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养生法(黄帝内经时辰养生)
·时辰历史
·十二时辰无病法
·十二时辰对应的生肖
·十二时辰与五行对照表
·中国十二时辰的优雅味道
展开↓
十二时辰对照表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
23:00-00:59
01:00-02:59
03:00-04:59
05:00-06:59
07:00-08:59
09:00-10:59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11:00-12:59
13:00-14:59
15:00-16:59
17:00-18:59
19:00-20:59
21:00-22:59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生活之美,被古人融入点点滴滴。
十二时辰的读音
十二时辰发音:zi(第三声)、chou(第三声)、寅yin(第二声)、卯maomao(第三声)、辰chen(第二声)、巳si(第四声)、午wu(第三声)、未wei(第四声)、申shen(第一声)、酉you(第三声)、戌xu(第一声)、亥hai(第四声)。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
zǐ
chǒu
yín
mǎo
chén
sì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wǔ
weì
shēn
yǒu
xū
haì
十二时辰怎么读(读音)?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子时:00-02点;
丑时:02-04点;
寅时:04-06点;(“银”的读音)
卯时:06-08点;(“猫”的读音三声)
辰时:08-10点;
巳时:10-12点;(“四”的读音)
午时:12-14点;为何斩首要在午时三刻?
未时:14-16点;
申时:16-18点;(“伸”的读音)
酉时:18-20点;(“有”的读音)
戌时:20-22点;(“需”的读音)
亥时:22-24点。(“害”的读音)
早子时(zǐ)
夜半
24:00-01:00
三更
丑时(chǒu)
鸡鸣
01:00-03:00
四更
寅时(yín)
平旦
03:00-05:00
五更
卯时(mǎo)
日出
05:00-07:00
辰时(chén)
食时
07:00-09:00
巳时(sì)
隅中
09:00-11:00
午时(wǔ)
日中
11:00-13:00
未时(wèi)
日映
13:00-15;00
申时(shēn)
哺时
15:00-17:00
酉时(yǒu)
日入
17:00-19:00
戌时(xū)
黄昏
19:00-21:00
一更
亥时(hài)
人定
21:00-23:00
二更
夜子时(zǐ)
23:00-24:00
十二时辰的部分别称汇总
1、夜半【yèbàn】: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
2、鸡鸣【jīmíng】:荒鸡
3、平旦【píngdàn】:平明旦明黎明早旦日旦昧旦早晨早夜早朝昧爽旦日旦时
4、日出【rìchū】:日上日生日始日晞旭日破晓
5、食时【shíshí】:早食宴食蚤食
6、隅中【yúzhōng】:日禺禺中日禺
7、日中【rìzhōng】:日正日午日高正午亭午日当午
8、日昳【rìdié】:日昃日仄日侧日跌日斜
9、晡时【būshí】:馎时日馎日稷夕食
10、日入【rìrù】:日没日沉日西日落日逝日晏日旴日晦傍晚
11、黄昏【húanghūn】:日夕日末日暮日晚日闇日堕日曛曛黄
12、人定【réndìng】:定昏夤夜
图文:中国十二时辰优雅的味道读懂了中国人的一天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我们现时每昼夜为24小时,而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
时辰
属相
别名和描述
子时
鼠
丑时
牛
鸡鸣,又名荒鸡,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寅时
虎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
兔
辰时
龙
巳时
09:00-10:59
蛇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
马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时
羊
申时
猴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时
鸡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时
狗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
亥时
猪
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更”和“鼓”的区分
图:十二时辰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中国古代的计时器:圭表、日晷、漏壶、浑天仪
17:00—21:00(晚上7点—晚上9点)
21:00—23:00(晚上9点—晚上11点)
23:00—01:00(晚上11点—凌晨1点)
01:00—03:00(凌晨1点—凌晨3点)
03:00—05:00(凌晨3点—凌晨5点)
十二时辰养生法(黄帝内经时辰养生)
图:十二时辰与12脏器对应表
十二时辰养生法,又名黄帝内经时辰养生,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图,十二时辰对应五脏六腑图。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条经络对于气血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而每条经络又都有其兴衰的时辰。从古到今已被证明:在每条经最旺的时辰,运用针灸或口服相应的药物和食品,疗效可以高出其他时辰若干倍。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
