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而言,来自领导同事的负面评价实在不好受。在这种情形下,有不少职场新人都会感觉到压抑窒息。
1
扛得住,职场才是你的
据说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项专门针对大一新生的“坚毅测试”,智商、情商达标了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看你的抗打击能力是否达标。
在职场中,我们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委屈。有时候,一个在他人眼里不值一提的挫折却足以把一个人卷得无影无踪。安安(化名)属于后者。
看见安安的第一眼,你就能强烈感受到来自她的不安与恐慌,五年的职业生涯对于很多人而言是迅速成长的时期。而对于安安而言,职场却更像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丛林,按照她的说法,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窜出一个不怀好意的人来,对你进行不留情面的批评。
要说安安的职场起步并不低,大学毕业后的安安顺利地进入了一家五百强企业。然而好景不长,安安对于职场的憧憬很快就被冲击得片甲不留,原来,安安遇到了一位“异常强势”的领导。
安安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早晨下着暴雨,安安赶到公司的时候已经迟到了,领导二话没说,直接给她开了一张100元的罚单,并在当天下午的会议上,对所有新员工进行了一番工作纪律教育。
从那次事情之后,安安渐渐觉得这个领导对她心存敌意。
终于有一回,安安觉得自己再也扛不住了,第二天,她就递交了辞职信。
职场不是小说,更不是鸡汤文,转身离去的安安后来的道路愈发坎坷不顺;五年下来,她的职场道路越走越窄。
2
认清委屈背后的心理运作机制
之所以委屈让人难以忍受,是因为委屈的背后常常伴随着他人的负面反馈。
接受负面反馈对有些人来说异常困难,因为这个过程触发了人两种核心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那就是成长与学习的需求和渴望被他人认可接受的需求。
放在安安的案例中分析,在面对批评指责的时候,她的心里有个声音是这样说的———“我这么努力这么拼命,为何领导你视而不见?为何你的眼里只有我的不足?难道在你的眼里,我就这么一无是处吗?”
有人指出,我们之所以会被负面反馈点燃内心的情绪,从而在冲动之下做出令自己后悔的言行,主要取决于三种诱因:
1、事实诱因(TruthTriggers)
2、关系诱因(RelationshipTriggers)
这取决于你和给予反馈的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和你关系很好的朋友提醒你一句,你可能会感激这位朋友的善意提醒。所以同样的反馈,你感受到善意还是恶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关系。
3、身份诱因(IdentityTriggers)
经过一番思索,安安终于想明白了这件事。遗憾的是,虽然这件事是五年前发生的,但留给她的心理影响却影响到了后来的职业生涯。表现就是,她只要感觉自己受到压力和威胁,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要逃离,最终逃无可逃。
3
难的不是离开,而是留下来
正如一部电影里所说的那样:你想要寻找自由,难的不是离开,而是留下来。
职场说到底就是一场历练,也是一个残酷的筛选过程,扛不住的人,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个领域的高手,无不是经过了一段挨骂的历程,倒不是说他们天生就能扛得住,而是他们擅长从这些负面反馈中提取对自己有益的成分,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种能力,被称为“接受反馈的能力”。那么,一个真成熟的人,到底是如何处理这些反馈的呢?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孩子最近的考试成绩有所下降,做父母的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把考试成绩下降这个事实和反馈机制的上三层逻辑层次关联,通常会是这样的语句——“你看你,这么简单的考试才考这么一点分,你真没用!”
注意,这句话里的反馈已经上升到孩子的价值层面了,直接以“考试成绩没考好”断定孩子“没有价值”,显然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时并不能引发孩子下一步的行动去改进自己的学习成绩。那么,真正的负面反馈如何表达才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呢?
还是放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孩子的父母这么说——“看你最近学习也很努力,但是这次成绩却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感觉最近学习任务繁重,学的有些吃力呢?会不会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呢?”
同样是负面反馈,但是这种反馈方式只是把成绩下降的事实停留在孩子的能力层面,不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能引发孩子自己的反思,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从而引发孩子下一步的行动。
而作为一名成年人而言,没有谁再把你当做孩子看了,这时候你需要自己学着调整心态。
如果安安这么思考,又怎么会感觉到委屈呢?
2、树立专业化的契约精神
有咨询者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那就是跟着大师做助手,会不会是成长的捷径呢?事实上,助理也好秘书也罢,事情其实都很琐碎,之所以不同的人做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收入,是因为越是这种看起来人人都能做的工作,对契约精神的要求越高。
其实根源不在于什么样的工作,根源在于你是否能够做到足够专业化。
而专业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不会过多地让自己的情绪和私生活影响到工作,即便有些影响,也能迅速予以察觉,及时调整心态,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中。
3、多动脑子才能少受气
事实上,每个人在选择一份职业的开始,就需要想明白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诉求。你为何要选择这份职业?你最看重这份职业里的什么因素?是希望通过这份职业提升能力,还是看重这份工作给你提供的待遇以及舒适的环境?
只有想明白自己的初心,你才能静下心来接受来自领导及同事的负面反馈。
职场中的多数委屈无非来自于,你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但领导或同事却说你做的不对,即便最后证明确实是你做的不对,出于自我防御机制,你更倾向于找很多外部因素为自己开脱。
唯有跳出自我理性思考,才能看见事情的全貌。
4、学会接纳不同的声音
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2017年新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三个月销量破五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