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与现代时间对照表

本资源只提供3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积分

2、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1、院试有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

3、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学)学习。2、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以有做官的资格。第一名称“解元”。3、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会魁”)4、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同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

4、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乡试第一解元,第二亚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乡试第3,会试第2第3的没有特定称谓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7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唐朝的又新、准元翰;.宋朝的、王曾、宋庠、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檠、继昌和戴衢亨。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二”元”。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

5、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归类释褐(1)起家(2)初入仕,知(3)典(4)执(5)掌(6)宰(7)宦途。授(8)予(9)官职封(10)拜(11)除(12),征(13)召(14)朝(15)觐(16)入(17)国都。举(18)荐(19)察(20)选(

6、21)推(22)贤才,荫(23)补(24)嗣位(25)祖功殊。兼(26)领(27)判(28)充(29)皆兼职,下车(30)视事(31)到任初。拔(32)擢(33)陟(34)升(35)真可喜,夺(36)贬(37)罢(38)黜(39)实当哭。移(40)徙(41)转(42)改(43)属调动,晋(44)加(45)超迁(46)多功著。假(47)摄(48)权(49)署(50)为代理,褫(51)窜(52)谪(53)蠲(54)放(55)远出(56)丁忧(57)服阕(58)起(59)复(60)职,

7、充(61)补(62)还(63)牧(64)坐(65)无辜。秩满(66)致仕(67)乞骸骨(68),请老(69)谢病(70)隐(71)仕途。解组(72)告老(73)乞身(74)归(75),死(76)卒(77)不禄(78)命呜呼(79)。紫泥(80)诰命(81)真显赫,加封(82)谥(83)赠(84)人敬服。注释:(1)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王安石《给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初以进士~~!,补宁州军事推官。”(2)起家:自家中征召出来,授予官职。《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建元中,上招

8、贤良,公卿言邓公。时邓公免,~~为九卿。”(3)知:主持,掌管。《吕氏春秋长见》:“三年而~国之政也。”(4)典:掌管。《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氏世~周史。”(5)执:掌管,主持。《子说山训》:“~牢狱者无病。”(6)掌:掌管,执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人使我~其北门之管。(7)宰:主宰。《吕氏春秋精通》:“德也者,万民之~也。”又,古代官吏的通称。《周礼目录》:“宰者,官也。”(8)授:授职,任命。《荀子儒效》:“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官。”(9)予:给予,授予。《史记楚世家》:“今吾使使周求鼎以为分,其~我乎

9、?”(10)封: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赐人。《孟子告子下》:“周公之~于鲁,为方百里也。”(11)拜:授予官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为上卿。”(12)除:任命,授职。《文选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臣冼马。”(13)征:征召。《后汉书衡传》:“公车特~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14)召: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后汉书衡传》:“累~不应。”(15)朝: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论语宪问》:“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告于哀公。”(16)觐: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孟子万章上》:“天下诸侯朝~

10、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17)入: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贾谊《过秦论》:“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又,地方官员进入朝廷任职:出将入相。(18)举:提拔,推举。《论语子路》:“先有司,赦小过,~贤才。”(19)荐:推荐,荐举。《孟子》二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説~于版筑之间。”(20)察: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文选情表》:“前太守臣逵,~臣孝廉。”(21)选:xum,量才授官。《明史职官志一》:“凡~,每岁有大~,有急~,有远方~,有岁贡就教~。”(22)推:举荐,推选。《国语晋语四》:“让,~贤

11、也(23)荫:yin,封建时代子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为吏。”(24)补:补充。《战国策策》:“愿令得~黑衣之数。”荫补即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25)嗣位:继承君位。《史记五帝本纪》:“高阳嗣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常用搭配:储君嗣位。(26)兼:同时具有或得到。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丞相兼枢密使。”(27)领:兼任(较低职务)。《后汉书焉传》:“出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

12、(牧:官名。)(28)判:古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为判。《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相州。”(29)充:充当,担任。欧阳修《先生墓表》:“~天章阁侍讲,仍居太学。”(30)下车:官吏初到任。《后汉书宠传》:“自明府~~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31)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子称疾不~~。”《后汉书衡传》:“~~■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郎中。”-32)拔:选拔;提拔。诸葛亮《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33)擢:提拔、选拔。《谭嗣同》:"皇上超

13、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擢第】科举考试得中。(34)陟:晋升,进用:黜(指官吏的进退升降)。诸葛亮《出师表》:"罚臧否,不宜异同"。(35)升:官职得到提拔,升官。柳宗元《祭吕敬叔文》:“摈辱非耻,~扬非贤。”又:升转(官职的提升与调动);升除(提升官职。除:拜官受职);升擢(提升);升补(官吏的升迁与补缺);升扬(提升,升迁);升进(晋升官位);升第(晋级或被录用);升秩(升官);升行(提高行辈)(36)夺:剥夺;削除。--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胁服~(罢免)其官。”-(37)贬:降级。《史记仪列传》:“~蜀王更