这样,12时辰养生就全部介绍完了。它的规律就是要按照经络和脏腑,还有阴阳气化来进行养生。嘻嘻网十二时辰小编总结了一首歌诀帮你来养生: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子时23:00-01:00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胆
胆经
头晕目眩、口苦、善太息。
宜:睡觉。忌:熬夜;吃夜宵。
丑时01:00-03:00
鸡鸣,又名荒鸡。
指深夜过后,鸡鸣之时。
肝
肝经
胸闷、疲倦、黑眼圈、特别容易烦躁。
宜:熟睡。忌:熬夜;生闷气;久视。
寅时03:00-05:00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
肺
肺经
肺部胀满、咳嗽气喘、缺盆部(包括喉咙)疼痛。
宜:熟睡或导引吐纳,调理肺经。忌:熬夜。
卯时0500:07:00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
大肠
大肠经
牙齿疼痛、颈部肿大。
宜:起床喝温热的白开水;排便;调理大肠经。忌:饮酒。
辰时07:00-09:00
食时,又名早食。
胃
胃经
腹胀肠鸣、消化不良。
宜:及时吃早餐,调理胃经。忌:早餐质量不好
巳时09:00-11:00
隅中,又名日禺。
临近中午的时候。
脾
脾经
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内发胀、时时嗳气。
宜:适量饮水,调理脾经。忌:思虚过度,久坐不动。
午时11:00-13:00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
此时太阳最猛烈。
心
心经
喉咙干燥、头痛、口渴难忍。
宜:吃午餐;小憩;静养阴血,调理心经。忌:午餐过多;餐后马上运动。
未时13:00-15:00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
指太阳偏西。
小肠
小肠经
喉咙痛、颔部肿、肩痛如裂、臂痛如断。
宜:调理小肠经。忌:多吃食物。
申时15:00-17:00
哺时,又名日哺、夕食。
指傍晚。
膀胱
膀胱经
头痛、眼睛痛、颈项痛。
酉时17:00-19:00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
指太阳落山的时候。
肾
肾经
四肢冰冷、腰酸背痛、耳鸣。
宜:休息;调理肾经。忌:过劳。
戌时19:00-21:00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
此时太阳己经落山,天将黑。
心包
心包经
胸痛、心律不齐、手部灼热。
宜:吃晚餐;心情快乐;散步,调理心包经。忌:晚餐过于肥腻;生气。
亥时21:00-23:00
人定,又名定昏。
此时夜色己深,人们己经停止活动,并己经安歇。人定也就是人静。
三焦
三焦经
耳聋、听声音模糊、咽喉肿痛、喉咙闭塞。
宜:心平气和;入睡;调理三焦经。忌:熬夜;生气;饮茶。
凌晨三点至凌晨五点:肺经运行
凌晨五点至七点:大肠经运行
排泄系统在此时慢慢启动,随着日照初升,身体也逐渐苏醒,接着进行排便。通常此时休养不够,或是没有进行排便者,易有代谢方面的问题,身体也容易累积不净的体液或宿便,长期如此会造成肠道负担,导致诸多疾病。
早晨七点至九点:胃经运行
早晨九点至十一点:脾经运行
人体气血运行在此时进入高峰,脑力和体力运行也最为旺盛。前一夜能够好好休养生息,早晨能够好好吃早餐的人,往往能在此时展现最佳活力,思绪和决断力都能在此时发挥极致。相反的,前一晚熬夜、失眠或是睡眠质量不佳者,身体带氧量不足,自然容易呵欠连连,思绪不清而且感觉疲累。若是加上不吃早餐,气血相形虚弱,更会像电力耗尽的电池,整个人显得倦怠无力,甚至因此而变得烦躁易怒。
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心经运行
同时也是血液运行的高峰。此时心脏需要较多的能量来推动血液循环,加上午间阴阳气交接,因此人体会感觉些微倦怠,适合小憩以补充体力。特别有心脏疾病者,中午时应该好好用餐并稍作休息,千万不可一边捧着便当在计算机或办公桌前,一边工作一边进食,否则容易出现心神不宁或是心律不齐等毛病。
下午一点至三点:小肠经运行
下午三点至五点:膀胱经运行
申时是人记忆力最好、思维非常活跃的一个时段,故古有「朝而授业,夕而习复」之说。此时犯困乃阳气不足之兆,生活中应注意养阳。申时也是拍打按摩膀胱经的最佳时机,可以找位同事一起互相从上往下拍打脊柱的两侧。腰部不能用力轻轻按揉就好。
下午五点至七点:肾经运行
一般在下午三点左右,上班族都会有十分钟的休息或下午茶,因为由小肠经接过来的气,将由眼内开始循行人体背面部位,此时,身上的水分进行代谢,体内杂质准备有效排出,不少人容易在下午过后水肿,或是肢体膨胀,原因就是膀胱经和肾经循行不顺,体内水分代谢不佳。若在此时感到疲劳,也表示气血明显不足,健康状况已经亮起红灯。当膀胱经气往下走接上肾经时,身体也开始贮存能源,欲使肾气充足,因此,肾上腺素分泌最为旺盛,生命现象也最为旺盛,晚餐进食适合在此时进行,但不适合吃太多,俗话说:“晚餐要吃少。”因为接下去的心包经、三焦经可以进行较剧烈的运动。
晚间七点至晚间九点:心包经运行
此时,身体已经补充够营养,多气多血,气血循行全身和身体末梢,是最适合运动的时候,运动的效率可达到最高。不过不建议进行激烈运动,而应以和缓的散步和简单的关节体操等来调和,以免过于亢进,影响接下来的气血收纳。
注:心包经和心经不同。
晚间九点至晚间十一点:三焦经运行
晚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胆经运行
凌晨一点至凌晨三点:肝经运行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子
深夜11:00-凌晨01:00
23:00-01:00
丑
上午01:00-上午03:00
01:00-03:00
寅
上午03:00-上午05:00
03:00-05:00
卯
上午05:00-上午07:00
05:00-07:00
辰
上午07:00-上午09:00
07:00-09:00
巳
上午09:00-上午11:00
09:00-11:00
午
上午11:00-下午01:00
11:00-13:00
未
下午01:00-下午03:00
13:00-15:00
申
下午03:00-下午05:00
15:00-17:00
酉
下午05:00-下午07:00
17:00-19:00
戌
下午07:00-下午09:00
19:00-21:00
亥
下午09:00-下午11:00
21:00-23:00
古今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二十四时辰制
