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丘穴位位置图健康综合

目录外丘穴位位置图外丘穴的名词解释外丘穴的功效与作用外丘穴的主治病症外丘穴的配伍功效外丘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外丘穴的临床应用外丘穴在我们腿部位置,大约在小腿的外侧处。此穴位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一书中。具有缓解坐骨神经痛、腿痛、下肢麻痹等病症的作用,亦有治疗脚气、胆囊炎和肝炎的功效。本篇,我们来与大家一起学习外丘穴的有关知识,希望对于这个穴位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在平时的养生生活里起到关键而有效的作用。

外丘穴位位置图

外丘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外丘穴的名词解释

1、外丘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郄穴。

2、穴义: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飘扬于胆经外部。

3、名解:外丘。外,胆经之外也;丘,土丘也。该穴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由此飘扬于胆经之外。

4、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势弱缓行并吸热冷降,随阳热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则飘散于胆经之外,故名。

5、胆经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上行而至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势弱缓行,外传阳交穴的气血弱小,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胆经郄穴。

外丘穴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坐骨神经痛、头项痛、胸胁痛、腿痛、下肢麻痹、脚气、胆囊炎、肝炎等。

2、按摩外丘穴的功效:舒筋活络、传递风气。

外丘穴的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腓神经痛,下肢麻痹,癫痫;

2、运动系统疾病: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外丘穴的配伍功效

1、外丘穴配足三里穴、陵后、阳陵泉穴、条口穴:缓解治疗腓总神经麻痹;

2、外丘穴配伏兔穴、环跳穴、阳交穴、阳陵泉穴:缓解治疗下肢痿、痹、瘫;

3、外丘穴配百会穴、丰隆穴、腰奇、间使穴:缓解治疗癫痫。

外丘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1、【外丘穴的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外丘穴的针刺方法】:外丘穴,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有时可向下放散。

3、【外丘穴的艾灸方法】:外丘穴,艾条灸10—15分钟,外丘穴,艾炷灸5—7壮。

外丘穴的临床应用

发作期痫症

1、主穴:水沟百会后溪涌泉内关

2、方义:水沟、百会为督脉要穴,后溪通督脉,督脉入络脑,三穴同用熄风醒脑开窍,是治疗癫痫的要穴;涌泉为肾经井穴,刺之滋水潜阳,速降肝风,以助开窍醒脑;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开心窍豁痰浊,调理心神。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一、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二、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的平衡。这个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平衡。身体与经络的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更好先选择阳经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

经络与大自然的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更好是用补法,阳经的可以用泻法。

三、什么是的补与泻呢?

一般来说,顺看经络为补,逆著经络为泻。

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四、需要把三百多个穴位都记住吗?

中医在经络时有个说法叫「以痛为俞」,也就是说疼痛的部位就是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和心包经上沿著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力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发酸、发胀,那么这时你的重点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开、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越是痛感明显的,越要坚持多此处,这样你身体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转。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心脏有病,可在这两条经上按压时并没有明显的痛感,这时,你左右两只手臂上都要去摸,因为人体经络左右都是对称和一致的,但患病时左右经络的反应并不完全一样,痛感明显的就代表著病偏向于哪一边,这也说明了你这条经络的气血不足,反应迟缓,这时的冶疗以食疗为主先,补足气血,同时在这条经络上慢慢摸,看上面是否有硬块,是否多出了一块肉,是否比别处微微凸起,然后重点这个部位就行了。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了所有穴位,但忽视了最痛的那一点,治病效果绝不会好。

先从我们最常用的足太阳经(下面简称“经”)开始,因为这条经的阳气最足,治疗范围最广,所以也是最常用的一条经。经的起点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头顶,行颈后、后背、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至小脚趾外侧的至止。共有67个穴位,是人体中最长、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

