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诗曰:春季甲乙东方木,夏季丙丁南方火;秋季庚辛西方金,冬季壬癸北方水;戊己中央四季土
图:十二地支汉字写法(请左右拖动查看←→)
六十甲子顺序表
六十甲子顺序表2
六
十
甲
子
顺
序
表
六十甲子又称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六十甲子也指道家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作为称呼这些神的名字。
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干支年份
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使用“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直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时才开始使用。
(1)辛酉政变——发生于1861年,农历辛酉年,慈禧太后夺权。
(2)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农历甲午年,中日黄海大战。
(3)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农历戊戌年,变法仅维持103天。
(4)庚子赔款——发生于1900年,农历庚子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
(5)辛丑条约——发生于1901年,农历辛丑年签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癸卯学制——发生于1905年,农历癸卯年,晚清最后一次学制改革,废除了科举制度。
(7)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农历辛亥年,起义推翻了满清统治。
今年2019年为农历己亥年,己亥年的地支属猪,因此2019年出生的人属相为猪,所以2019年又称己亥猪年。2019年共365天,52周零1天。
天干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天干字就是干
地支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地支字就是支
举例:2011年
计算天干:(2011-3)/10的余数是8,对应天干是字:辛,即为这一年的干。
计算地支:(2011-3)/12的余数是4,对应地支是字:卯,即为这一年的支。
所以2011年是辛卯年
例如: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庚子年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次序表
天干地支(ChineseEra[combinationoftheHeavenlyStemsandEarthlyBranches]),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人有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可见称为干支的原始用意。十天干(TenHeavenlyStems):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TwelveEarthlyBranches):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干支用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也用于卜卦、风水、术数等领域。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合称“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传说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英文里如何描述天干地支?
XusheninterpretedtheTenHeavenlyStemsandtheTwelveEarthlyBranchesasasystemofthecycleoftheseasonsin'Shuowenjiezi'.
《说文》中,许慎把“天干”、“地支”都解释为万物在一年中的萌发生长成熟衰亡的循环系统。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
天干的含义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又每两组配一纳音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是一个谜。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炉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剑锋金;
甲戌、乙亥,配山头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墙土;
庚辰、辛巳,配白腊金;
壬午、癸未,配杨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灯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驿土;
庚戌、辛亥,配钗钏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以下摘录《三命通会》之“论纳音取象”,以体味其义:
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一阳,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何言乎?
子丑二位,阴阳始孕,人在胞胎,物藏其根,未有涯际;寅卯二位,阴阳渐开,人渐生长,物以拆甲,群葩渐剖,如人将有立身也;辰巳二位,阴阳气盛,物当华秀,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始有进取之象;午未二位,阴阳彰露,物已成奇,人至五十、六十,富贵贫贱可知,凡百兴衰可见;申酉二位,阴阳肃杀,物已收成,人已龟缩,各得其静矣;戌亥二位,阴阳闭塞,物气归根,人当休息,各有归着。详此十有二位先后,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晓。
