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推命术理论认为,五行、干支、四时有者密切的关系,这神关系影响着人一生的命运,推命术士常常以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来判断人的贵贱、祸福和寿夭。传统的观念认为,就干支而言,天干属阳,主动;地支属阴,主静。干支中包含五行,并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兴旺和颓衰。根据这一观念,我们列表设明如下:
天干地支五行所旺季节甲乙寅卯辰木春丙丁巳午未火芨庚辛申酉戌金秋壬癸亥子丑水冬戊己辰戌丑未土四季
除天干中包含五行外,地支中也包含有五行。地支中五行的力量不及天干中所含五行的力量强。见下表:
地支所藏天干及五行子癸水丑癸水辛金己土寅甲木丙火卯乙木辰乙木戊土癸水巳庚金丙火戊土午丁火己土未乙木己土丁火申庚金壬水酉辛金戌辛金丁火戊土亥壬水甲木
关于地支中所藏的五行,在八字推命术理论中有不同的看法。如《穷通宝鉴》引古歌云:
子宫癸水在其中,丑癸辛金巳土同
寅宫甲木秉丙戊,卯宫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丛
午宫丁火并己土,未宫乙己丁共宗
申位庚金壬水戊,酉宫辛字独丰隆
戌宫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这种观念认为地支寅中不仅藏有甲木和丙火,而且还藏有戊土。地支申中不仅藏有庚金和壬水,而且还藏有戊土。
中国古代的推命术士把干支中所含的五行与四时相联系;发现五行在各个季节有着旺盛颓衰的不同情况,并将这些变化用王、相、休、囚、死五个阶段来表示。王是帝王的意思,即五行在这一季节处于极其兴旺的阶段。相是宰相的意思,即五行在此季节处于较活跃的阶段。休即致仕、退休,表示五行在此季节处于静止、蛰伏的阶段。囚的意思是监禁,表示五行在此阶段处于艰难的困境。死的含义是死亡、灭亡,表示五行在此季节处于死亡的状态。推命术士常常将生辰八字的干支所藏的五行与四时相比照,以此来判断命运的好坏。我们将干支、五行、四时的关系列表如下:
就一个人的生辰八字而言,若他的四柱中日柱为木,生于春天,则是得时,兴旺发达;生于夏季,则处于静止、休息的状态;生于秋季,西风落叶,死亡枯萎;生于冬季,则孕育着勃勃的生机......
《穷通宝鉴》论五行与四时的关系云:
论四时之木宜忌
春月之木,犹有余寒。得火温之,始无盘屈之患;得水润之,乃有舒畅之美。然水多则木湿,水缺则木枯,必须水火既济方佳。至于土多则损力堪虞,土薄则丰财可许。如管金重,见火无伤;假使木强,得金乃发。
夏月之木,根干叶燥。由曲而直,由屈而伸。喜水盛以润之,忌火炎以焚之。宜薄土不宜厚土,厚则为灾;恶多金不恶少金,多则受制。若夫重重见木,徒自成林,叠叠逢华,终无结果。
秋月之木,形渐凋零。初秋则火气犹在,喜水土以滋生;中秋则果实已成,爱刚金以砍削。霜降后不宜水盛,水大则木漂;寒露前又宜火炎,火炎则木实。木多有多才之美,土厚无自立之能。
冬月之木,盘屈在地。欲土多以培养,恐水盛则亡形。金纵多,克伐无害;火重见,温暖有功。归根复命之时,木病安能辅助?!惟忌死绝,只宜生旺。
论四时之火宜忌
春月之火,母旺子相,势力并行。喜木生扶,不宜过旺,旺则火炎。欲水既济,不宜太多,多则火灭。土多则晦,火盛则亢。见金可以施功,纵叠见富余可望。
夏月之火,势力当权。逢水制,则免自焚之咎;见木助,必遭夭折之忧。遇金必发,得土皆良。然金土虽为美利,无水则金燥土焦。若再火盛太过,必致倾危。
秋月之火,性息体休。得木生,则有复明之庆;遇水克,难逃熄灭之灾。土重掩光,金多夺势。火见火以光辉,虽ft见亦有利。
冬月之火,体绝形亡。喜木生而有效,遇水克以为殃。欲土制为荣,爱火比为利。见金则难任为財,无金则不瓚磨折。
论四时之土宜忌
春月之土,其势最孤。喜火生扶,忌木克削。喜比助力,忌水扬波。得金制木为强,金重又盗土气。
夏月之土,其性最燥。得盛水滋润成功,见旺火亢燥为害。木助火炎,生克不取;金生水足,财禄有余。见比肩蹇滞不通,如太过又宜木袭。
秋月之土,子旺母衰。金多则盗泄其气,木盛则制伏纯良火重不厌,水汜非祥。得比肩则能助力,至霜降不比无妨。
冬月之土,外寒内温。水旺财丰,金多身贵。火盛有荣,木多无咎。再逢土助尤佳,惟喜身强益寿。
论四时之金宜忌
春月之金,冬寒未尽,贵乎火气为荣;体弱性柔,欲得土生乃妙。水盛则金寒,有用等于无用;木盛则金折,至刚转为不刚。金来比助,扶持最喜;比而无火,失类非良。
夏月之金,尤为柔弱。形质未备,更忌身衰。水盛呈祥,火多不妙。遇金则扶持精壮,见木则助鬼伤身。土厚埋没无光,土薄资生有益。
