频两种形式。此外,导水叶漏水极易造成机组移动,在此还要注意一个细节,即停机后投入紧停电磁阀(开机即自动退出)[2]。
2.2工业电视系统和状态监测系统
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采集信息来实现监控目的实际上存在着不足,它不能很好地观察现场环境,对此需要工业电视系统作为补充,该系统实时性、可记录性的特点突出,便于掌握人员、设备,线路等的实际情况,从而保障电厂的安全运行。工业电视系统需要合理配置摄像机,如果是分布在室外的要考虑天气、过电压等因素。一般采用光纤介质来传输信号,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加装防雷器;其次要在信息传输方面搭建网络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状态监测系统是为了方便监测设备是否在正常运行。当机组的振动和摆度超标时,状态监测系统就能发挥作用,及时发出警报。如果标识的是二级报警值,就要格外重视,一般以此来判断机组的运行状态。
2.3火灾自动检测报警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励磁柜功率柜、电缆道、发电机风洞等都是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因此水电厂的火灾自动检测报警系统十分必要。该系统要求具备远方监视和自动灭火的功能,消防的监测点要科学合理,在所有的火灾敏感部位安装遥感设备,时刻监视火灾烟雾的状况,并及时发出警报。
管理信息系统是水电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计算机运用实现办公环境的网络化,安全性能较高,涵盖层面广,包括管理信息化、生产控制自动化、综合决策信息化等。企业的发展方向需按市场要求和企业现状作出规划,每一位企业成员都应参与其中。对于管理层而言,完善的信息系统有利于更好地传达企业内部信息和传播企业文化,同时也方便对下层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普通职员而言,借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快速了解企业内部通知和工作进度,能够及时了解生产规划,在工作之余还可加强内部的信息交流,相互学习。
2.4科学选用自动化元器件
自动化元器件在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选择准确的自动化元器件并科学使用。其中作为开机条件、机组保护等的元器件,其选型要确保高起点、高可靠性,目的是为了实现监视和控制回路处理。在使用上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情况,自动化元器件作为开机条件的有示流器、测速装置、同期装置等,作为机组保护用的有剪断销信号器、紧停电磁阀等。
3.结束语
发电厂的运营与管理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得益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探讨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利于提高水电厂的管理水平,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3]。
[1]梅青,岳华.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探讨[J].水电站机电技术,2009.32(03):73-75.
【关键词】集中供热;电气自动控制;安全问题;研究
电气自动控制中集中供热的目的是大幅度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确保整个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优化系统运行和管理模式,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供热效果不理想、不能及时调整系统运行等问题,最终使集中供热系统达到工作可靠、节能环保的目的.
一、集中供热系统的概述
二、电气自动化在集中供热中的安全问题
2.1电气绝缘
想要保证电气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就必须先保证配电的线路与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良好。评判电气设备绝缘性的标准有很多,其中包括测量耐压、泄露的电流和绝缘电阻等等。保证了设备绝缘性的标准就能够让设备持续保持稳定安全的状态。
2.2安全的距离
在供热系统的用电问题中,安全的距离也是关乎到人身安全的一大重要因素。安全距离是指物体或者人等在和带电的物体之间接触时不会有危险发生的距离。一般带电体与带电体、人体以及地面之间应该保持相应的距离,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危险情况的发生。
2.3安全的载流量
安全载流量就是指能够允许持续稳定通过导体的电流量。如果通过导体的电流量超出了安全的标准,那么导体将会因为太热而让其绝缘性遭到破坏。严重时还很可能会导致漏电的情况,从而引发出火灾。
三、集中供热在电气自动控制中的研究分析
本文研究的电气自动控制集中供热,其调节供热系统的思路参照的是均匀性调节策略,就是使各个热力站二次网循环水的平均温度一致。对于具体操作设备来讲,就是均匀调节各个热力站的调节阀及加压泵,使得各个热力站间是均匀地进行供热,避免冷热不均。这样一来,满足偏冷用户供热要求时,不会使其他用户过热,减少热量浪费。因此,均匀性调节方式既节能又可以保证供热要求。
均匀性调节策略的控制流程是,首先对各个热力站的二次网循环水温进行采样,再将各个热力站面积除以供热总面积,得到若干个商值,接着将这些商值分别与采集到的循环水温相乘,得到若干个乘积,然后把这些乘积相加,其结果就是热力站的加权平均温度,最后,将热力站的加权平均温度与各个热力站的循环水温比较,如果某个热力站的循环水温大于加权平均温度,开大调节阀的阀门或者降低变频泵的频率,如果热力站的循环水温小于加权平均温度,则要关小调节阀的阀门或者提高变频泵的频率。
3.1主要控制设备
3.2智能控制系统的模式
在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控制过程中,可以采用智能化的综合模式,通过自动化的控制标准,形成系统化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尤其是在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中,实现自动化控制,更多的添设智能化的操作控制环境,并在NDS-1系统的运用结合中,采用智能化的故障系统处理,形成智能化作用的供热系统。
3.3换热控制的整体模式
3.4集中控制的系统模式
采用集中控制的有效方式,主要是在中央控制室的作用发挥中,形成控制结构相对集中的装置模式,保证供热系统自动化的控制基础,并形成自动化控制需要的系统改进,在此基础上,对上位控制管理系统实行有效的系统调整,更好的完成自动化控制的运用,从而全面提升系统的控制承载能力,确保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良好。
四、结束语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个复杂而有统一的整体系统,通过利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对其进行调节、控制,能够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现阶段的电气自动控制在集中供热方面的应用还有所欠缺,研究该问题能够很好地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1]石金凯,徐海潮.对集中供热电气自动控制的探讨[J].区域供热,2013
[2]张峥.集中供热系统热力工况动态特性仿真及控制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
Abstract:Automaticcontrolcircuitofwindscreenwipercontrolmodeis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windscreenwiper,thispaperdiscussestheautomaticcontrolcircuit,workingprincipleandthemaincharacteristicsofthecircuitinmoderncarwindscreencontrolandgivesthedesignmethodofthestabilityofthesystem.