当经从头走到了脚的至后,它的流动并没有停止,而是穿过小脚趾从脚心的穴上行。这时经络又有了新的名字足少阴肾经(下面简称“肾经”)。

肾经是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穿过腹部到达,与下一条经络手厥阴心包经相连。

从经到肾经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

1、经络是流动的,而且是有方向地流动的,经是从上往下,肾经是从下往上。

2、经和肾经是完全相连的一条经,只是在小脚趾的外侧至处将其分开了,走在人体的外侧是经,走在人体的内侧的是肾经。正因为这一阳一阴的经络其实是一条相连的经络,所以经,肾经就会有反应;肾经,经也会有反应,中医就称之为“互为表里”,而这两条经络各自所连的脏器肾脏与也就互为表里。

3、经是阳经中阳气最足的一条经络,而肾经经气最重的一条经络,这正好合了中医阴、阳平衡的特点。

4、经走在前,肾经走在后,经是肾经的源头,所以在经上进行的推拿、、针灸等疏通,就能促进经向动的力量,反过来就是推动了肾经,滋补了肾脏。

而在肾经上进行推拿、、针灸的时候,肾经运行快了而经没能及时跟上,就会出现空缺、中断。这就是只肾经时,病人往往会出现气虚的原因。

与经相连的是手太阳小肠经(下面简称“小肠经”)。它起于小指外侧的少泽穴,沿著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过肩分为两个分支,一个从颈上面颊,到耳,到眼睛大眼角的睛明穴与经相连,另一个进入锁骨,入胸腔,最后到达心脏。

这条经络走在手臂的外侧,属于阳经,与经是相连的,是阳经与阳经相连,组成一条长长的、完整的太阳经,小肠经在前,经在后。小肠经是经的源头,当经不舒服时,就会有、腰痛、腿痛时,除了经以外,小肠经同样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小肠经又与手少阴(下面简称“”)相连。起于心脏,它有几个分支:一支向下通向小肠,一支向上沿著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上行于肺部,在腋下出来,沿上臂的后缘行至手腕的内侧,到小指内侧的少冲穴,然后走向小指外侧的小肠经的少泽穴,再往上循行。

这是一条阴经转变为阳经的经络,经在前、阳经在后的一条相连的、互为表里的、长长的经络。所以不但能治疗与相连的心脏、小肠、肺、食道、眼睛等处不适,还能推动和滋养小肠经,它既能冶疗颈椎、腰椎、腿的疾病,又能治肾脏的疾病。

只要颈肩、腰有毛病,你去摸摸手臂外侧的小肠经就会有明显的痛点,再去摸与之相表里的也会有瘀堵、疼痛的感觉,所以这时就要从源头上疏通手臂内侧的,从腋窝处往下轻至小手指,然后再沿著小手指的外侧向上搓至手臂的外侧,遇到哪里有痛点,就在哪里多搓揉,这样就可以治疗、小肠经、经、肾经这4条经络上所连著的所有脏器的毛病。

这4条经络一路走过来,形成了表里相连的两组长长的经络,它们起于心中,在人的四肢绕了一圈后又将肾经推向了腹部,推到了胸。

又是哪条经络在胸中与相连呢?

这就是足太阴脾经(下面简称“脾经”)。这时,有人会问,一个是少阴,一个是太阴,好像在上已不能做到平衡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再说。

与经相连的肾经走到胸中后,就与手厥阴心包经(“下面简称“心包经”)相连,经与阴经的相连,可它们一个叫少阴,一个叫厥阴,名字不一样,的程度不一样,经络走到这里,好像与刚才在四肢绕了一圈的作用与关系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当经络一路走过来,走到肾经时已经很虚弱,所以一般不去肾经,按多了就会泻气,这时,进入了腹部、的经络需要休息一下,补充能量,然后换条经络继续出发,去进行下一次的四肢大循环,所以补气作用最强的丹田穴在腹部,而通过腹部的就是循环回来的、已经很疲劳的肾经、肝经和脾经。

通过腹部的还有一条经足阳明胃经(下面简称“胃经”),它也是通过腹部的,但其走向与肾经、肝经、脾经的从下向上的运行方向不同,是从头穿胸、穿腹再走到脚的,胃经也需要在这里一次补充能量,向下的力量更加有力,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

