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天干地支组成了六十个计时序号,用于纪年、月、日、时的命名,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个地支对应一个生肖,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别称和含义:天干的别称和含义分别是:甲为焉逢,象征草木破土而出,阳气被阴气所包裹;乙为端蒙,象征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丙为游兆,象征太阳炯炯如火,万物皆被照耀;丁为强梧,象征草木成长壮实,人也如丁;戊为徒维,象征大地上草木茂盛繁荣;己为祝犁,象征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庚为商横,象征秋收等待来春;辛为___,象征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为横艾,象征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为尚章,象征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的别称和含义分别是:子为困敦,象征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丑为赤奋若,象征寒气自屈曲;寅为摄提格,象征阳气欲出,阳气强劲而髌演于下;卯为单阏,象征万物冒地而出;辰为执___,象征万物舒伸而出;巳为大荒落,象征阳气毕布已矣;午为敦牂,象征阴阳交相愕而仵;未为协洽,象征日中则昃,阳向幽也;申为涒滩,象征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酉为作噩,象征万物成熟;戌为阉茂,象征万物灭尽;亥为大渊献,象征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三)纪年、月、日、时:纪年法中,每个干支代表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
从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纪月法中,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
从___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纪日法中,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排列,六十日为一个干支的周期。
___法中,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本文介绍了三种计算干支日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公式计算,公式中包含世纪数、年份、月份和日期等参数,最终得到天干和地支。
年天地推算法天地来我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其中“甲、、丙、丁、戊、、庚、、壬、癸”为天,“、丑、寅、卯、、巳、午、未、申、、戍、亥”为地,也对应着肖。
天地组合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或者阴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下如何推算公历某年某的阴历。
先我们应该知道天地年法都是天在前,地在后,例如:2017年为丁年。
我们先来算下年的天再算年的地,先天,为就是甲、、丙、丁、戊、、庚、、壬、癸。
我们在来看下的,的就简单的多了,因为的地是固定的,即每年的为寅,为卯,三,以此类推下去,的天有句诀:甲之年丙做;庚之年卯为头;丙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流;还有戊癸何觅,甲定之上好追求。
具体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甲或的年份,正是丙寅;遇上或庚之年,正为戊寅;遇上丙或之年,正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为甲寅。
依照正的,其余份按推算下去就可以了。
于,这个较繁杂,为何呢?因为是以阳历为基准的,阳历历法润2多出天,每年的的天数不样,与阴历不同,所以的计算法较繁杂,具体就不叙说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东任红岩原创的柱推算法,他是将闰置后,直接推算出每年纪,以31为起算,将2末置为最后天,解决了闰年平年问题,创作了柱推算表。
天干地支纪年法,又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方法。
它是根据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组合来表示年份,每60年为一个周期。
这种纪年法在中国的历史上广泛流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迷信和占卜文化。
古人将天干地支与四象(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以及五行(木、火、土、金、水)进行了匹配。
通过天干地支的组合,人们认为可以预测吉凶祸福。
后来,这种纪年法渐渐被用于表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出生年份。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换算方法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知道起始年份,也就是一个周期的开始。
根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841年开始,1200年为一个周期。
现代常用的起始年份是公元前4年,即庚寅年。
根据天干地支的循环规律,可以推算出各年份的天干地支组合。
具体换算方法如下:1.将要换算的年份减去起始年份,得到年数。
例如,要计算2024年的天干地支,计算公式为:2024-(-4)=2026年。
2.利用循环周期,将年数除以60并取余数。
3.根据余数确定天干和地支的组合。
天干的循环周期为10年,地支的循环周期为12年。
通过余数6,在天干中为庚,地支中为寅。
4.最后将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拼接在一起,得到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表示。
例如,2024年的天干地支为辛丑年。
需要注意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以公元前841年为起点进行换算的,所以在计算时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由于干支循环的关系,一些年份的天干地支可能与之前或之后的年份重复。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谨慎选择正确的干支组合。
天干地支纪年法在中国的历史上被广泛运用于文化、历法、占卜等方面。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文、地理的认识,还融入了人们对命运和吉凶祸福的追求。
至今,天干地支纪年法仍然是中国农历和传统节日计算的基础,也被用于算命、起名等民俗活动中。
天干地支纪日法快速计算法一.干支纪年[方法一]公元1年的干支是辛酉,只要记住辛酉这一干支,即可简便而又迅速地推算公元前后任何一年的干支。
1.求公元后年干支干:支取所求年分的个位数支:以所求年分数目12,取其余数。
然后,以辛酉为起点,按干支顺序依次推出年干和年支(正推)。
但要注意,此时起点与上法不同,以辛酉为0,反推时以辛酉前一干支即庚申为起点(即1),正推则以辛酉的下一干支即壬为起点。
或直取公元前负数即可。
如要正推,则还要用10,12减去此二数。
即干为10-1=9,支为12-11=1。
结果为庚戊。
[方法二]如不以辛酉作起点,也可以任何一个已知年干支为起点推算。
一般可以当年为起点。