甲子乙丑何以取象为海中之金?盖气在包藏,有名无形,犹人之在母腹也;壬寅癸卯绝地存金,气尚柔弱,薄若缯缟,故曰金泊金。庚辰辛巳以金居火土之地,气已发生,金尚在矿,寄形生养之乡,受西方之正色,乃曰白蜡金;甲午乙未之气已成,物质自坚实,混于沙而别于沙,居于火而炼于火,乃曰沙中金也,壬申癸酉气盛物极,当施收敛之功,颖脱锋锐之刃。盖申酉金之正位,干值壬癸,金水淬砺,故取象剑锋而金之功用极矣;至戌亥则金气藏伏,形体已残,锻炼首饰,已成其状,藏之闺阁,无所施为,而金之功用毕,故曰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何以取象桑柘木?盖气居盘屈,形状未伸,居于水地,蚕衰之月,桑柘受气,取其时之生也;庚寅辛丑则气已乘阳,得栽培之势力其为状也,奈居金下,凡金与霜素坚,木居下得其旺,岁寒后凋,取其性之坚也,故曰松柏木,戊辰己巳则气不成量,物已及时,枝叶茂盛,郁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曰大林木;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故杨柳盛夏叶凋,枝干微弱,取其性之柔也;故曰杨柳木;庚申辛酉,五行属金而纳音属木,以相克取之。盖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观它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戊戌己亥,气归藏伏,阴阳闭塞,木气归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丙子丁丑何以取象涧下水?盖气未通济,高段非水流之所,卑湿乃水就之乡,由地中行,故曰涧下水;甲寅乙卯,气出阳明,水势恃源,东流滔注,其势浸大,故曰大溪水;壬辰癸巳,势极东南,气傍离宫,火明势盛,水得归库,盈科后进,乃曰长流水也;丙午丁未,气当升降,在高明火位,有水沛然作霖,以济火中之水,惟天上乃有,故曰天河水;甲申乙酉,气息安静,子母同位,出而不穷,汲而不竭,乃曰井泉水;壬戌癸亥,天门之地,气归闭塞,水力遍而不趋,势归乎宁谧之位,来之不穷,纳之不溢,乃曰大海水也。
戊子己丑何以取象霹雳火?盖气在一阳,形居水位,水中之火,非神龙则无,故曰霹雳火;丙寅丁卯,气渐发辉,因薪而显,阴阳为治,天地为炉,乃曰炉中火也;甲辰乙巳,气形盛地,势定高冈,传明继晦,子母相承,乃曰覆灯火也;戊午己未,气过阳宫,重离相会,丙灵交光,发辉炎上,乃曰天上火也;丙申丁酉,气息形藏,势力韬光,龟缩兑位,力微体弱,明不及远,乃曰山下火也;甲戌乙亥谓之山头火者,山乃藏形,头乃投光,内明外暗,隐而不显,飞光投乾,归于休息之中,故曰山头火也,庚子辛丑何以取象壁上土?气居闭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交,故曰壁上土;戊寅己卯,气能成物,功以育物,发乎根茎,壮乎萼蕊,乃曰城头土;丙辰丁巳,气以承阳,发生已过,成其未来,乃曰沙中土也;庚午辛未,气当成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质,有物可彰,乃曰路傍土也,戊申己酉,气已归息,物当收敛,龟缩退闲,美而无事,乃曰大驿土也;丙戌丁亥,气成物府,事以美圆,阴阳历遍,势得期间,乃曰屋上土也。
余见路旁之土,播殖百谷,午未之地,其盛长养之时乎?大驿之土通达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城头之土取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国而为民也,壁上之土明粉饰之用,臣庶资之,爰居而爰处也;沙中之土,土之最润者也,土润则生,故成其未来而有用;屋上之土,土之成功者也,成功者静,故止一定而不迁。盖居五行之中,行负载之令,主养育之权,三才五行皆不可失,处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锋锐雄刚,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华越秀,水得之滥波不泛,土得之稼穑愈丰。聚之不散,必能为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为地,地者,原也。用之无穷,生之罔极,土之功用大矣哉!
五行取象,皆以对待而分阴阳,即始终而变化。如甲子乙丑对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之辨,刚柔之别也;庚申辛已对庚戌辛亥,白蜡钗钏,乾巽异方,形色各尽也;壬子癸酉对壬午癸未,桑柘杨柳,一曲一柔,形质多别也;庚寅辛卯对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坚一辛,性味迥异也;戊辰己巳对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也;戊子己丑对戊午己未,霹雳天上,雷霆挥鞭,日明同照也;丙寅丁卯对丙申丁酉,炉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灭也;甲辰乙巳对甲戌乙亥,覆灯山头,含光畏风,投光止艮也;庚子辛丑对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分聚散,类别死生也;戊寅己卯对戊申己酉,城头大驿,东南西北,坤艮正位也;丙辰丁巳对丙戌丁亥,沙中屋上,干湿互用,变化始终也。圆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因近取远,莫逃金木水火土。以干支而分配五行,论阴阳而大明始终。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绝并类。
呜呼!六十甲子圣人不过借其象以明其理,而五行性情,材质,形色,功用无不曲尽而造化无余蕴矣。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计算八字时使用的干支历每五年一循环,每月的天干由该月支所在年的天干决定。例如:若某年的子月所在之年为甲子年,则该子月为丙子月,紧接着其后的丑月是丁丑月。
具体的推算如下表: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以12时辰为1日之纪时法,在周髀算经已有雏型。干支纪时法则源起年代未明。《史记点历书》以十二支纪时,可能到了唐代才将十二支配上十干。
以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日上起时亦有歌诀。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UTC+8为准:
天干:HeavenlyStems(H-S)
简写形式全称注释
甲:1H(thefirstofthetenHeavenlyStems.)