下一轮的四肢大循环,就从肾经传递给心包经开始,它是走在四肢内侧中间的一条经络,所以与它相连的是走在手臂外侧中间的手少阳三焦经(下面简称“三焦经”),又与走在腿外侧中间的足少阳胆经(下面简称“胆经”)相连,胆经则是与走在腿内侧中间的足厥阴肝经(下面简称“肝经”)相连,这样就又形成了一组完全相连、互为表里的经络,最后又是将肝经推向小腹,推向胸中,去休息、补充能量,换一条线路继续前进。

最后一轮运行的4条经络是肝经在胸、肺传递出的手太阴肺经(下面简称“肺经”),具体的循环顺序是这样的: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人的都能在经络上找到

经过上面的论述,大家就会明白,其实这12条经络是分成了3组大经络,这3组大经络分别在四肢绕了一个圈后又重新回到腹部、,这样再去记忆就容易了。你只要分组去记,记住一组里的4条经络,记住这4条经络相连的脏器都叫什么名字,只要这4个脏器里的一个生病了,你就从这4条经络的源头,也就是从胸走向手的手臂内侧的经络上开始寻找痛点,慢慢地,或拍打或刮痧,去慢慢理顺它。这样治起病来不但效果好,而且不会留下后患,更不会复发。

在人体内循环的3组大经络就已经很清楚了,而这3组大经络又是谁先谁后呢?

中医学是这样分的:

第1组:走在外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2组:走在内侧,是→小肠经→经→肾经

第3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之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12时辰与12条经络相对应意义是什么?

我们已将这12条经络分成了3个大组,这样,用时辰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不适,更好在早晨或上午与治疗。

、小肠经、经、肾经出现不适,更好在中午或下午与治疗。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不适,更好在晚上与治疗。

就拿一个胃不好的人为例。可以在早晨醒来后,或是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地。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小肠经上寻找痛点,慢慢地,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子、腰处进行疏通。

不好的人,更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寻找痛点,进行、疏通,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

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以稍重些,对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疏理经络时就不用太着急,的力度要轻一些,选的穴位与痛点也要少一点,更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手臂上的经络)进行,排在最后的经络(肾经、肝经、脾经)都尽量少去碰它们。

弄懂了这些,你就可以在补气血、去寒湿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根据不同季节和时辰,有针对性去疏通瘀堵的经络。只要运用得当,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将神奇的经络运用自如,为你自己和亲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要补充一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丹田」,它如同人体内部的核反应堆,能量极大。我国自古的各种武术中,都会提到「丹田」。当到一定的程度后,丹田部位会形成一股热气流,聚之有形,散则无形,它会在人体前后的正中在线的任、督二脉上运行,前面的为任脉,后面的为督脉。

当气流在任督二脉运行一周后称为「小周天」,这个小周天走在人体正面的是任脉,对全身的阴经有总揽的作用。任脉所经过的丹田,是男子贮精气,女子维系胞宫的地方,又称为「生气之源」;而起于身体后正中线的督脉中的「督」字,有「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髓里,直接脊髓、脑,所以与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有很大的关联。任督二脉同时与全身的各个脏器,当充足时,这些五脏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润。

任、督二脉的功能就是中医学所说的「肾」的功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又认为胞胎的形成始于肾,因此有「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的说法。肾的功能有:芷精,主,主火,能温照全身,主骨,主髓,主生血,主水,主纳气等。

自古有很多内功的,都能生气、养气,其实就是去小周天以及以12经络为主的大周天,所以一些面壁,不吃不喝,用来的内功滋养身体,推动经脉的运行,保证生命的持久。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也都是通过舒缓的运动来疏通经脉。

如果你能去内功或每晚坚持打坐,直接让你的丹田之气充盈,去推动全身经络的运行是再好不过的,可普通人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补足气血,来补足肾气,久而久之,也可以达到同样功效。

经络的触诊

指腹的感觉察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简便易行,准确实用(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法之一)。

: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显著,皮下硬结等,可知为经气实;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为经气虚。