关键词:湿敏传感器;自动控制;雨刮
Keywords:wetsensors;automaticcontrol;wiper
0引言
为了提高汽车在雨天和雪天行使时驾驶员的能见度,专门设置了风窗玻璃刮水器。但是一般普通汽车使用的都是手动挡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并且它一旦动起来,就不管雨量的大小,总是按一定频率往返扫过车窗。这样不仅雨量小时没有必要,还会干扰司机的视线,亦会降低雨刮的使用寿命。这里我要介绍一种使用方便、信号稳定的新型自动控制雨刮器。降雨时利用湿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降雨量转化为电量自动控制电机的工作。
该雨刮自动控制电路设置有自动和手动两档,这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1电路的基本组成
汽车自动雨刮器由湿敏传感器、电动机、一套传动机构组成。自动控制电路原理如图1示,它主要有湿度检测电路、转换开关电路、电子开关、多谐振荡器、显示电路、执行电路组成。
D1―D4为1N4001整流二极管。R1=4.3KΩ,R2=4100KΩ,R3=R4=R8=10KΩ,R5=18KΩ,R6=R9=R10=R11=1KΩ,R7=5.1KΩ,C1=100μF/25V,C2=0.01μF,C3=220μF/25V,C1和C3要求漏电越小越好。W1=W2=4.7MΩ.工作电源使用12V的汽车蓄电池。
2工作过程及原理分析
本文的汽车自动雨刮器的设计原理是在普通手动雨刮的基础上加设一个高分子电阻式湿敏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接收到挡风玻璃雨水湿度的变化转化为电阻值的变化,使得电子开关导通同时雨刮电动机得电工作;当雨水停止电机失电停止转动。当然,为了更加周全的考虑,同时也设置了自动挡和手动挡,转换开关K置于“a”的位置是为自动控制。转换开关K置于“b”的位置时为手动控制。
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湿度传感器主要是用来检测车窗上面的积水状况,为该控制电路提供湿度检测信号。L1是一种功率开关集成电路,其控制端脚5的点位高低,决定L1的通与断。当L1的控制端脚5电位大于1.6V时,L1便处于导通状态,反之处于截止。在实际应用时,应使L1的控制端脚5电位不能大于6V,以免被损坏。L2等元件组成一个占空间比可调的多谐振荡器,其电位W1和W2的阻值大小直接关系到振荡器的频率。
当需要自动时,将转换开关K置于“a”的位置。未降雨的时候,其湿度传感器两端c和d之间的电阻R阻值很大,使得晶体管KT截止,且使L1的控制端脚5为低电平而截止,则L1的端脚1与端脚2和端脚3之间电路布导通,故雨刮电机M断电不工作。一旦降雨时湿度传感器两端c和d之间电阻R的阻值变得很小,使得晶体管KT导通。此时L1的控制端脚5获得4V左右的高电平,致使L1导通,其端脚2和端脚3输出约12V电源,使得雨刮电机M通电工作。从而,雨刮按一定频率不断地往返扫过车窗,知道雨停后雨刮电机M才断电停止。
当需要手动时,将转换开关K置于“2”的位置。L1的导通和截止直接受到L2的控制。假如L2的端脚3输出高电平时,则L1导通,反之截止。在接通电源的瞬间,电容C3的正极端呈低电平,并且L2的端脚2和端脚6为低电平,其端脚3输出高电平,则使L1导通,古雨刮电机M通电工作。与此同时,正电源经R11、D3、W2、R10向电容C3充电,当电容C3两端充电电压为8V时,导致L2复位,其端脚3输出低电平,则L1截止,故雨刮电机M断电不工作。同时L2内部的放电晶体管导通,使得端脚7为低电平,然后经D2、W1、R9向电容C3放电,当C3两端的电压降到4V时,则又使L2处于导通状态,其端脚3输出高电平,故雨刮电机M又通电工作。这样不断周而复始的重复以上充电、放电的过程,从而使雨刮电机M间隙通电工作。
3注意事项及补充说明
3.1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关键问题是湿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是否准确可靠,直接影响到本控制电路的使用效果,故湿度传感器两探头c和d的安装位置,必须是在雨刮所扫过车窗面的地方。并且当湿度传感器受到雨水作用时,其探头c和d之间的电阻R阻值应很小,反之则阻值很大。
湿度检测电路调整,首先将电阻R2调到最小阻值,用喷雾器向车窗喷水,其喷水量透过车窗刚刚不能看清楚车辆前面的道路为止,然后由小到大改变电阻R2的阻值,使其雨刮电机M刚好通电工作。然后,车窗上的水被刮去后,其雨刮电机M应停止工作。湿度检测电路调整好后,放可投入使用。
3.3电容C1的容值大小需要在调整时决定。将转换开关K置于“a”的位置,仔细调整电容C1的容量,是其雨刮不工作时,每次都能准确停靠在车窗的两边,以免影响司机的视线。
参考文献:
[1]刘振闻.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任成尧.汽车电工电子础[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
[3]汤定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7.