方法:以所要求的年数减去已知年数(或当年),得数的个位数即为年干数,得数除以12所得的余数即为年干支数。
干支数为正数时正推,为负数时反推,或按[方法一]中方法变为正推。
应注意的是已知年干支作0,正推时以已知年干支的后一干支为1,反推时以已知年干支的前一年干支为1。
例如:已知1985年是乙丑年,求1999年的干支。
天干地支的算法: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纪年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比如1911年是辛亥年,爆发了辛亥革命。
干支纪年,新的一年是立春交节之后开始的。
干支是指天干和地支,共十干十二支,分别表示了不同的年、月、日、时。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年月日时干支。
1.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为基础,循环周期为60年。
根据甲子纪年表,可以得到甲子年为第一年,乙丑年为第二年,以此类推。
计算方法如下:-年份除以60,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地支为第12位。
-年份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应天干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天干为第10位。
例如,2024年对应的是辛丑年,辛为第8位天干,丑为第2位地支。
2.干支纪月:干支纪月是以天干和地支纪法来计算月份,每年的月份循环周期为12个月。
计算方法如下:-以立春为分界点,立春前为腊月,立春后为正月。
-计算年份的天干位置,例如2024年是辛丑年,辛为第8位,丑为第2位。
-计算立春的干支纪年,例如2024年的立春是在2月3日,即辛丑年的干支纪年为庚寅年。
-计算干支纪月,以立春为始,依次按照干支顺序排列,例如辛丑年的立春前一月为庚子月。
3.干支纪日:干支纪日是根据天干和地支的顺序来编号和计算每一天。
计算方法如下:-天干序号除以十,得到的余数为干日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干日为第10位。
-地支序号除以十二,得到的余数为支日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支日为第12位。
例如,2024年1月1日对应的是庚子日,庚为第7位天干,子为第1位地支。
4.干支纪时:干支纪时是在一天24小时的基础上,根据天干和地支的顺序来计算每个时辰的干支。
-从早子时开始,依次按照天干地支的顺序对应到每个时辰。
-例如,早子时对应甲子时,早丑时对应乙丑时,以此类推,晚子时再次对应甲子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方法是以农历为基础,对应的公历日期可能会有所不同。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历法的变化和修正。
农历天干地支算法+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算法2013-01-0609:51:09|分类:五运六气|字号订阅农历天干地支算法(来自网络)干支纪年法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123456789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1234567891011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
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
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23456789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1213141516171819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212223242526272829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3233343536373839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4243444546474849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5253545556575859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
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
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23456789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1213141516171819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2223242526272829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3233343536373839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4243444546474849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5253545556575859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干支纪年法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1989)又是农历己巳年。
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
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
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干支纪年法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又分为5阳干,5阴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又分为6阳支,6阴支甲为天干之始,子为地支之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余顺次相合,就叫“甲子”。
古代就是以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
天干数为十,阴阳相合是五,地支数为十二,阴阳相合是六,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为六十甲子之数,故又称“六十甲子”.甲子周期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算法思想:甲子组合的规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顺序,五个阳干与六个阳支相配,五个阴干与六个阴支配,结果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或叫甲子)组合,为甲子一周.观测上表可以发现,天干与地支的结合是顺序向下进行的,形成一个轮回,直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有了甲子周期表,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就方便多了.1、年干支推算法:中国很早就用干支纪年,并且沿用至今。
有人把第一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农历甲子年,因而将公元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期数),剩下的余数,可以用六十甲子表序数表查出公元该年的干支。