触摸时,见有硬结、压痛、、的反应点,此点即为病穴。压痛强烈,多属实症;压有,多属虚症。病穴有助于明确诊断,刺灸病穴常获良效。

触诊的顺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络穴、特诊点、过敏点和过敏带等。可疑病经要详细触诊。

十二经病的触诊要点

肺经: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泽。

肺经实热时,胸椎1-3旁开0.5寸处有压痛,滑和大巨亦有压痛。肺经气不畅时,膻中有压痛。肺经虚寒:风门和大杼有酸沉感。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压痛,或压时有酸沉感。经气虚衰时,膏肓呈高肿或弹性、皮温低下。

大肠经:大肠俞、天抠、温溜、曲池、合谷。

经气实热或排泄障碍时,曲池、肺俞、天枢、骑竹马有压痛。经气郁滞时,大巨有压痛。肠炎时,手三里、上巨虚、天枢压痛明显,皮温高于邻穴。慢性肠炎时,皮温低下,触有。

胃经:胃俞、中院、梁丘、足三里、。

胃经有实热:中院、梁丘有压痛。胃酸过多:巨阙、不容呈压痛。

胃经虚寒:按压中脘、足三里有舒服感。胃溃疡:胃俞、与其外侧有过敏点,再按压臀端时,压痛放散至膝以下者。

胃痛:天宗有明显压痛,按之可止痛。

脾经:脾俞、章门、地机、大包、脾俞。

消化或运化失常时,脾俞、章门、大包均有压痛。血行失和:脾俞呈现绷紧或压痛。脾热、经气阻滞:地机穴有明显压痛。脾虚作胀: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温低下。

:心俞、巨阙、阴郄、少海。

火旺:心俞内侧有压痛。心脏瓣膜疾患:巨阙发胀,心俞外侧至膏盲处有过敏点。经气虚、功能低下:三阴交、水分、肾俞均有压痛。

小肠经:小肠俞、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

小肠经病:关元、养老有反应。被风寒所侵时,天宗、风门、小海均有压痛。小肠经病移于时,取关元是有效的。如灸关元治心律不齐。小肠经气受阻的肩肿痛时,下巨虚呈压痛,针之有效。小肠俞部位的腰痛,养老有明显压痛,针之有效。

经:俞、中极、金门、委中、昆仑、天拄、八髎。

经气实热:委中穴皮温高,络脉充盈。,经气受阻,中极、金门、俞有压痛。被风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压痛。经气虚时,按中极、俞有。

肾经:肾俞、京门、水泉、水分、肓俞。

肾经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见压痛。肾脏为病:肾俞、京门有压痛。当肾排泄功能受累时,筑宾穴呈阳性反应(硬结、压痛)。因此,灸筑宾有解之效。泌尿系有故障时,八髎穴有压痛。

心包经:厥阴俞、膻中、郄门、大陵。

情志不遂、哭笑不定:膻中、郄门均有明显压痛。妇女月经失常、或少腹有瘀血时,间使至郄门处绷紧或压痛,针之可止痛逐瘀。心,按压厥阴俞、膻中有缓解之效,灸之亦效。

三焦经:三焦俞、石门、委阳、会宗。

经气受阻,会宗、委阳、石门均呈压痛。经气实热,三焦俞一带绷紧,会宗压痛强烈。尿闭,属三焦经气不宣者,石门呈胀满。

胆经:胆俞、日月、天宗、京、阳陵泉、外丘。

胆囊炎时,日月、京门、天宗有压痛。胆经实热:外丘皮温高。经气虚:按胆俞、日月有舒适感。

肝经:肝俞、期门、中都、曲泉。

经气郁滞(失眠、易怒、高血压):肝俞多见高肿、压痛,中都呈强压痛。肝炎(经气实热),内踝上二寸至中都处呈过敏带,阳陵泉与外丘有时亦呈压痛。性功能失常:曲泉按之痛或酸麻。

按上法找出病经病穴,结合四诊八纲,决定病因、病位、病性,为治疗提出有效的方案。

不用死记硬背也能记住经络的分布规律:

经脉的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太阴(最盛)——阳明(阳气最盛)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阳明(阳气最盛)——太阴(最盛)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少阴(次之)——太阳(阳气次之)