【关键词】节水灌溉;控制系统;自动化
1、系统理论的形成
受缺水、干旱等对植物正常生长功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的胁迫。李文华在研究中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树种的根重、茎重、生物量及树种有显著的影响,植物的单株耗水量及叶片的含水量都睡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和降低,只有在含水量高于某一值时,植物才能很好的生存。所以,对植物需要的水量变化进行掌握,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灌溉而言,不但可以达到节水的目的,还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该自动灌溉系统基于对植物土壤含水率的阈值与最大生物量阈值进行研究。
2、系统设计
2.1系统组成部分
2.2系统工作流程
首先,中央监控计算机定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向灌溉监测控制器发出数据采集信息,灌溉监测控制器对信息进行分析,并通过Rs_485网络向土壤水分传感器发出采集指令,土壤水分传感器开始对土壤含水率进行采集,通过原路径返回给灌溉监测控制器,灌溉监测控制器再回传给中央监控计算机。经过中央监控计算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处理结果通过Rs-485网络发送给灌溉监测控制器,由该控制器向阀门发出控制命令。阀门根据命令决定阀门的开与关,并将信息原路径返回给中央监控计算机。往复循环,形成一个闭环控制自动灌溉系统。
2.3土壤水分传感器设计
在该自动灌溉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是土壤水分传感器,其关系到精准灌溉的目的,其设计的精准性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系统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的BD-1型土壤水分传感器。由100MHz信号源、不锈钢探头及同轴传输线组成。信号源产生电磁波沿着传输线传输到探头,探头与传输线的阻抗是不同的,一部分信号反射会信号源,在传输线上,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传输线上各点电压幅值存在变化。土壤介电特性对探头的阻抗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的含水率又影响土壤的介电特性。含水率不同时,土壤的节点性质是不同的。BD-1型传感器的测量性能较好,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正负2%,可以满足该系统的需求,其内置处理器对于Rs-485接口进行扩展,便于组建大范围的监测网络。
2.4灌溉检测控制器设计
在整个节水灌溉系统中,灌溉监测控制器处于监控基站的地位,其基本构架如图2所示:
该控制器采用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组成最小系统。通过SRWF无线模块,控制器与中央监控计算机进行通信,通过Rs-485网络和土壤水分传感器及阀门控制器进行通信。通过扩展,系统的兼容性更强,不但可以单独有中央监控计算机进行控制,还能脱离计算机独立进行运行。
2.5中央监控计算机监控软件设计
在整个系统运行中,中央监控计算机监控软件起着核心的作用,中央监控计算机监控模块的结构如图3所示:
土壤含水率数据的采集方式有三种。最短的采集步长可以设置为两分钟,也而已设置为二十四小时内的某一点整点采集,手动采集用于测试系统的通讯是否正常。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按照含水率的变化,对含水率低于10%,高于15%的土壤进行过滤。如果要查看历史数据及阀门的动作记录,可以通过管理功能模块来实现。传感器的矫正功能主要用于对传感器的标定参数进行修改,这样可以使传感器使用各种土壤类型。
3、实验验证
该系统在某精准灌溉示范区进行试验,已经无障碍运行长达200多天,实现了精准灌溉的要求。该示范区的面积约500平方米,种植有乔木、草坪、灌木及花卉等植物,主要植被以彩屏草为主,并认为的修建平原、土丘景观。根据植物类型及地势的差异,本研究将示范区分为五个灌溉区,每个区域至少布置一台土壤水分传感器,埋置的深度根据植物根系的深度设置。在地势平坦的草坪区,距离地表8厘米、12厘米及20厘米深度各埋置一台BD-1土壤水分传感器。草坪草的根系都比较短,约10厘米左右,所以在深度为8厘米和12厘米处安置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根系附近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而20厘米深的传感器作用主要是对灌溉水下渗及地下水补给情况进行监测。
该系统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中层土壤的含水率趋于稳定,下层土壤含水率在灌溉之前保持稳定,不至于灌溉水过分的下渗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达到节水的目的。为了对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行检测,将土壤含水率灌溉阈值设置在8%-26%之间,本文选定在20.7%,对土壤的含水率进行实时的监测。
4、结果与分析
图4为2010年9月1日至2010月9日4日草坪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情况,自上而下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土壤上层、中层、下层的含水率变化曲线。在1日和2日,土壤中层含水率两次出现灌溉阈值,系统自动开启电磁阀进行灌溉,在检测到下层土壤含水率上升一个百分点之后,灌溉停止,防止出现过量灌溉。在灌溉前后,下层土壤的含水率最小值17.1%,最大值18.7,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中层土壤最小值20.5%,最大值22.5,也基本稳定。这就说明灌溉水没有渗透到根系以下层的土壤中,没有出现过量灌溉,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也就说说,该系统可以对土壤中的含水率通过灌溉进行控制,既保证植物需要的水分,又不至于出现过量灌溉现象,节约了灌溉用水。
【关键词】机械专业;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问卷调查内容的拟定。
结合机械类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际,设定如下的调查题目:大家认为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如何大家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大家认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知识点大家的自动控制原理作业是如何完成的大家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时,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大家希望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大家学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大家自己是采用哪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请大家列出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收获请大家列出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上这些调查题目,针对不同内容,有的给出了选项供学生选择,有的是让学生自行根据实际填写,通过问卷调查,充分挖掘学生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二)问卷调查的发放和回收。
