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们最常使用的汉字便已经拥有上千年历史,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很多不同的形态。现如今我们所使用的简体字,其实是经过简化的汉字。
并且人们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创造出很多词语和成语,这些词语、成语甚至是俗语,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汉字文化的瑰宝。
中学时期,语文课上老师总会让学生学习成语,其实成语的数量很多,很少有人能够将它们学得很透彻,毕竟这对学生而言也是很大的负担。
虽说不要求掌握所有的成语,但是常见的成语还是要知道它的含义,其实即便是常用的成语,很多人都不能深刻的理解它们的含义。
比如古人用来形容女子的“待字闺中”,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是用来形容出嫁前的女孩子。可是其中“字”的意思,其深层含义少有人知,专家给出两种解释。
一、“字”为许配的含义
“待字闺中”这个成语其实是很美好的词汇,将其中的字单个拆开来看,“待”即为“等待”的汉字,“闺”则是指未出阁女子的卧室。
古时候女子的闺房男子不能随意进入,即便是父亲在闺女长大之后也要避嫌。
而这个“字”,便是许配的意思,所以它的含义便是等待出嫁的女孩子,这其实和古时候的名与字有关。
我们现在所说的名字便是出生时父母取好的名字,但是古人的名与字其实并非同时取好的。孩子出生的时候由父母或者长辈所取的,用在姓氏后面的为“名”。
除了“名”之外,每个人还有有自己专属的“字”。以前了解诗人的生平,最常见的便是“字XX”“号XX”。
而“字”则是在成年之后才取的,男孩子会在20岁的时候举行“冠礼”,因此男子的20岁也被人们称为“弱冠之年”。
举行过冠礼之后,便意味着男子能够成家立业了,也到了娶妻的年纪。相对应的便是女子的及笄之礼,在《礼记》中便有这样的记载,“女子待嫁,笄而字”。
也就是说女子只有在举行及笄礼的时候才能够取字,这时候女子一般是15、6岁的年纪。举行过及笄礼之后,女子便到了出嫁的年纪,父母便会请媒人为其张罗结婚的良配。
因此“待字”可以理解为“等待取字”的含义,又因为取字便意味着可以出嫁,所以它也可以表示“等待出嫁”的含义。
而后世人显然更倾向后面的理解方式,“待字闺中”也有了现在常见的含义。
二、“字”还可以解释为“生辰八字”
这种说法主要是和过去的婚礼程序有关,“生辰八字”的说法其实是源自于鬼谷子的命理学说,久而久之逐渐演变成为街边常见的“算命术”。
当然现代人都不相信“算命”这个说法了,早些年前街边摆摊算命的老先生也早已不知所踪。
古时候举行婚礼会有特定的程序,比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问名”的含义其实便是问取女方的生辰八字,和“字”是一样的含义。
常见的做法,就是双方父母将孩子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然后交给媒人找到专门占卜的人手上,看一看两个人的八字到底合不合。
并且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摇签,古人倒也不是真的相信这些,只不过是想为新人求个吉利。若是在寺庙中摇到下下签,他们也会继续摇签,直到摇出来上上签为止。
所以这里的“待字”,还可以解释为等待别人来取走生辰八字的含义,和等待出嫁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含义。
结语
虽说古时候的婚礼程序名义上已经被废除,但是很多观念早已经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
只不过现在的婚礼程序只是换了说法而已,现在新人成婚也会算一算生辰八字,然后挑选一个黄道吉日,订婚给彩礼这些程序,其实古时候都有,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
“待字闺中”其实是很好的状态,现在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年轻人们可以毫无顾忌的自由恋爱,遇到喜欢的便结婚。
想必等待心仪的男子将自己娶回家,这个等待的过程是很幸福的吧。最后也希望大家都有幸福美满的婚姻,能够和爱的人共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