14、号为侯,而使庄相蜀。”又:特指降职并外放;贬谪。例: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韩愈《柳子厚墓志铭》(38)罢:免去,解除。《吕氏春秋仲冬纪》:“是月也,可以~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39)黜:降职或罢免。《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何以黜朱于朝。”(40)移:调任。翱《故正议大夫尚书韩公行状》:“贬刺史,~袁州刺史。”(41)徙:调动(官职)。《史记酷吏列传》:“武帝即位,~为史。”(42)转:转移,调动。《晋书密传》:“密有才能,常望~,而朝廷无援,乃迁太守(43)改:改任,调职。(44)

15、晋:职位上升;晋升;提高地位级别或荣誉。《清史稿桂中行传》“以功晋知府。”(45)加:增多。如:封。例:~官:①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②官职升迁。《金史章宗元妃氏传》:“(凤皇)向里飞,则~进禄。”(46)超迁:超格升擢。《汉书于定国传》:“宣帝立,大将军领尚书事,条奏群臣谏昌邑王者皆~~。”(47)假:代理,非正式。《韩非子难二》:“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又如:假摄(代理职务);假吏(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假守(古代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48)摄

16、:代理。《左传成公二年》:“臣辱戎士,敢告不敏,~官承乏。”又如:行(xing)(代职务)。政(代君主管理国家)。(49)权:权摄,暂代官职。王君玉《国老谈苑》:“列郡以京官~知,三年一替,则无虞。”(知:主管)(50)署:暂任、代理官职。《明史宋礼传》:“成祖即位,命~礼部事。”(51)褫:ch1,剥去,夺职。《易经讼卦》:“终朝三褫之。”(52)窜:放逐。韩愈《进学解》:“暂为御史,遂~南夷。”如:窜投(放逐);窜死(贬逐而死);窜官(流放的官员)(53)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仲淹《楼记》

17、:“滕子京~守巴陵郡。”又如:迁。降(jieng)。戍。居。贬~。(54)蠲:ju除去,免除:除。免。《后汉书桓谭传》:“班下郡国,~除故条。”(55)放:驱逐到远方去:逐。黜。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56)出:京官改任地方官。晔《后汉书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57)丁忧:遭父母之丧。《晋书袁悦之传》:“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去职。”(58)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谓之~~。《后汉书虞诩传》:“后祖母终,~~,辟太尉修府。”

18、(59)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为太医院都事。”(60)复:恢复原职务。《后汉书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61)充:任职,充任。《聊斋志异促织》:“遂为猾胥报充里正(62)补:官有缺位,选员补充。如: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补官(补授官职)(63)还:恢复;还原。《明史太祖本纪》:吏以过误罢者还其职。”(64)牧:①治:~民(治理人民)。②古代治民之官:州~。(65)坐:定罪。班固《汉书苏武传》:“副有罪,当相~。又如:连~、反~、~赃(犯贪赃罪)《(66)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19、陆游《傅正议墓志铭》:“~~,造行在所,顾不数见公卿《”(67)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后汉书般传》:“永宁元年,称病上书~~《”(68)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晔《后汉书衡传》:“视事三年,上书~~~,征拜尚书《“(69)请老:告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左传襄公三年》:“补奚~~,晋侯问嗣焉《”(70)谢病:称病隐退居家或谢客来访。《后汉书通传》:“自为宰相,~~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71)隐:归隐,隐居《如:小~~陵薮,大~~朝市《又如:隐辟(隐退回避);隐静(避世隐居);

20、隐学(隐居避世,读书自娱);隐吏(退隐的官吏);隐相(深居简出,不露面)(72)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比喻辞官《韦应物《答韩库部协》诗:“还当以道推,~~收蒿蓬(73)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左传襄公七年》:“冬十月,晋韩献子~~。“(74)乞身:古代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因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后汉书通传》:“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75)归:辞官回家。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76)死:①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

21、有余辜。②庶人去世曰“死”。(77)卒:死亡(大夫去世曰“卒”)。如:生年月。(78)不禄:①古称士死为不禄。《礼记曲礼下》:“大夫曰卒,士曰~~。”②诸侯、大夫死。讣文上的谦词。《国语晋语二》:“又重之以寡君之丧乱并臻。”③夭折。《礼记曲礼下》:“寿考曰卒,短折曰~~。”(79)呜呼:死亡的别称。鎡《临江仙》词:“纵使古稀真个得,后来争免~~?”另:《礼记》中曰:“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80)紫泥:古人书信用泥封,泥上盖印,皇帝诏书用紫泥。因称皇帝诏书为紫泥诏,也简称紫泥。白《玉壶吟》:“凤凰初下~~

22、诏,谒帝称觞登御筵。”(81)诰命:①朝廷颁发的命令。《后汉书窦宪传》:“宪以侍中,干,出宣~~。”又指帝王授官赐爵的命令。明清一品至五品的官以诰命授予。②特指受封的贵妇。《红楼梦》十三回:“唯恐各~~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82)加封:指帝王对臣子追加封予爵位、土地等。《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卫侯和进爵为公。晋侯仇~~为淑人。”(83)谥:①本义: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明溥《五人墓碑记》:“增谥美显,荣于身后。”②动词,授与,加封;尤指死后追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84)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三国志吴主传》:“步夫人卒,皇后。”