其公式为:(所求年数-3)/60=商。
余数(年干支序数)如果余数等于0,则干支序数加上60。
例如:求公元1983年的农历干支年纪:(1983-3)/60=30。
0,则0+60=60(干支序数),查表为癸亥年。
2、月干支推算法: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
具体如下:一月为寅月:从立春到惊蛰二月为卯月:从惊蛰到清明三月为辰月:从清明到立夏四月为巳月:从立夏到芒种五月为午月:从芒种到小暑六月为未月:从小暑到立秋七月为申月:从立秋到白露八月为酉月:从白露到寒露九月为戌月:从寒露到立冬十月为亥月:从立冬到大雪十一月为子月:从大雪到小寒十二月为丑月:从小寒到立春年的天干为甲或已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
天干地支与生辰八字推算法生辰八字推算法生辰八字由年、月、日、时的各自干支组成。
下面介绍年、月、日、时的干支推算方法。
干支纪年法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
干支纪月法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
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
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诀如下: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
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日干支推算方法刘文元在其著的《四柱命理正源》中有述。
百年诀速推日辰干支、节气及怎样推算阴历日辰干支、节气推算日辰干支1、推算日辰干支必须首先熟记每年正月初一的干支及立春的日子时辰、以及每年的小月、闰月(至少必须熟记80--100年)、请参看并背熟百年诀。
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法一、年的计算方法一、年的计算方法1、年的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应的位数;2.年的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应的位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1.我们以2010年为例;年为例;天干算法:天干算法:2010-3=2007,2007/10=200余7,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地支算法:地支算法:2010-3=2007,2007/12=167余3,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
为使各位信任此算法,本人再举一例来说明:明:例2.我们再以1987年为例;年为例;天干算法:天干算法:1987-3=1984,1984/10=198余4,4对应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为丁;地支算法:地支算法:1987-3=1984,1984/12=165余4,4对应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为卯;综上公元1987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丁卯年。
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丁卯年。
农历: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称为夏历。
夏历有个辅助部分——节气。
节气如果也算历法的话,就是完全的太阳历。
节气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位置有关,和月球无关。
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夏历的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二个月普通月份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
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
由于每平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年(即十二个普通月份加上一个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量的接近365.2422日。
由于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
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经推算,7/19最接近0.368。
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
因此把夏历称为阴历是不恰当的。
夏历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历法中,唯一既照顾到太阳历,又照顾到阴历的历法。
因此,有人说西方的历法比中国科学,这显然是错误的。
比如,公历中,一个“月”的概念首先就已经违背了“月”这个初始的概念。
年、月、日、时之干支推算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
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干支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规定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起于正月初一0点。
一、年之干支计算法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组合,天干是十年一循环,因此,可以通过年份的个位来计算天干。
地支是十二年一循环,可以根据年份除以12所得余数来计算地支。
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周。
当年份为正数(公元后)时,可由下表计算其干支。
表2表3当年份为负数(公元前)时,将年份加一个数60n+1,此处n为自然数,从而得到一个正数,然后用这个正数来计算。
例如,公元前222年,即-222年,加上一个数,这个数可以为241(n=4,60n+1=241),-222+241=19,也就是说,公元前222年与公元19年的干支是相同的。
由前面所述的表格可计算得公元19年是己卯年,因此,公元前222年是己卯年。
二、月之干支计算法夏历是阴阳合历,是根据太阳、月亮及地球的运转规律制定的历法。
常年一年有12个月,有闰月时一年有13个月,其中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为闰月,闰月的干支沿用上一个月的。
比如,五月与闰五月,这两月只有一个中气---夏至,于是视为一个月,用同一干支。
因此,干支纪月,一年为固定的12个月。
曾经有人提出,干支采用节气来定月,立春到惊蛰为一月,惊蛰到清明为二月,清明到立夏为三月,如此类推。
但当时未被政府采纳。
这个建议解决了如何处理闰月的问题,但是,这样干支纪月与自然月会出现偏差,比如,甲子年的正月初八到二月初六这一段为丙寅月,这个怎么都觉得别扭。
年月日天干地支计算方法一、天干地支的基本概念1.1天干地支是什么天干地支啊,那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天干呢,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呢,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就像一个大家族里的成员,各有各的名分,各有各的作用。
1.2为啥要有天干地支这可不是瞎编的。