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三个机械类专业已经学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班级发放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由学生自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三个机械类专业各发放30份调查问卷,一共90份调查问卷,教师督促学生全部交回调查问卷。
(三)问卷调查的分析。
1.课程重要性认识方面。
大部分学生都明白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重要性,都懂得该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控制类课程的基础,都能从心底里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感觉该课程理论性太强,感觉好像在学数学,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这些学生来说,对该课程重视不够,甚至对该课程有抵触情绪,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能重视这门课程,有学好该课程的强烈愿望。
2.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大部分学生表示,该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课程对数学知识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必须先要翻阅数学课本,重新温习微分方程、函数、向量、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反变换、傅里叶变换、复数、矩阵等数学知识,所以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往往由于数学的问题,导致该课程上课时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该课程。还要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在该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有结合图形分析,该课程的教学中,很多知识要通过图形讲解,分析问题也要涉及到画图,很多学生厌烦画图,所以学生感觉图形分析也是本课程的难点之一。
3.课程最难的知识点。
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根轨迹分析是课程最难的地方,因为根轨迹分析法比较抽象,概念不好理解,首先要画出根轨迹图才能进行分析,画根轨迹图必须要熟悉大量的绘制根轨迹的规则,学生对这些绘制法则比较模糊,理解不透彻,导致很难画出准确的根轨迹图,会影响对系统的分析。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另外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是系统的设计与校正,设计的步骤学生好理解,关键是系统设计中用到校正,学生不易理解校正的具体应用。
4.课程最感兴趣的内容。
5.期望采用的教学方法。
6.课程学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习该课程主要靠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大部分学生课后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完成以后就不再看书,对该课程的学习投入不够。将近一半的学生能进行课前的简单预习,极个别学生课前根本不预习。课程作业基本都是按照教师讲的解题方法或者参阅教材上的例题,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很少深入思考,极个别学生作业不会做,也不认真思考解决,为了完成任务而抄同学作业。
7.学完课程的收获。
学生普遍表示,学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懂得了自动控制的概念、组成、类型、应用、要求等,明白了自动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学好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因为很多的机械设备在工作中离不开自动控制,所以必须了解自动控制的最基本内容。学完该课程,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步骤,也学会了基本的判断自动控制系统能否稳定的方法等。学生在脑海里能把机械工程实际和自动控制联系起来,树立了机械工程背景。
8.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大部分学生建议该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讲课本理论知识,要多介绍自动控制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要把该课程与机械工程实际结合起来,要多讲解自动控制案例,在课程教学中要利用好板书和多媒体,两者要良好结合,在课程实验中增加最新的仿真软件,来学会用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把自动控制系统的前言知识和科研成果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扩展视野。
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针对在问卷调查中分析总结的问题,结合教师从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经验,对机械类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好该课程,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一)课堂教学采用案例讲解和微课教学模式。
(二)实验教学中增加系统仿真。
要改变传统的实验台接线验证实验原理的简单实验模式,在自动控制实验中增加计算机仿真,给学生提供新颖的实验模式,提高学生实验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仿真来进行系统仿真分析和设计。
三、结语