乙:2H(the2ndofthetenHeavenlyStems.)
丙:3H(the3rdofthetenHeavenlyStems.)
丁:4H(the4thofthetenHeavenlyStems.)
戊:5H(the5thofthetenHeavenlyStems.)
己:6H(the6thofthetenHeavenlyStems.)
庚:7H(the7thofthetenHeavenlyStems.)
辛:8H(the8thofthetenHeavenlyStems.)
壬:9H(the9thofthetenHeavenlyStems.)
癸:10H(thelastofthetenHeavenlyStems.)
地支:EarthlyBranches(E-B)
子:1E(thefirst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丑:2E(the2nd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寅:3E(the3rd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卯:4E(the4th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辰:5E(the5th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巳:6E(the6th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午:7E(the7th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未:8E(the8th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申:9E(the9th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酉:10E(the10th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戌:11E(the11th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亥:12E(thelast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60干支则由它们组合而成:
如:甲子1H-1E、乙丑2H-2E、丙子3H-1E、丁丑4H-2E等
天干地支纪时规则,对于稍微懂一些八字的人那当然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对大多数不懂八字并且对命理抱有神秘感的朋友而言,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所以索性写一篇通俗的文档来说明这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相信只要是会认识汉字的人都能根据本文来按图索骥。
为了准确的回答问题,还是从定义上来入手:
一个人的“八字”就是一共八个字:四个天干,四个地支。而每个天干和每个地支都有对应的五行属性。
所以要看一个人八字中是否缺什么五行,就是要分析组成八字的这四个天干和四个地支对应的五行是否缺什么了。比如这四个天干和四个地支中都不包含火这个五行,那就是八字缺火或者说命中缺火了。
下面再来解释天干和地支的五行属性:
甲、乙为木,代表东方
丙、丁为火,代表南方
戊、己为土,代表中央
庚、辛为金,代表西方
壬、癸为水,代表北方
地支的五行,就没有那么容易看出来了,因为地支之中往往藏有一个、二个或者最多三个天干,这种地支中所藏的天干也叫做“支藏人元”,取“天干为天元、地支为地元、人在天地之间”的意思,所以称为人元。
上面的话,也就是说一个地支往往是由几种五行混合而成的,下面就讲讲这个地支藏干的问题,也就是看看各个地支中都藏了哪些天干藏有哪些五行。
寅中藏:甲、丙、戊
卯中藏:乙
辰中藏:戊、乙、癸
巳中藏:丙、庚、戊
午中藏:丁、己
未中藏:己、丁、乙
申中藏:庚、壬、戊
酉中藏:辛
戌中藏:戊、辛、丁
亥中藏:壬、甲
子中藏:癸
丑中藏:己、癸、辛
注意:上面地支藏干的列表中,所藏的第一个天干也称之为地支的“本气”,简单说就是占主导作用的五行,就说本气五行在地支中占的比例最大。比如寅中藏有甲,丙,戊三个天干,如果寅的力量为100分的话,那么甲,丙,戊三者的力量比例依次大概为:60:25:15,甲占的比例比较大,所以甲叫做寅的“本气”。
道理说清楚了,下面看一个实例就清楚了:
假设一个小孩子生于此刻:2009年12月28日20点58分
己丑丙子丁末己戊
其实这个人就是生于:己丑年,丙子月,丁末日,己戊时
其中日干,也就是丁末日的日干“丁”这个天干代表这个小孩子本身,这个小孩子五行属水,因为丁属水。
再来看看四个天干的五行:戊,甲,辛,己,查列表一就知道它们分别属土,木,金,土。
再来看四个地支:子,子,丑,丑,查列表二:子中只有癸,查列表一,癸为水,所以子属水。丑中藏有:己辛癸,分别为土金水。
综合看上面的四个天干和地支,可以发现,这些干支中独独缺少五行火!