足太阳经——足少阴肾经太阳(阳气次之)——少阴(次之)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厥阴(最衰)——少阳(阳气最衰)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少阳(阳气最衰)——厥阴(最衰)

表示经脉的属性及气的多寡。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

从盛到衰分别是:

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

太阴——阳明

少阴——太阳

厥阴——少阳

阳经与阳经:阳经与同名阳经(在头面部)相连,阳明——阳明,太阳——太阳,少阳——少阳

阴经与阴经:阴经与下一阴经(在胸腹部)相连,太阴——少阴,少阴——厥阴,厥阴——太阴

阴经与阳经:阴经与同盛阳经(表理经)相连,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

阳经与阴经:阳经与同盛阴经(表理经)相连,阳明——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厥阴

手阴经从胸(腹)走手——手阳经从手走头——足阳经从头走足——足阴经从足走胸(腹)

阳经走于身体外侧,阴经走于身体内侧(外以阳,内为阴)——照得到与照不到阳光

阳经走于身体背部,阴经走于身体腹部(背为阳,腹为阴)——面朝黄土,背朝天哈

太阴,阳明(最盛)在前;少阴,太阳(次之)在后;厥阴,少阳(最衰)在中。

注: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经与足太阴经交叉,厥阴经行于太阴经之前,太阴经行于中,太阳经还在最后

如此推下去就是: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

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

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手太阴)

最后记住:

口决: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心包焦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光肾心包三焦胆肝)

对应: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足少阴(肾)——(手厥阴)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

穴位记忆法

1、晕厥——水沟中冲足三里。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胶水沟内关。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3、——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水沟太冲。

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神阙(隔姜灸)。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失配三阴交。

口诀:中风脱证会

6、——(实证)中极、次髎、地机。(虚症)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绞痛

(1)心绞痛——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

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4)肾绞痛——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8、牙痛——合谷下关颊车。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气。

10、血管性头痛

(1)外感头痛——百会太阳风池合谷。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

(2)内伤头痛

A、肝阳头痛——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肾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C、血虚头痛——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太阳阴陵泉。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可能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E、淤血头痛——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交会(即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11、急性腰扭伤——肾俞腰眼委中。

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12、呕吐——中脘内关足三里。

在关内走三里地中脘不舒服,吐了。

——END——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投稿)

⊙责任编辑:菖蒲

⊙运营编号:GYZX0002

彩色掌穴

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

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

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哑门穴太阳穴下关穴客主人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强间脑户目窗正营率谷承灵脑空头窍阴完骨天冲颔厌头临泣悬颅悬厘听会和髎角孙颅熄玉枕

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会阴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赝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足五里阴廉急脉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日月期门天池食窦天溪胸乡周荣中府云门

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白环俞

天泉穴天府穴侠白穴青灵穴曲泽穴尺泽穴少海穴孔最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少冲穴曲垣秉风巨骨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臑会臂臑消泺手五里清冷渊肘髎天井小海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四渎支正温溜三阳络支沟会宗偏历外关养老阳谷阳池阳溪腕骨后溪中渚前谷液门少泽关冲商阳二间三间合谷

箕门穴血海穴阴包穴曲泉穴阴谷穴阴陵泉膝关穴地机穴中都穴漏谷穴筑宾穴蠡沟穴三阴交穴交信穴复溜穴商丘穴中封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

居髎环跳髀关风市中渎伏兔阴市梁丘膝阳关犊鼻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外丘阳交飞扬光明阳辅悬钟跗阳解溪冲阳丘墟太冲陷谷足临泣第五地内庭行间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侠溪足通谷束骨京骨金门申脉仆参昆仑.