通过在机械类三个专业学生中进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问卷调查,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好该课程,为学生后续的机械专业课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强钢筋热处理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功能简介
一、引言
一般情况下,通过添加合金元素的方法来有效对钢筋的强度加以提高的方式,不仅一定程度上需要大量的Nb、V、Ti甚至是Cr、Mo合金等资源的投入,而且其成本投入相对较高,因此,该方式的选用并不是十分的普遍。相反,热处理方式则只需要投入较少量的低合金钢,通过对相变的控制力有效激发材料的潜能。此外,在高强钢筋热处理生产的过程之中,不仅没有诸多废弃物的存在,而且还可以间接的保护环境,高强钢筋热处理生产线无疑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有效深入对其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对于有效、科学、合理的指导高强钢筋热处理生产线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高强钢筋热处理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分析
高强钢筋热处理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的生产线一般包括放线机、矫直机、淬火感应加热炉、牵引机等装置,详细见下图1所示。热轧盘条在放线之后进行矫直工作,然后通过感应加热炉以及喷淋冷却器等仪器进而进行连续调质热处理,淬火介质一般采用水淬,当按照成品的具体尺寸进行剪切之后,最后放入到冷床中进行冷却工作。在整个的高强钢筋热处理生产线中,均采用PLC控制,温度闭环调节,牵引机和张紧机之间形成了微张力,有效保证了生产流程中的高速以及稳定化生产。
图1工艺流程
Fig.1Proeessflow
三、高强钢筋热处理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析
(一)基础自动化系统
在PLC的选用中,一般情况下选用SiemensS7-400系列产品,这类产品的性能较为稳定,可操作性强,此外还配有WinCC监控软件,设立了ET200远程I/O站,最大程度的有效降低了现场电缆的用量,并且其设备的投资费用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日常工作,便于各项设备的维修和维护。
(二)通讯网络
通讯网络一般情况下主要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工业以太网组成,进而保证人机接口与PLC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传递。通过以太网将热处理的工艺参数的预定值以及对电气设备的操作命令等从HMI传输到PLC,将各个设备的状态、工艺以及一些相应的电气参数均由PLC进行收集,等到收集好之后,最终送到HMI显示。工业以太网的网络传输速率大多在10Mbit/s左右,可以更好的适应大量数据以及长运输距离的信息的传送,其传输的介质可以选择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通讯等多种方式,而且其成本相对较低、时效性相对较好,安全性以及扩展性都相对较好。工业以太网现已作为工业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网络的最高层。
第二层网络一般由PROFIBUS-DP构成,有效保证PLC与远程站I/O站ET-200和各传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交互传递工作。PLC将设定的参数以及操作的控制命令传送到ET-200和各传动装置中,并将各传动装置的状态以及相应的电气参数加以收集和整理。PROFIBUS-DP是一种国际性的开放式的现场总线标准,也是当前世界中相对最为成功的现场主线之一,现主要用于过程控制和制造业的分布式控制中,其数据传输率和网络规模可以按照施工的具体场合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下,笔者简要将控制系统配置以及网络构成图加以简单的介绍,详细见图2所示。
图2系统网络
Fig.2Systemsnetwork
(三)传动控制系统
变频调速控制方式在实际运用中一般情况下分为U/f控制、伺服控制以及矢量控制等方式,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控制方式的选定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根据传动对象的负载特点以及工艺要求等因素进行最终的确定,对于牵引机和张紧机,其最基本的工艺要求是保证启动、停止的迅速,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而且其调速精度与转矩控制等都有着相对较为严格的要求和标准。综合来看矢量控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式,其在使用过程中有诸多优点,第一,其调速范围相对较大,可以实现零转速到速度控制的转换;第二,对于转矩可以进行十分精准的控制;第三,其系统的反应速度较快,可以及时响应命令。因此一般情况下均采用矢量控制方式进行速度的调换,其速度的调换为闭环调节。
四、控制系统主要功能分析
(一)温度闭环
在热处理过程中,淬火温度以及回火温度是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参数,温度控制的精准性以及相对稳定性对于产品的质量问题有着直接的意义个关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感应加热技术的采用,有效保证了加热能量的实时可控性以及能量控制的精确性,而这些特点也为温度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保障。红外测温仪所测得的温度信号将被送入到自动的控制系统之中,PLC可以根据红外测温仪所反馈得到的实际温度同工艺所既定的温度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并对偏差按照PID算法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调整,合理的对感应加热炉的输出功率进行科学的调整工作,进而有效保证对钢棒温度的闭环控制。
(二)微张力
张紧机控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对张力的控制,张力的控制效果与成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意义和关联。张力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保证热处理钢筋张力稳定了在设定值的范围之内,进而有效对产品的平直度与力学性能加以有效的保证。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范玫光,杨聚星,林双平,邓少奎,陈巧飞,孙本荣.高强钢筋热处理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1,04:55-56+58.
[2]莫浩越.电镀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3:102-103.
[3]李一鹰,孙本荣,赵世璞.钢筋热处理线的集中控制系统[J].钢铁研究学报,1996,05:65-68.
[4]包辉,熊爱明,赵荣祥.PC钢棒热处理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J].冶金自动化,2002,06:51-53.
