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看看古今以来,各地计时标准的变化:
答案当然是真太阳时(地方时)。
以“真太阳日”为标准来计算的叫“真太阳时”。
真太阳时要求每天的中午12点,太阳处在头顶最高。传统上确定时辰,需使用“真太阳时”,所以要把平太阳时调整为真太阳时。
“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之间有时差。而且,基本上每天不同,即使是相邻的两天,大多也有差别。在每年的阳历4月13日、6月11日,两者只相差1秒。而在10月2日、10月3日,相差达16分25秒。
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标准计时工具。在北京故宫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日晷”。如下图:
而在90年代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在“三顾茅庐”一集中也有一个日晷。如下图:
我的观点是以下一个时辰为主。
酉时——→壬辰壬寅戊午辛酉
戌时——→壬辰壬寅戊午壬戌
酉时,八字中和偏弱,以火、土为用神。戌时,身旺财弱,以金为第一用神。
因为时辰的不同,两者旺衰不同,用神也不同。
因为,当时虽然还在酉时,但是气场已经向戌时转化,酉时的特点基本上已消失。名义上还是酉时,但实际上已经是戌时了。
就像武王伐纣一样,在商纣王自焚前几分钟,虽然纣王未死,名义上商纣未亡,但已“名存实亡”,天下已经归心于周武王,纣王对诸侯的发号施令已经起不了作用了。
又如李自成起义,虽然他还没有攻入北京城,北京城未破,崇祯皇帝也没有上吊,但满城百姓已经准备好“开了城门迎闯王”时,虽然名义上明朝还在,但真正还为明朝卖命的将士已经不多。
再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了三大战役,胜败已分。虽然在9月30日时,毛主席还没有站在天安门城楼宣布“新中国”成立,但大部分的中国人,即使是还没有解放的地区,中国人内心所向已不再是“旧中国”。而实际上已经获得解放的地区,纵然毛主席还没有宣布“新中国”成立,但内心所向已经完全与“旧中国”无关了。
所以,在两个时辰交接点出生的人,出生时辰应该以下一个时辰为主。上一个时辰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就好比是明朝灭亡后的残余势力一样,虽然存在,但扭转乾坤已不可能。不过,在具体论断时,还是应该把上一时辰也考虑一下。毕竟,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不能完全忽略其力。
最后,谈一下“子时”的问题:
子时,是23:00~1:00。不过,按照现在世界通用的日期,0:00才是每天的开始,而不是从23:00就开始了。现在,对于日时的排盘,有“早子时”和“夜子时”之别。即23:00~0:00为夜子时,0:00~1:00为早子时。但也有的人,不论是0:00之前,还是0:00之后,只要是子时,两小时内的排盘都完全相同。
其实,研究中国历法的人都很清楚,子时是自古以来也是在中间换日的。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零时十二点,为一日之始。当今研习命理者,主流的方法还是要区分“早子时”和“夜子时”的。我在遇上这类问题时,采纳的是现今的主流方法。