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括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这其中,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THE END
1.十二时辰顺口溜1、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2、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http://m.15tqc.com/show2824414/
2.12时辰详解,传统时辰对应现代时间点一览古代一天可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一天12个时辰对照表 凌晨3点至凌晨5点,地支寅时,对应寅时。 卯时:05:00-06:59 凌晨5点至早晨7点,地支卯时,对应卯时。 辰时:07http://csdn.emsem.cn/56fc18151cB2.html
3.12张图教你根据时辰养生,效果事半功倍!《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现今零时(24时),为一日之始。 根据中医子午流注理论,在十二时辰中,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脏腑经络值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时辰做相应的事来保养相对应的脏腑,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jAyNzU3Ng==&mid=2651158875&idx=2&sn=02b0546a1751aeb8981ce7a90c11047b&chksm=817454cb620fde60ba17de57ee0db9e984a10e5b348cac5a5102211d8d574836bef14c6bf417&scene=27
4.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顺应时辰养生的智慧(2025版)古代的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十二生肖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的,每一个时辰对应现代的两个小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等,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如子时是半夜二十三点至一点的时间。以下是每个时辰的详细介绍: 子时:夜半时分,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此时鼠类活动最为频繁。 http://www.22989.cn/2b2E802a67F4.html
5.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旧里迟暮 精选回答 1、口诀一: 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 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 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 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2、口诀二: 一二丑未,三四寅申,五六卯酉,七八辰戌,九十巳亥,十一十二子午。 子、丑、https://edu.iask.sina.com.cn/jy/2cqth3IwyR.html
6.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快速背诵十二个时辰是古代最常用的时间计时方式,与十二地支相结合,其具体名称有所演变和更改,最常用的十二时辰名称就是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自古以来,人们热衷于对时间进行划分,而古代在很长一段时间结合十二地支来判断出十二个时辰,其判断时间的速记口诀有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https://www.360doc.cn/article/51775895_990199139.html
7.古代十二时辰读音分别是什么?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 古代的时间计算并不是像现在这样,按一天二十四小时,而是按照十二个时辰计算,也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那么古代十二时辰的读音分别是什么呢? 古代十二时辰读音分别是什么? 十二时辰的读音分别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https://www.k366.com/shichen/wenhua/132493.htm
8.脏腑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脏腑工作时辰图脏腑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 中医时间医学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说,是利用中医学理论研究时间因素对人体影响的一门科学,阐述了机体生理、病理现象要遵从自然界节律的变化而变化,应选择有利的时间进行疾病治疗和预防。而子午流注学说被认为是中医时间医学的缩影,该学说认为每日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十二条经脉息https://www.lnky.net/hsjj/15189.html
9.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对照表口诀左养右学颂强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对照表口诀如下: 辰时(6:00-7:59) 早餐时间,人们开始起床,准备新的一天。辰时是早餐时间,也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巳时(8:00-9:59) 人们开始进行一些轻微的运动,例如散步或慢跑。这是一个适合放松和恢复精力的时间。 申时(11:00-12:59) 人们开http://www.woquxue.cn/170541.html
10.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对照表口诀8.未时:13:00 - 15:00 9.申时:15:00 - 17:00 10.酉时:17:00 - 19:00 11.戌时:19:00 - 21:00 12.亥时:21:00 - 23:00 口诀: 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数。 每个时辰两小时, 一日分明二十四。 希望这个对照表和口诀对你有所帮助!https://jianyiwuli.cn/article/show/9690
11.子时丑时卯时酉时各是什么时间12时辰对照表我们现时每昼夜为24小时,而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子时丑时卯时酉时都对照的什么时间呢? 1十二时辰对照表 2十二时辰口诀 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 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 http://www.chusan.com/zhongkao/114854.html
12.十二生肖与时辰对照表十二生肖对应时间表十二生肖时辰对照表属相婚配表运势,众所周知属相一共是有十二个的不同时辰出生的人最宜配对的人也是不一样的选择适合自己生肖的人婚配对婚姻和双方家庭来说都非常有意义那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十二生肖时辰对照表吧。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十二生肖时辰对照表智慧百科大全,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https://www.16757.com/ysh/shengxiao/1102.html
13.申时是什么时候申时出生哪个属相最好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快速背诵 自古以来,人们热衷于对时间进行划分,而古代在很长一段时间结合十二地支来判断出十二个时辰,其判断时间的速记口诀有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利用这个口诀能https://www.qiyuange.com/bazi/7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