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3时又72分钟,即4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又96分钟,即0时36分。
十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朝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十二时辰无病法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总之,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十二时辰无病法”详解
卯时(上午5~7点):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6、7遍;揉搓两耳5、6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枕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然后去室外导引。
辰时(上午7~9点):导引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早餐宜吃饱吃好。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巳时(上午9~11点):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午时(11~1点):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静坐或午休。
未时(午后1~3点):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申时(午后3~5点):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或去田间小劳。
酉时(午后5~7点):练一段导引;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戌时(晚7~9点):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睡时宜“卧如弓”,向右侧,以防压迫心脏,以利胆汁排泄。
亥、子时(晚9至次日凌晨1点):“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宜屈膝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流通气血。环境宜静,安睡宁神以养元气。
丑、寅时(凌晨1~5点):此时精气发生,阴茎勃起。人以精气为宝,老年人宜节制房事,但又不宜强制。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为宜。
十二时辰对应的生肖
古代人最初给一天内的气象配了代表词。如早晨因太阳出来而植物启动了生长,所以这时辰别名为“木”。到了中午太阳最旺盛,空气中、土地里灼热,所以时辰别名为“火、金”和“火、土”。下午5-7点最干燥,果实糖份最充足,这时辰别名为“金”。到了深夜12点,环境一切冷静,这时辰别名为“水”。
古时
今时
配上的生肖及原因
23:00~01:00
(鼠),五行为“水”。
01:00~03:00
(牛),五行为“土、金、水”。
03:00~05:00
(虎),五行为“木、火”。
05:00~07:00
(兔),五行为“木”。
07:00~09:00
(龙),五行为“土、水、木”。
09:00~11:00
(蛇),五行为“火、金”。
11:00~13:00
(马),五行为“火、土”。
13:00~15:00
(羊),五行为“土、火、木”。
15:00~17:00
(猴),五行为“金、水”。
17:00~19:00
(鸡),五行为“金”。
19:00~21:00
(狗),五行为“土、金、火”。
21:00~23:00
(猪),五行为“水、木”。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相对应的一种传闻,供参考:
子(鼠)(午夜23时至1时):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一天的开始。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鼠。
丑(牛)(凌晨1时至3时):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寅(虎)(凌晨3时至5时):老虎开始活动,属于老虎。
卯(兔)(清晨5时至7时):太阳东升。属于兔。
辰(龙)(清晨7时至9时):群龙行西,属于龙。
巳(蛇)(上午9时至11时):阳光热更强了,属于蛇。
午(马)(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阳光最为猛烈。属于马。
未(羊)(下午13时至15时):暑气将消之时。属于羊。
申(猴)(下午15时至17时):暑气快过去了。属于猴。
酉(鸡)(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夜晚将来临。属于鸡。
戌(狗)(晚上19时至21时):华灯初上。属于狗。
亥(猪)(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一日将尽,明日将到。属于猪。
十二时辰与五行对照表
十二时辰五行对照表
十二时辰与五行对照表,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子时是凌晨23:00-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点。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水
土
木
火
金
十二个时辰对应的五行如下:23-1时为子时属水,1-3时是丑时为太,3-5时为寅时属木,5-7时为卯时属木,7-9时为辰时属土,9-11时为巳时属火,11-13时为午时属火,13-15时为未时属土,15-17是为申时属金,17-19时为酉时属金,19-21时为戌时属土,21时-23时为亥时属水。十二时辰五行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未戌为干土,丑辰为湿土。