所以说这个八字五行缺火!
通过这个例子,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懂得如何判断五行是否缺什么了,只要找一个万年历(或在网上排盘程序中输入生日时辰)找到对应的八字(四个天干和四个地支)就行了,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查表工作了,相信人人都会。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问题了,坊间有不少“新手”命理师傅在看人八字判断五行是否有缺的时候,在判断地支的时候往往只看地支的本气,这样就会造成误判。
比如这些命理师看到寅,认为寅属木(因为寅的本气为甲,甲属木)而忽略了寅中藏的火和土。所以如果按照这种看法,本来某人八字什么都不缺,这些算命师傅却认为此人缺某某五行,这一点必须引起大家注意,大家看了此文之后也自能分辨。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也要引起注意,那就是:并非说一个人八字缺什么五行,就一定应该补这种五行。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准确的说法是,根据八字的格局,需要什么五行才要补什么五行。比如某人八字虽然缺水,但是此八字的格局却是忌讳水的,那么命中缺了水反而是好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去补水,反而会弄巧成拙。
天干五行分阴阳,奇阳偶阴两分清;
甲乙为木丙丁火,戊巳为土庚辛金,
任癸为水配五行。
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图
五行八卦: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
天干地支: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八卦图有“先天”、“后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图为体,后天八卦图为用。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配置,均以后天八卦图作为背景参考。
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图,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轴经线;以坎离代表水火为界,作为横轴纬线。相对二卦阴阳爻相反,互成错卦。先天八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后天八卦数: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天干地支及五行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行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阳金阴金阳水阴水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五行阳水阴土阳木阴木阳土阴火阳火阴土阳金阴金阳土阴水
干支方位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亥子北方水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辰戌丑未四季土
干支五行旺季
方位旺季天干地支
东方春甲乙寅卯
南方夏丙丁巳午
中央四季末戊己辰戌丑未
西方秋庚辛申酉
北方冬壬癸亥子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要依靠柴薪来维持燃烧
火生土:土要依靠太阳来普照
土生金:金要依靠山岩来储存
金生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木要依靠雨露来灌溉
五行相克
木克土:树木可以入土
土克水:土可以覆水
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火克金:烈火可以溶金
金克木:金可以伐木
天干相克(阳克阳,阴克阴)
阳干相克:甲木克戊土,戊土克壬水,壬水克丙火,丙火克庚金,庚金克甲木。
阴干相克:乙木克己土,己土克癸水,癸水克丁火,丁火克辛金,辛金克乙木。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卯酉相冲=>四正位之冲
寅申相冲,巳亥相冲=>驿马位之冲
辰戌相冲,丑未相冲=>土库位之冲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为未土旺,子水旺,名为势家相害,不利六亲骨肉。