关键词:水电站闸门;控制系统;功能实现;改造措施
1工程概况
某电站的输水系统采用一洞二机布置,分别配置一台固定式高扬程卷扬机。启闭机安装在高程156.00m的启闭机房内,持住力3200kN,启门力1600kN,扬程50m,工作级别Q2-轻。卷扬机构滑轮组倍率为8,卷筒采用折线式绳槽,四层缠绕。电动机采用QABP型变频电机,减速箱采用QJRS型中硬齿面减速箱,钢丝绳为金属绳芯镀锌钢丝绳。启闭机设置一套工作制动器和一套安全制动器,结构均采用盘式制动器,可由中控室远程或现地操作开关闸门。
2闸门自动控制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确保运行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决定对下库尾水闸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3改造后闸门自动控制系统的配置
根据设备厂家的设计方案,除原闸门启闭机设备、现地自动化元件保留外,针对尾水闸门自动控制系统作了以下技改:
3.1更换了原来体积较大的老式变频器柜,采用AB型高性能专用交流变频器。与先前的变频器相比,它内置了动态制动电阻器,不需要额外的盘柜空间,并且能提供很大的短时制动转矩;面板上配置有通用的人机界面(便于熟悉和方便使用),包含LCD人机界面模式和基于PC的组态软件,配有“像计算器一样”的数字键盘,用于快速简易地输入数据项。
3.2一次回路进线开关带有失压跳闸线圈,在闸门二次操作回路电源开关未合闸的情况下,该开关无法进行合闸。
3.3更换了原来的现地控制柜,PLC由原来的西门子S7-200更换为S7-300,不仅增加了CPU的运行速度,而且为以后能够通过总线增加开入、开出量留够了空间;配置有一个电源模块(供电采用220V交流输入,转变为24V输出)、CPU模块、接口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32点数字量输入模块以及32点数字量输出模块;对DO出口均采用新型的中间继电器;与监控上位机之间采用西门子S7-200通讯模块进行通讯。
3.4在现地控制柜中加装了触摸屏。通过触摸屏可以实时监视闸门的状态,进行闸门的控制操作,监视电流、电压、功率、频率,闸门位置、水位、系统报警状况等等。
3.5采用型号为MCS-06开度仪替代原来高度、起重量综合显示仪。
3.6更换了现地控制柜到现地自动化元件的全部电缆。
4尾水闸门自动控制系统的改造过程
4.1盘柜设备的安装
根据改造设计方案,拆除了原有的闸门控制柜和电阻箱,重新安装一套闸门现地控制柜和一套变频器柜外加一个制动电阻器柜,柜内配有由湿度控制的加热器。设备的安装符合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
4.2尾水闸门控制系统的功能实现
4.2.1闸门静态调试
调试过程由厂家人员现场指导。闸门静态试验,包括硬布线回路检查和DI输入点、DO输出点验证,从而验证原理及硬布线回路接线。首先,拉开闸门主回路的电源QF1,保持控制回路开关在合,只带外部辅助设备进行,检查控制逻辑的动作输出、动作信号等等,从而验证闸门逻辑关系图的完整性。
图1开关门条件逻辑图
4.2.1.2开关门中间量逻辑验证。安全制动器打开的条件为开关门中间量要满足,采用两只限位开关同时动作作为信号反馈。在开门中间量逻辑中,闸门开门命令触发后,DB5.DBX0.0为“1”。在闸门从全关到全开的过程中,首先要打开充水阀,在逻辑中设定的闸门充水高度为258mm,由开度仪输出位置接点,送入DI模块,把它的中间变量取反,用到开门中间量中,DB5.DBX1.6为“0”时,开关门中间量为“1”(见图2)。当DI中收到送来的平压信号后,开门中间量才能再次满足。在关门中间量逻辑图中,把导叶球阀全关作为满足关门条件,此信号来至地下厂房导叶球阀全关信号的反馈。
图2开门中间量逻辑图
4.2.1.3闸门全开、全关位的调试。在闸门逻辑中,全开、全关位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开度仪输出;另一个是机械限位动作。根据设计理念,机械限位全开、全关动作晚于开度仪输出,机械限位动作后会报“闸门超行程”信号,上、下极限动作信号,在闸门动作过程中,起后备保护作用。
4.2.1.4机械限位的动作验证。手动开关闸门的停止回路,主要靠闸门的机械限位动作来实现,其中有一副常闭接点,分别代表闸门全开、全关,串在开关门硬布线回路中。另有一副常闭接点,串在紧停回路中,闸门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会动作,直接切断总电源。自动开关闸门的停止回路,主要靠闸门开度仪的开关量输出,送到DI模块中,写在逻辑中完成开关门的自动停止。
4.2.1.5变频器参数的设定。根据闸门电机的电压、额定电流、频率、额定转速、额定功率等等,逐步设定变频器的参数。
4.2.2闸门通讯测试
电站1~4号尾闸之间的通讯电缆并联起来,由其中的一个闸门引到下库闸门远程I/O。通信数据先从S7-300通过MPI同时传送给S7-200和现地触摸屏,然后通过modbusRTU将数据传送到闸门现地远程I/O现地控制柜中的CP4000,通过光纤传送到下库现地控制单元LCU6,最后通过系统环网送上位机。在现场,把闸门通讯上送的信号量,在现地或者PLC中模拟,与上位机进行对点,同时检查触摸屏和闸门PLC通信是否正常。
4.2.3闸门动态调试
通过面板按钮点动或者强制回路接触器吸合,验证工作制动闸和安全制动闸电机、启闭机启升电机的转向。
4.2.3.1现场手动开、关闸门操作试验。根据设计,在现地纯手动控制时,完全脱离PLC控制程序。但是在手动操作时,把“控制方式选择”选择开关切换至“手动”位置后,首先要手动开启安全制动闸,开门或关门操作前,必须检查安全制动闸松闸信号有没有收到。松闸信号可以看面板上面的红色的“松闸信号”灯是否点亮,或者看触摸屏中的信号是否收到,这很重要。在安全制动闸松闸后才可以开门或关门操作,通过实际动作校验整个硬布线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4.2.3.2自动控制试验。自动控制时,可以通过现地触摸屏操作或者远方中控室操作进行开、关闸门。进行现地触摸屏操作时,要把“控制方式选择开关”SA1切换至“现控”位置。在整个触摸屏系统中,可以对闸门进行上升、下降、停止和紧急停止操作,点击开启的按钮按下后,会进行条件判断,条件满足后,会出现操作“确认”界面,方可进行开关闸门操作;在中控室远方操作时,S7-200与监控系统的通讯必须正常,要把“控制方式选择开关”SA1切换至“远控”位置,上位机收到的判断条件都满足后,方可操作。
4.2.4MCS-06开度仪的整定在对开度仪进行整定时,首先要设定好闸门的全开和全关位置,根据水工图纸的高程位置和实际动作情况,闸门的全开高程整定为43.25m。尾水闸门落到全关后,为了让闸门充水阀能够充分关闭,可利用控制柜上面的手动按钮,让闸门再下降约250mm左右。
5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许多闸门自动控制系统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危害到设备的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对闸门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本工程从多方面对原有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有效克服了温度、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影响,且进一步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确保了水电站的日常运作。
全性。
关键词:AP1000;OVATION;稳压器;压力控制;压水堆
1概述
