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万事通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于是特地专访了该文作者田柏强先生,请他谈谈,中国的十二时辰划分“错”在什么地方?
问题首先从十二时辰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谈起。(下新加坡万事通简称“通”,田柏强简称“田”)
通:十二生肖时记时已经“过时”了,还谈它有什么意义?
中国人一般不说多大岁数,只说属什么的。在中国民间有一个谜语,说中国有一个东西只有12个,但是全世界十几亿华人却每个人都有一个,谜底就是生肖属相。
午时与心脏对应入心经,所以午睡对保护心脏很有好处。所以准确划分十二时辰十分重要,如果连子午时时都分不清,或者划分错了,怎么能保护“心肝”?
通:你凭什么说这样划分“错”了?
田:现代24时制新的一天的起点是0时,中国现在对十二时辰划分,一天的起点却不是“0时”了。子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一天中的第一个时辰,现在子时时段划分为(昨天)23时至1时。也就是说,子时一个时段跨两天。这在理论上说不通,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
从理论上说,世界上的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用数字来说,就是从0开始到0结束,始于0终与0终始为0。如人们经常说的“归0”。一天24小时,24时是一天的终点,周而复始,从新的一天来说它又是起点,就是0时了,所以新的一天必须从0开始。而子时却始于23时,是"从有到有",这是不合规律的。
从实践上说,由于一个时段跨两天,会产生很多矛盾,如在某日子时发生的事情,究竟应该算成哪一天就成问题了,特别是遇到跨月跨年的日子,甚至跨世纪、跨千年的日子怎么算?
如哪一个名人出生或者死亡,发生在新千年最早一天的"子时”,是算前一个千年最后一天,还是算新千年的第一天?这就说不清了。所以说一个时辰跨两天,在实践中也行不通。
通: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错误”?
田:这主要是对日晷的“误读”。在日晷上,子时的时段是在23--1时的刻度上,正中心是24时,23时至24时段是“子初”;0时至1时是“子正”。望文生义,人们把23时至24时段“子初”当成“子时”的开始。
我认为,日晷上的“子初”不能理解为“子时”的开始,“子正”才是“子时”真正的开始。“子初”也可以理解为“亥末”,属于“亥时”时段。“丑初”也可以看成“子末”,还属于子时时段。
同样,“午初”也不能看成“午时”的开始,“午正”才是午时的开始,现在把上午11时划分为“午时”时段,但是上午11时还正在向“午时”接近,可以说还没有到“午时”
通:怎么理解时点和时段?
用十二时辰表示,就是从辰时到午时。子时这个点,正处于“0点”的位置上,所以我认为子时时段也应该从这个“点”开始,即从0时开始,到2时结束。
十二时辰是“大时”,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从数字的规律上来说,十二时辰的时段的始终点应该是偶数,也就是0、2、4、6、8等等。
而现在这样划分,却把十二时辰的时段的始终点,都成为奇数1、3、5、7等等,这也不符合数字规律。
通:实际生活中是不是符合这样与划分?
田:在实际上生活中,对生肖时的理解也是与现在十二时辰的划分是不一样的。中国过去很贫穷,老百姓没有钟表,记时主要靠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没有钟,长辈还在用生肖记时,以太阳光为准。父母亲一般不说几点,只是说生肖时,如早上兔子出来了说卯时,其实就是上午6时;下午鸡进笼了说酉时,就是下午6时。没有听说过卯时从上午5点开始的情况。
如午时推出午门外斩首等,作品中经常描写执行死刑时,必须看不到一点人影,只有在午时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犯人和阳光成为一条直线,才没有影子。(日晷上午时的影子是日晷的角度形成的),在犯人还有一丝人影,死刑就不能执行,所以还出现刀下留人情节等等。
通:假如真是古人把“23时”当作一天的起点怎么办?
同样,即使古人在生肖时辰上的位置标注错了,把子时就是标注在23时的位置上,在转为现代24时制时,也要把它“修正”过来,应该在子时起点上再加一个小时,改为24时。
并且加上一句话:中国的生肖记时与现在对24时制存在一个小时时差。而不能认可古人的错误,就把子时起点就解释为“23时”,这就等于跟着错了。
因为标准时区不能改变,法定时区可以改变;古人在子时的位置不能改变,今人在表述上可以改变,一天从0开始的规律不能破坏。不论古人把一天中的第一个时辰放在什么位置,它的起点都只能是“0”。
在日晷上,子时正对12点的位置,没有一点偏差,而是今人把子时的起点理解错了。一个时辰范围搞错了,所有的时辰都跟着错,所以说“中国把十二时辰划分“错”了。
当然,田柏强说“中国把十二时辰划分“错”了”,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是否正确,还望对此感兴趣“高手”们批评指正,各抒己见。
作者:田柏强,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现旅居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