丑午相害:为午以旺火欺凌丑中死金,名为官鬼相害。
寅巳相害:各恃临官,擅能而进相害。
卯辰相害:卯以旺木欺凌辰中死土,以少欺长而相害。
申亥相害:各恃临官,竟妒才能,争进相害。
酉戌相害:戌以死火害酉旺金,为嫉妒相害。故酉人见戌人则凶,戌人见酉人无事。
地支相刑
子卯相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
辰午酉亥自刑(伏吟,暗地里痛苦)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丑辰相破,寅亥相破,卯午相破,未戌相破,申巳相破。
星命术认为世界万物都具有阴阳两性。而阴阳的此消彼长是由五行的相生相克引起。而人身本身是一个世界的缩影。同世界的多变相对应,由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所涵阴阳五行之气可测知某一生命运。人身是由五行和合而成,五行在人身的不同禀性又是由他出生时太阳的光线,地球的吸力,星宿的位置气候的不同等多种现象决定。出生时的自然环境不同,五行之气也不同,因而有了千差万别的人生命运。
第一,天干的五行之气比地支的五行之气强一些。
第二,因为天干地支有阴阳之分,所以同属五行之一的天干或地支也有不同。如同为属木的甲、乙,甲是阳木,为栋梁之木,乙是阴木,为花果之木。
第三,地支中每三字组成五行之一种,第一字为初兴,第二字之气为极盛,第三字为渐衰,代表了所属五行的发展变化。
第四,地支除本气之外,还包含一个或数个天干的成份。分别是子的本气是癸水;丑的本气是己土,还兼有辛金、癸水成份;寅的本气是甲木,而兼有丙火,戊土;卯只有本气乙本;辰的本气是戊土,兼有乙木和癸水;巳的本气是丙火,兼庚金和戊土;午的本气是丁火,还包括己土的成份;未的本气是乙土,兼有乙木和丁火;申的本气是庚金,兼有壬水和戊土;酉只是本气辛金;戌的本气是戊土,兼具辛金及丁火;亥的本气是壬水兼具甲木在其中。
从干支的甲骨文字形上分析,十二地支字形源于十天干衍生。
十二地支,是六天干怀孕了的特殊状态。十天干衍生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两两而合,又产生新的天干子女,关系如下表
父母儿女父娶母
壬丁戊己壬娶丁
戊癸甲乙戊娶癸
甲己庚辛甲娶己
庚乙丙丁庚娶乙
丙辛壬癸丙娶辛
十天干彼此结合,循环不息,不断产生新的天干。有种特殊的情况,即在母亲怀孕子女的状态下,尚未生出,称之为“地支”。
壬、戊、甲、庚、丙,为男人,为阳,为父。称为五父
丁、癸、己、乙、辛,为女人,为阴,为母。称为五母
但是天干“戊”比较特殊,他(她)虽作为男人,但也能产子,戊不阴不阳,可以将他看成男人,也可以将戊看成女人,所以戊也能怀孕产生一对儿女。因此,五母(丁、癸、己、乙、辛)外加一个戊,一共六人,都能产子。六母都能怀上一对儿女,二六一十二,十二地支应运而生。我们称呼这六个天干为六母,六阴干,或六妊。
举个例子,壬取了丁,丁怀孕己(她的女儿),己是个女胎,此时大肚子的丁,就是“丁+己=巳”,就是地支巳的本意(丁怀上了己)。同理,丁怀孕戊(她的男胎),称之为午。
十二地支含义如下
癸怀孕甲,称子己怀孕庚,称丑
乙怀孕丁,称寅乙怀孕丙,称卯
己怀孕辛,称辰丁怀孕己,称巳
丁怀孕戊,称午戊怀孕庚,称未
辛怀孕癸,称申辛怀孕壬,称酉
戊怀孕辛,称戌癸怀孕乙,称亥
癸孕甲=子己孕庚=丑乙孕丁=寅乙孕丙=卯己孕辛=辰丁孕己=巳丁孕戊=午戊孕庚=未辛孕癸=申辛孕壬=酉戊孕辛=戌癸孕乙=亥
我们从上表可以看出,即使六阴干怀孕了,她的地支属性仍然同母体天干属性。癸怀孕甲,为子。子尚在母胎中,因此同母亲五行相同,所以“子”同“癸”,仍旧为北方水属性。乙怀上了女儿丁,称之为“寅”,寅同母亲丁,同为木属性。癸孕一甲男,称为子,犹如人呼之子,此不虚言哉!
中国古代纪年方法在汉武帝以前主要是使用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当时的干支主要是用在天文观测,历法和年岁的命名上。使用的岁星体系和当代的干支体系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在古代,我国有六种历法:黄帝历、顓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而我们现在通用的阴历或农历,其实就是夏历。夏历是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得来的,比如甲子年、乙丑年、丙申年、丁卯年等。
天干地支与生肖五行对照表
五行属木:甲乙寅卯生肖属虎属兔
五行属火:丙丁巳午生肖属蛇属马
五行属土:戊己辰戌丑未生肖龙狗牛羊
五行属金:庚辛申酉生肖属猴属鸡
五行属水:壬癸亥子生肖属鼠属猪
五行属性: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