与其他压水堆一样,稳压器压力控制系统(PPCS)的功能主要是维持稳压器压力在其设定值范围内,使机组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以及部分瞬态条件下不致引起紧急停堆,也不会使稳压器安全阀动作。功率运行模式下AP1000的稳压器压力控制采用自动控制方式,通过将冷段的冷却剂喷淋注入稳压器来降低系统压力,用比例电加热器的功率变化以及备用(通断式)电加热器的通断来提升或降低稳压器的压力。其他电厂工况下,稳压器压力控制采用手动调节,本文只针对自动控制方式进行论述。
OVATION平台已在中国的火电机组中广泛使用,其网络设计先进、操作方便,对数字量逻辑运算以及模拟量的调节功能已经完全得到实践验证,作为数字化仪控平台,其具有冗余性特征,能够满足核电仪控系统需求。
本文首先对AP1000稳压器压力控制逻辑进行解析,之后给出用OVATION平台将其实现的工程解决方案,第三部分结合与同领域其他核电厂稳压器控制方式的比较,总结出实现AP1000稳压器压力控制的技术特点,并进行分析论证,说明基于OVATION平台的AP1000稳压器压力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AP1000稳压器压力控制逻辑
AP1000稳压器控制系统采用四通道信号,用4个压力信号的中值Pm表征稳压器当前压力,与压力设定值Pref进行比较,求得偏差量E0作为控制信号,压力设定值在AP1000设计中为预设值,不同工况下可由操纵员手动改变。
D、F分别代表喷淋阀0%开度和100%开度时对应的Ec临界值。当压力偏差Ec达到D,系统开始执行喷淋,喷淋阀开度随Ec线性变化,当压力偏差Ec等于F时,喷淋阀开度达到100%,此后尽管压力偏差继续增大,喷淋阀开度也只能保持在100%开度不变。
在负荷调节模式下,为了应对更剧烈的扰动,D、F的值会随着电厂的功率变化而改变,D、F两点平行移动,两点间喷淋阀开度的响应曲线斜率保持不变。
A、B分别代表比例电加热器0%功率和100%功率时对应的Ec临界值。当压力偏差下降到A时,电加热器启动,压力偏差Ec达到负偏差范围中的B值时,电加热器功率达到100%,压力偏差Ec继续下降,比例电加热器保持100%功率不变。
H、I分别表示备用(通断式)电加热器响应滞回特性的两个临界点。压力偏差E0下降到H值时备用(通断式)电加热器开启;当压力偏差E0上升到I值时备用(通断式)电加热器关闭。
3稳压器压力控制在OVATION平台的实现方式
在AP1000设计中,使用OVATION平台的PLS系统是非安全级仪控系统,稳压器压力信号由安全级系统PMS负责采集,通过隔离传输给OVATION系统的1#机柜(PLS系统中1-4#机柜用于同PMS接口),AI卡件负责接收4个信号通道的压力值,再由Drop1的AO卡件输出给Drop10,存入稳压器压力的点信息,参与稳压器压力控制。
点信息可以通过以太网络广播给全部Drop,包括工程师站、操纵员站和历史站。用于实现稳压器压力控制的逻辑下装在核岛机柜间的DropX中,组态逻辑以CB图(SAMA图)的形式存储于DropX的控制器中,并且在线运行。经过逻辑运算后分别产生数字量输出信号和模拟量输出信号。通过AI卡件向喷淋阀和比例加热器传输控制指令,通过继电器输出卡件向备用(通断式)加热器传输控制
指令。
组态逻辑的实现由OVATION平台提供的ControlBuilder实现,主要的实现方法如下:
3.1四取中逻辑
3.2P-I算法
OVATION3.3系统提供的PID算法模块可以方便地实现稳压器压力控制PI调节器的功能,PID算法块能够软件实现比例、积分、微分算法,同时可以对工程量和设定值进行增益、偏差调节。
除此之外,PID模块还具有自动跟踪和抗积分饱和等
功能。
跟踪是确保控制回路在手、自动状态切换时整个控制回路没有扰动的重要手段,在热控回路中跟踪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设定值跟踪过程值、控制器输出跟踪MA站输出、两路输出在切换时的跟踪等等。
OVATION系统的跟踪功能不同于其他DCS系统,其模块并没有单独的引脚以供跟踪数值和跟踪条件连接,所有的跟踪条件和跟踪数值全部通过模块参数予以设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并且大大降低人为失误率。
4AP1000稳压器压力控制特点分析
4.1P-I控制
在其他压水堆稳压器压力控制方式选择上,PI和PID控制器都有所使用,AP1000机组稳压器压力控制使用PI控制器。PID控制器适用于有较大惯性组件的系统,在AP1000中,使用的OVATION系统为全数字控制系统,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以太网,控制器运算周期为10ms到30s可调,一般设定为100ms,因此,系统本身运算速率非常快,压力信号采集来自4个通道的罗斯蒙特变送器(响应速度较快),在PMS系统中通过AF100网络及ICP组件传输给PLS系统,中间也不存在大滞后环节,因此不需要PID控制。
选用PI控制在能够有效消除净差、保证控制性能的同时,减少了整定参数数量,降低了调整复杂度,同时避免了微分环节带来的放大干扰、增加震荡等副作用,符合AP1000核电厂安全、简化的设计原则。
4.2取消极化喷淋
很多核电厂的稳压器控制都采用了极化喷淋的设计,而AP1000中取消了极化喷淋。极化喷淋是为了防止当一回路硼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用于调节稳压器内部冷却剂的硼浓度,使之接近一回路中的硼浓度。而在AP1000的设计中,反应性控制主要由功率控制系统调节控制棒作用来完成,一回路不采取调硼手段,因而不会产生稳压器中冷却剂的硼浓度和一回路中冷却剂硼浓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取消极化喷淋增加了稳压器的稳压性能,同时减少了喷淋阀的磨损,有效延长了喷淋阀的使用寿命。
4.3喷淋阀动作设定值可调
在以往的压水堆设计中,稳压器喷淋阀的动作设定值曲线是固定不变的,而AP1000设计中,在负荷调节模式下,喷淋阀控制曲线整体向右移动,扩大了压力正偏差允许范围。因为在AP1000设计中包含100%甩负荷(不触发停堆和大气释放阀)、50%快速降功率等控制动作,因此在负荷调节状态下,应适当放宽稳压器压力的限制范围,可以避免喷淋阀的频繁动作带来的压力震荡和设备磨损,在超过设定值后凭借两个喷淋阀显著的降压效果,也可以迅速地将压力控制在允许范围。因此,这种设计符合AP1000安全、简化的设计理念。
4.4备用(通断式)加热器直接对压力偏差响应
在其他核电厂的设计中,稳压器内的通断式加热器的控制指令也来自P-I控制器出口,而AP1000中,备用(通断式)加热器直接对压力偏差量E0进行响应。其原因是,需要备用(通断式)加热器作用时,说明稳压器压力已经处在比较低的状态,需要迅速加热冷却剂以达到增压效果,而加热器对压力的影响作用相对喷淋阀来说比较慢,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不适合用与喷淋阀同样的控制指令来开启备用(通断式)加热器。压力偏差不经调节直接触发备用(通断式)加热器动作能更快速地触发反馈动作,提高系统在低压条件下的调节性能,减小稳压器压力过低触发停堆及安全专设动作的风险。
本文对AP1000稳压器压力控制逻辑及其在OVATION平台的实现方式进行了介绍,同时总结并分析了AP1000稳压器自动控制系统采用P-I控制、取消极化喷淋、喷淋阀动作设定值可调、备用(通断式)加热器直接响应压力偏差等若干特点,通过分析,论证了AP1000稳压器自动控制实现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控制效率,减少控制对象波动,减少设备损耗,保证系统的使用寿命,在控制逻辑方面朝减少频繁动作、防止人为风险等方面做了改进,改进后的设计能够更安全有效地实现稳压器压力控制。
[1]俞金波.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的特点[J].日科苑,2008,(22).