THE END
1.古人的计时方法:地支十二时辰,现在是什么时辰?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60430118148313562&wfr=spider&for=pc
2.中国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中国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新闻投资热点尽在新浪财经APP> 加载中 阅读排行榜评论排行榜 01“婉拒特朗普”的她将出任美国新一届政府白宫办公厅主任http://k.sina.com.cn/article_6360942694_17b244866020012mic.html
3.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23点——1点 丑时1点—— 3点 寅时3点——5点 卯时5点——7点 辰时7点——9点 巳时9点——11点 午时11点——13点 未时13点——15点 申时15点——17点 酉时17点——19点 戌时19点——21点 亥时21点——23点 另外,每一时辰又细分为初和正,如23点为子初,半夜24https://m.360docs.net/doc/c8ef9e2927284b73f342501e.html
4.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http://www.gaokao.com/e/20090826/4b8bce8eb52f4.shtml
5.古代十二时辰时间对照表#传承弘扬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国学古代十二时辰时间对照表#传承弘扬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 #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 #古代十二时辰 - 陈耀盛于2023020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967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www.douyin.com/note/7194992924252294400
6.古代每个时辰到底分为几刻?古代以干支纪时,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为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子时和丑时。寅时俗称平旦,相当于今天的3~5点;卯时俗称日出,相当于今天的5~7点;辰时俗称食时,相…https://zhuanlan.zhihu.com/p/500865459
7.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docx文档介绍:该【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https://m.taodocs.com/p-910140850.html
8.古代时辰对照表图,古代时辰对照表图怎么读古代时辰对照表参考如下:【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 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对照表如下:时辰对应的名称:子(zǐ) 、丑(chǒu) 、寅(yínhttps://www.su5.cn/article/218739.html
9.时辰对照表,十二生肖时辰对照表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生肖与12时辰对照表 01 【子时-鼠】(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https://www.coozhi.com/shenghuojiaju/shenghuochangshi/114466.html
10.十二时辰时间表十二时辰对照表十二时辰时间表 十二时辰对照表 导读:中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有不同的名称,每个时辰的持续时间也不同。本文将介绍十二时辰时间表,包括每个时辰的持续时间,每个时辰的名称,以及每个时辰的意义。 一、十二时辰时间表 十二时辰时间表是指中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的时间表,每个时辰有不同的名称,每个时辰https://www.tianqi.com/news/327964.html
11.时辰表对应时间十二时辰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6、时辰表对应时间圆盘 7、时辰表对应时间图片 十二时辰对照表12时辰表时辰查询,十二时辰对照时间分别是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巳时(0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 https://www.16757.com/ysh/jieqian/979.html
12.十二时辰表对照表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那十二时辰表对照表是怎样的呢? 十二时辰表对照表。十二时辰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时,夜半,亦名子夜、中夜,对应时间为23点至1点。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对应时间为1点至3点。 寅时,平旦,亦称黎明、早晨、日旦,对应时间为3点至5点。 https://mip.zgjm.org/sm/wz/156197.html
13.十二时辰对照表读音和更天等古代时间对照表在古代我国的计时单位和现在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我国古代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段,取名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每一个时辰都会有自己的独特名称,以地支为名。本文将会为你提供十二时辰对照表,帮助你更好的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时单位。 十二时辰https://www.jsruitu.com/7867
14.十二时辰对照表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己时 23:00-00:59 01:00-00:59 03:00-04:59 05:00-06:59 07:00-08:59 09:00https://www.meipian.cn/gn3120r
15.十二时辰对照时间表及对应时间小时子时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十二时辰的顺序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子时为晚上23:00-凌晨1:00,两小时一个时辰,以此类推。十二时辰对照表对应时间表为:子(23:00-0:59)、丑(1:00-2:59)、寅(3:00-4:59https://astro.sohu.com/a/792353103_121894854
16.十二时辰对照表介绍!不同时辰对应的名称是什么?说道一天的时间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是二十四小时,时辰不仅仅是可以分为二十四小时,其实也是有分为十二个小时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十二时辰对照表介绍!不同时辰对应的https://m.smxs.com/huangli/shichen/169073.html
17.老黄历:十二时辰对照表查询风水命理老黄历:十二时辰对照表查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十二时辰演变成了二十四小时,而在古时候,人们则把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时辰。古代的时辰却不像如今我们算的算法,古代的时间都不用一二三四来算,而是用子丑寅卯,又分别代表着鼠牛虎兔等https://xingzuo.chazidian.com/show-182276/
18.十二时辰时间对照表十二时辰时间对照表 古人与我们现在用的计时方法不同,现在将一昼夜为24小时,而古代则分为十二时辰,其中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以地支为名称,相传是根据12生肖中的动物的日常作息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http://www.kvov.com/sswzx.php?id=532333366665556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