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猶也,万物到这时都猶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天干
123456789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1234567891011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23456789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1213141516171819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212223242526272829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3233343536373839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丑414243444546474849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5253545556575859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天干地支表(1624年-2043年)
十二生肖年
查询详细十二生肖对照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己时23:00-00:5901:00-02:5903:00-04:5905:00-06:5907:00-08:5909:00-10:59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11:00-12:5913:00-14:5915:00-16:5917:00-18:5919:00-20:5921:00-22:59
十二时辰详解
一百二十年阳历,干支,五行,生肖对照表
天干地支解说
天干(十干)地支(十二支)干支名称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
甲、丙、戊、庚、壬
子、寅、辰、午、申、戌
阴
乙、丁、已、辛、癸
丑、卯、巳、未、酉、亥
合化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寅亥合木,戌卯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日月
地支六冲:
子午相冲,卯酉相冲,寅申相冲,已亥相冲,辰戌相冲,丑未相冲
地支三合:
申子辰会成水局,亥卯未会成木局,寅午戌会成火局,巳酉丑会成金局,辰戌丑未会成土局(即为四库)
六十干支、五行、属相对照表
什么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天干地支的作用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今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的第一题考了一道干支纪年法,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应该是什么年(用干支表示)
题目如下: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
首先我们先要明白天干与地支是如何搭配的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即六十甲子。(10与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己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序号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申
壬
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酉
戌
亥
1894年是甲午年,那么1895年的天干是乙,依此类推,1900年的天干就是庚;同样,1894年的地支是午,1900年的地支就是子;所以1900年是庚子年。如果大家还想到1901年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就是1901年是辛丑年,那么天干与地支的序号都往前推一下,也可以推出来1900年是庚子年。(《辛丑条约》中的所涉及的赔款,因为是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规定,所以也叫庚子赔款。)
如果没有告诉你相邻的某个年份是什么年,那么又怎样推算呢?比如,1861年用干支纪年应是?1984年用干支纪年应是?
这里有一个计算的公式:N=X-3-60m(0≦N﹤60,m是一个自然数)
N是60个干支的序号,比如N=1时就是甲子,X就是公元某某年。
那么按照这个公式,1861年的序号就是:1860-3-60m,那么就取m=29,这样N=58,如果取m=30的话,N=-2,这时就要加60,也就是说0≦N﹤60,如果N=0,那么就是第60个干支。现在知道与1861年对应干支是第58个,但是如果没有上面那个表格可供查阅,怎么办呢?我们知道天干是10个,地支是12个,10天干与12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那么第58号对应的天干的序号应是58÷10的余数,余数是8,第八个天干是申;同样,第58号对应的地支的序号是58÷12的余数,余数是10,第十个地支是酉,所以1861年是农历辛酉年。
所以天干的序号A=mod(N,10),地支的序号B=mod(N,12)
(大家就是对于m应该取多少,不用去想,很简单,就像小学生列除法算式一样,N-3那个数除以60,所得的商数就是m,余数就是N)
注意:这里的公式只适用于公元后的年份
公元前的计算公式应是N=X-2-60m,(因为公元前1年后就是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没有公元0年),(X就是一个负数了,m也取负数)
下面一个网友的帖子有一个这样的计算方法,大家可以参考。
(常识)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一.西元后的: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如1894年末尾一个数是4就甲年,依此类推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0酉1戌2亥3换算:1894除以12,余数是几,就在地支中找几.二.西元前的:天干:甲7乙6丙5丁4戊3己2庚1辛0壬9癸8如公元前7年就是甲年依此类推地支:子-9丑-8寅-7卯-6辰-5巳-4午-3未-2申-1酉0戌-11亥-10换算:如公元前221年,-221除以12,余数是几,就在地支中找几.
天干地支是千古谜团吗?真的无人能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资料上显示什么是天干:早在公元前2697年,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
天干是用来计算太阳变化的,也叫阳光和阳气的变化量。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天干。这十天干每一词也有其具体的五行含义。分别为:“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方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古人认为太阳自转一周为10天,故曰“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黄帝内经》。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日的运行有十天(为一循环),六个十天一周甲(甲子日到甲子日名周甲),六个周甲一岁终。
这样看来便是:6个(日循环)×10日(为单位)=60日(一个花甲子),6个花甲子×6O日(为单位)=360日为一岁。正好对应天圆360度。这个“天有十日
”一循环,其实是观察到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斗指”之变化。这与今天的天文观察除表述不同外,结论并无矛盾。
可咱们的祖先,且于八千年前至一万年前,就如此“考定星历”,而且推算的非常精确,这是其它文明望尘莫及的。可惜“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天理说明早已失传了,现在只能从孔子《易传》与《黄帝内经》诠释和对话中窥测,部分复原其原理。
可见,阳光的运行与地气的顺动才是中华文化的时辰依据,
分而论之,前者称运,后者称气,中国人开口避口讲运气,可没有几个知道所以然,这就是原理。
地支有十二,而天干只有十个,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地球和其余五星都是在围绕太阳公转,由于轨道和运转速度的不同,造成了行星运行之间相对位置的靠近和远离,也就是天文观测中的“行星逆行”,逆行在西方占星学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传统占星师认为逆行使得行星发挥弱势的影响力。但在中国古代阴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五星相对于地球位置靠近和远离的这两种形式,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为阴和阳,又根据五星影响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