干土者其中藏火,湿土者其中藏水。
寅卯东方木,已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季土。
少阳见于寅,壮于卯,衰于辰。寅卯辰属木,司春,为东方。
太阳见于巳,壮于午,衰于未。巳午未属火,司夏,为南方。
少阴见于申,壮于酉,衰于戌。申酉戌属金,司秋,为西方。
太阴见于亥,壮于子,衰于丑。亥子丑属水,司冬,为北方。
五行
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时辰的五行
金行:申时酉时最旺
木行:演时卯时最旺
水行:子时亥时最旺
火行:巳时午时最旺
土行:丑时辰时未时戌时最旺
中国十二时辰的优雅味道
十二个时辰制,中国西周时就已开始使用。汉朝时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别名
配上的动物及原因
鸡鸣,又名荒鸡
牛,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
虎,老虎在此时最猛。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
食时,又名早食等
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隅中,又名日禺等
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
马,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
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
鸡,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
狗,狗开始守门口。
人定,又名定昏等
猪,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杭州十二时辰慢游指南
子时23:00~1:00
“夜半”指23:00~1:00,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丑时1:00~3:00
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1:00~3:00。
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
寅时3:00~5:00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即我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
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00~5:00。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5:00~7:00
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
“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
用地支命名,为「卯时」。
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00~7:00。
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辰时7:00~9:00
食时就是古代中国人民“朝食”(吃早饭)之时,
即每天的7:00~9:00。
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时9:00~11:00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00~11:00,
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午时11:00~13:00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
日中表示每天的11:00~13:00。
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正好是阴类动物。
未时13:00~15:00
日昳
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未时」,它指每天的13:00~15:00。
申时15:00~17:00
晡时
古代中国人民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
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
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00~17:00。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时17:00~19:00
顾名思义,“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
古代中国人民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
它指每日的17:00~19:00。鸡在此时开始归巢。
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
《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
戌时19:00~21:00
“黄,地之色也。”“昏,日冥也。”
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因此黄昏,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00~21:00。
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亥时21:00~23:00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00~23:00,
地支命名是「亥时」。
“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