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1月1日公布的年龄划分标准,将人的一生分为五个年龄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世界卫生组织是把90岁以上作为长寿老人的标准。
除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长寿标准之外,还有一种被人认可的长寿标准,即超过平均预期寿命,就可视为长寿。根据《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8.2岁。凡是超过这个年龄(78.2岁),即可算作长寿。
1.两围不超标,疾病少来找。腰围标准: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颈围标准:男性<38厘米,女性<35厘米;
2.三大指标正常,慢病远离。血压标准:收缩压<120毫米汞柱,舒张压<80毫米汞柱。血糖标准: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标准:正常值为<3.4毫摩尔/升;
3.走路速度快,心肺功能好。步速>0.8米/秒;
4.握力越好,心脏更健康。握力体重指数>50;
5.心率正常稳定,心脏更健康。正常成人的心率正常值为60-100次/分;
6.80岁牙齿多于20颗,痴呆几率小;
7.肺活量高,器官活力好。一个成人肺活量标准为男性>3500毫升,女性>2500毫升;
8.尿酸不超标,关节损害少。男性<420微摩尔/升,女性<360微摩尔/升。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WS/802-2022),并于2023年3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其中具体规定了60周岁及以上中国老年人的健康标准:
(1)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
(2)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
(3)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
(4)营养状况良好;
(5)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6)乐观积极,自我满意;
(7)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8)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9)社会适应能力良
人人都想长寿。我在网上看到了流行于坊间的“长寿民谣”?。“民谣”写道: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腿常支,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心常静,骨力劲;脊梁直,肠胃净;耳目清,神跟定;腰腿健,精魄正;夙兴好,夜寐早;早餐好,晚餐少;读读书,看看报;常笑笑,莫烦恼;勤为福,恒常要;忙到老,寿到老。如果能认真借鉴和学习“民谣”中的事项,我相信会有助于走进健康老人的行列。
生老病死,是人的生命规律。有学者根据咱们国内的实际死亡率情况,对各年龄段的生存概率做了估算:活到50岁的概率为92%;活到60岁的概率为83%;活到70岁的概率为44%;活到80岁的概率为18%;活到90岁的概率为1%;活到100岁的率为0.6%;活到110岁的概率为0.05%;活到120岁的概率为0.002%。随着全民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生存概率势必逐年提高,长寿老人也势必年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