在过去啊,人们要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就像咱们现在用公元纪年一样。
但咱老祖宗就用天干地支,这一套系统可就复杂又有趣了。
二、计算年月日天干地支的方法2.1年的天干地支计算计算年的天干地支啊,有个小窍门。
咱们先说天干,年份减3,除以10,余数对应天干。
比如说2023年,2023-3=2020,2020除以10余数是0,对应的天干就是癸。
再看地支,年份减3,除以12,余数对应地支。
2023-3=2020,2020除以12余数是4,对应的地支就是卯。
所以2023年就是癸卯年。
这就像玩一个数字游戏,只要掌握了规则,就很容易。
2.2月的天干地支计算月的天干地支就有点复杂喽。
首先得知道年的天干,然后根据五虎遁年起月诀来确定月的天干。
比如说甲己之年丙作首,就是如果是甲年或者己年,正月就是丙寅月。
地支呢,就是按照固定的顺序,一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依次类推。
这就像给每个月都贴上了独特的标签,不过这个标签得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贴。
2.3日的天干地支计算日的天干地支计算那可真是个“老大难”。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查万年历。
不过要是想自己计算呢,有个复杂的公式。
这公式啊,一般人还真得琢磨琢磨。
简单来说,就是先确定一个基准日的天干地支,然后根据天数的差值来推算。
但这计算过程就像走迷宫一样,很容易迷糊,所以啊,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查万年历,这也算是个“偷懒”的小妙招吧。
三、天干地支的意义和应用3.1文化意义天干地支在咱中国文化里那可是根深蒂固。
A干支纪年的推算方法我们中国古代是以干支纪年、月、日、时。
干,即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推算方法一:设定天干地支的对应数字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56789012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5678910110123推算方法:某年的天干就是这个年分的个位数所对应的天干,地支就是这个年分除以12所得余数的对应地支。
如1997年,个位是7,对应的天干是“丁”;1997除以12余数为5,对应的地支是“丑”,那么,1997年就为“丁丑年”。
再如2000年,个位数是0,对应的天干就是“庚”;2000除以12余数为8,对应的地支是“辰”,那么2000年就是“庚辰年”。
方法二:首先记住六十甲子的序数六十甲子表01甲子11甲戌21甲申31甲午41甲辰51甲寅02乙丑12乙亥22乙酉32乙未42乙巳52乙卯03丙寅13丙子23丙戌33丙申43丙午53丙辰04丁卯14丁丑24丁亥34丁酉44丁未54丁巳05戊辰15戊寅25戊子35戊戌45戊申55戊午06己巳16己卯26己丑36己亥46己酉56己未07庚午17庚辰27庚寅37庚子47庚戌57庚申08辛未18辛巳28辛卯38辛丑48辛亥58辛酉09壬申19壬午29壬辰39壬寅49壬子59壬戌10癸酉20癸未30癸巳40癸卯50癸丑60癸亥推算方法公式:(所求干支的阳历年数—3)除以60=商……余数这里的余数即为所求干支年的序数,然后查上面的六十甲子表,与之相对应的干支即为所求年干支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推算(2009-04-2421:36:35)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法一:六十天干纪年法一览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
天干地支纪年是中国传统纪年系统,它使用天干和地支这两种概念来纪录年份。
天干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地支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
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确定年份和计算干支。
1.确定年份:每个天干和地支都有一个周期,一个天干周期为10年,一个地支周期为12年。
第一个天干以甲为始,地支以子为始。
两者的起始年是公元前2637年,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根据这个起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一些年份的天干地支:年份=(要计算的年份-起点年份)%60这个公式除以60的目的是将年份调整到一个完整的天干地支周期内,这样可以确定年份的天干地支。
例如,公元2024年的天干地支计算如下:年份=(2024-2637)%60=645%60=45所以,公元2024年的天干地支是“丙子”。
2.计算干支: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到。
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共有60种可能,它们按照固定的顺序循环出现。
以下是天干的顺序和对应的地支顺序: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根据上述顺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步骤来确定具体的干支。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公式:干=年份%10计算天干的具体位置,其中干的取值范围为0-9接下来,我们通过公式:支=年份%12计算地支的具体位置,其中支的取值范围为0-11最后,根据天干和地支的位置,在上述的天干地支顺序中找到对应的干支组合。
例如,对于公元2024年的天干地支“丙子”,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计算:干=45%10=5支=45%12=9所以,公元2024年的天干地支是“丙子”。
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法一、年的计算方法1、年的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2.年的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1.我们以2010年为例;天干算法:2010-3=2007,2007/10=200余7,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地支算法:2010-3=2007,2007/12=167余3,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
为使各位信任此算法,本人再举一例来说明:例2.我们再以1987年为例;天干算法:1987-3=1984,1984/10=198余4,4对应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为丁;地支算法:1987-3=1984,1984/12=165余4,4对应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为卯;综上公元1987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丁卯年。
二、月的计算方法查表三、日的计算方法查表1、3、5、7、9、11月的日期分别加47、46、47、48、50、51。
2、4、6、8、10、12月的日期分别加18、17、18、19、20、21其中1月和5月一样,2月和6月一样(平年)天干:甲1、乙2、丙3..........壬9、癸0.(个位数)地支:子1、丑2、寅3..........戌11、亥0(除12得的余数)例如:阳历2010.7.137月,日期加4813+48=61尾数为1则天干是甲61/12=5.余数是1,则地支是1,2010.7.13是甲子日又例:阳历2010.10.1日10月,日期加201+20=21尾数是1则天干是甲21/12=1余数是9,则地支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