[2]韩峰,张春发.浅析热工控制回路在OVATION系统中实现的若干问题[J].科技信息,2011,(14).
[3]周法清,张琴舜.稳压器压力调节系统动态特性研究及PID参数整定[J].核动力工程,1993,(4).
[4]邓琛,张琴舜.核反应堆稳压器压力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微计算机应用,2007,(9).
关键词:微波高温温度采集自动控制
微波高温加热技术是通过使用微波能量将加热物体加热到400℃以上并对加热物体进行烧结或者热处理的一类技术,与传统加热技术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微波直接对加热物体或物体本身整体进行加热,有传统加热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1、微波高温系统设计
本文介绍的微波高温系统由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主控与运算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功率控制模块、串行通信模块以及人机接口模块组成的。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其中,AT89C52作为控制的核心部件,是整个系统指令的执行部件。主要负责采集温度传感器传送过来的温度数据,根据操作用户的信息来控制输出功率.同时通过串行通讯方式,把系统参数传递给上位机。微波功率源是由微波电子管、环行器和功率监视器组成;温度采集模块作用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被加热材料的温度;人机接口模块包括按键输入和LCD显示,其中按键输入是操作人员输入控制参数的接口,LCD用来显示被加热材料的温度和系统当前状态;功率控制模块是用来控制磁控管的输出功率的大小;通信模块利用了AT89C52内部提供的全双工异步串行口。
2、硬件电路设计
2.1温度采集模块
该系统的温度采集模块是以AT89C52为核心,由红外测温仪采集的温度数据经过低通滤波器滤除噪声后进入TLC2543的AIN0通道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温度数值同时在液晶上显示,图2。
其中TLC2543是TI公司的12位串行模数转换器,使用开关电容逐次逼近技术完成A/D转换过程,是具有11个模拟输入通道的串行A/D转换器,具有简化比率转换刻度和逻辑电路、模拟电路,以及隔离电源噪声等特点,能满足大多数高精度多通道数据采集的要求。
2.2功率控制模块
功率控制模块在系统中主要实现对加热材料温度变化的快速控制,避免热失控。因为在微波加热的过程中,材料的介电损耗是变化的,当温度到达某一值时,材料的介电损耗会急剧升高。本系统中微波功率控制主要采用调节相位角的方式,即通过改变交流电压正负半周的导通角来控制功率大小。
2.3串行通信模块
本系统中的通讯模块主要是利用单片机的串口通讯功能把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热材料的温度数据实时的传给上位机,其中单片机与上位机可以通过串行通讯端口RS-232进行信号转换,图3。
2.4人机接口模块
3、软件设计
本系统中,数据采集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写,单片机是测温系统的数据采集端,它主要完成对测温传感器温度数据的读取、存储以及同上位机的中断通讯,最后由上位机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主程序、串行通讯中断模块分别如图4、图5所示。
4、结语
本文运用微波加热理论、计算机接口技术、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理论完成了微波高温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在经过硬件接口和软件程序的调试后,证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1]薛良金.微波技术基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
1差压计量仪表
2布线环节
3温度检测套管
4流量测量表
笔者认为,冲程泵出口流量测量表的选用尤为重要,选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在化工生产装置中,冲程泵用来实现微量配料。总的来说,冲程泵分为两种,即单头冲程泵和双头冲程泵。冲程泵的出口处都有流量测量仪表,这种流量测量仪表能够检测配料的瞬时流量。相对于双头冲程泵来说,单头冲程泵在选择测量仪表选型时必须多加注意。简单的以网为冲程泵为例,其运动原理是往复运动,而正是这种往复运动,将原料输送到管线当中去,依靠冲程泵出口管线上的测量仪表测量配料的流量,但如若测量仪表的选型不对,那么就无法实现对配料流量的准确测量。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橡胶装置中使用转子流量计的例子。在分散剂冲程泵的设计中,大庆石化公司使用的是量程为25L/H的转子流量计,测量的结果是数据不准,且负责机械传动的部件时常损坏,影响到企业生产的稳定。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测量仪表的选型不符上。在转子流量计中,浮子的作用至关重要,被测介质数值的多少由浮子飘动产生的流量信号所决定,在冲程泵工作的过程中,得到的数值只可能是不断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滑动,难以得出精准的数值,这无疑是无效的计量方式。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将原有的转子流量计换掉,取而代之的是相同最程的质量流量计。质量流量计的优势在于,相对于工艺管线的20mm左右的内径来说,其出口线径和入口线径都是1mm,从而使泵体和表体之间的工艺管线的作用有所改变,不在是单一的管线,而是形成了一个介质缓冲器,无形之中解决了流量测量时的断流现象,从而使冲程泵能够连续工作,继而能够得出精度高的数值。
[1]范曦予.化工厂污水处理站自动控制系统[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