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盘古开天地就分为“天”“地”与“阴”“阳”。那么八字怎么看阴阳的呢,八字怎么看阴阳解析又有哪些呢?希望下面可以帮到您!
八字怎么看阴阳
分析八字怎么看阴阳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
阴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
阳为热,为光,为化,为气化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像无形的气分隔了阴阳,使其各居其位。)。
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这就是聚合生成阳居于上的正物质),反之则为反物质(类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这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
而八字是以阴阳天干地支来记年、月、日、时的。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戍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由上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八字的阴阳五行旺衰,不妨拿出你们的八字来对照一下。
八字怎么看阴阳解析
学习八字,首先得明白“阴阳”这个概念,四柱八字学之精华全在阴阳五行之变化之间,
“能把阴阳颠倒颠,就是世上活神仙”,此乃易学宗师之感叹。
各位看官,不要去找什么灵丹妙药,奇怪捷径,要知道“大道至简”.
如能用一生参透阴阳之理,万事皆在弹指之间(惭愧!知者易,行者难,本人也只是刚窥秘境而已,不敢大放厥词!)
阴阳: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
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古代的哲学家老祖宗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简言之:
阴阳者: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
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
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这就是聚合生成阳居于上的正物质),反之则为反物质(类似黑洞),
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
这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一、阴阳一体:
阴阳互藏交感,“交感”即交互感应,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
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
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
如《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
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
故又可以说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
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确是如此。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和谁相互交感,生命体方得以产生。
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生物得以发育成长。
在人类,男女构精,新的生命个体得以诞生,代代相传,人类得以繁衍。
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命。
可见,阴阳交感又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
二、阴阳对立:
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
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
三、阴阳互根:
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
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这就是阴阳互根。
四、阴阳消长: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
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
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
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
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五、阴阳转化: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
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
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古代用生、长、收、藏来说明生命的变化形式和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实现的力量就是阴阳。
阴阳用来说明生命变化形式的“生、长、收、藏”。推动了生命过程的“生、长、化、收、藏”,形成终而复始的运动,这正是五行理论的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阴阳乃万物之对立面,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换、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不会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