秋月之金,当权得令。火来锻炼,遂成钟鼎之材;土资复生,反有顽浊之气,见水则精神越秀,逢木则琢削施威。金助愈刚,过刚则折。
冬月之金,形寒性冷。木多则难施斧凿之功,水盛则不免沉潜之患。土能制水,金体不寒;火来生土,子母成功。喜比肩类聚相扶,欲官印温养为妙。
论四时之水宜忌
春月之水,性滥滔淫。或逢土制,则无横流之害;再逢水助,必有崩.堤之忧。喜金生扶,不宜金盛;欲火既济,不宜火炎。见木施功,无土散漫。
夏月之水,外实内虚3时当涸际,欲得比肩。喜金生助体,忌火旺太炎。木盛则耗泄其气,土盛则克制其源。
秋月之水,母旺子相。得金助则淸澄,逢土旺则混浊。火多而财盛,太过不宜;木重而身荣,中和为贵。重重见水,增其汜滥之忧;叠叠逢土,始得清平之象。
冬月之水,正应司权。遇火除寒,见土归宿。金多反致无义,木盛是为有情。水太微则喜比为助,水太盛则喜土为堤。
干支、五行、四时相会,形成十二种状态,其中,天干表示五行,地支表示月份。二者对照,可以看出五行在此月份处于什么状态。
十二时辰五行对照表
十二时辰五行对照表1古代采用的是十二时辰制,用“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一个时辰代表两个小时,子时是凌晨23:00-1:00。
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点。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扩展资料:
23-1时为子时属水,1-3时是丑时为太,3-5时为寅时属木,5-7时为卯时属木,7-9时为辰时属土,9-11时为已时属火,11-13时为午时属火,13-15时为未时属土,15-17是为申时属金。
17-19时为西时属金,19-21时为戌时属土,21时-23时为亥时属水。十二时辰五行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十二时辰五行对照表2十二时辰与五行对照表,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子时是凌晨23:00-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点。
十二时辰与五行对照表:
五行:
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时辰的五行:
金行:申时酉时最旺
木行:演时卯时最旺
水行:子时亥时最旺
火行:巳时午时最旺
土行:丑时辰时未时戌时最旺
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生活之美,被古人融入十二时辰点点滴滴。吃货的十二时辰,北京十二时辰,杭州十二时辰、晋江十二时辰,珠海十二时辰,大理十二时辰,高校十二时辰、十二时辰美图:我在24小时里,打捞十二时辰
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中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中国古代的计时器:圭表、日晷、漏壶、浑天仪
金朝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
宋朝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
明朝《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耽搁了时辰了。”
清朝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天干地支
干支本源于“干枝”,可以想象成茂密的大树,大树有树干——“天干”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有树枝——“地支”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地支的五行属性: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
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我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
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